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金口才全书·名人的演讲艺术
29321800000019

第19章 处理好与听众的关系(1)

避实就虚,化解对抗心理

在有些情况下,台下的听众对台上的演讲者总有一种敌对情绪。他们下意识地进行着与演讲者思想意识、表达情感相背向、相逆反的意识与思维。他们淡漠、厌恶、说小话、起哄、离座,甚至直接与演讲者发生言语抵触。

面对听众的对抗心理,只能接受、协调、化解,绝对不能排斥与压制。否则,你不是在做即兴演讲,而是在跟听众抬杠、吵架。

为了避免听众的对抗心理,把听众对抗心理控制到最低限度,可以运用下面几种方法:

(1)在台上的动作幅度不要太大,不要表现出孤芳自赏,高人一等。

(2)打扮不要太耀眼时髦而显得与众不同。

(3)告诉主持人,千万不要把自己大吹大擂,抬到九天之上,这样最易让人产生抵触情绪。

(4)开场白恰到好处,不要太谦虚、太客套而有虚伪之嫌。

(5)要讲知心话,切忌大话、空话、假话。

(6)演讲者还可以利用听众的这种逆反心理,反其道而行之。比如故意表现得遮遮掩掩,言行诡秘,让听众欲罢不能,很想听下去,如“下面我就不说了,以免引起轰动广不过,这种方法一定要慎用,否则公激起听众的更大反感。

拉近距离

(1)得体的称谓

得体的称谓可以把演讲的情感传导给听众,使听众与之同欢乐、同悲伤、共希望、共愤怒,创设融洽的氛围,拉近彼此的关系。

当面对多层次听众参与的场合时,可以使用泛称。如:“朋友们”、“同胞们”、“同伴们”、“各位小姐、各位先生”、“女士们、先生们”、“姐妹们”等。

当遇到一些特殊行业、特殊年龄、特殊层次的听众时,就要使用特称。如:“总统先生”、“总理先生”、“尊贵的客人们”、“在座的各位老师”、“尊敬的教练”、“各位评委”、“未来的工程师们”、“尊敬的白衣天使”、“可爱的小朋友们”、“祖国的卫士们”等。

在一般情况下可运用“朋友们”的称呼。当你没有了解听众的具体情况时不要乱用特称,以免喊错对象而闹出笑话。比如你面对的是一群年龄大小不一的女听众,而你又年轻,你只能称呼:“女同胞们!”当你很清楚听众的职业、年龄等情况时最好运用特指称谓,这样显得亲近些,听众也有一种受尊重感。

称谓要能反映出对方的身份、地位和双方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表达出得体的情感。感情要真挚,字字含情,句句有义,语气要亲切。一位演讲者到一所农业大学演讲,面对大学生他这样称呼:

“三晋热土,大地之子,绿色生命的守护神。”

称谓一定要适时适度。称谓可用在开头和结尾处,也可用在感情高潮处,但必须是该用时用,不能随意乱用,更不能没完没了。如:

“同学们,当你想起我们的父亲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在田野荒坡时,当你想起我们的母亲用卖鸡蛋换来的钱送我们读书时,你难道不觉得只有刻苦学习、拼命攻读才能对得起良心吗?”

可用在感情高潮的后面:

“不用我再说了。朋友,这就是我们税务干部的胸怀,这就是祖国聚财人的风采。”

称谓一定要用得巧妙。称谓可直接与感叹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连用,这样更能表达出一种强烈的肯定情感,起到振聋发聩、掷地有声的作用。如:

“朋友们,让我们共同祝愿他们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吧!”

(2)调整空间距离

空间距离往往决定心理距离。

空间方位意义说的创始人,美国著名学者爱德华·霍尔把人际交往的空间分为四种:亲密空间,距离15厘米至46厘米;个人空间,距离75厘米至125厘米;社交空间,距离125厘米至365厘米;公共空间,距离365厘米至765厘米。

即兴演讲就是要充分利用空间因素,拉近与听众的心理距离。

印尼总统苏加诺有次应邀到北京大学演讲,语言、年龄、地位、阅历以及民族、信仰、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决定了他与听众之间心理距离的遥远。因此,缩短与听众的心理距离,取得听众的情感认同,是演讲成功的根本点。怎么办呢?苏加诺不愧为经验丰富的社会活动家与演讲家。他一上台便调整了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

“同学们,请大家往前挪几步,我想离大家近点,好吗?”

亲切的话语,含笑的表情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心中为之一热,向前走了几步。

“请大家脸带微笑,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苏加诺接着说。

带有哲理的调侃不仅缩短了与听众的交往距离,更拉近了心理距离,学生对苏加诺报以热烈的掌声。

空间距离的确定对即兴演讲的成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你站在大厅里演讲,下面只有二三十个人且稀稀拉拉坐得老远,你再怎么演说,也不会产生凝聚力。听众听得没意思,你讲着也没劲。所以,演讲者一定要调整好与听众的空间距离,如果组织者没想到,你就自己动手去做。

(3)迎合听众的口味

听众感兴趣,是因为你的谈话内容与他们有关。与他们的兴趣有关,与他们的问题有关。你若能与听众最感兴趣的事情取得联系,也就是与听众本身取得了联系,由此你可以紧紧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并能保证沟通的线路畅通无阻。

所以,演讲前你应该问问自己:你演讲内容里的知识是否能够帮听众解决问题,实现他们的目标?如果答案肯定,那就大胆说给他们听,这样就必定能获得他们的全部注意力。如果你是个经济学家,你在开场白里这样说:“我现在要教你们怎样能够挣到50万至100万元”;或者你是律师,你告诉听众如何通过官司获得应有的尊严,你一定会赢得一群全神贯注的听众。

许多人无法成为一个演说好手,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只会谈些他们自己感到有兴趣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可能恰恰是其他人感到无聊乏味的事。

一位同学在一次宴会上发表了一场非常成功的演讲。他依次谈到围坐餐桌的每个人。回忆每个同学所做过的有趣的事。他模仿其中一些同学,夸大他们的特征,逗得人人开怀大笑,皆大欢喜。这样的演讲内容是不可能令他失败的,它是最理想的题材。普天之下,再不会有别的题目更能使他的同学们感兴趣了。

(4)与听众打成一片

尽快地,最好是一张口说话便指出自己与听众之间有某种直接的关系。如果觉得很荣幸能被邀发表演讲,就照实说,这会让你很快赢得友谊。

再有一种方式便是使用听众中的人名,以友好的方式提到他们,如“我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与××对我的关怀帮助分不开”,或是“××同学曾说过,他可能当时并未在意,但这句话对我的触动非常之大。”这不仅会使被提到名字的人脸上现出愉悦,其他听众也会对你产生好感。

还有个法子可以使听众的注意力保持在高潮状态。那就是采用第二人称“你”而不是用第三人称“他们”。这种方式可以使听众保持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

(5)让听众参与进来

演讲时如果你挑选听众来协助你展示某个论点,或将某个意念戏剧化地表现出来时,听众对你的注意便会显著地增加。由于知道自己是听众,所以当某位听众被演讲者带人“表演”中时,所有听众便会敏锐地感知所发生的事,即使像许多演讲者说的,讲台上的人和讲台下的人之间隔着一堵墙,那么利用听众的参与,也是可以推翻这堵墙的。

(6)给他们以真诚的赞赏

没有人喜欢受到指责,即使你指责的是他所在的群体。公然批评听众必然招来怨恨。对他们所做的值得称赞的事表示赞美,你就能够赢得进入他们心灵的通行证。

设置兴奋点,产生共鸣

演讲不可能全场都是高潮,听众始终处于兴奋的顶峰;更不能铁板一块,静如死水;而应如大海起波,一浪高过一浪。这就需要在演讲中设置兴奋点,让听众能够兴奋,有时间兴奋。

(1)给掌声留出空间

掌声的调剂会使演讲产生强烈的现场感染力。演讲时,一定要有意识地给掌声留出一定的空间。要运用那些带有浓厚感情色彩、充满激情的语言,那些立场鲜明、见解独到、能够给听众以深刻启迪的语言,那些热情歌颂真善美、无情鞭挞假恶丑的语言。这些语言能让听众受到激励、鼓舞和启发,从而自发地鼓掌。

如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中的“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以及听众的热烈反应,真是“寓情感于情理之中,发掌声于妙语之外”。

(2)善于埋设兴奋点

所有能够引起听众兴趣和热切关注的事例、名言、佳句和精辟独到的见解都属兴奋点的范畴。在演讲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选取一些触及兴奋点的语言,绵延不断地“埋设”在演讲稿中,让它像星星一样闪烁,像眼睛一样放射出睿智的光芒,这会拉近演讲者和听众的心理距离,满足听众的心理需要。但要讲求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千万不能不顾对象,故弄玄虚,刻意求工。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日本投降时发表的广播演说中,首先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接着又回顾了珍珠港事件,让所有美国人的心都为之跳动,在缅怀亲人的同时,阐明这是自由对暴政的胜利,并认定“胜利后的明天将是全世界和平与繁荣的希望。”整篇演讲起伏有致,既肯定了民族的精神与意志,又让人民对明天充满必胜的信心。

(3)敢于标新立异

人都有好奇心,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身就具有兴奋作用。打破常规,标新立异是设置兴奋点的好方法。为了使演讲吸引听众,在尊重文化传统和思维习惯的基础上,要对演讲稿进行必要的创新,打破思维定势,敢于创造,善于借鉴,造清新之气,树时代新风。

外交场合的演讲大多平稳有度,但1972年尼克松来华时,在一次演讲中却说:“长城已不再是一道把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隔开的城墙。但是,它使人们想起,世界上仍然存在着许多把各个国家和人民隔开的城墙。长城还使人们想起,在几乎一代人的岁月里,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着一道城墙。”听到这里,人们不知其来意是善是恶,自然细心聆听下文:“四天以来,我们已经开始了拆除我们之间这座城墙的长期过程。”一句话让听众轻轻放下了提起来的心。

(4)给听众以强烈刺激

从生理学角度讲,在额定域值内,人的感官接收外来刺激的强度越大,神经兴奋的程度越高。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最容易记住对自己有重大影响、对自己有利的、自己主观愿意记住的或给予自己重大刺激的信息。

听众对演讲反应强弱,或者说演讲对听众兴奋程度影响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演讲语言的强度。演讲语言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演讲者对演讲内容的熟悉程度、对事物的感悟程度、对问题分析的透彻程度和现实立场的鲜明程度。演讲要尽最大努力把问题看得透彻、准确、鲜明,始终给听众一种压力感和责任感。

变化语调,赋予声音以美感

人的兴奋、悲哀、犹豫、坚定、昂扬之类的复杂情感都可以通过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和停顿的语调变化表现出来,所以,富于听觉美感的演讲听众更乐于接受。那么,怎样做才能赋予听觉以美感呢?

(1)利用重音

重音起伏的跌宕变化能有效地传情达意,它既能突出演讲中某些关键的词、句和段,从而突出地表现某种思想感情,又能加强语言的色彩,美化语言。

一般的演讲,尤其是那种议论型的演讲,结尾段可以多使用重音,甚至整段都是重音,以此来造成一种强烈的气氛,突出结尾所概括的演讲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旨,把整个演讲推向高潮,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2)利用语速的快慢变化

演讲过程中声音应当有快慢缓急的变化。在表达一般内容时,语速可以适中,既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当表达热烈、兴奋、激动、愤怒、紧急、呼唤的思想情感时,出言吐语就要快些,滔滔汩汩,势如破竹;讲到庄重、怀念、悲伤、沉寂、失落、失望的思想情感时,语速可以放慢些。娓娓道来。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演讲语音的变化应当自然、顺畅,不能做作。只有音速适宜,快慢有致,才既能有效地传情达意,又能令听众感到优美入耳。如果语速不当,缺乏快慢变化,始终保持一个速度,那就很难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演讲者内心的思想感情,也使听众感到厌烦。难于接受。

(3)利用语调的抑扬变化

在演讲中,为了更有效地表达思想感情,就不能不对语言做高低抑扬的变化处理。既不能一味地高,破嗓裂喉;也不能一味地低,有气无力。只有使音调的高低随意而变,随情而变,才能造成最佳的演讲效果。

高音为升调,句子调值由低到高,句尾发音往往最高,一般用于疑问句。低音为降调,句子调值由高到低,句尾发音往往最低,一般用于陈述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4)利用停顿

演讲时,有些地方应做较长一些的停顿。比如,在向听众提出某个问题之后,在提出自己的某个观点之后,在道出某个妙语警句之后,在讲清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之后,都要做较长一点的停顿。

现场演示,更好地阐发主题

研究表明,人的知识80%以上是经由视觉印象所接收的。电视之所以成为广告与娱乐最青睐的媒介,正说明这一点。

你也许为了讲清如何保护眼睛花了几个小时,而听众可能仍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而且早就产生了厌倦心理。可是,如果你站起来现场表演,不仅听众会全神贯注地倾听,而且,你的讲解也省去了不少麻烦,因为,有些事光凭嘴是很难说清楚的。比如你用手臂和肩膀来比划飞机颠簸摇晃的情况,观众定然会更急切地想知道这架飞机的最终结果。

所以说,可能的话,在你的演讲中加些“道具”,至少是形体动作,对阐发你的主题是非常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