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金口才全书·名人的演讲艺术
29321800000027

第27章 逻辑思维与表达(1)

逻辑在演讲中的运用

在演讲中,演讲者要把自己的思想通过有声语言准确地传达给听众,在听众心灵深处引起良好的反应,不仅需要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而且需要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演讲结构备部分之间联系的纽带

逻辑是联系演讲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一条红线,是决定演讲整体美的主要因素。如果演讲结构整体没有逻辑性,忽而讲这,忽而讲那,各部分互相脱节,前后不照应,首尾不连贯,整个演讲就不能自圆其说,更难以说服、教育听众。刘锡庆在说到文章结构时说:“一篇文章的结构,正似人之‘骨骼’;没有坚定、健壮的骨骼,血肉便无所依附,灵魂亦无所寄托;没有完整、匀称的骨骼,或有头无尾,或缺胳膊少腿,畸形变态,那也决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美好的人。”这段话也可说明逻辑在演讲中的重要作用。

例如,人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乘客情态各异的挤车坐车场景,也通过不同传播媒介熟悉张海迪身残志不残、奋发图强的事例。这些材料似乎并不相干,如果简单地堆砌在一起,并无多大意义。然而,《强者之歌》的演讲者却运用比喻法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显示出它们的内在逻辑关系。演讲者首先以车厢内不同位置的乘客比喻不同类型的大学生,接着话锋一转,从“汽车”谈到张海迪的“轮椅车”,引出一个发人深省的话题:怎样才算强者?谁是强者?接着演讲者用“海迪靠那辆只有人力启动的轮子车,走到了时代最前列”的事实,阐明了强者的动力,强者的道路,并且热情地赞扬了为时代无私奉献的教师职业是强者的职业。显然,如果离开了提出论题、具体分析论证和最后归结的逻辑框架,这些内容就失去了依托。

所以,掌握演讲中的逻辑,有助于运用适当的逻辑形式,合乎逻辑地表达和论证思想,使演讲中心明确,结构严谨,具有说服力。

增强演讲语言表现力的必要条件

语言与思维有着紧密的联系。思维离不开语言材料,依存于语言材料,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语言是思维的产物,是思维成果的载体,语言能促进思维的抽象度和灵活度。使用语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变信息为思想、变思想为信息的中间变换过程。可以说,掌握语言,实际上就是最好的思维和思维方式的训练。“言语不但是思维的媒介物,而且是思考的一种伟大及有效的工具。”

演讲中的词语、句子、复句、句群与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相对应,演讲要求用词准确,逻辑要求概念明确,二者互为表里。演讲要求句子通顺、完整、正确,实际上就是逻辑上的判断恰当;演讲要求正确,组织复句和句群,也就是要求合乎逻辑的推理,有说服力的论证。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是演讲语言正确表达的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演讲语言正确表达则无从谈起。因此,那些优美动听的演讲词总是包含着无懈可击的逻辑性。

例如,赵屹鸥在《忌妒是一种卑劣的心理》的即兴演讲中说: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忌妒是一种病态心理的反映,常常表现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忌妒反映了人心胸狭窄和品格的低下;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忌妒则是民族精神的腐蚀剂,国家兴旺发达的绊脚石。总而言之,忌妒是一种卑劣的心理。”

这段演讲词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忌妒的实质,运用归纳推理使推论非常有力。

总之,逻辑对演讲的实践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演讲者只有学习和掌握演讲的逻辑知识,才能更自觉地运用逻辑规律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形成演讲结构框架,合乎逻辑进而准确、巧妙、形象地表达和论证思想。

演讲中如何利用概念

演讲中使用概念的要求

演讲要求使用概念要准确。概念是构筑思维的基石,是组成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素。所谓概念准确,是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清楚明确。演讲者只有十分清楚自己所使用的概念的含义和适用范围,才能在演讲中运用概念做出恰当的判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否则就可能出现概念含混不清的逻辑错误。

如:不学无术的山东军阀韩复榘曾在某大学发表过一次笑话百出的演讲。他说:“今天到会的人十分茂盛,敝人实在很感冒,你们都是大学生,懂得七八国的英语,我不懂这些,今天是鹤立鸡群了。”这里他把描写植物生长繁茂的词语“茂盛”用来形容人“多”;把疾病术语“感冒”用来代替表示情绪的概念“感动”;把语种之一的英语说成“七八国的英语”,并把表示超凡出众的“鹤立鸡群”用来表示谦虚,真让人忍俊不禁。韩复榘之所以闹出这些笑话,从语言的角度来看,是用词不当,而从逻辑上分析。则是由于他根本不清楚“茂盛”、“感冒”、“英语”、“鹤立鸡群”这些概念的真正内涵和外延。

西班牙著名作家巴罗哈说过:“使用语言最应该注意的是准确和清晰,其次才是文雅。”这句话可以启示我们,在演讲中运用优美的词语,必须以明确地表达概念为前提,演讲者如果离开这个前提,单纯追求华丽的词藻或隐晦的词语,那么他(她)一定是愚蠢和幼稚的。因此,演讲者要让听众理解和接受演讲的内容,在选用词语表达概念时,就必须做到明确清晰。

演讲中概念的运用

(1)正确处理概念与词语的关系

概念必须用词语来表达,这是思维形式和语文形式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概念与词语并不是一一对应的。第一,不是所有词语都表达概念,如汉语中的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第二,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第三,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在演讲中,灵活运用概念与词语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关系,不仅可以做到概念明确,用词恰当,而且可以增强演讲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有一篇演讲,主题是“人民是我们的上帝,是我们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它的标题由两个表达同一概念的不同语词组成:《人民——上帝》。演讲者巧用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词语来表达的逻辑道理,使标题巧妙、新颖、富有吸引力,表现出充分的逻辑力量。这篇演讲多处以“人民”、“我们的上帝”、“我们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这些不同的语词,表述同一概念,既深化了主题,又生动感人。

(2)运用定义法揭示概念的含义

定义是演讲中明确概念的一种重要方法。演讲者借助这种方法,可以简明扼要地表达概念的含义,使听众明确了解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美国演讲学者约翰·哈斯灵曾经说:“任何一篇演讲第一个要求是让人听懂。你使用的词汇必须与听众的词汇一致。凡是你用的词和术语超出了一定范围,你就必须进行解释,而且还得下定义。”例如:李燕杰在《爱情与美》的演讲中有这样一段:

“什么叫爱情?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回答。有人把它比做蜜汁,从中可以获得无限的幸福;有人把它比作苦酒,给人以痛苦和忧愁。这些无疑都是片面的。爱情是一种复杂、圣洁、崇高的感情活动,它关系到事业理想和人生,它是由两颗心灵拔出来的和弦,而不是单独一方面发出的独奏曲。”

这里把“爱情”明确地定义为“一种复杂、圣洁、崇高的感情活动,它关系到事业理想和人生”,反映出“爱情”的特有属性。

运用定义的方法明确概念是演讲中的重要逻辑手段;当然, F定义必须遵守定义的规则。

(3)运用划分法明确概念的范围

在演讲中,有时为了说明一个概念的外延反映的是什么对象,适用多大范围,就需要运用划分。例如:演讲中,把到会的代表分成不同的类型,然后分别提出不同要求,这就必须运用划分法明确对象。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所谓划分法,就是对一个概念的全部对象,按照一定标准区分为若干小类的一种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著名的演讲中,在阐明我们还是有缺点,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后说:

“上面我说的三方面的情形: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这种作风传播出去,害了我们的许多同志。”

在这里,毛泽东同志以“对我们工作的危害性”为标准,将我们的缺点作了划分,揭示“我们的缺点”这一概念的外延,使人们理出思路,对我们的缺点有了清楚的认识。

划分法也是演讲中常用的逻辑方法,并经常与定义法结合使用,以保证演讲中概念明确。要有效地使用划分法,必须遵守三条规则:第一,每次划分必须按同一标准进行,否则将犯“划分标准不同一”的逻辑错误。第二,划分后的概念必须不相容,即概念间的外延不能有重合部分,否则将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第三,被划分的概念与划分后概念的外延要相等,否则将犯“多出子项”或“遗漏子项”的逻辑错误。

此外,为了使概念的范围明确,常常使用概括和限制的逻辑方法。概括和限制并不是任意增加或减少一些对象就能达到的,而是以减少或增加内涵来完成的。它的语言形式表现为减少定语或增加定语。运用概念概括和限制的逻辑方法要防止出现“概括不当”和“限制不当”的逻辑错误。

(4)举例与比喻

举例是间接描写概念含义的方法。演讲中如果使用的概念难以被听众接受,演讲者就可以运用举例的方法,借助活生生的典型事例说明概念的含义,让听众通过事实材料了解到事物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