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跟高层领导学读书
29395000000026

第26章 自称“大老粗”的王震为什么爱读古书?

王震将军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均立下了赫赫功勋,很难想象,他常自称“大老粗”。而他成功的法宝居然源于多读书。他擅长从古书中汲取智慧指导现实。

为了胜利完成进疆、戍疆任务而读史

1949年10月6日至8日,王震同彭德怀、许光达、甘泗淇在酒泉同陶峙岳、郝家骏、彭铭鼎、曾震五举行会谈。商讨了人民解放军进疆,起义部队改编等事宜以及中共新疆省委省政府、军区等机构的组建问题。

1949年10月初,王震带领部队到了酒泉。酒泉古称肃州,传说城东门外有水泉,当年班超通西域途经这里,把一罈酒倒在泉中,将士舀水痛饮,从此得名。它是河西走廊上的古代名城,是这条自古通往中亚“丝绸之路”交通要道上的大商业口岸。远在15世纪,这里就曾是新疆、包头、兰州及新疆南路商业上的转运点。

当时,鞍马劳顿,但是他房间的灯,却常常熄得很晚很晚,原来他正在研究历史呢。

为了胜利完成进军任务,王震翻阅大量历史资料,对当年张骞出使西域,班超驻守重镇,唐玄奘去西土取经,左宗棠率部进疆路线,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早在西安解放的时候,他就开始收集有关边疆政治、军事、地理、历史、宗教、民族、农业、水利等各种书籍和历史资料,在进军途中反复阅读。在酒泉,他住的房子里,床上、床下、窗台上、桌子上,到处都塞满了书。其中有许多罕见的古籍,如清代徐松撰写的《西域水道记》、俞浩所撰的《西域考古录》,以及《新疆私议》、《新疆识略》、《新疆图志》等,这些书籍有的因年代久远缺卷缺页,但偶得一见,他也颇觉欣慰。他在残存一卷的《新疆私议》中获益匪浅,因为此书列举了汉以来经营西域的史例,以此论证新疆安定对我国国防和领土统一意义重大;针对道光七年清政府平定新疆叛乱后的局势,提出加强军政建设,慎重处理民族关系,以及探明其地水道、开发水利、实行屯田、发展边疆经济和巩固国防等主张。他从中吸取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进一步肯定和完善他开发新疆、建设新疆的战略方针。

王震当时带兵赶赴新疆,日理万机,但他不忘抽时间研究入疆历史。借古来指导当下,王震可谓做了个典范。

王震读史,也评史。他曾对左宗棠做过如下评价:

“史学界最近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对左宗棠做出了正确,客观的评价。这对海内外影响都很大。左宗棠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情况下,力排投降派的非议,毅然率部西征,收复新疆,符合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左公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人发扬的。”

“解放初,我进军新疆的路线,就是当年左公西征走过的路线。在那条路上,我还看到当年种的‘左公柳’。走那条路非常艰苦,可以想象,左公走那条路就更艰苦了。左宗棠西征是有功的,否则,祖国西北大好河山很难设想。”

“阿古柏是从新疆外部打进来的,其实他是沙俄、英帝的走狗,左公带兵出关,消灭阿古柏、白彦虎,收复失地,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这是抗御外侮,是值得赞扬的。”

“办洋务的人也有所不同,有些是爱国的,有些是卖国的。像曾国藩、李鸿章,就不能和左宗棠相提并论。曾国藩、李鸿章是丧权辱国的,左公在福建办船政局,在甘肃办织呢厂,在新疆的屯田,客观上还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对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左宗棠一生有功有过,收复新疆的功劳不可泯灭。”

当时我国对左宗棠的评价一直持否定态度,为此,甚至不惜篡改历史,而王震能做出如此客观细致的分析,没有深厚的历史功底、认真的史料研读,是做不到的。这足见读史对于我们指导现实、增长智慧,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历史上的班超、林则徐、左宗棠都能为祖国统一,不辞万里艰辛出师西域,难道我们当今的共产党人还不如他们吗?”

除了借助于书籍了解新疆,王震还很注意实地调查研究。他不单自己经常访问群众,还常鼓动其他同志到群众中去访问调查。一到酒泉,他就把兵团宣传部副部长马寒冰找来说:“现在给你一个任务,去找一些了解新疆情况的人来。凡是去过新疆的,刚从新疆出来的,商人、学者、开车的、拉骆驼的都行,我们要向他们请教。”

于是,战士们逢人便打听新疆情况。一些暗藏的敌人,乘机制造各种谣言,破坏我军进疆的行动。他们装出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捕风捉影,添枝加叶,甚或无中生有,信口开河,把新疆描绘得十分可怕,说什么冬天小便会冻成冰棍,得拿棍敲;出门走路只能露出两只眼睛,否则耳朵、鼻子冻得一摸就掉;夏天的戈壁滩上,石头上可以烙饼,出门不戴帽子能晒成“鬼剃头”。说到风沙,讲得更玄,说能刮得大石头遍地滚,刮得骆驼在空中打旋。在部队内部,有些人认为战争已近结束,革命已经到头,应该回老家享受天伦之乐了。特别是那些年龄较大的战士,战争年代忙于行军打仗,无暇考虑个人问题,现在胜利了,个人荣辱、婚姻问题也都成了经常思虑的大事。

这些不安定的思想甚至波及到某些干部,有些干部私下议论:“我们部队在延安是保卫党中央的警备部队,王胡子是延安警备司令。现在党中央进了北平,我们驻北平作中央警卫部队是理所当然的事。现在连西安也待不住,兰州也住不了,要去那些最远、最穷最荒凉的地方。跟着王胡子,一辈子吃了大苦,没好日子过”。有的还把这些牢骚怪话编成了顺口溜,“抗日战争打硬仗,南下北返饿肚肠,烂(南)泥湾里去开荒,胜利以后去新疆,成了光棍,丢了爹娘”。

面对这些混乱思想,司令员兼兵团党委书记王震内心非常着急。他决定亲自动手解决这些思想问题,以坚定部队进军新疆的决心。他陆续找了一些干部谈话,还专为此召开了团以上干部大会。按照他的吩咐,会场正中毛泽东像下挂起大幅老中国地图。王震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发表了长篇讲话。他针对部队中出现的那些混乱思想,联系历代战略家无不重视新疆屯垦戍边的史实,详细阐述进军新疆的战略意义。他说:“历史上的班超、林则徐、左宗棠都能为祖国统一,不辞万里艰辛出师西域,难道我们当今的共产党人还不如他们吗?说路远,那时候他们只能骑马坐轿,我们今天还有汽车,苏联老大哥还要给我们派飞机来。他们都不怕路远、干渴,我们就怕吗?有那么一些人,怕到了少数民族地区讨不到老婆,断子绝孙。我王震今天当着大家面保证,我绝不会让我们的部队里出一个和尚。”

讲到激动处,王震举起木棍敲着那幅地图问道:“你们说,这地图是用什么绘成的?”大家瞪圆了眼睛,不知如何回答。他满怀深情地继续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无数先烈用鲜血绘成的呀!老中国的地图就像我们常说的,像片桑叶。1945年国民党和苏联谈判,国民党同意外蒙古独立了,这片桑叶去掉了一大块。你们看,这里就是从中国完整的地图上划走的一块。难道我们大家还愿意再从我们的版图上少去新疆这一块吗?那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我们勤劳勇敢的各族同胞,你们舍得吗?我是舍不得的。”

讲到这里,王震更加激动地说:“新疆是我们的国土,我们不去,还要我们手中的枪干什么,我们还叫什么革命者!”

王震强烈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深深感染了全场每一个人。大家顿时感到进军新疆责任重大,全场立刻沸腾起来。接着,台下口号声如雷声激荡起来:“到新疆去!”“保卫新疆!建设新疆!”

王震将军深知读古书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理解现实,向古人学习,能够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王震想到了,他也做到了。自称“大老粗”的王震将军尚知读古书的意义,今天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忽视读古书的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