书城成功励志金口才全书·会说话好办事
29310700000014

第14章 说话的水平——决定能力高低(2)

忌讳是因风俗习惯或个人生理缺陷等、对某些言语或举动有所顾忌。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自己的忌讳。所以,开玩笑时一定要小心避之。

(3)道谢的艺术

在交往中,“谢谢”这两个字如果能正确地运用,就会变得很有魅力。

①必须是诚心的。

你确实有感谢对方的愿望再去说它,并赋予它感情,不要让人听起来觉得呆板,成为应付人的“客套话”。

②直截了当地道谢。

不要含糊其辞地嘟哝,不要为别人知道你要向他道谢而不好意思。

③指名道姓。

通过叫被谢人的名字,使你的道谢专一化。

④找机会谢别人。

要养成习惯,并非一个人生来就有感谢别人的素养。

⑤出乎人们意料的道谢

当别人没想到或感到未必值得感谢时,一句“谢谢”会使对方感到很温暖。回想一下,不时你从别人那里得到一声友好的“谢谢”,而过去在同样的情况下你根本不会得到它,想到当时的心情,你就会明白它的意义了。

(4)拒绝闲聊的方法

漫无边际的闲聊,既影响工作和学习,又容易招惹是非。现介绍4种表白无暇闲聊的婉转方法:

①启示法。

在自己工作场所的醒目处写上“闲聊不过3分钟”或鲁迅的名言: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以此启示来客,谢绝闲聊。

②工作法。

当发现聊客朝自己走来,可立即埋头工作,或眼睛凝视空间。令聊客相信自己正在专心工作,让其知趣离开。

③冷待法。

当聊客打开话匣子时,自己保持冷淡,只点头或摇头,不予搭话,也可作简短的回答“是”或“不是”;若聊客仍然口若悬河时,可起身做些杂务,令其扫兴而去。

④推迟法。

如对方并未闲聊,或自己喜欢与其交谈,但当时确无时间接待,可提议推迟在下班后或共同进餐时进行交谈。

善于使用说话的语气

(1)语气要明快

不难发现,在我们四周也有许多人说话的声调,能给你一种明快的感觉。这自然是美的表达方式之一。

你若想在谈话时给对方以明朗畅快的感受。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性格。人的性格有两种,一种是明朗型,一种是阴冷型。如果你是属于后者,只要你能不去斤斤计较各种小节。不过分注意自我,多同别人打交道,尊重别人的意见,相信别人,你就能广交朋友,从中获得教益,从而使你阴冷的性格,逐渐转向热情、开朗。

②健康。保持身心健康,才能心胸开朗,心情舒畅。

③语调。假如你语言清晰,语音频率高,转折音柔和,则能使对方有明快的感觉。如果你还没有这样的水平也不必过分勉强,以免弄巧成拙,只要多多注意就行了。

④表情。面带笑容与有说有笑往往能给人以亲切之感。如果你能随时面带微笑,别人一定会喜欢你。

(2)注意“停顿”

说话时的“停顿”是一种技巧。有意识的停顿,不仅使讲话层次分明,还能突出重点,吸引听话人的注意力。适当的停顿,能够使听的人明白你所讲的内容分为几个段落,前后互相照应。只有条理清楚的讲话,才具有说服力,表现出很强的逻辑性,使别人佩服你的口才。如果不懂得适时的停顿,滔滔不绝地一直讲下去,你会使人有急促感,对于你的讲话也就“不知所云”。

什么时候要停顿呢?当我们转换语言、承上启下或提示重点,总结中心思想的时候,就需要停顿;而停顿的时间接具体情况处理,短则两三秒钟,长不超过十秒为宜。

此外,如果你想表达出蕴藏在内心的激情,讲话就应该抑扬顿挫,所以停顿并不仅限于声音的停顿,还可以配合动作手势进行。例如:低头沉思;双手握拳,作激动状;说到关键处,双目凝视;深深地叹息;紧皱眉头,作痛苦状;抬头仰望。

运用这些动作时,要自然、逼真。以免别人认为你是在故作惊人之状。

(3)少说“我”多说“你”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不要老是说‘我想’,而是多询问对方‘你认为如何’?”。的确,如果你在说话中,不管听者的情绪或反应如何,只是一个劲地提到我如何如何,那么必然会引起对方的厌烦与反感。谈话如同驾驶汽车,应该随时注意交通标志,就是说,要随时注意听者的态度与反应。如果“红灯”已经亮了仍然往前开,闯祸就是必然的了。

因此,多说“你”吧。这对你并不会有任何损失,只会获得对方的好感,使你同别人的友谊进一步地加深。例如:

你认为如何?你怎样处理?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为什么会如此?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每个人都是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的。你若能暂时放弃自我,而提出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让别人也发表见解,你将会在人际关系上左右逢源。只有在满足别人心愿的同时你自己的心愿才能得到满足。

(4)不要排除他人

谈话时排除他人,就如同宴会时赶走客人一样荒唐和不可思议。千万记住,不要遗漏任何人,让你的双眼环视着周围每一个人,留心他们面部表情和对你谈话的反应。在众多人的聚会中,常有少数人被无情地冷落。假如被你冷落的恰巧是来日对你事业前途起关键作用的人物,那将是怎样的后果呢?

因此,不要冷落任何人,即使他的言谈举止是多么令人生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想想自己被人冷落的滋昧。要使别人觉得你的谈话洋溢着饱满的感情,因而很感兴趣,不是在坐“冷板凳”。

善于使用提问的技巧

(1)适时反问

反问,即反过来问,答者变成问者。在交谈中,巧于反问。可以平中出奇,一语中的,入木三分。

常见的反问类型有下面几种:

①机智型反问

考虑交淡情境和对象,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问对方,机智巧妙地表达反问者的观点、态度和倾向。

萧伯纳的剧本《武器和人》首次公演,获得成功。结束时。萧伯纳走上舞台向观众致意,一个人喊道:“萧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谁要看?收回去,停演吧!”萧伯纳彬彬有礼地回答说:

“朋友,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但遗憾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那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吗?我们能禁止这剧本的演出吗?”萧伯纳的反问,引起全场观众的笑声和掌声。

②幽默型反问

有一位妈妈和儿子对话。妈妈:“你要哪个苹果?”儿子:“我要大的。”“你应该懂礼貌,要小的。”“妈妈,懂礼貌就得撒谎吗?”儿子在反问中,把礼貌与扯谎这两类不同性质的事情扯在一起,既令人发笑,又令人有所领悟。

③讽刺性反问

有这样一则故事:地主在半夜催长工说:“天亮了,还不起来干活?”长工说:“等我捉了虱子就去。”地主说:“天这么黑,能看见虱子吗?”长工说:“天这么黑,能看见干活吗?”长工的反问,迫使对手处于自打耳光的窘境。

④肯定型反问

答问者以反问的语句直接明确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种反问比正面回答更有力。

贞观15年,唐太宗李世民问大臣:“守天下难不难?”侍中魏征回答说:“非常难。”李世民说:“我任用德才兼备的人为官,又听从你们的批评意见,守天下还难吗?”魏征说:“古代的帝王,打天下的时候,能够注意用人和听从意见,一旦打下天下,只图安乐,不喜欢别人提意见,导致亡国,所以,圣人说:‘居安思危’,指的就是这个,能说守天下不难吗?”

⑤疑问型反问

直接而公开地表示反问者观点、倾向,以证明、推理、辩驳、抒情等手法对事物发表议论、评判。

1987年11月10日,《工人日报》以《这是一个什么会》为标题,披露了在宁波某招待所召开的某会议的内容。从日程上看,为期5天的会议,只有半天安排正事,其余都是游览。作者问道:“国家三令五申不许借开会之机游玩,为什么仍会有这种不知被报纸披露过多少次的怪事呢?”

⑥抒情型反问

这是揉进反问者情绪和感情倾向的反问形式。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宝钗见宝玉呆呆的,自己倒不好意思起来,扔下串子,回身才要走,只见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绢子笑呢。宝钗道:“你又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的一声飞了。”口里说着,将手里的绢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宝玉不知,正打在眼上,“哎哟”了一声。

这段对话中的反问和动作描写,抒情性质极为浓厚。

⑦悬念型反问

这种反问,是为了引发提问者的疑问和好奇心。

例如,张三问李四:“王五最近好吗?”李四说:“你问他?他出事了你不知道?”张三急切地问:“出了什么事?”

⑧引语型反问

引语的性质可分为引经与稽古两类。引经,就是引用权威性的或有说服力的话来证明;稽古,就是引用前人的事迹或历史故事来说明。

例如,一个新战士入伍后,练了一个月的射击,仍然不能命中十环。他问班长:“我为什么打不中靶心?”班长说:“你知道一句俗语吗?要想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战士立刻明白了。

⑨层递型反问

层递型反问从层层深化的语气中使人加深对所叙事物的认识和印象,步步深入,可收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之效。《追求》杂志的内容介绍:“人人都有追求,人人都追求幸福!但是,幸福在何处?真善美在哪里?怎么追求得到?《追求》杂志将为您导航。”

(2)高超的问话技巧

①问话需要口才。

利害场合,问话问得巧,可以占有优势。

②提向要因人设问。

人有男女老幼之分,有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此不可“千人一问”。一对挚友,可以互相询问:“你工资多少?,“谈恋爱了吗?”然而,小伙子决不可向初次见面的女友提出类似的问题。

③唐突提问,也是不可忽视的。

假如在大庭广众之下问对方:“你有什么理由可说?”、“你迟到一小时,上哪儿混去了?”如此唐突的问法,令人难以下台,人家一定会不高兴的。

怎样才能问得巧,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提问形式。

①限制型提问

这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提问技巧,它能帮助提问者获得较为理想的回答,减少被提问者说出拒绝的或提问者不愿接受的回答。

据说,香港一般茶室因为有些客人在喝可可时放个鸡蛋,所以,侍者在客人要可可时必问一句:“要不要放鸡蛋?”心理学家建议,侍者不要问“要不要放鸡蛋”,而要问:‘做一个还是两个鸡蛋?”这样提问就缩小了对方的选择范围。这种问话,显然可以多做鸡蛋的生意。

②选择型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多用于朋友之间。同时也表明提问者并不在乎对方选择。如,你的朋友来你家做客,你留他吃饭,但不知他的口味,于是问他:“今天咱们吃什么?鲫鱼还是带鱼?”

③婉转型提问

这种提问的意图是为了避免对方拒绝而出现尴尬局面。例如,一个小伙子爱上了一个姑娘,但他并不知道姑娘是否爱他,此话又不能直说,于是他试探地问:“我可以陪你走走吗?”如女方不愿交往,她的拒绝也不会使双方难堪。

④协商型提问

如果你要别人按照你的意图去做事,应该用商量的口吻向对方提出。如你要秘书起草一份文件,把意图讲清之后,应该问一问:“你看这样写是否妥当?”

各种发问方式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在交际过程中,要从交际需要出发灵活恰当地选择发问方式,求得最佳效果。

善于使用发难的艺术

幽默,在人际交往中有以下几点好处:

(1)能缓解人的紧张情绪,使不利的对方摆脱困境

例如,世界幽默大师萧伯纳在街上被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撞倒了,肇事者吓得不得了,连忙向萧翁道歉,萧翁却对他说:“先生,你比我更不幸,要是你再加点劲,那就可作为撞死萧伯纳的好汉而永远名垂史册啦!”

(2)能温和地讥讽对方的蠢话

德国大诗人歌德有一天在公园里散步,正巧在一条狭窄的小径上碰上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这位傲慢无礼的批评家对歌德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从来是不给傻瓜让路的。”机智敏捷的歌德却回答他说:“而我恰恰相反。”说完便闪身让批评家过去。

(3)有消除疲劳的作用

在登山旅游或长途跋涉中感到精疲力竭、情绪低落时,说上几句幽默风趣的笑话,顿时便会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情绪振奋,忘记疲倦,乘兴前进。

(4)有医疗作用

患精神忧郁症的人经常听听笑话,自会痊愈。所谓“笑一笑,十年少”、“一个卫角进城,赶上十个医生”的说法并不夸张。

总之,幽默是才华与智慧的闪光,是交际语言的“润滑剂。”它能使语言生辉,使交际气氛轻松化、活泼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经济的进步,幽默将成为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

(1)提意见的艺术

提意见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是经常发生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提意见,提意见也要讲究艺术。

①不可抱着改变对方主意的心情和他争论,也不要试图去“赢”这场争吵,只要陈述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但也不应让人感到你在说教。

②强调共同之处。差不多任何争执,都有某些双方同意的见解,应该强调这些;如果过分强调分歧的意见,必然使对方不服。

③不要以表达不同见解来证明自己高人一等。

④在你不同意对方的意见之前,必须要先了解对方的立场,以求没有误解对方的意思。不过,在未澄清之前,切忌假定意见已有分歧。

⑤有其他人在场时,不要提出使对方感到为难或难堪的意见。

⑥保持愉快的态度,不要表露出愤怒、不耐烦的情绪。声音要保持温和、愉快,避免打断对方的讲话,不要使用皱眉、摇头等动作。

⑦在表达意见的时候,要具有选择性,如果在一切事情上都挑剔,人们很快就不愿听你的讲话了。

⑧多说赞美、感谢对方的话。

(2)最佳的发难方式

发难,是对人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正确地运用发难方式是很重要的。现在谈谈最佳发难方式的选择。

①触动式发难。

措词比较尖锐,语调比较激烈。它适合于惰性心理、依赖性心理较为突出的青年。

②渐进式发难。

有层次地逐步深入。适用于自尊心和荣誉感较强的青年。

③商讨式发难。

平心静气。商讨的口吻,较为缓和。适用于反应快,脾气躁,情绪易被语言激发的青年。

④提醒式发难。

以暗示为手段。语言内容多,为提醒、启示之类。适用于性情机敏,疑心较重的青年。

⑤即席式发难。

当时、当场、当事的发难。适用于不肯轻易认错的青年。

⑥参照式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