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聚焦中国名校管理——中国中小学名校办学模式(精装)
29384900000026

第26章 城市传统办学模式(15)

综合高中的创设,应根据所在地区的不同社会环境和需要来开设,要因地制宜,积极而稳妥。综合高中要面向当地经济发展,按需设置专业,按需进行培养。综合高中办学模式、学制、课程设置等可以灵活多样。各地经济发展速度、规模不同,对人才的需求也不一样,综合高中在模式、学制、专业设置等方面就不可能干人一面,不能搞大统一。

3.社会保障性原则

综合高中是普通教育向社会的延伸,是教育的社会化,涉及办学的资金启动、专业设置、师资调配、学业考核、就业安排等一系列需要社会各部门支持与合作的问题。《教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以及企事业组织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并保障公民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或者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还规定各社会组织同学校在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推广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通过适当形式支援学校的建设,参予学校管理,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帮助和便利。

4.质量效益性原则

教育质量、办学效益是综合高中的生命线,而归根结底是所培养的学生质量问题。作为综合高中,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符合时代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应该从用分数看质量的狭隘观念中解放出来,建立素质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充分认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把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水平,作为衡量教育工作质量和学生质量的标准,以使基础教育所培养的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既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绝对素质(人的德能、智能、体能),这是为未来人才成长奠定基础的教育,是各种相对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也要培养学生的相对素质(各类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如果培养的学生既不能担当时下经济建设的需要,又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转变,综合高中也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力。

5.自主发展性原则

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活力。学校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办学实体,在招生和安排毕业生就业、专业设置、在核定的机构编制总额内设置机构及人事调配、职务评聘、经费使用、工资分配、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校办企业生产经营等方面,赋予学校以更大的自主权。

三、创办综合高中的多种体制形式

要实现综合高中的持续发展,必须动员社会力量,实施办学形式的多样化,构筑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由于社会经济对人才需求多层次、多样化,所以,人才培养就需要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立交桥”式的办学形式。

第一,横向联系,多层次办学。横向联系,就是与高校、普(职)高中、中专、高职及劳动就业管理部门联合办学;多层次就是调整学制,以三年制为主,适当开设四年制和两年制专业,或开设一些短期培训班。

第二,双教并举,多形式办学。与厂矿企业、农村、城市管理区保持密切联系,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文化技术教育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

第三,产教结合,企校合一,多功能办学。从人才培养目标来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业务素质,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商品经济观念和参与市场竞争的技能。产教结合,企校合一,有利于上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具体做法有:

第一,与高校联手。就是在高中阶段,一方面学好高中文化基础课,同时,请高校教师到学校讲课,传授大学相关专业知识,取得大专(大学)文凭。

第二,与普教(或职教)互动。就是既参加普通高中的会考、高考,也参加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考试,既学高中基础文化课,也学一定的职业技术课,增加升学与就业的选择机会。

第三,与成教沟通。即在高中阶段,采用分段教学形式,学完高中文化课,并拿出一段时间参加成人教育某些专业的学习,取得中专或大专文凭。

第四,与高职衔接。适应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新形势,综合高中在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积极与有关高等职校联系,实现对口升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综合高中办学的活力。

第五,与市场适应。各学校按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高质、高效、高速培养人才,或对口为厂矿企业旅游餐饮等行业培养人才。

四、我国综合高中教育的基本模式

(一)后补加一式(加一式)

此种形式最早由一些升学率不高的农村普通高中及农业职高采用。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普通高中对毕业后未能考上大学的学生,为使他们能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基础,再组织起来进行一年的职业技术教育,以适应就业的需要;有的学校还给考试合格的学生发职高文凭。也有一些农业职业高中及其他职高,为满足部分毕业生不愿就业想升学的愿望,招收职高毕业生举办文化补习班”,用一学年时期,主要学习普通教育课程中对口高考的科目,以满足他们升学的需要。

上述两类情形实际上都带有补充学习的补习班”性质,前者补习职业基本技术,后者补习文化基础知识。这种补充教育形式,在早期一般是各校在完成传统教育任务之外,因应社会、学生的要求而产生的计划外自主办学行为。

这种高中教育现象的发生,正说明过早分流接受单纯的普通教育或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实际上仍然有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单一培养目标的高中学校始终存在无法适应学生多元化选择的问题。

后补加一式当属综合高中教育的萌芽形式,目前已基本消失。

(二)分流双轨制(一校两制式)

这一模式有两种类型:一是直接分流”模式,二是分段分流”模式。

“直接分流”模式,即学生一进校从高一起就分流为普高和职高,分别按各自教育计划实施完整的普通教育或职业教育。我国从职高或普高改办的综合高中在早期试办阶段多取直接分流方式。简单地说,就是在原有的普高内另办几个职高班,或在原有的职高、职校内另办几个普高班,故这一模式又称拼盘式”。大部分为摆脱其前身普高或职高单一教育模式的办学困境而选择多元化培养模式、走上综合教育发展道路的综合高中,在试办综合高中的早期多采取这种形式。

“直接分流”模式,有人称之为2+1”;也有取一二分段,高二分流”做法的,有人称之为1+2”;还曾有学校在高三下期才进行分流,采取的是“2.5+0.5”方式。如2000年5月挂牌的江苏省无锡市综合高中即采用1+2”模式,吉林省抚松县第四中学在1994年前采取一二分段”法,1994年后改革分流方式为二一分段”法。具体为分流前按教育部普高教育计划实施普通高中教育,分流后分别实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我国台湾地区的综合高中“二一分段,高三分流”模式是目前我国综合高中最为普遍采取的一种模式,甚至已成为综合高中办学的样板模式,有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更是政策性明确规定这一模式为综合高中基本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如浙江省教育厅规定:综合高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为:第一学年开设与普通高中相同的文化课,并采用普通高中教材;第二学年开始实行文理分班教学,各增设1门~2门职业技术的专业基础课;第三学年开始按学生意愿分流,分别编成高职预备班、普通高校预备班和就业预备班,对应开设和加强与升学或就业相关的课程。学生在两年内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参加省统一组织的语文、数学、外语和专业基础理论四门课程的会考,合格者发给省高中会考证书,不及格者参加学校自行组织的补考,其他课程的考试由各学校自行组织。这实际上是以“二一分段,高三分流”模式为基本型、标准型来规范浙江省综合高中的教育形式。

分流双轨制由于在分流后分别实行普通教育或职业教育,两种教育计划并行,故亦可称之为双轨制”。特别是直接分流”式,更是相当于在一个学校内同时举办了各自独立平行、互不交流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种性质的高中阶段教育,对于学生的教育培养而言,就好比是实行一个学校,两种制度”的办学形式,故有人也称分流双轨制为一校两制”式。

此种模式当属综合高中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中直接分流”式可称为综合高中教育的雏形,“分段分流”式可称为综合高中教育发展走向成熟的过渡形式。

(三)交融整合式(一体化模式)

前两种综合高中模式实际上是将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高中教育或纵向分段叠加,或横向分流并驾,均属于将普教与职教两种教育简单凑合”、“拼装”在一个学校内,实际上是一种拼盘”式的,甚至连杂烩”也算不上,并未真正实现普职渗透沟通”这一综合高中办学的基本宗旨和基本内涵。

交融整合式综合高中指将普教与职教融会贯通地有机整合、“熔于一炉”的课程结构及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高中。在这种模式的学校,一般在学生入学时、学业中,甚至在整个高中的学习期间都不由学校将其归入普通升学教育取向或职业教育取向,而是将普通教育课程与职业教育课程贯穿于整个学业阶段,根据学生性格、能力、兴趣、特长、爱好等个体差异,提供不同层次、多种类型、结构合理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协助学生自主选择发展方向,促进学生走个性化成才之路,为学生毕业后的升学或就业提供和准备多种选择的机会和条件。

前述两种综合高中模式与一体化交融整合模式的本质差别在于前两者是把普、职教育要么纵向地前后分段叠加,要么横向地分流并列平行。如分流双轨制”所采取的实际上是单纯的普职分流形式,虽然承认了学生的差异,但却忽视了教育的平等和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有违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交融整合式则真正实现了普、职教育渗透贯通,无强制性明晰化的普、职分界,主要通过架设多种选择、多个出口的人才培养立交桥,在实施较完整的普通教育基础上,开设升学预备和就业准备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学习,自主选择发展方向。这一模式的综合高中一般把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在为高等学校(包括高职院校)输送合格生源的同时,兼顾部分毕业生直接就业的需要,使毕业生既具备普通高中文化基础知识,又掌握一定的技术和专业技能;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深造或就业,又有利于为学生个性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为学生铺设更为宽广畅通的成才之路。此种模式或试图走此种模式道路的综合高中有四川省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等学校。

这一模式与目前国外主流综合高中的基本教育培养模式类似或基本一致,在较完全意义上真正实现了普职渗透沟通”的多元一体化高中教育。由于这一模式符合当代世界高中教育发展演变的基本趋势,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对教育及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可以说是代表了较为成熟的综合高中教育模式的一种办学形式,当属综合高中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因此,很多实行“分段分流”制的综合高中都在分流机制的调整变革中逐步做到弱化分段、强化衔接,弱化分流、强化交流,从一次选择、一次分流调整为多次选择、多次分流,从普职分流到普职融合,从而逐步向一体化”综合高中演进。如杭州市第九中学即从先前的“二一分流”调整为目前的多次分流,多次选择,促进学生自由发展”的分流机制,实行普职融合”,并试图实行校际流动”,构建起‘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的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使学生可以享受学习的充分自由;普高职高转换的自由,选择四个出口的自由,转学、休学、复学的自由”。这种灵活机制的建立和加强,实质上表明其正是在从分流双轨”的“一校两制”式向交融整合”的一体化”模式办学取向发展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