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有青春期男孩:父子共战青春期必读书
29390900000023

第23章

方宇和爸爸说,刚换的化学老师他不喜欢,教学风格和以前的老师有很大的不同,他暂时无法适应。爸爸从他的言语中,知道了儿子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便即时帮助他调整心态。在以后的考试中,他的成绩逐步上升。

倾听男孩的弦外之音的最主要目的在于建立亲密关系,可以帮助男孩发展健全性格,整个亲子关系都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和历程。作为父亲,教育孩子的首要前提是要耐心地倾听,听懂孩子话语的表面意思,还要学会听懂孩子的“话外音”,才能深入地了解孩子复杂的内心世界,有的放矢地引导教育孩子。

林政是个懂事的男孩。然而,每当家里来了客人,林政就令人吃惊地一反常态。比如,在他姐姐的生日宴会上,当客人们纷纷向姐姐送上鲜花、糖果、玩具等生日礼品时,他故意大喊“我肚子痛死了”,接着还在地板上打起滚来。还有一次,在为奶奶举办的寿筵上,他居然宣布他不吃那些他称之为“脏东西”的油炸视频,闹得客人们也不欢而散。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像林政这种“人来疯”有别于一些孩子每每见到人多时的瞎胡闹、乱起哄,是孩子对自己不受关注的反抗。其“潜台词”可能是:如果大家还不把我当做一回事,那么我还会闹得更凶。

青春期男孩渴望受到大人的关注,说到底就是渴望受到大人的尊重。这一渴望是否得到满足对孩子建立和发展自我、塑造完整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尚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因心智水平所限,这种微妙的心理渴望往往就难以像其他种种生理渴望那样,明白无误地向家长表示,于是,他转而采用一种较为“隐讳”的手段。而对家长来说,悟出其“言外之意”,听出其“弦外之音”,识别出其“真情实意”,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一位心理咨询师曾讲过这样一件事情。高兵是一名高中生,平时学习不太用功,成绩中下等。一天,高兵的叔叔来串门,谈起孩子即将高考,高兵装作看电视,尽量回避这个话题。突然,高兵说:“要不让小兵跟我儿子一样,也出国去新西兰上学算了,如果经济上有问题,我可以帮助解决一些。”

高兵听后喜形于色,说:“爸,我看行。”父母见儿子来了学习劲头,很高兴,就答应了。于是,高兵一边上学,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英语。两个多月后的一天,高兵突然说:“爸,我不想出国了,你看咱家经济也不宽裕,出国还得叔叔帮忙,我看就算了。”从此,高兵就不再去补习英语了。爸爸弄不清儿子怎么想,眼看明年就要高考了,到底是准备出国,还是迎接高考,举棋不定,于是替儿子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指出,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他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孩子的话没有傻话,生活中一些家长由于不了解孩子,或缺少耐心细致的观察分析,常会不知不觉中了孩子的“圈套”。像高兵,他开始很高兴去出国留学,可在补习了两个多月的英语后,突然“为家分忧”,决定不出国了,果真是这样吗?如果父亲仔细倾听并分析,就会明白:当初,高兵想出国,是觉得自己学习不好,如果能出国,是对高考最好的逃避。可是在补习了两个多月后发现,想出国,这个外语关就很难过,于是又缩了回来。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就说替家里的经济状况着想,还是不出国了。其实,他的话外音是:“我不愿吃苦。”

作为一个称职的父亲,应学会倾听、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孩子的弦外之音,才能从孩子的倾诉中真切地感受和把握孩子的喜怒哀乐,真正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要求什么,希望什么;才能真正领会孩子的思想意图,分享孩子的快乐,真诚地为孩子的进步而高兴,为孩子的成功而喝彩;才能有效地化解孩子的烦恼,营造出充满爱意的温馨家庭环境;才能赢得与孩子的真诚友谊。

青春期男孩的问题往往隐藏着他真实的担心、烦恼、愤怒、失望或者伤心。作为父亲,读懂孩子的弦外之音,理解他的话中话,男孩就会信任你、喜欢你,你也将成为一个魅力无穷的好父亲。

认真对待男孩的“为什么”

“孩子虽小,问题却很多”,这是很多父亲的切身感受,有的父亲已经对孩子的问题感到无法应付,焦头烂额了。青春期男孩的好奇心很强烈,他们对周围的任何新奇事物都很好奇。为什么天上会下雨?为什么小鸟会飞?为什么电话里会传来声音?各种各样的问题充满了孩子的脑袋,激发着他们清冽的求知欲。也许,这些问题正是家长对孩子引导教育的开始。这会对孩子带来深远的影响,乃至终生受益无穷。

牛顿从“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飞往空中”的思索中引发出“万有引力定律”。瓦特从“为什么水开了,蒸汽能把壶盖也掀开”的思索中研制出了蒸汽机。在一个个“为什么”得到正确解答的过程中,你的男孩将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养成勇于探索、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因此,认真对待对待青春期男孩提出的问题,是每个父亲都应该做到的。

伽利略是17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他从小就喜欢问问题,而他的父亲每次都很认真地对待儿子的提问。

伽利略开始学绘画时,父亲为了让他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就找来许多几何图形的物体。伽利略问:“爸爸,这些几何图形到底有什么用呢?”“为什么这样问呢,伽利略?”父亲一时弄不清儿子在想什么。

“爸爸,我觉得挺奇怪的。画画的时候,我发现好多东西,比如房子、马车、书桌……什么的,好像都与几何图形有关。”“有关?怎么有关?”“它们都是各种几何图形组成的。可似乎没这么简单。只是我想来想去也想不明白,除了这个,它们还能有什么复杂的关系呢?”

父亲想了想说:“伽利略,你的问题我无法回答。不过,你愿意学习数学吗?也许你学了数学,就能明白你说的这种复杂关系了。”“真的?”伽利略高声叫道,“我愿意,当然,我愿意!”从那以后,父亲正式开始教伽利略学习数学。

俄国教育学家塞得兹博士认为,在教育上最重要的是诱导孩子自由地发挥出天才潜在的能力。父亲应该善待青春期男孩的为什么,呵护他宝贵的好奇心,激发他求知的欲望,一步一步地把孩子引领到科学的殿堂里。具体来说,父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认真对待男孩的提问

有的父亲面对男孩的问题时,不是不懂装懂,就是心不在焉地回答。这样做,不仅容易给男孩一些错误答案,而且也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一天晚饭后,父亲和儿子去楼下打水。儿子远远地看着路边的彩灯,又看看小区里面没有彩灯的树,就好奇地问道:“爸,小区里的这些树怎么不亮?”父亲很随意地回答:“这些小树太小了,那些灯太热会把小树烤坏的。”儿子顺手就指着旁边的一棵大树说:“那这棵大树上怎么也没灯啊?”父亲知道自己被逼进胡同了,就又继续自己的回答:“这棵大树太高了,没办法把灯装上。”儿子看了看他,不满意地摇摇头说:“吧,是路边的树才有灯吧?”愕然的父亲,顿时觉得脸有些热。

另外,父亲绝不能用“说了你也不懂”,“我现在很忙,你别来搅和”,“傻瓜才会提这种问题”之类的话作为回答。如果这样,男孩向其他人提问就会有顾虑,惧怕得到同样的回答,因而不敢提问。有的男孩天性敏感,内心脆弱,好不容易有了兴趣问问父亲,却碰了一鼻子灰,他的心里会非常难受。而且很可能在潜意识中害怕再次受到伤害,而再也不问父亲问题,甚至疏远父亲。这样的次数多了,父亲与孩子的关系会不断淡化,交流与沟通的和谐关系被破坏。长久下去,孩子的心只会离父亲越来越远。

2.可以不正面回答男孩的问题

青春期男孩的眼睛是万花筒,提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有些问题,父亲可作正面明确的回答。但也有不少问题,会把家长搞得头昏脑涨,难以作答。外国一些儿童教育学家认为:对儿童所提的问题,不一定都要正面回答,因为儿童还不能接受许多科学的道理,况且即使告诉他们,他们也转瞬即忘。回答男孩问题的目的既是满足他的好奇心理,又是满足他对长辈的信赖心理,与其讲一大通高深的理论让男孩茫然失望,不如在不违反科学道理的前提下用有趣的回答让他感到愉快,进而对大人产生更深的情感。

另外,父亲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查找相关书籍、上网寻找答案或者请教专家。如果父亲实在没有办法解答时,可以对孩子说:“这个问题很复杂,爸爸也不是很懂,等你上高年级的时候,学的知识多了,就会明白了。”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即使暂时没有弄明白问题,但却埋下了“学的知识多了,就会明白”的种子。孩子也会明白:现在许多不知道的问题,以后通过学习,就会一一知道答案的。

3.不要直接告诉男孩答案

在引领孩子探求答案的过程中,父亲应注意尽量不要把答案直接告诉孩子,即使很清楚地知道答案,也要一直立即回答的欲望,否则就会丧失和孩子讨论、让孩子思考的机会。父亲应该有这样一个意识:科学不过是储存在成人脑中的一大堆事实,科学意味着各工烦琐深奥的结实。世界充满了各种正确的和错误的答案,今天正确的答案明天可能就会被推翻。科学需要的是永远的探索,不仅仅是列举事实。所以,应当鼓励孩子自己动脑思索,而不是仅仅掌握“正确答案”。

4.提高男孩提问的水平

孩子提问的水平与其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呈正比关系,知识面宽和智力水平高的孩子,他们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而思维比较灵敏的孩子往往会不断发现新问题,所以,父亲要注意让孩子多学一些常识性知识。凡是孩子有兴趣、自己能够看懂和学会的知识,一般不要加以限制。凡是能大孩子知识面的学习活动,应该经常参加,并在活动中启发孩子养成思考问题、探究结论的思维习惯。这样孩子会随着知识、智力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提问的水平。

耐心一点,别打断男孩的讲话

生活中,绝大多数父亲对男孩在生活上十分关爱,但每当男孩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问题向父亲诉说时,稍不如意就会遭到打断。轻则斥责,重则打骂,孩子只能将话咽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