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介绍先进人物的事迹,对“困难”学生产生一种感染和激励作用。“困难”学生一般比较注重具体的、实际的东西,对老师空洞的说教常有一种逆反心理,你要他这样,他偏要那样。所以,单凭说理是难以见效的。针对这一心理特点,可以向他们讲述徐悲鸿、华罗庚、爱因斯坦等名人奋发成才的故事。同时,应特别注意在本校本班级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尤其对那些基础较差但进步较快的同学多给予表扬,号召全体同学向他们学习,这样做不仅能促使这些学生加倍努力,而且也可以使更多的“困难”学生看到进步的希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经常宣传榜样,树立典型,对“困难”学生的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成功激励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获得成功是人们普遍的心理愿望。“困难”学生在看到班上其他同学取得成功之后,内心羡慕之余,也会产生获得成功的欲望,也想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班主任应该在各项活动中,特别注意鼓励“困难”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各自的爱好和专长,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遇。这样,通过成功激励,能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促进自身的转化。
六、关怀激励
就是对“困难”学生真心爱护,热心关怀,用爱心温暖他们冰冷的心,从而产生激励作用。“困难”学生之所以后进,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但更多的却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因此,班主任对他们无微不至的耐心关怀,在很大程度上能使他们改变落后的观念,使其积极上进。
七、赏识激励
荣誉是人自尊心的需要,恰当而又适当地给“困难”学生以表扬和鼓励,能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在平时,我们要多找“困难”学生的闪光点,“困难”学生并不是一切都差,他们身上也有很多美好的品德。有的虽然纪律观念淡薄,但能积极劳动,不怕苦,不怕脏;有的对班集体不够关心,但常常能够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有的文化基础较差,但学习态度比较认真……我们对“困难”学生凡有积极行为和进步表现的,都应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激励“困难”学生不断前进,努力完善自我。
八、实践激励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困难”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特别是在活动前,班主任要加强对“困难”学生的指导,有目的地让“困难”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实现自我转化。
九、家庭教育激励
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也是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对于“困难”学生,这一方面的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对“困难”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予以说服,切忌简单粗暴和放任自流,严禁体罚和各种高压措施。班主任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要说服家长与孩子建立平等和睦的关系,对孩子既不溺爱、放任、有求必应,又不简单、粗暴、独断专行;对孩子的要求要切合实际,期望值不能过高,以免造成孩子的巨大心理压力。此外,还应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热爱学习、热爱生命的生活态度,以此来激励“困难”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看到光明的前程。
“困难”学生的问题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实际上也是社会问题。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应正确对待“困难”学生,让他们感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树立起信心,抬起头来走路。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全面提高“困难”学生的素质;才能开创“困难”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天地;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才能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为实现四化培养真正有用的各种人才;才能培养出具有完整人格意义的人。
如何让“困难”班级创造奇迹
目前,很多学校把纪律、学习均处于弱势的学生集中在一起,组成所谓的“差班”,任其为所欲为,大有“随他去吧”之势。这样的班级谁来教呢?于是,老师们在心理上自然地承认了某某班是“优班”,某某班是“差班”。但是我们要强调的是,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差生”,只存在“困难”的学生和“难教育”的学生。所以,希望广大班主任能够认识到,学校里也不应该有所谓的“差班”,只存在“困难”的班级。如何去管理“困难”班级,帮助这些“困难”学生完成自己人生的学习历程,对广大班主任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不断提升并完善自身的过程。
其实所谓的“差班”不可能先天就差,它存在着太多的人为因素。班主任的任务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缩短“差班”与“优班”之间的差距,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从而让“困难”班级的孩子也能充满幸福感地学习和生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困难”班级的班主任,却往往把“禁止”作为立足点,将批评惩罚作为经常的管理模式,试图用“管、卡、压”的手段,以各种规章制度压服人。殊不知,多年“差生”的经历,使他们有了极强的抗拒承受力。对班主任的规劝、批评甚至处分均能坦然处置之,依旧我行我素。要么当面顶撞,破罐子破摔,要么虚心接受,坚决不改。问题在于这种做法抑制了学生的另一面,即他们固有的自信心、主动性和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语重心长地告诫老师们:“学生集体中的兴趣、爱好、才能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切不可硬让这种丰富多彩的多样性迁就于某种统一模式。”
“困难”学生之所以没有信心,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症结。一直以来在“差生”这顶帽子的重压和班主任严厉的管教下,他们的自信已变得麻木或畸形,无动于衷成为他们最明显的外在特征。因此,促使“困难”学生转变的关键不是如何严管,而是放手。为此,接手“困难”班级之后,建议广大班主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尽快步入工作正轨。
一、调整心态,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的挑战
良好的心态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没有一种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想要取得成功,那是痴人说梦。同样,当领导把教“差班”的任务分派给自己的时候,与其推诿烦闷,不如调整心态,快乐地迎接新的挑战。这时候,就会对未来的班级充满了信心和憧憬,会感觉到每一个孩子背后都会有一连串可爱的故事,会享受到教育所给予人的那种激情和乐趣。
不良的情绪,不仅会让自己感到沮丧,而且会影响到对学生的态度和教育,所以说“生气时不教育,教育时不生气”。班主任每天面对学生的时候,暗示自己:今天你微笑了吗?这种心态会让你尽快融入到学生的心中,融入到班集体之中,而这正是做好“困难”班级工作所最需要的。
二、想方设法,用先进的方法去带好所谓的“差班”
所谓的“差班”,无外乎有这样的几种表现:学习差、纪律差、品德差。学习差——这是老师家长最敏感的话题;纪律差——关键在于你的话是否让学生心悦诚服;品德问题——慎用一个“差”字。
在育人方面,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一书的开头就讲道:“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由此可见,德育完全需要摒弃简单的说教,让先进的理念落到实处,实施具体有效的方法,使理念的价值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
用人文性的管理,努力把“困难”班级带成好班,这应该是为人师者的良好愿望和至高境界吧。
(一)宽容友善地对待学生
宽容是一种美德,它不仅是人际交流的润滑剂,而且还是增强师生感情的黏合剂。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有时候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案例
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向来反对“师道尊严”的传统,要求学生克服见了老师就“矫情饰伪”的毛病,培养做人“纯正的趣味”。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他都和学生平等地讨论。
一次,朱自清的学生王福茂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可笑的朱先生》。文章写道:“他是一个肥而且矮的先生,他的脸带着微微的黄色,头发却比黑炭更黑。近右额的地方有个圆圆的疮疤,黄黄的显出在黑发中;一对黑黑的眉毛好像两把大刀搁在他微凹的眼睫上……他的耳圈不知为何,时常同玫瑰色一样。当他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看了他的后脑,似乎他又肥胖了一半。最可爱的,就是他每次退课的时候,总是像煞有介事地从讲台上大踏步地跨下去,走路也很有点滑稽的态度。……”朱自清在这篇作文下面画了许多双圈,并在课堂上读给大家听。他说:“我平时教大家怎样写作,王福茂给大家一个榜样,这就是描写人要让人读后如见其人,最好还应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当教育传达出对学生的善意、信任和关爱时,唤醒的是学生的向学之心和向善之志。
(二)赞美学生,重塑自信
越是“困难”班级的学生越需要赞美。这正如那些缺少养料的禾苗一样,阳光的滋养至关重要。无数的教育事例证明,教师评价一个学生成才,这个学生一定能够成才。教师评价一个学生无能,这个学生最终就会无所事成,现实中非常多的问题孩子悬崖不勒马,不也让许多的教师束手无策吗?虽说这不是绝对的真理,可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教师评价的重要性!我们为什么不从学生的身上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把他们哪怕只有芝麻大的优点大加赞美呢?
“困难”学生们需要赞美,需要自信,更需要来自各方的疼爱和鼓励!班主任应该更多地关注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宽容,给他们更多的改过机会。并适时地称赞他们的闪光点:理科成绩好的就赞美理性思维,文科成绩好的就表扬文采优美;助人为乐的,热爱班集体的,事无大小,只要是闪光的地方,就大加赞赏。
(三)鞭策学习,淡化成绩
学生最重要的是学业,比学业更重要的是不断努力的过程。
一朵荷花以成倍的努力想长满整个荷塘,可到了第28天的时候,荷花只长到荷塘的四分之一。这个时候,荷花如果放弃了,她就和成功失之交臂,因为,在接下来的第29天,她就能长满荷塘的二分之一,到第30天,我们就能看到整个荷塘的灿烂!
人的一生中,其实有很长的时间都是在“28天”以前的努力中,只要认真努力了,也就足够了,量的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每个人都会看到质的辉煌,问题只在于那个人是否在坚持。
班主任可以向学生们灌输终生学习的理念,不让他们为一时成绩的好坏或喜或悲,而是从中找到努力的契机,找到学习的快乐,向着自己理想的荷塘加倍努力。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是的,在班主任们将尊重给予“困难”学生们的时候,这些孩子明白了什么是尊重,什么是责任,什么是自信心,什么是不懈的努力,什么是永不言弃。面对整个人生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个更为重要呢?
三、及时沟通,用班级的进步去争取领导的支持
学校领导的关心和鼓励对班主任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工作动力。领导之所以把一个“差班”交给自己,有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在其中。班主任要善于把自己的工作设想与领导及时沟通交流,尤其是初教“差班”,面临着学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心情不好是做不好工作的,这时候要让领导充分信任自己的工作能力,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随时与领导沟通,听取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把班级建设好。
譬如开学初,邀请领导参与开学第一周的主题班会,领导可以满怀激情地为班主任“美言”几句,树立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同时代表学校对学生进行学期学习纪律总动员,为开学尽早步入正轨开个好头。在班级取得一点成绩时,邀请领导来参加“庆功会”,借机鼓舞学生的士气,从而扬鞭奋蹄,形成良性循环。这样,班级的一举一动都和领导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享受着学校领导的关怀,领导参与班级的管理,对班主任工作起到了良性的促进作用。
永远记住鼓励是人前进中的灵丹妙药,学校领导应该不断给予班主任鼓励,班主任应当不断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困难”班级的班主任更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得到鼓励的机会,要知道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这样的孩子能差吗?这样的一群孩子组成的集体能是“差班”吗?对这样的班级,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能不愿意用全部的身心去关爱吗?
学生不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怎么办
案例
一天中午,班主任小李老师去教室查班,发现两名班干部坐在最后一排,桌上放着一本杂志、一堆瓜子……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他走到她们的身边,只有她们没有发现……结果杂志被小李老师没收了,瓜子也跑到垃圾桶里了。
下午,小李老师便找那两个学生谈话,耐心地说了一个多小时,两位学生却一致认为她们的行为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无奈之下,小李老师要求她们回去好好反思,然后给一个正确的答复……然而,第二天,当小李老师再次检查班级卫生时,垃圾桶旁边又有一大堆瓜子皮……并且她们一起向小李辞职,公开和班主任叫起了劲。
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辛辛苦苦地教导半天,结果学生却根本不领情。那么,出现这样的状况,作为班主任应该如何积极应对呢?
一、注意角色转换,突显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是有差距的,同一件事情,教师观察的角度与学生观察的角度是不一样的,理解能力也不同,自然得到的信息也就不会相同。所以,班主任在分析班级情况的基础上,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想想,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给孩子讲道理,孩子最容易接受。
案例
班主任要在班会课上讲述“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如果就事论事,说一大堆的道理,那么势必导致很多孩子“身在曹营心在汉”。而一位老班主任却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同学们,上周我校举行了全校的拔河比赛,我班荣获年级组的冠军,你们说说看,我班是怎么获得冠军的,等一会儿老师还要去向别的班级介绍经验呢!”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因为我们团结!我们一鼓作气就赢了别人!”“因为团结就是力量,就能战胜别人!”“齐心协力就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