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聚焦中国名校管理——中国中小学名校办学模式(精装)
29384900000051

第51章 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4)

一般的学校根据年龄或成绩将学生划归到各个年级,再划分为班级,划分之后学生的位置就固定下来。在教育界曾对这两种划分标准孰优孰劣进行过激烈的争论,而在刘克诺学校则不存在这种争论,由于学生人数少,不需要划分固定的同质性班组。儿童在类似家庭一般的混合年龄组中参加学习和活动,从最小到最大的儿童都可以参加进来,由一名主导教师从学术和社会性等方面对儿童予以指导。根据不同的需要,教学可以在混合年龄组中进行,也可以在相同年龄组中进行,或在能力组中进行,或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在兴趣组中进行。这样儿童便可以从中获得广泛、丰富而有趣的集体体验,而不必只归属并认同于某一固定的班组。这种灵活的组织方式提供了各种人际交往经验,帮助儿童在共同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增进智力成长,形成社交技能和互助精神,而这是传统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身上通常所缺乏的本领。

3.与社区紧密联系也是刘克诺模式的显著特点

学校越是依赖社区的帮助,学校与社区便越是容易达成一种建设性的相互关系。社区不仅可以为学校提供志愿服务人员从事教学辅助工作或后勤工作,从而弥补小型化学校教职工缺乏的不足之处,而且为学生接触实际生活敞开了大门,从而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经验。这样,教师不再是唯一主导的教育者,而成为沟通儿童与成人世界的中间人,学生也不再局限于教师和同学的人际圈子内,而有了更为广阔的交往范围。在刘克诺模式中,外部世界被请入学校,同时,学校也经常带领学生走入社会。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也可以克服一、两名主导教师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局限,并克服师生可能存在的孤立感。

(二)哈特兰德模式(H:rtl:ndModel)

哈特兰德学校1982年建校,建校的宗旨便在于提供一种不同于大型综合性学校的教育。这所学校只有二、三十名学生,更像一个民主的大家庭。创办人塞提斯·库马认为,青少年时期是骚动不安的时期,教育不应从外部再施加强制力量,而应该创造一种扶持性的家庭式气氛,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并把内心的各种冲动倾注到各种建设性、创造性的活动中。这样,当他们成人后,便有足够的信心、勇气和能力直面人生。以此为指导,在学校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做出教育决策,共同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和体育运动,合作设计音乐周、写作周、科技周等各类活动,而且每天一起动手做学校午餐。这是一所快乐的学校。

奠基这所学校的教育哲学是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生活的艺术存在于各种建设性、创造性的活动之中,通过设计、制作、组织等一系列过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现有的学校体系在儿童的头脑中塞人了太多的关于别人如何做的知识,却极少让儿童自己去做。而一个人所能做的比所知道的要重要得多。标准化课程强调知识获得的呆板的教学法,标准化书面考试已使儿童的灵性和活力丧失殆尽。只有让儿童自身投入到建设性的活动之中中,才能真正发展他们的心智,养成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才能。

为此,哈特兰德学校倡导学生在做中学,学校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接触实际的创造性工作,向生活中的能工巧匠学习。例如,学校请作家来校,帮助儿童策划并实施写作周的活动;请医生来校教生物学;带儿童向熟练的奶酪制作人学习如何制作奶酪;带儿童去著名陶器工匠的工作室学习制陶的技术;带儿童去农场学习管理的经验等等。这种实地学习的方式不仅使学生学会某种才能,获得某些知识,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工作气氛和工作态度的熏陶,学会如何自立。这样当儿童步入社会时,不会消极地等待机会,而能够自己去创造工作,创造生活。而且,儿童与各种各样人物打交道的经验使他们学会了交流的技巧,知道如何对待陌生人,如何接待新闻记者,如何回答客人的问题。在哈特兰德学校,儿童的体育锻炼通常是在大自然中进行的,爬山、游泳、野营,让儿童接受大自然的洗礼。学校在组织各种教育活动的同时,鼓励学生自己设计、组织和开展各类学习、体育及文化艺术活动。

哈特兰德学校是一所快乐的学校。学生在各种学校组织或自己设计的活动中自由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和天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尽情地体会创造生活的快乐。在这里,学习受儿童的好奇心和智力兴趣所驱使,更能够增进儿童学术成长。为此,其他学校主管特殊教育的老师每周把问题儿童带到哈特兰德学校一、两次参加活动,使他们从中领略学校的乐趣,通常这种措施是有效的,被传统学校排斥的儿童在哈特兰德却和其他儿童一样喜爱并享有人道的快乐的学校生活。

(三)北欧模式(NordicModel)

北欧模式是由北欧各国政府政策所倡导的,在北欧五国人口分散的自然环境和寻求福利国家的政治背景下建立起来。除丹麦外,其余各国的人口十分分散,不容易建立集中化的大型学校。而且,“福利国家”政策追求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推崇以下教育思维:学校是社区生活的核心组成部分,好的学校必须与家长、与社区建立密切的联系,学校的教育政策应由学校、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协商制订,而这些是大型学校所难以做到的,为此他们提倡小型化学校。

在挪威,1~6年级学校的平均规模是大约150名学生,7~9年级学校的平均规模是约250名学生。在较小的学校中,班级人数最多为12个学生,平均人数只有9人。即便在丹麦,小型学校的班级人数也不超过18人。通常,由两个或更多的年级在一起上课,教师也并非学科教师,在小学阶段,学生六年都由一名主导教师来负责。无论强调学术倾向,还是实用倾向,学校的教育方法均体现出了“儿童中心”的特点,教育内容呈现综合性、整体化特点,高中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通常也是一体化的。小学阶段一般不采用考试及评分方法。

北欧各国教育政策与教育培养经济人的论调相对立,尊重个体成长的个人权利,提倡学校的任务在于促进和指导个体成长的过程,而不应因其在职业市场上相对的工具价值而或扬或抑个体成长的某些侧面。北欧模式的小型化正在于试图使儿童制度化的学校生活能够像家庭一样适应儿童各个方面的需要,扶持而不是扼杀儿童的天性,通过密切的人际交往过程整合性的教育内容,愉快的学习环境增进儿童的个性成长。

三、构建成功的小型化学校

事实上,并没有研究成果证明学校规模的大小对学校教育质量具有实质性的影响。小型化学校在具有优越于大型学校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经济问题。在人口集中地区开办小型化学校的教育支出一般要高于综合性的大型学校。其次,学生在几年之内由相同的主导教师负责,教师的个人风格对学生的影响过强。相应地,学生在校与成人的接触面较小。上面介绍了几种成功的小型化学校模式,从它们的经验可以看出,办好这类学校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其相对于传统学校的优越性并克服自身存在的局限性。

由于小型化学校易于冲破传统,易于克服传统教育的非人性化特点,在倡导个性和创造性的未来社会,它将成为多样化学校模式的一种,尤其地方办学、私人办学更可能采取这种灵活多变的模式。不过,值得指出的是,成功的小型化学校不仅仅意味着学校规模的缩小,它涉及到学校组织形式、教育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师生关系等方方面面的改革,突破传统并克服自身的局限性,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传统学校制造标准化产品的功能,培养个性和谐发展、富有创造精神的未来人。

(一)学校、社区和家庭密切合作

一方面,规模小的学校容易建立这种联系,另一方面,规模小的学校也必须充分发挥社区和家长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解决学校面临的许多问题,如教育经费、交通、教育教学辅助人员等,而且这种联系可以打破学校的闭锁性。如果一所小学校固步自封,其危害性将大于大型学校。将社区生活引入学校,走出学校步入社区,可以帮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成人世界,从而突破只有一、两名主导教师所带来的局限。在小型化学校中,教师必须学会如何在儿童与广阔的成人世界间架起一道有效的桥梁,从而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

学校可以邀请社区人员和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提高学校适应变革的能力;也可以邀请他们走入课堂,帮助儿童进行有效的学习。一旦社区和家庭配合学校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学校教育的能力和潜力将得以极大的提高。

(二)办好小型化学校要考虑组织学校联盟

在保持各自独特性基础上的松散的联盟可以增强各校的力量,弥补学校由于规模小而产生的困难。小学校联盟可在以下领域进行合作:

1.合作性的教师在职培训。

2.某一学科的联合教育中心。

3.联盟的教师评价与奖励制度。

4.学校之间学生的学术交流与文体活动。

5.联合的学校、家长、社区联谊会。

(三)教育教学机制相应转变

大型化学校中力图实现而难以实现的改革措施在小型化学校中容易实现。如经验学习、小组学习、协商性课程、合作的师生关系、个别化教学、维护积极参与学习的纪律观、灵活地安排教学时间、学术学习与职业技术学习相结合、个体内参照评价等。利用这种优势,小型化学校应该采取各种灵活的方式方法,组织有效的教育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人际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消除传统课堂上经常出现的“沉默的大多数”这一现象,同时增进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提倡综合性课程,从而帮助学生采取系统的、整体的观点理解世界,养成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符合未来社会需要的独立、创新的人才。

同时,学校内部的组织形式也不必刻板地拘泥于年龄分班制,要灵活安排,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或采取年龄分组方式,或采取能力分组方式,也可以采取家庭式混合组方式或兴趣组方式,并适当地运用个别化形式。这样,学生不再单一地认同于某一班组,扩大了人际接触面,增强了人际流动性,有助于提高社会适应力。而且可以减少儿童由于学业失败体验积累而丧失自信的现象,儿童在一个小组中表现不佳,在另一个小组中却可能表现突出。学生在这种灵活的组织结构中不仅能够取得学术上的进步,而且会乐于并懂得互助与合作,提高社交技巧,并发展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潜力。

(四)小型化学校还必须具备革新性

现有学校制度的惰性使学校教育改革遇到重重障碍,流于理论政策,缺乏实质性的变革,而任何一种组织系统如果失去其革新性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小型化学校的一个特点便是灵活,富有弹性,具备承受变革的能力,因此,小型化学失去了校应该鼓励教师、家长、学生及有关人士的创造性思想和行为,建立革新性的组织机制,从而不断调整自我,顺应环境变化,促进自身发展,才能真正适应变革迅速的未来社会的要求。

综上所述,成功的小型化学校从缩小学校规模出发,确立了符合当代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师生观、教学观、课程观、组织观,致力于培养个性和谐发展的富有创造精神的未来人,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学校的教育机制,将成为未来社会中的一种学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