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拉独裁
苏拉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为人刚愎自用,机敏狡黠,颇具野心。苏拉原是马略的助手,以残忍狡诈著称,但在所担公元前84年,苏拉率军攻占罗马,成为罗马史上第一位大权独揽的终身独裁者。任的职位上,却也颇有建树。在公元前91年的“同盟者战争”中,他取得了赫赫战功。公元前88年,苏拉当选为执政官,并通过联姻与贵族结成联盟,成为贵族派的领袖。从此,他与马略为代表的民主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在“同盟者战争”期间,小亚细亚的本都发生了反抗罗马统治的斗争,罗马元老院决定出兵镇压本都的起义。但在派遣军队统帅问题上,贵族派与民主派发生了激烈的斗争。公元前88年,在元老院的支持下,苏拉获得了军队的统帅权。可是,苏拉的军队尚未离开意大利,民主派就使公民大会作出撤消苏拉为军队统帅的决议,代之以马略。苏拉闻讯,率军进攻罗马城,开创了罗马历史上前方统帅率军反对中央的先例。苏拉进城之后,大杀民主派,马略逃往非洲。苏拉迫使元老院宣布马略及其拥护者为“公敌”,宣布元老院为最高权力机关,并把其拥护者增补为元老。公元前87年,苏拉再度率军东征。
古罗马贵族苏拉离开意大利之后,执政官秦纳立即要求废止苏拉的一切措施。在遭到苏拉同僚屋大维的拒绝后,他去外地征集军队。这时马略也从非洲返回,在伊达拉里亚集结6000人的军队,与秦纳联合起来,占领了罗马,对苏拉进行了报复,许多重要人物被杀,苏拉被宣布为“公敌”,其财产予以没收,并实行了一系列与苏拉相对立的改革。
公元前84年,苏拉率4万军队并携带不计其数的金银财宝,返回意大利。公元前82年,苏拉进入罗马,被元老院宣布为终身独裁者。他以“公敌宣告”的办法,杀死或放逐90名元老、15名高级军官和2600名骑士,建立了第一个军事独裁政权。尽管共和国的统治形式仍然保存,但共和政体和基本原则实际上已经被否定。公民会议和保民官的权力受到严格的限制;平民在反对贵族斗争中取得的成果也丧失了;300名苏拉的拥护者被选进元老院,元老院的人数增加到600人。同时,苏拉又为在他手下服役的12万老兵分配了土地,以取得他们对独裁政权的支持。
公元前79年,苏拉突然宣布辞职,隐居到自己的海滨别墅种白菜,次年病逝。
在贵族派与民主派斗争的腥风血雨中建立起来的苏拉独裁,是奴隶主贵族为克服城邦危机而实行的个人军事独裁。它的阶级基础是一小撮贵族寡头和雇佣化的军队,它的措施反映了元老贵族及其追随者的利益和要求,它的宗旨是为了镇压奴隶、各地区人民的反抗和高涨的民主运动。因此,在罗马历史上,苏拉独裁具有保守的性质。
恺撒大帝与“三头政治”
恺撒是罗马历史上最具超凡魄力的政治人物之一。
恺撒大帝公元前100年7月16日,恺撒出生在罗马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中。他从小就立下宏愿:使罗马称霸天下。据说在他20岁时,地中海上的强盗把他抓去,向他索要20塔伦的赎金。恺撒对强盗说:“我的身价要比20塔伦高得多,你们应该要50塔伦才对。”不久,恺撒家人根据他的信,以50塔伦把他赎出。恺撒随即带着船队把强盗追上,并把他们全部送上了断头台。
公元前84年,恺撒被选为罗马城朱庇特神庙的祭司,这是一个并不算高的职位。这一年,16岁的恺撒同执政官秦纳的女儿科尔涅利娅结了婚。两年以后,恺撒被苏拉免去了祭司之职,便去了亚细亚行省,幸运地被那里的总督看重,当了一名军官。苏拉死后,恺撒返回罗马,全力投入反对苏拉派的斗争。他在法庭上控告苏拉派分子,由于他的控告演说十分出色而大受欢迎,演说稿在罗马城广为传抄。
恺撒在同元老贵族的斗争中不断提高他在平民中的威望。公元前68年,恺撒当选为财务官,掌握了政府财库、军队粮饷和军队战利品的处理权。按法律规定,只有担任了财务官以上的公职,才能进入元老院,从此恺撒便踏上了通往罗马共和国最高权力的阶梯。
恺撒头像公元前63年初,罗马国家最高祭司去世,需进行补选。恺撒毅然参加竞选,结果,恺撒奇迹般地当选了,成为罗马宗教界的权威人物。
不久,恺撒又当选为公元前62年度的行政官。第二年,他通过抽签的办法,获准出任西班牙总督。在西班牙的约两年时间里,恺撒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大刀阔斧地征讨那些不愿臣服罗马的部族,被奉“统帅”称号。
为了竞选公元前59年度的执政官,未等新任西班牙总督抵达西班牙,恺撒便赶回罗马。这次,他以贿赂、利诱等种种手段争取各方面的支持,终于如愿以偿,爬上了罗马政权的顶峰。
当时,罗马政局一直被贵族元老院所左右。这些人反对民主势力,处处推行落后保守的政策,问题全部集中在罗马的公民权上。原来,当时罗马的政策是,只有住在罗马城里的奴隶主和自由民享有罗马公民权;而城区以外、意大利各地和海外行省的自由民却享受不到公民权,但却要担负着和罗马自由民一样的义务。恺撒非常反对这种做法,常和平民站在一起进行斗争。此外,罗马城中的另外两个要人庞培和克拉苏也和他一样,积极反对元老院。但是他们三个人谁也没有力量单独战胜贵族势力。于是,恺撒便约了庞培和克拉苏,共结秘密联盟,史称“前三头同盟”。在民主外衣的掩盖下,实际形成了事实上的“三头政治”独裁。
三头同盟中,以庞培的威望最高。他曾先后平定过西班牙起义,消灭过地中海上的海盗,征服了小亚细亚。经过深思熟虑,恺撒决定把已经订婚的女儿许给庞培。这一手果然灵验,不但三头同盟巩固了,而且也使撒顺利地当选为罗马的执政官。
正在作战的恺撒恺撒的执政官到期后,即以总督身份于公元前58年率部向高卢进军。公元前56年4月,当恺撒忙于高卢战争时,“三头”来到意大利北部小城卢卡。这次会晤秘密约定:庞培和克拉苏出任公元前55年的执政官,当选以后要保证三人在行省和军队中的地位和指挥权,尤其要使恺撒在高卢的任期再延长五年。公元前57年,恺撒开始进攻塞纳河以北势力强大的比尔古人。至公元前56年年底,整个高卢都被恺撒统治。
高卢战争使恺撒掌握了一支受过锻炼并效忠于他个人的庞大军团。公元前52年,罗马平民暴动,庞培被任命为惟一的执政官,率军镇压了暴动。以后,他又胁迫元老院命令恺撒必须于公元前49年3月任期满时解散军队,只身返回罗马,否则将以罗马的“公敌”论罪。恺撒决定诉诸武力。
公元前49年1月14日,恺撒率军渡过高卢行省和意大利交界的鲁比孔河,直奔罗马。1月18日,庞培带领党徒和少数元老贵族逃亡巴尔干。恺撒靠自己的才干和广大军民的拥护,在60天内便占领了整个意大利,旋即进入罗马取得政权。接着便亲征西班牙,打垮了庞培的主力,庞培乘船逃奔埃及。公元前51年,埃及国王托勒密十二世病故,临终前留下遗嘱,让其子托勒密十三世与其姐克娄巴特拉共治国家,但后来姐弟俩为争夺王位引发了战争。恺撒为追歼庞培及其残余部队,率三千兵马来到了埃及京都亚历山大城。
克娄巴特拉为了夺取王位,克娄巴特拉急于见到恺撒。她悄然乘一条小船离开军营,并让人把自己藏在一条麻袋里,秘密地回到了已被恺撒霸居的王宫里。她俯伏在恺撒面前,恳请允许她参与管理朝政。当时恺撒52岁,而女王不过22岁。最终,恺撒成了女王的情人和保护神。
恺撒让托勒密十三世同他姐姐言归于好,共同管理朝政。但13岁的国王不听招呼,跑出王宫丢下王冠对抗恺撒。经过了近三个月的激战,恺撒终于取得了胜利,托勒密十三世在战乱中逃跑时,因船沉而死,女王成了惟一的当权者。公元前47年3月,为巩固克娄巴特拉的统治地位,恺撒率领骑兵重返亚历山大城,不久,克娄巴特拉生下一子。根据恺撒的允诺,孩子取名为恺撒利昂,即“小恺撒”,成为埃及法老的合法继承人。
恺撒征战东方取胜返回罗马后,心中仍十分思念女王。公元前46年夏天,他邀请埃及女王同其弟(名义上的丈夫)托勒密十四世前往罗马缔结同盟。
从公元前45年开始,由于恺撒的一系列超凡胜利,元老院给予了恺撒无数的荣誉和权力,他被尊为“半神”。但恺撒仍不满足,他想当至高无上的皇帝。在王权问题上的这种试探,使那些不满其独裁统治的人获得了反对他的把柄。于是,当恺撒正全力以赴忙于准备对帕提亚进行战争之时,元老贵族却在酝酿杀害他的阴谋。阴谋的头领是恺撒收降且得到信任的庞培派军官布鲁图斯和卡西乌,参加者有60多人。他们商定,在公元前44年3月15日元老院开会讨论出兵帕提亚和表决封恺撒为国王时动手。当恺撒步入议事厅门口时,有人塞给他一凯撒打败庞培后成为集军事、行政、司法、宗教大权于一身的无冕之王,这引起了元老贵族的嫉恨和反对,他们于公元前44年合谋杀死了凯撒。据说,凯撒死时身上共有23处剑伤。块记事板,向他透露有人要谋杀他。但恺撒根本没有看这块记事板就把它装在口袋里,因为他太高傲了。就在恺撒坐下不久,阴谋分子以商量事情为由接近了他,于是群手齐下,向他连扎23刀。当多人掏出短剑刺向恺撒时,恺撒看到布鲁图斯也握剑在手,便只说了一句话:“还有你呀,我的孩子!”就不再反抗了。据说布鲁图斯是他早年与情人塞维丽娅所生之子。
恺撒死后,当年的罗马执政官安东尼为他主持了隆重的葬礼,并且宣读了元老院的决议:授予恺撒以一切神和人的荣誉。随后,在市中心广场立起了一根20尺高的大理石悼念柱,上刻铭文:“献给祖国之父”。人们相信恺撒真的成了神,所以给他塑像时在头顶上加了一颗星。
暴君尼禄
尼禄(公元54~68年)是罗马史上最有名的暴君。他残暴凶狠,放荡不羁,挥霍无度,终日沉溺于声色犬马和宴庆游赏之中。他自诩多才多艺,自命为“伟大的艺人”。经常不理以尼禄名字命名的圆形剧场朝政,登台歌唱演奏,参加角斗竞技,甚至到希腊参加奥林匹暴君尼禄头像亚和科林斯赛会,长期进行公开演出,并强制观众前去捧场。
尼禄皇帝64年,罗马发生火灾,全城14个区只有4个区保存下来。据传说,正当罗马城一片火海时,尼禄“正登上自己的舞台,高歌有关特洛伊毁灭的诗篇”。由于尼禄的胡作非为,人们传说64年的大火,是尼禄因厌弃简陋的旧城而纵火焚城。尼禄为制止流言,将大批基督徒当成嫌疑犯逮捕起来,并用最残酷的手段把他们处死。尼禄的倒行逆施,引起各地和各阶层的普遍不满。65年,不列颠爆发了以伊塞尼部落“女王”鲍提卡为领袖的起义。起义者击溃了罗马的军团,占领了罗马在不列颠的首府,杀死8万罗马的移民和商人。66年,巴勒斯坦也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在耶路撒冷,起义者打败了罗马总督,全歼罗马驻军。68年,高卢又爆发了以文德克斯为领导的讨伐尼禄的起义,并得到西班牙和北非各行省的响应。同时,近卫军也背叛尼禄。元老院面对严重形势,宣告尼禄为人民公敌。尼禄走投无路,最后在逃亡途中自杀。
君士坦丁大帝
公元305年,罗马皇帝戴克里先退位,引起了一场政治混君士坦丁大帝乱,争权夺利的内战再次爆发。君士坦丁遂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君士坦丁本是“四帝共治”时期一位恺撒的儿子,英勇善战,极富谋略。在内战中征战几十年,终于削平了各地野心勃勃的军事首领,成为帝国唯一的最高统治者。
鉴于自己起兵夺权的经历,君士坦丁认为“四帝共治”的设计纯属徒劳,于是废除它而代之以“家天下”,分封子侄们为“恺撒”,治理帝国各地。他本人则为全国帝王,经常巡视各地,子侄们均俯首听命。君士坦丁自以为得计,不断颁布法令,极力维护垂死的奴隶制度,企图重振帝国雄风。
君士坦丁重做“帝国梦”的同时,还采取了两项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措施。公元313年,他颁布了“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12年后,他又亲自主持尼西亚会议,使基督教成为有利于帝国统治的工具,他本人也于临终时受洗,成为基督教徒。公元330年,君士坦丁迁都到东方的古城君士坦丁大帝头像拜占庭,在那里大兴土木,建成一座可与罗马媲美的新都,定名为君士坦丁堡。此后,这里成为帝国统治的中心和连接东西方的最大都市。
但君士坦丁的“家天下”也没能维持多久。当他还尸骨未寒的时候,他的三个儿子和两个侄子便为争夺帝位展开了16年的内战。内战的获胜者为防悲剧重演,处死了所有近亲,只留下一位堂弟。
此后,帝国内部矛盾重重,东西方对立严重,一统江山的局面已势难持久。到狄奥多西皇帝在位时,虽曾短暂统一,但他却看到了帝国的黯淡前途。
公元395年,狄奥多西临终前,把帝国一分为二,交给他的两个儿子分别治理,称为西罗马和东罗马。从此罗马正式分裂,西罗马名义上的首都仍是罗马,而皇帝却常驻米兰和拉文那;东罗马则定都君士坦丁堡。此时的西罗马,已是一片破败,皇帝有时甚至要靠蛮族军队来支撑门面。
公元476年,日耳曼将领奥多亚克废黜了西罗马末代皇帝罗慕洛斯·奥古斯都。这个称雄西方千余年的大帝国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