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石河子市街心花园的正南方向,有一个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看着古石河子留下来的各种化石和青铜器,对石河子地区原始人类生活状况展开遐想,也可以在隔壁看到新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军垦历史。然而这并不是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地方,在石河子拉一两个老人过来,他们可以讲更多关于这个房子的故事,因为在他们眼里这永远都是“陶峙岳公馆”——共和国将军读书起居的地方。
从经史子集,到《猛回头》、《警世钟》……再到《新民主主义论》、《毛主席语录》……陶峙岳一生中所读的书总在变化,他总是能够根据时代和现实的需要,有选择地读书。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够在政治和军事大变局面前,准确地判读形势,准确地把握自己的人生。他的一生,总能够走在时代的前列,总能够准确地随时代的脉搏搏动。
出身在书香门第的革命派
陶峙岳在认真学习。
原本读四书五经的陶峙岳怎么读起了革命书籍?
湖南省宁乡县仙凤乡的陶家世代耕读,到了清朝末年,在当地已经算得上望族了。一家之长陶斯永看着偌大的家业和殷实的生活,片刻没有放松对家人的要求,他时刻以先人“八州都督”陶侃和“五柳先生”陶渊明为榜样,教育后人要读书上进,而陶家的后人们也个个上进,陶家处处显示出那个时代读书人家所特有的气氛。
1898年,在祖父的一再督促下,陶峙岳在父亲陶福生的带领下,来到狮子山下的陶家私塾。这一年陶峙岳只有6岁,看着一脸严肃的先生,他再也不敢像在家里那样淘气任性了。像其他的孩子一样,陶峙岳读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三字经》,虽然对里面的内容只是一知半解,可年纪尚幼的他还是喜欢上了书本散发出的墨香味。
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小峙岳已经把《大学》、《论语》、《中庸》、《孟子》都背诵下来了。私塾先生对这个活泼可爱的陶家后人颇为喜欢,为此还专门给他起了一个名字:纪常。小峙岳聪明伶俐,除了先生教授的东西能很快记住外,对于老师教授以外的东西也充满了兴趣,尤其是家里书柜上那一排排的藏书更是吸引了他的注意。每次小峙岳放学回家,温习了先生布置的学业后,小峙岳便踮着脚尖从书柜中取出一本本厚重的图书翻阅。10岁那一年,小峙岳几乎已经通读了四书五经。有一天,学习累了的小峙岳到河边捕鱼、玩耍,被母亲拉回了家里。看着像泥猴一般的小峙岳,陶福生气急败坏地把他拉回书房,罚他跪在那里,然后从书柜中随手拿出《诗经》和《尚书》考了起来。没有想到小峙岳从容应答,把父亲的问题一一答了出来。陶福生又惊又喜,不知不觉间从书柜中拿出《古文观止》,没想到小峙岳也从容不迫地答了出来,然后是《龙文鞭影》、《东莱博议》,每一本都没有难住幼小的峙岳。这让原本生气的陶福生终于露出了笑脸。
陶峙岳年幼聪慧,小小年纪已经熟读四书五经,这让私塾里的教书先生非常开心。一天夜里,先生来到陶家大院,对陶福生说:“小岷毓才智过人,敏而好学,将来必成大器哩。”陶福生听了,虽然表面上不露声色,可心里已经开始想着陶峙岳的将来了,他知道此番先生说这些话,就是希望他早早送峙岳出去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1904年,陶福生命陶峙岳随兄陶构堂步行百里,由宁乡到省城长沙,考入城南师范。
15岁的陶峙岳跟着一群二十多岁的孩子生活在一起,难免染上一些陋习。陶福生知道后,专程赶到长沙训斥一番,并委托陶峙岳的堂叔父、在湖南陆军小学教修身课的陶刚岚帮他转学。
1908年,陶峙岳进入湖南陆军小学,开始了自己新的求学生涯。在这里他不仅接受了新的思想,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很多以前他听都没有听说过的图书,也是从这里开始,陶峙岳开始了他一生的革命生涯。
陆军小学的教育讲究文武兼重,陶峙岳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以前在私塾的时候,他没办法和人比较,来到这里才发现,原来还有很多比自己更加优秀的同龄人。于是陶峙岳发愤学习,刻苦训练。就在陶峙岳在学校里奋发向上的时候,学校外的世界却风起云涌。长沙人民先是经历了萍(乡)浏(阳)醴(陵)起义,接着又是民众抢米风潮和惊动全国的保路运动,这些事件都引起了陶峙岳的注意。每天放学之后,陶峙岳便找来《猛回头》、《警世钟》等革命书籍阅读。这些书本对一个从小遍读经史子集的他无疑有着非常大的冲击,陶峙岳从这些书中,第一次知道什么是“革命”,第一次开始关注陶家以外的世界。受革命书籍的影响,陶峙岳开始意识到国家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学习新知识的心情更加迫切。
如果说这次转学是被动的话,那么在校期间他所读的革命书籍则体现了他自己的选择。而他选择的书又使他选择了革命道路。
1911年6月,陶峙岳以优异的成绩从湖南陆军小学毕业,被推荐到湖北陆军第三中学继续深造。这一年夏天,陶峙岳回家奉命成婚,然后准备远赴武昌。临别前,他给自己新婚不久的爱人周庆仪写了一首诗:“不见古来人,看看成白首。男儿志四方,安敢事株守。”从此那个陶家私塾里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的小孩子,在革命书籍的影响下,投入到了滚滚的革命洪流中,真可谓是从书香门第中走出来的革命派。
陶峙岳于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后加入同盟会。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曾任湘军营长、团长。1926年又参加了北伐战争。
陶峙岳一生读书无数,打仗无数。按照其父陶福生最初的想法,是让他精读经史子集、四书五经,然后参加科举求个功名利禄,光宗耀祖。可是随着革命浪潮的风起,全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于是,陶峙岳一边习武,一边习文,他居然读起了革命书籍!
读进步书籍
20世纪50年代初,陶峙岳(右三)、王震(左二)、陶晋初(右二)、李铨(右一)共同研究石河子垦区规划。
1946年,抗日战争结束后一年之久,马列主义似乎已经在中国的大地上插遍了赤色的红旗。虽然蒋介石三令五申要对共产党镇压,但是远在西北的新疆警备总司令、西北行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陶峙岳却并没有执行命令。陶峙岳一生读书无数,虽然读到的都是忠义孝悌,可也有公理人心。面对蒋总统自己人残杀自己人的行为,陶峙岳抗命不从。相反,到达新疆后不久,为了维护当地的局势和缓和紧张的民族关系,陶峙岳释放了大批关押在新疆监狱中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此时的陶峙岳开始在闲暇之余,翻阅了一些共产主义的书籍。如果说当初的《猛回头》、《警世钟》让他彻底从四书五经走向革命之路,是他人生第一次转折的话,那么这些被总统府严禁的赤色书籍,则让他第二次迎来了人生的转折。
1949年春天,国共两党在战场上交战正酣,蒋介石钦令陶峙岳率部入关加入内战。这已经是内战的第三个年头,国共两党在战力上都有所衰减,而陶峙岳在新疆却拥兵10万,一旦入关,对战局有着重大的影响。一边是总统府来电,一边是持续更久的生灵涂炭,这让读了一辈子圣贤书的陶峙岳左右为难。最后,陶峙岳决定抗令不行,面对总统府一道道急电,熟读兵书的陶峙岳自然知道如何应付。正是他的拖延战术,使得新疆部队最后也没有入关加入到内战中去。这对国民党的士气无疑也是一个重大的打击。这一年,国民党军队在内战中节节败退,而共产党军队则势如破竹一般席卷全中国。这个时候的陶峙岳则在自己的书房中,静静地读着书,思索着自己的未来,也思索着10万新疆官兵的未来,更在思索着新疆的未来。
1949年9月25日,是一个令陶峙岳终身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在新疆省主席包尔汉的协助下,陶峙岳顶着巨大的压力,率驻新疆的10万国民党军官兵通电起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拥兵自重的“西北王”在民族大义面前最终选择了正确的一方。10月30日,当王震率领着人民解放军进入新疆后,新疆正式宣告和平统一。一个是共产党的将军,一个是国民党的大将,两人见面真可谓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陶峙岳当即作诗一首,一是欢迎王震,二是欢迎解放军和平入疆。诗文如下:
军谈笑指天山,便引春风渡玉关。绝漠红旗招展处,壶浆相迎尽开颜。
陶峙岳戎马一生,文武相济,熟读屈原《离骚》,尤其喜欢《橘颂》。当解放军入疆后,他便对王震说:“把部队完全移交给解放军后,我就解甲归田,橘园吟诗了。”王震连声说:“解甲归田,绝对不行。故乡虽美,祖国更大;橘园有诗,毕竟太小。要经营,就经营大的,种新疆这块大田。”年,新疆驻军开始屯垦戍边。陶峙岳参与领导了新疆的建设和开发,为把新疆建设成“塞外江南”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0年2月间,陶峙岳赴北京向毛泽东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中央领导汇报工作并请示机宜,受到热情的接待,使他感到兴奋和荣幸。
陶峙岳激动地说:出乎我意料之外,毛主席在听完汇报后竟然留我共进晚餐。席间虽无山珍海味,但那几色湖南家乡口味的菜肴,令人感到亲切。毛主席好像对待老朋友一样,边吃边谈,垂询备至。和毛主席一直谈到深夜,而毛主席毫无倦怠之容。
毛主席非常关心他的进步问题,希望他过好三关。毛主席诚恳地对他说,要好好学习,不断进步,过好三关。第一关是解放战争关,现已过去,过得很好。第二是土地改革关,不久就要过去。第三是社会主义关,现在还没有开始,要有思想准备。
陶峙岳说:“对毛主席的谆谆教导,当时并不完全理解。特别是社会主义关,究竟如何解释,我又不便询问。但有一个信念,无论什么事情,跟共产党走,什么关都不难渡过。现在回想起来,三关都过去了,但这三关的确也是不太容易过的。”以后,每到北京开会,毛泽东总是春风满面走过来握住陶峙岳的手,称他“陶将军。”
由于他的卓越功绩,1955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的时候,作为党外人士的他还是被授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这让陶峙岳感到无比地惊喜。从那以后,陶峙岳更加热忱地投入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在他的领导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工作之余,陶峙岳依然没有忘记自己从小养成的读书习惯,只是这个时候,他看的书已经大有不同了,他在为改变自己的世界观而努力学习着。这个时候人们经常能看到花甲之年的陶峙岳将军手里捧着《新民主主义论》和《社会发展史》这样的书籍学习,很难想到这样一位身居显赫之位的人依然对书本钟爱有加。陶峙岳看书不是随便看看,他是用心去读,每当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他还会求助于王震,有时候也会问陶晋初等人。
陶峙岳后来回忆自己的思想转变时说,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是与共产党人合作共事时开始逐步加深的。首先,是在酒泉会见彭德怀副总司令和王震司令员,发现他们襟怀坦白,不谋私利,生活俭朴,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品德。他们统率的人民解放军,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是真正的人民军队,令人无限敬佩。毛主席的亲切接见,推心置腹的谈话,诚挚动人。与王震同志的长期相处,他是上级,又是诤友。他在工作上支持我,在思想上帮助我,使我逐步认识到共产党的革命主张是合情合理、光明正确的……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我亲身经历了战争和生产战线上艰苦的战斗历程,亲眼看到戈壁滩成为绿洲,看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疆各方面发生了飞跃的变化。全国各条战线也都是成绩辉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使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钦佩不已。中国人民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如果没有共产党,不知何时才能摆脱三座大山的重压。因此,我从实践中确认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救星,也感到做一个共产党员是非常有意义的,是无限光荣的。这是我数十年曲折、迷误和辗转反侧中,在革命先行者们的人格力量和感召力量的结合下认定的真理。1965年,我排除自卑心理,向党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由于十年动乱,这事情自然就被搁下来了”。
陶峙岳的孙子陶煦民回忆道:因党中央有明确指示,“文革”中爷爷未遭大的冲击。那段时间,爷爷经常用毛笔抄写《毛主席语录》挂在墙上,让一群孩子朗读,以免外出招惹不测。
“文革”结束后,陶峙岳再次提出了入党申请。他回忆说:“1982年5月,我再次向党递交了入党申请。同年9月28日,我终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陶老终于以九十岁的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年龄最长的新党员。陶老从内心喊出了“伟哉共产党,追随幸有缘”的心里话。陶老长期要求入党的愿望实现了,他感到万分激动,好像自己又年轻了许多。
陶峙岳将军一生爱书,幼年时期精读四书五经,学习孔孟之道。青年时期更是博览革命书籍,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到了晚年,为了接受新的思想,将军不畏年高,日日捧读共产主义的理论书籍,学习马列。将军这一生可谓是戎马一生,苦读一生,真正算得上是开国之儒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