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呀!”班主任及时总结说,“我们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就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运用才对啊!”孩子们顿时知道了班主任的用意何在。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大概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班主任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教育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这个小例子告诉我们:教育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采取什么样的方式。
的确,在今天的教育制度下,中小学生对班主任的古板教育模式早已失去了兴趣,他们内心深处呼唤着导师型的有个性魅力的班主任。
学生长大之后仍然记忆如新不能忘怀的一定是有人格魅力的班主任。这样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学生时代是很容易去崇拜一个人的,如果教师能有幸成为学生的崇拜对象,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荣誉,对学生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尤其是学生所崇拜的又是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不但会使学生提高自己的起点,更能够让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一个人一旦有了目标,他成功的机会就很大了。因此,班主任要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更重要的是要修身养性,让你的学生无时无刻都感觉得到你的人性光辉。
二、不断创新,运用先进的教育方法
(一)赏识教育法
作为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发现了孩子的问题,就要想方设法来解决它。孩子无心做功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除了一些外在的原因外,还有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恰当的缘故。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周弘先生的做法,去赏识我们的孩子,去鼓励我们的孩子,点燃起他们内心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做事的专一习惯。
比如:改变教学方法。班主任将要讲述的道理,通过故事的形式讲出来、学生演小品的方式演出来,这样更生动形象些,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注意力相对集中一些。例如,可以利用开展竞赛的形式。针对班级工作的难点问题、热点问题,班主任可以通过学生之间开展“小红花”“优点卡”的活动,赏识孩子,鼓励学生好学向上,获取更多的成功。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上课走神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了。有时,还可以对症下药。针对部分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特点,班主任可以与之个别交换意见,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案例
一位班主任发现一个孩子上课总是心不在焉的样子,爱做小动作,老师在上面讲了什么内容,他全然不知道,找他谈话,好不了多久就又恢复原样了。于是,班主任布置他记下上课不发言学生的名字,交代他每天放学时将名单交上来。孩子想:哈哈,这事挺有意思,还很简单,我就看看谁不举手发言,然后记下名字,明天班主任一定会找他们谈话。孩子认真记了两天,班主任对他大加赞赏:工作做得好,记得很详细!几天后,孩子忽然明白了些什么,自己上课不是常做小动作吗?原来老师就是在纠正他的不良习惯,让他集中注意力呢。这以后他上课不再走神了,做事专一了,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当班主任换了一种心态,以欣赏的目光激励孩子,孩子们身上就会出现令人惊喜的变化。因此,班主任在遇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时,一定要想办法,分析孩子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使“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孩子能专心听课,提高学习效果。
学家认为,赞扬的方向最好是针对对方的潜在能力,夸奖他本人暗自注意的事,这样他一定会非常感激,下决心把各项事做得更好。如对一些取得进步的后进生(“困难”学生或“难教育”的学生),班主任可以利用一些休息时间,经常对其进行公开的鼓励和表扬。这种教育方法不仅可以使孩子们的自信心得到提升,而且有利于他们再接再厉不断进步。
(二)暗示教育法
对学生的要求,命令式往往会引起学生本能的反感,用暗示法可使学生有回味余地,自然达到教育目的。
案例
某班有十来个双“差生”,针对他们,班主任并没有召集起来训斥一番或是不管不问,而是结合教育学上的一些例子,先打印十来份短信,给每人发一封,然后让大家照此复制一份带给家长,信上这样写着:“我比以前大有进步,我变得遵守纪律了,学习也比以前好多了……而且,我一定珍惜这个小小的开端,继续努力,争取新的进步。”果然,按照这个要求,大家都把信带回去了。然后,班主任在班会上对大家郑重表态,“虽然这封短信是我写的,但我坚信这一定会成为现实!”从此以后,每过两周,都要起草一封类似的短信,让学生们带给家长,由家长签字,星期日带回上交班主任。家长有的是鼓励的话,有的是感谢老师和要求教育学生的话。这样就形成由学校、家长共同督促这些差生进步的“互联网”,学生们的学习开始跟上了,纪律也变好了。
(三)宽容教育法
对学生的热爱、理解,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当你怒气冲天时,切记“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或者多想想自己读书时也曾做过傻事,说过错话,将心比心来提醒自己。也可多想些发怒的害处,借鉴前人的教训,同样使你的怒气烟消云散。我们在日常教育和管理中对学生的过错不应该恼怒,而应把他们看成自己的孩子,怀着“孺子可教”的信念教诲他们,用“慈母”般的爱心感化他们,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又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既融洽师生关系,又树立师德形象,这两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四)情感教育法
教育学生不仅要晓之以理,更需动之以情,这是教师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五)参与教育法
做任何一件事情,如让学生作为旁观者,他们往往缺乏兴趣和热情,而一旦让他们投入其中,他们自然会表现出对事情的关切和热爱。某班上学期新年联欢晚会快开始的时候,突然来了三个打扮得怪头怪脑的男同学,只见他们衣服敞开,帽子歪戴,脸上露出得意神情,班主任段老师一看,就知道三个“小鬼”是来捣乱的,让他们进来,势必引起一场混乱,但板起脸批评一顿,又会破坏晚会的欢乐气氛,怎么办呢?想了想,便把他们招呼到外面,满脸笑容地对他们说:“你们来得好,今天晚上正差几个客人,我看你们就做客人吧!不过,客人是要有礼貌的。”说着,让他们把衣服整理好,帽子戴正,然后带他们走进教室向大家宣布:“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晚会很荣幸地请到了三位客人,大家向他们表示热烈欢迎。”在一阵掌声中,三个“小鬼”彬彬有礼地在前排就座,晚会在欢乐的气氛中开始了。
(六)信任教育法
案例
学期开学的第二周,某班班长找到班主任,反映本班最近几天丢了几本配套练习册,据他了解可能是由本班的同学私下拿去卖给其他学校的同学。得知此事,班主任来到教室,同学们气愤极了,有的甚至提议要立即“搜查”。面对同学们的要求,班主任王老师明确表示不同意,并安慰丢书的同学说:“别急,书肯定会回来的。”随后,她又恳切地对同学们说:“教室丢了书,这说明我的工作没有做好。但我郑重告诉大家,书是有价的,而一个人的人格是无价的,不能因为一时糊涂,让有价的十几元钱吞没了我们无价的人格!我相信,拿书的同学肯定会很后悔,一定会想办法弥补自己的过错的,希望大家给他一点时间。”第二周某天的下午,丢书的同学惊喜地发现,书又回到书箱里了。听到这个消息,王老师到教室非常欣慰地对同学们说:“尽管我不知道是哪位同学把书送回的,但我为你感到高兴!因为你送回的不只是几本配套练习册,更是你的尊严和人格!”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往往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自尊和能量。
(七)幽默教育法
幽默的语言往往能创造一种轻松的气氛。用幽默的语言来说服学生,比呆板的说教,严厉的斥责,尖刻的嘲讽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案例
某位老师走进教室,看见地面很脏,并没有采取直接批评的方式,而是婉转地说:“我们班真是一个垃圾生产厂啊,五彩斑斓的纸屑撒满地面,还有瓜子壳点缀其间。大家生产了这么多垃圾,总得想办法出厂吧!”听了这话,同学们很不好意思,马上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这种故意把批评的话用赞美描写的口吻说,寓日常教育于幽默之中,使同学们乐意接受批评。这样用幽默的话语正话反说比直接指责效果要好得多。
(八)沉默教育法
对学生在特定环境下,用沉默不语的方法,也许比喋喋不休的说教更奏效。
案例
有一个学生,第一学期时赶潮流,把自己的头发染成淡黄色成为追星族,课桌、课本及文具盒内贴满偶像照片,盲目崇拜。上课老师讲兴正浓,他却白日做梦。一次晨读时,发现他正专心致志的玩偶像卡,班主任方老师轻轻走到他身边,凝望不语,并静静地帮他收拾好放到桌内,然后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继续走动。如此因时因地地多次恰当运用沉默后,慢慢发现他在尽力改变自己,先是疏远“偶像”,桌面贴上名人名言,继而自觉学习,勤学好问起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班主任自制能力差怎么办
善于在复杂的情况下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抑制无益的激情和冲动,这就是自制能力。它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必须具备的心理修养和教育劳动的技能。
教育劳动琐碎而复杂,学生的个性又千差万别,在教育实践中,常常会遇到难以预料的事。如果班主任善于保持心智健全和精神宁静,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能顽强地、耐心地、要求严格而又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就会达到实施有效教育的目的。遗憾的是,有的班主任在学生不好好学习、不遵守纪律或班内出现了某种偶发事件时,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对学生大喊大叫,吹胡子瞪眼睛,甚至讽刺、挖苦、体罚。这样做的结果,学生可能暂时被压服,表面上遵守了纪律努力学习,但是,这种状况绝不会持久。根据心理学分析,以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只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使那些属于神经系统弱型的学生感到抑郁而失去自信;使属于强型的学生感到刺激而以同样的态度待人。有的学生还会由于受委屈、受歧视而变得容易激怒或故意捣乱、说谎、做坏事。这就是由于学生经常受到指责、斥骂而出现的心理变态。可见,若班主任不能自我控制,即便你有渊博的知识或通晓教育理论,也可能做出违背教育规律的事。因此,班主任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自身修养:
一、要沉着,不发火
一个有自制力的班主任,即使在学生令人啼笑皆非的恶作剧面前,或遇到粗野无礼的学生和家长,遇到让人心烦意乱的复杂矛盾,也能表现出冷静和沉着,使自己的感情永远处于清醒的理智控制之下。
案例
有一位以管理严格闻名的老师接手了一个乱班。学生们预感到今后的日子不好过了。第一次上课,有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了几个豆大的字“×××,请回去!”
这是一个需要班主任当机立断迅速解决的案例。面对这种尴尬的场面,他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没有因为学生对自己的不恭而发火,而是用幽默的语言缓解了这种紧张的气氛,也为自己找了走出尴尬的台阶。他这样说的:同学们,看来你们今天是在以一种不欢迎的方式来考验我。你们写的“请回去!”这三个大字,几乎一下子把我打懵了,幸亏我发现你们是很懂礼貌的,你们知道吗?这个“请”字叫我好感动啊,如果你们改成“滚出去”,那我可真是无地自容了。因此,我在这里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大家,特别要谢谢写这六个字的同学。同时,我请求你们收回成命,让我留下来,我会成为你们喜欢的好班主任。”这位班主任的做法真是令人佩服,表现出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结果不仅平息了事端,教育了无理取闹的学生,也使广大同学增强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事后这位老师说“我当时未发雷霆之怒,是因为我有过教训,深知用粗暴的办法去平息事端是一种软弱的表现,是放弃了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的做法。”
二、要冷静,不迁怒
教师作为普通人,当然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但是,当你作为教师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你就不能不顾及到自己的感情、行为对学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就不能不预见一下自己的教育措施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效果。因此,就不能不注意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做到既不因自己的不快迁怒于学生,也不因自己的愉快在学生面前忘乎所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当演员来到剧院的时候,也应当把个人的不快和痛苦留在剧院之外。”对于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来说,具有这种心理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三、要敏锐,有节制
学校教育不是一种封闭体,生产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党的政策的变动和社会风气的变化,无不对学校教育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对班主任的思想修养、智能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摆脱一切束缚,使自己的行为举动表现得敏锐而有节制。“成功的教师就是诚心诚意地追求他们的工作意义,不知疲倦地为扩大他们的知识和能力而奋斗,现实主义地保持他们的自我概念,以及遇到不断变化的环境而有条不紊地进行自我更新。”另外,学生也受着各种因素的影响,心理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班主任还应当具有敏感地接受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的能力,用以随时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和预定的教育计划、程序,以便取得最优化的教育。
四、讲师德是根本
教师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而导致失去心理平衡的原因:
1.教师本身就不喜欢教师职业,没有搞好教育工作的兴趣和追求;
2.不热爱学生,不能摆脱对“后进生”的先入之见和惩治思想;
3.在师生矛盾中,过分强调学生的思想行为太令人不能容忍,不能严于律己而从自身寻找师生矛盾的原因;
4.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自身修养较差。
如果班主任不理解教育工作的意义,不认识教师劳动的价值,不刻苦学习教育科学加强自身修养,就不能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有经验的教师提出:“时时考虑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效果,也是保持自我情绪稳定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