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聚焦中国名校管理——中国中小学名校办学模式(精装)
29384900000025

第25章 城市传统办学模式(14)

具体做法:(1)各年级各班全面渗透。(2)各学科渗透,各个学科结合有关内容渗透一些与生产生活有关的知识和与专业技术课有关的内容,使文化课教学为专业技术课教学服务。(3)教学过程环节渗透,加强实践环节,使学生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术,训练操作技能。渗透模式要求学生在专业教育方面,既能动口又能动手,既懂得某些专业的基本知识,又掌握它的实用技术。渗透模式是一种全面、综合、有机融合的立体模式,在高中教育的各个层次、方面、环节上把职业教育同普通教育有机融合起来,实现普教与职教的一体化。在两者的结合上,渗透模式是乘法而不是加法,是融会而不是拼合,对全体学生施以普通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教育,同时又施以职业技术教育,使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和志趣爱好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既可以升学,又可以就业,升学有文化知识基础,就业有专业技能。渗透模式还考虑到了社会历史和现实的制约因素,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所以,渗透模式既克服了分流模式所存在的种种弊端,又吸收和保留了分流模式的优点,是比较理想的适合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高中办学模式。

(二)综合高中的提出是现实的要求

1.改革的必然要求

普通高中教育本应担负着“双重任务”,但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原因,扭曲了人们对普通高中双重任务的认识,在实践中把升学任务演化为片面追求升学率,进而形成只适应升学需要的办学模式,加剧了传统教育脱离社会、生产实际的弊端。这样,就使普通高中约2/3进不了大学的学生,在校期间成了那些升学有望学生的“陪读生”,毕业后又缺乏就业的思想准备和基本能力,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造成极大的教育浪费。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就需要有一种进能升学深造,退有服务社会的一技之长的新型办学模式与之相适应。

从世界范围看,当前高级中等学校改革的潮流,是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即普通高中要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因素,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职业技术教育中要加强普通教育,即加强文化基础,人文教育,适当拓宽知识领域,以提高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及行业转换的适应能力。

2.国情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影响我国教育有两大重要因素:一是我国的经济基础薄弱,教育投人有限,不可能大规模发展高等教育;二是农村人口众多,12亿人口中的80%在农村,人口素质低,文盲半文盲多。全国高中、中专、大学文化程度的人仅有102727万人,不足全国人口的1/10,和发达国家不能比,甚至比印度还低。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提高人口的道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提高普通劳动者的基本素质。我国每年有2000多万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其中除70万左右毕业于高等学校外,绝大多数需要接受程度不同的职业技术教育。

3.国际竞争的需要

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教育、科技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表明,必须靠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提高青年的科技意识和素质,依靠科学技术的百分比已大大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经济持续增长。一个国家的经济腾飞,要有两个飞轮,一是科技,一是管理。这两个飞轮的轴心是人才,所以,科教兴国就是人才兴国。人才,不仅仅是指高科技人才,当然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服务于第一线的劳动者素质,这是国力强弱的关键。如美国现在国民经济总产值的平均增长额,大约50%左右是由于教育(提高和应用科学研究成果)而取得的。德国经济增长率的50%上下,靠的是国家技术教育的普及。战后的日本一片废墟,战后的西德千疮百孔,新加坡不过是弹丸之地,何以发展神速,除了抓住机遇,就是大力培养与时代同步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对劳动力水平的要求,已经由主要靠劳动者投入大量的体力变为主要靠劳动者增加越来越高的智力、知识、生产技能等等,脑力劳动在劳动力水平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在逐步提高。1900年,美国“白领”劳动者占全部就业人口的17.6%,1940年占31.1%,1970年占48.3%,1981年则已占52.7%;法国1954年脑力劳动者占就业人口总数的23.9%,1962年占28.2%,1978年上升到37.2%;苏联,1940年到1975年间,脑力劳动者的比重也由18%上升到26%。

先进技术在生产系统中的很快投入应用,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旧产业的渗透,“技术密集型”产业大量涌现,对生产技术能力和劳动者的技术素质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外有专家统计,在一些非自动化工业生产中,高级技术人员占l%~2%,中、初级技术人员占4%~8%,熟练工人占33%~60%,非熟练工人占35%~57%;在自动化企业里,高级技术人员占20%~40%,初、中级技术人员占40%~60%,熟练工人占40%~50%。

当前世界各国中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和改革,正是为了适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物质生产系统结构的发展及种种变化,以及相应的人才结构的变化而被纳入整个教育改革的总体规划之中积极进行的。

在中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尽管初中教育很关键,许多国家还是把改革重点放在高中阶段。如普职分流,普通高中开设选修课目,双重资格制和综合中学的新模式等。改革的目的是避免高中阶段教育的单一化,使人才的培养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为青年人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能力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应该说是使中等教育更符合全面培养人才的教育目标。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之一,是经济主体的多元化,人类社会职业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而日趋复杂,并经无数次的分化组合而形成现代社会多姿多彩的职业和行业。国外资料显示,有代表性的职业名称大约有4000个,一般性的职业名称大约有3万个。新的客观存在决定新的人才意识,甚至可以说,是改变了“人”的概念。市场经济注重人的主体性,给予个人生存与发展更大的自由选择度,每个人除了应试之外,还有众多的知识生长点、活跃点,巨大的发展的可能性空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生长点、活跃点、可能性空间又是完全可能被利用的。这就要求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模式相应改变,建立一种适合培养多种规模人才的教育体系和模式。许多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技能差的劳动者的地位正迅速消失,素质优良和掌握高技术的劳动者的地位正在迅速上升,而且适应现代经济需要的技术既是多样的,又是迅速变化的。它要求劳动者迅速适应各种条件的变化,而能够从一个专业化部门迅速而又容易地转至另一个专业化部门,熟练地顶岗生产。

5.观念转变的必然产物

时代的变迁,教育改革的深入,必然带来人们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的转变,而这种转变的必然结果,就是人们对人才培养方式的认可和接受。首先,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最重要的是学习知识的方法,学习生存和发展的技能,有学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有能力,从而改进学校的教育内容和学习重点。其次,人才是多元的,但都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社会的各个行业、职业既需要专家,也同样需要大量的有熟练技术和技能的普通劳动者。这种认识的转变,也就增强了普通群众的承受心理和对不同层次人才的认同。第三,不同层次的人才需要不同模式的学校培养。综合高中就是大量培养既有一定文化知识基础,又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初、中级复合型人才的新型办学模式。

总之,综合高中办学模式是教改的大趋势。一是综合高中是融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办学模式。这种模式在于将普教与职教协调地结合在一起,使普通教育除了完成文化知识教育、升学准备教育外,再肩负起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实践证明,这种综合模式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改革试验,它对于优化教育结构,使普通高中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从国际上来看,综合高中模式符合国际教改的潮流。据有关资料,美国类似综合高中的学校占普通高中教育的80%以上,在校生约占86%,日本的综合高中已从60年代的30%上升到80年代的70%,苏联则采取类似综合高中的四位一体教育模式(即普通教育、劳动教育、职业教育、综合技术教育合一)。三是从目前国内各地改革实践探索的初步经验来看,绝大多数人认为,除了办好重点高中,积极发挥重点高中的示范和实验作用外,在一般普通中学实行分流教育或办综合高中,这是一种必然趋势。

二、综合高中的含义与办学原则

(一)综合高中的含义

1.含义

综合高中是在普通高中教育中引入职业教育因素,或在职业教育中加强文化基础课学习,以市场需求、服务社会为培养方向,以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基本素质和一定专业技能为目标,具有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双重功能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

综合高中是在大教育观指导下,以单一或几个学校为单位,以社会为系统,以市场为导向,紧密围绕社会经济与科技教育两者统一这个中心,采取综合运作的方法,实现教育功能整体优化的过程。综合高中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是全面提高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类人才的素质,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而教育,这正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2.相关解释

综合高中克服了传统教育的封闭式体系,形成教育自身职能与全社会责任、义务相统一的协调机制。综合高中克服传统教育的单一模式,实施全员、全程、全面教育,促进教育社会化。综合高中克服传统教育的盲目性与落后性,构建与现代化大都市和农村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建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模式,与社会全面进步相同步的综合教育机制。综合高中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有普通高中文化基础知识,又有中级职业基础知识和一定操作能力的新型劳动者,培养的是初级复合型人才。

综合高中的类型:综合高中的两种功能决定了综合高中办学模式的两种类型,第一种在普通高中中引人职业教育因素,使普通高中在完成基础文化课学习任务的同时,使学生受到一定的就业预备教育;第二种,在职业高中或职业中专中加强基础文化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接受就业教育的同时,通过文化课的高中会考,取得普高毕业证,可以参加普通高考。

综合高中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复合性、适应性、区域性、选择性、发展性等基本特征。综合高中的课程基本模式是“必修加选修、学科加活动”。由必修课(基本文化知识)、选修课(各类专业课)、活动课(实习、实践动手)、自修课4部分组成。

(二)创办综合高中应遵循的原则

1.全面兼容性原则

全面兼容性原则即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融于一体。既学习基本文化科学知识,又学习基本专业技能,保证一批学生升入大学,以完成升学预备教育,对其他不想上大学或升不上大学的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以完成就业预备教育。

2.灵活适应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