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撤离运动
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后,罗马内部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更加剧烈。贵族享有种种特权,而平民不仅在政治经济上毫无地位可言,而且随时都有沦为债务奴隶的危险。为了争取相对的权利,由平民组成的军队便开始发挥了作用。
公元前495年的一天,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老人在罗马广场上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大家的追问下,老人伤心地说:“我曾经是军团里的百夫长,为保卫罗马身经百战。”接着,老人哭诉了自己的悲惨遭遇:连年的战争破坏了家园,幸存的家畜又被盗贼偷走。为了生活只有去借高利贷,因年景不好无法还债,房产被债主收押,自己也沦为奴隶。说罢,老人脱下衣服,让大家看身上为保卫罗马而留下的刀箭伤疤,还有债主新留下的累累鞭痕。
一时间群情激愤,众人纷纷去召集市民,霎时间罗马城万人空巷。平民们拥向元老院,要求保障平民的自由。元老们慑于众怒,都躲在家中不敢赴会。两名执政官费尽口舌,也无法说服大家安静下来。恰在此时,一个邻国向罗马发起进攻。贵族们见势不妙,只得请在平民中形象比较好的执政官塞尔维出面收拾局面。情急之下,塞尔维向平民保证:“任何人不得阻止罗马市民应执政官之召参与军务;不得以任何方式没收或拍卖从军平民的财产。”平民们在得到塞尔维承诺在战后把这一保证法律化后,立刻应召参军。在执政官的指挥下,罗马胜利了,但是执政官塞尔维的诺言却没能兑现,元老院没能通过塞尔维关于保护平民利益的提案。平民们的不满日益增加,他们依靠手中掌握的选票,处处与贵族为难。在选举祭祀的主持人时,他们打破选举一个执政官的惯例,故意选出一个平民出身的老百夫长;当贵族出身的司法官判案时,他们会涌进法庭,用噪声干扰对负债平民的判决,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当罗马人内讧时,萨莫奈人发动了对罗马的入侵。执政官紧急召兵,平民们却无一响应。因为权利无法实现,平民们拒绝为罗马作战。他们全副武装地撤离了罗马,开赴离城五公里的圣山——阿芬丁山,声称如果贵族不妥协,他们将建立与“贵族邦”对立的“平民邦”,与罗马脱离关系,史称“第一次撤离运动”。消息传到邻国,虎视眈眈的邻邦都有蠢蠢欲动之势,意图从中渔利。
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处在夹缝中的罗马贵族终于低下高傲的头,与平民达成协议:平民有权选举两名保民官,保民官必须出身于平民阶层,在任职期间其人身不可侵犯。保民官的职责是维护平民利益,对于不利于平民的决定,他只要说声“我反对”即可否决。后来,又设置了两个平民市政官作为保民官的助手。到公元前471年,罗马的法律正式确认保民官有权召开平民大会,贵族不得参与。
“第一次撤离运动”终于以平民取得部分权利的胜利而告终。
第二次撤离运动
第一次撤离运动后,随着平民斗争的胜利,制定成文法的要求被提上日程。公元前462年,保民官特兰梯留提出制定成文法的方案,虽然贵族坚决反对,但在平民的压力下,不得不组成“十人委员会”,负责立法。这个委员会最初由贵族组成,制定出十条法律。平民对此却深为不满。公元前450年,“十人委员会”被迫改组,贵族与平民各占一半。新的委员会在十条之外又增加两条。这12条法律被刻在12块铜牌之上,在罗马广场公布,故名为“十二铜表法”。
实际上,这个法律只是过去罗马习惯法的汇编,不见任何新意,平民从中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它仍以苛酷的法律保护债务奴隶制,仍然保有“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原始惩罚条文,平民与贵族在法律上仍不平等,还明确规定禁止平民与贵族联姻。更有甚者,立法工作完成后,“十人委员会”不肯交出权力,其领袖克劳狄专横跋扈,欺凌平民。
克劳狄垂涎一个姑娘的美貌,但那个姑娘却属于平民阶层。恪于贵族与平民禁止联姻的法律,克劳狄派人说合,希望姑娘做自己的情妇,却遭到断然拒绝。为达到目的,克劳狄不惜采用卑鄙的手段,诬陷那个姑娘是自己家的奴隶所生,公然把她绑架回府。更加令人无法容忍的是,姑娘的父亲此时正在前线为罗马作战。
那位父亲闻讯赶回罗马,自知克劳狄权势熏天,无法得到公正解决。他找到自己的女儿,哭道:“孩子,能让你自由的路只有这一条了。”说完,用剑刺入爱女的胸膛。
事情很快传遍罗马,平民的愤怒再一次爆发。正在前线作战的平民都撤了回来,和留在罗马的平民一道,带着家属和财产,全体离开罗马,又一次上了“圣山”,史称“第二次撤离运动”。做了坏事的克劳狄不但没有悔意,还纠集同党,企图用武力镇压。元老院的贵族们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平民一走,谁还能替罗马打仗?谁还会为罗马创造财富?他们逮捕克劳狄,决定对他进行公开审判。克劳狄不愿忍受这种屈辱,在开庭前夜自杀。“十人委员会”就此解体。
元老院自知这件事贵族理亏,只得紧急通过几条有利于平民的法律,把平民“恭请”回罗马。此后,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步步深化,他们在公元前445年取得与贵族通婚和担任军政官的权利。公元前421年,作为执政官重要助手的财务官也向平民开放,贵族垄断国家重要官职的局面终于被打破。
不可一世的罗马军团
罗马军团是整个罗马帝国得以建立的有力武器。军团的纪律至高无上,为了军团利益,他们甚至将不止一位帝王惨加杀害。没有人能够抵御它的进攻,从中东的沙漠直到不列颠的高山,罗马军团所向无敌。
表现罗马人英勇战斗的石棺浮雕,浮雕内容表现的是公元3世纪中期罗马人讨伐所谓异族人即哥特人的战斗,最终以罗马人的胜利而告终。罗马在其建城之初,为了生存,必须用战斗来保卫自己。共和时代早期,古罗马凡是17~60岁的公民,皆有服兵役的义务。当时的罗马没有常备军,只在战争时期才召集军队,民兵在战时开赴疆场,战后即解甲归田。史家称之为“寓兵于农”的公民兵制。公元前2世纪末,著名军事家马略实行重大改革,改公民兵制为募兵制,当时,城乡大批无业游民加入军队,在罗马产生了脱离社会生产的职业军。公元前29年,奥古斯都创建帝国之后,职业军队合法化,正式成了常备军。这支队伍被冠以了一个拉丁名号,即“军团”。
军团是古罗马军队的基本作战单位。军团的数目以及军团中的人数在各个历史时期有所不同。最初,罗马依城邦人口及公民财产状况,组建了190个“百人团”,总计约两万人。公元前4世纪以前,罗马大概有4个军团,每个军团约有5000名左右的重装步兵和一定数量的轻装步兵。共和早期,罗马军团的战斗队形采用方阵,战士排成系统横列,两个军团左右并列,形成密集阵线,两侧则配置骑兵。
罗马军团主要由三个战列组成。第一列是青年兵,也被称为“枪兵”,因为他们的武器一律是长枪。第二列是壮年兵,又称“主力兵”,是军团的核心。第三列则是“后备兵”,由老兵组成。战斗中,若主力兵进攻失败,旗手会马上摇动旗帜,向后备兵发出攻击信号,由此便产生了一个罗马谚语:“事情发展到了后备兵”,表示事情已到了最危急的关头。
古罗马的军纪严峻异常。在战场上及军营里,统帅及长官的命令高于一切,下级对上级必须绝对服从。士兵稍有违反纪律,就会受到鞭挞等惩处,甚至会被处死。传说公元前340年拉丁战争时,罗马执政官曼里乌斯的儿子,就是因违反统帅的禁令,在侦察中同敌军指挥官单独决斗而被判死刑。凡是违犯军令、临阵脱逃和怯懦者,都要在战士队列之前受到鞭挞,然后砍头示众。如果是整个部队在作战中胆怯逃跑,则将逃兵排成一横列,每十人抽杀一人,这就是著名的“十一抽杀律”。克拉苏曾动用这种严酷的律令惩罚被斯巴达克击败的军团,处决了好几百名士兵。哨兵在站岗时睡觉,便要被押解到军事法庭,用石头和木棍欧打至死。
执行死刑判决时,由六名军事指挥官组成的审判团对犯罪或违纪者进行审讯。古罗马军团中对死刑的执行要比一般刑事犯罪中的死刑残酷得多,它并不是简单地砍犯人头,或鞭笞后再砍头,而是由其中的一名军事指挥官象征性地用一根木棒碰一下那个被判刑的人,在这一象征性的动作之后,营中其他士兵便可随便用木棒或石头砸他。罪犯一般未及逃出军营,便被乱棒及乱石打死,即使他侥幸逃出,也终无生存之法,因为他不能回家,任何亲戚朋友都不敢收留他。
严厉的军法在保证铁的纪律的同时,也铸造出了罗马士兵那种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品质。即使在面对人数远超出自己的敌军时,他们也会坚守阵地,宁肯战死,而不愿退却,因为他们害怕比敌人更加恐怖的军法。正是这种严明的军纪使得罗马军团战无不胜。敌人通常军纪涣散,只追求个人的荣耀,但罗马军团的五千名士兵中,每个人都服务于一个总体的作战策略。他们首先从远处用弹弓向敌人投射石块和铁球,然后标枪像雨点一样掷向敌军,接下来并肩而立,一齐用剑敲打着盾牌,发出有节奏的轰鸣,最后才开始冲锋。
而凯旋则是给胜利者的最高奖赏。所谓凯旋式,就是为庆祝军事胜利而举行的一种列队游行活动。这是罗马人从伊达拉里亚人那里继承来的风俗习惯,最后成为罗马军团中任何率兵打仗的人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
经过六个世纪的野蛮征战,罗马军团建立了西起不列颠、东至中东沙漠、横跨欧洲大陆的罗马帝国。任何对军团的反抗都会招致残酷的惩罚,罗马的帝王本身也受到了军团的威胁。在所有统治过罗马的君王中,没有一位不是仰仗军团的力量登基,也没有一位逃过了军团的控制。公元41年的一天,御林军谋杀了罗马皇帝盖尤斯,同日宣布他的叔父克劳狄继位。他们如此捍卫的,有时并不是罗马的利益,而只是军团统帅的利益。军团以巨大无比的权力左右着王位,公元193年,御林军竟然拿出王冠来进行拍卖。狄第乌斯·尤里安出价为每名卫队成员提供五年的俸禄,从而赢得了王位。但尤里安却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仅六十六天过后,他就被宫内的一名士兵杀死。在外作战的军团推举了他们的一名大将塞普蒂默斯·塞维鲁作大帝。前后总共有十名军团统帅当过罗马的君王。
但罗马的统治并非永无止境。公元5世纪时,罗马军团对世界的控制开始削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过多地依赖外国的士兵。那时,每一百名士兵中,只有一名是意大利人,而在奥古斯都统治时期,意大利人的比例高达65%。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军团也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军团的士兵又重新回到普通的老百姓中间。
维爱战争
公元前5世纪前半期,罗马粉碎了伊达拉里亚人在罗马复辟王政的企图后,先后征服了与它接壤的埃魁人和伏尔西人,稳定了边境。
在罗马与其他部落交战时,位于罗马以北20公里、与罗马隔河相望的伊达拉里亚大邦维爱总是乘人之危,与罗马为敌。所以,当罗马对埃魁和伏尔西的战争一旦平息,立刻将战争的矛头指向维爱,史称“维爱战争”。
维爱是伊达拉里亚大国,经济发达,文化先进,地势险要。罗马对维爱的战争断断续续打了八十多年,其间罗马不得不几次任命独裁官来摆脱危局。
罗马军团作战的情形“独裁官”是罗马共和国特有的官员,与“独裁者”是两码事,它是指当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临时任命的全权执政官。因为普通执政官是由两人分担,实际上每人只有半权,而独裁官定员一人,只要有执政官中任何一个提名,元老院认可即可上任。独裁官一旦产生,原来的执政官便立刻归他指挥,他还可以任命自己的副官——骑兵队长。独裁官任期半年,到期必须把权力交回。这实际上是罗马人处理国家危机的一种权变之策。
公元前396年,在独裁官卡米勒斯的指挥下,罗马人终于征服了维爱。在战争中,卡米勒斯看着平民士兵团连年征战,一天天贫困下去,终于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给士兵发饷——此前罗马士兵都是无偿作战的。军饷制激发了士气,终于取得了维爱大捷。
维爱既克,罗马的疆域陡然扩大了四倍,这是当时罗马人取得的空前的胜利。此后,其他伊达拉里亚城邦组成联盟,企图对抗罗马,但终于无力回天。到公元前351年,伊达拉里亚首邦塔奎尼亚被罗马征服,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文明从此消退,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布匿战争
据传统的说法,迦太基(今突尼斯境内)是公元前9世纪末腓尼基的推罗建立的殖民地,比罗马建国早一百多年。
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灭了泰尔,迦太基就切断了与宗主国腓尼基的一切联系,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一个闪族人在西方的大前哨。
罗马和迦太基两国由于在西西里岛上的利益,引发了一场持续一百多年的争霸战争。罗马人称迦太基为“布匿”,所以这场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
公元前264年,由于争夺西西里的霸权,第一次布匿战争爆发。在陆战中,罗马军队连连取胜,可到了海上,就暴露出罗马士兵不适于海战的弱点。由于士兵晕船等原因,罗马海军在海战中不断失利。公元前260年,罗马人发明了一种善打“海上陆战”的战舰——“乌鸦式”战舰,这种军舰前面安装有钩子,两侧装置带栏杆的吊桥,前进时竖起,可以阻挡敌军投掷武器的攻击;靠近敌人时放下,吊桥前端的钩子就死死地钩住敌舰的甲板,步兵们可以如履平地般从上面冲过去,与敌军肉搏。利用这种新式武器,罗马军团第一次打败了迦太基海军。
胜利的消息传回罗马,全城一片欢腾。为纪念这次海战的辉煌胜利,罗马广场竖起了一根大理石纪念柱,石柱上塑的是一只乌鸦用嘴咬着俘来的迦太基船头。指挥这次海战的执政官,也获得了极大的荣誉,元老院决定派一名火炬手和两个吹笛子的人跟随他。他走到哪里,火炬燃烧到哪里,笛子响到哪里,人们就知道,罗马的英雄来了。
汉尼拔此时的迦太基已打得筋疲力尽,罗马也国库空虚,两败俱伤的双方只得坐下来讲和。迦太基同意割让西西里等地中海的岛屿,并向罗马赔款。罗马因此控制了西地中海,西西里岛成为其第一个海外领地。
这次战争虽以迦太基的失败告终,却未动摇其根基。公元前237年,迦太基满腔热情的大将哈米尔卡·巴卡远征西班牙,开拓新的领地。临行前,巴卡让他九岁的儿子汉尼拔在神坛前宣誓:“长大以后,一定成为罗马不共戴天的敌人。”
巴卡父子用了十几年时间,把迦太基在西班牙的领地扩展到埃布罗河,并在东南海岸建立了新迦太基城。到汉尼拔执掌军权时,迦太基已经拥有了比第一次布匿战争时期更优秀的陆军。汉尼拔决心履行誓言,走上复仇之路。
23年后,罗马为了获得铜占领了撤丁岛,迦太基为了获得银随后占领了整个西班牙南部,这使迦太基成了罗马的紧邻。罗马派军队跨过比利牛斯山,监视着迦太基占领军。
两个对手之间的第二次战争,就这样埋下了种子。一个古希腊殖民地再次成为开战的借口。当时,迦太基正在围困西班牙东海岸的撒衮顿人。撒衮顿人求助于罗马,罗马像往常一样,乐于帮忙。元老院答应派拉丁军队帮助撒衮顿,但这次远征需要用一些时间来准备,可是在这期间,撤衮顿已经被占领而灭亡了。但是,罗马的元老院最后还是决定宣战。元老院派出两支军队,其中一支罗马军队越过阿非利加海,在遵太基的土地上登陆。另一支将牵制西班牙的迦太基军队,防止他们增援迦太基。这是个出色的计划,人人都期待着胜利。但上帝却另有一番安排。
汉尼拔带有战象部队的军队公元前218年秋,应该去攻打西班牙迦太基军队的那支罗马军队,离开了意大利。人们热切期待着能轻松地大获全胜。这时,波河平原上却开始流传一个可怕的消息,说有几十万棕色皮肤的人,牵“跟房子一样大的”奇怪野兽,突然出现在格莱恩山口周围的云端——几千年前,赫丘利(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在从西班牙到古希腊的途中,曾赶着吉里昂的牛,越过这个山口。很快地,一群狼狈不堪的难民源源不断地出现在罗马的城门前,带来了更完整的详细情况。哈米尔长·巴卡的儿子汉尼拔,带着5万步兵、9000骑兵、37头战象,已经穿过了比利牛斯山。他已经在罗讷河畔,打败了西庇阿率领的罗马军队。尽管这是十月,路上覆盖着厚厚的冰雪,但他已经率领军队,在世界军事史上第一次成功穿越了阿尔卑斯山,突然出现在波河平原罗马军队围攻迦太基的战斗场面上。然后他同高卢人的军队会师,共同在另一支罗马军队渡过特雷比亚河之前,打败了它。然后,汉尼拔的军队围攻皮亚琴察,那是把罗马与山区诸省相连的道路的北端。
罗马的元老院大为惊讶,但仍一如既往从容不迫地压下了这场战争战败的消息,又派两支军队去阻挡入侵者。汉尼拔在特拉西梅诺湖边的一条窄道上,突袭了这些军队,杀死了所有罗马军官,以及几乎所有罗马士兵。这次,罗马人恐慌了起来,但元老院仍保持镇静。它组织了第三支军队,这次指挥权赋予了昆图斯·费边·马克西姆斯,他有全权“做必要的事,来挽救国家”。
费边知道,他必须要非常小心,否则将丧失一切。他的军队是新招募的,是最后一支可用的军队,缺乏训练,肯定不是汉尼拔训练有素的军队的对手。他拒绝交手,但却总是跟随着汉尼拔,把一切能吃的东西都毁掉,破坏道路,进攻敌人的小分队,通过特别令人沮丧、厌烦的游击战,全面削弱了迦太基军队的士气。
汉尼拔及其士兵然而,这些办法无法令躲在罗马城墙内的惊恐的人们满意。他们要求“行动”,必须采取坚决的行动。有一个群众英雄,名叫维洛,在城里四处吹嘘说,自己比迟缓的费边那个“耽搁者”要强得多。在群众的欢呼声中,他成了总司令。但在康奈之战(公元前216年)中,这位狂妄的英雄却遭到了罗马历史上最大的惨败,七万多人被杀。汉尼拔成了整个意大利的主人。
汉尼拔从半岛一端进军到另一端,自称为“拯救人们摆脱罗马奴役的人”,要各个省份加入自己对其母亲之城的战斗。然而,罗马的智慧再一次结出了高贵的果实。除了卡普亚与西拉库斯之外,所有的罗马城市仍效忠于罗马。拯救者汉尼拔想做他们的朋友,却发现自己遭遇了对抗。他远离故土,不喜欢这种处境。他派使者去迦太基,请求新的给养和兵力。但迦太基却什么也不能给他送过来。
罗马人与迦太基人的战斗场面船上准备着吊桥的罗马人,是海上的主人,汉尼拔只好靠自己了。他继续打败来抵抗他的罗马军队,但他自己的兵力也在迅速减少,意大利农民们则对这位自封的“拯救者”敬而远之。
经过了多年的、连续不断的胜利后,汉尼拔发现自己在刚征服的这个国家,遭到了围困。有一段时间,汉尼拔似乎时来运转了。他的兄弟哈斯德鲁拔在西班牙打败了罗马军队。哈斯德鲁拔越过阿尔卑斯山,来增援汉尼拔。他派使者到南方,告知自己到来的消息,并让汉尼拔的军队在台伯河平原上迎接他。不幸的是,使者落到了罗马人手里。汉尼拔空等着新消息,却等来了他兄弟的头颅,完好地装在一个篮子里,滚进了他的营帐,告诉了他最后一支迦太基军队的命运。
哈斯德鲁拔被除掉以后,年轻的罗马将军普比流斯·西庇阿轻松地重新征服了西班牙。四年后,罗马人准备对迦太基发出最后一击。汉尼拔被召回。他渡过阿非利加海,竭力组织迦太基的城防。公元前202年,在扎马战役中,迦太基人被打败了。汉尼拔逃往泰尔,从那儿他去了小亚细亚,煽动叙利亚和马其顿人反抗罗马。他所获甚微,但他在这些亚洲国家的活动,给了罗马人以借口,于是罗马把战事扩展到东部地区,把爱琴海的大部分都据为己有。
西庇阿像罗马扩张图汉尼拔从一个城市被赶到另一个城市,成为流离失所的逃犯。他终于明白,他的雄心壮志算是到头了。他钟爱的迦太基城已经毁于战火,被迫签署了一个极不平等的和约。根据和约,迦太基放弃非洲以外的全部领土,赔款1万塔兰特;不经罗马允许,迦太基不得对外进行战争。在生活中,汉尼拔已经无法指望更美好的未来,于是在公元前190年,汉尼拔服毒自杀。
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半个世纪之后,迦太基逐渐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罗马深恐迦太基东山再起,又借口发动了第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149~前146年)。公元前149年,罗马侵略军在非洲登陆,提出了使迦太基不能接受的条件。迦太基人为了保卫国家的独立,奋起抗战,全城人民同仇敌忾,同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第三年,迦太基城内发生饥馑,在力尽粮绝的情况下,被罗马攻陷,劫余的居民被卖为奴,城市被放火焚烧,仓库、王宫、大武器燃烧了整整两星期。罗马人对烧黑的废墟发了个毒誓,然后罗马军团返回意大利庆祝胜利。最后,迦太基地区被罗马划为“阿非利加省”。
布匿战争的胜利最终使罗马成为地中海世界的惟一霸主。
西西里奴隶大起义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罗马的奴隶制获得发展,奴隶和奴隶主阶级矛盾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残酷压迫和剥削奴隶,激起奴隶不断起来反抗。从公元前2世纪初起,奴隶不断发动武装斗争。公元前198年,一些拉丁城市中的迦太基奴隶曾密谋暴动,后因叛徒出卖而失败,被处死者达五百余人。公元前196年,伊达拉里亚发生了乡村奴隶和农民起义,波及全区,罗马派去一个军团才把起义镇压下去。公元前186年,南意大利的阿普里亚牧奴发动起义,起义者达7000余人,使该地区的道路和牧场都变成了危险地带。这些斗争预示着更大规模的起义风暴即将来临。半个世纪之后,西西里奴隶大起义便爆发了。
西西里土壤肥沃,素以粮仓而著称。在这里奴隶制大田庄产生较早,大田庄中聚集着成百上千个奴隶,大多数来自同一民族或地区,有利于反抗斗争的组织发动。恩那城的庄园主达莫费洛以虐待奴隶出名,他不仅不给奴隶起码的衣食,还打发奴隶抢劫过路的旅客,并要分赃一半。奴隶们忍无可忍,揭竿而起。公元前137年夏,在叙利亚籍奴隶攸努斯的领导下,400名奴隶以锄头、镰刀、斧头、长竿、短棒为武器,冲进恩那用于刺刀上用于投掷的铁制尖头的铁制尖头城,得到城里奴隶的响应,占领了城市。起义队伍迅速壮大,在恩那城建立了政权,取名“新叙利亚王国”,攸努斯被推选为国王,取号“安条克”。在国王之下,还设立一个由足智多谋的奴隶组成的顾问院。
恩那城奴隶起义,得到西西里其他地区奴隶的积极响应。在该岛西南部阿格里根特,西里西亚籍奴隶克勒翁领导一支5000人的起义队伍,与攸努斯会合起来。克勒翁尊重攸努斯,自愿当其副手。起义范围迅速扩大,西西里东部和中部许多城市如墨萨纳、托洛明尼亚、卡塔涅、列昂提尼等,先后落到起义者手中。起义者人数日益增多,最多时达到20万人之众。起义奴隶到处摧毁大庄园,杀死庄园主,但他们对小庄园特别是农民和手工业者则加以保护,因而得到当地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同情和支持。
起义军屡败罗马军队。公元前134和133年又击败罗马两个执政官分别带领的罗马军团。公元前132年,罗马派遣大军前往镇压,攻陷起义军主要据点马尔干提纳和托洛明尼亚,最后围攻恩那城。在突围中,20000奴隶阵亡,克勒翁英勇牺牲,攸努斯被俘后死在狱中,起义被残酷镇压下去。
不久,罗马在北非进行朱古达战争,又和北方入侵的日耳曼人作战,需要大量军队。但许多行省和同盟国的自由民因债务沦为奴隶,不能提供兵源。因此,元老院下令行省总督审查自由民出身的奴隶,予以释放。西西里总督涅尔瓦释放了800名奴隶,后因接受奴隶主的贿赂,停止了审查。于是,渴望自由的奴隶愤然举行起义。于是,西西里又爆发了第二次奴隶起义。公元前104年,西西里西部赫拉克利城附近的奴隶在萨维阿斯领导下首先发动起义,后在卡普里恩山建立根据地,并击溃涅尔瓦派来的军队。不久,在利利贝附近又聚集了一支在阿铁尼奥领导之下的起义队伍。为了联合起来进行斗争,这两支起义队伍在特里奥卡拉城会师,并在该城建立政权,共推萨维阿斯为王,取号“特里丰”,阿铁尼奥为军事统帅。下设议事会,作为共商大计的机构。大批奴隶和农民投奔起义队伍,起义力量迅速壮大,萨维阿斯挑选强壮的奴隶组成2万步兵和2000骑兵的起义军。公元前103和前102年,起义军先后击败了两个执政官带领的罗马军队。这时,起义烽火燃遍西西里大部分地区。起义军分兵出击,四处活动,捣毁大庄园,袭击行省机构,毁坏驿站,切断城乡交通联系。
不久,起义者遇到了不利情况。萨维阿斯在公元前102年不幸死亡,使起义者失去了一位杰出领袖;粮食匮乏也使起义者面临困境。罗马在战胜日耳曼人后,便集中力量镇压奴隶起义。公元前101年,执政官阿克维里乌斯率领大批军队进攻起义军,在墨萨纳附近发生激战,阿铁尼奥英勇牺牲,起义军败退特里奥卡拉。不久特里奥卡拉陷落,许多奴隶被俘后都被钉死,剩下一千名奴隶坚持斗争,后来受骗归顺阿克维里乌斯,竟被卖为角斗土。他们发现受骗后,互相刺杀而死。
西西里两次奴隶起义,虽然最终都归于失败,但却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起义奴隶曾建立自己的政权和军队,标志着罗马奴隶起义斗争发展到较高水平。西西里奴隶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揭开了共和后期大规模社会斗争的序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斯巴达克起义
在公元1世纪时的罗马,奴隶主们最喜欢的娱乐方式就是观看经过训练的角斗士互相之间或者与猛兽之间进行的搏斗。那些角斗士的境况十分悲惨,他们不是倒在同胞的刀下,就是成为野兽的食物。
在罗马,每年都要举行角斗比赛,身体强壮的奴隶往往被送到角斗士学校培训,然后在大剧场或公开场所彼此角斗,或与野兽搏斗,而奴隶主贵族则在观看角斗时得到快乐。角斗士们受着密切的监视,一举一动都受到严格的限制,他们的脚上还带着沉重的枷锁。他们的命运是注定死亡,因为他们随时可能在竞技场上丧生,他们不啻是独缓期执行死刑的犯人。
到了公元前73年,忍无可忍的角斗士奴隶们终于爆发了罗马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斯巴达克起义。
那是公元前73年的一个深夜。罗马中部卡普亚城的角斗士的铁窗内突然发出可怕的惨叫,在寂静的夜晚里显得格外凄惨。三名卫兵急忙赶了过去,隔着铁窗厉声问道:“干什么?找死啊!还不老实睡觉!”
一名角斗士伸出脑袋说;“打死人了。高卢人打死了我们的伙伴。他被我们制服了,你们看该怎么处理他?你们不管,我们就勒死他。”卫兵拿着油灯一照,果然是死了一个人,另一个人正被几个人反扭着手。士兵说:“把他交给我们吧。把死人也抬出来。”边说边开了门。说时迟,那时快,角斗士们迅速击倒他们,拔出他们身上的短剑,冲出牢门。沉重的铁门被一扇扇打开,角斗士们挥舞着镣铐向屋外冲去。
斯巴达克起义“向维苏威跑啊!”只听一声高昂的呼喊声划破夜空,角斗士们蜂拥着向外跑去,消失在夜幕中。
这次角斗士起义的领袖便是斯巴达克。他本是希腊东北的色雷斯人,生得英俊健美,勇毅过人,在一次反罗马的战斗中被俘,沦为奴隶。因他聪明,富有教养,体格健壮,他的主人把他送进角斗士学校,想把他训练成一名出色的角斗士。在角斗士学校,他以他的勇敢和智慧,成了角斗士们的精神领袖。他利用一切机会劝说角斗士们为自由而死,而不应成为罗马贵族取乐的牺牲品。结果却不慎泄密,于是他决定提前行动,结果有78人冲出虎口。
斯巴达克率领这批人登上维苏威火山,并安营扎寨。维苏威火山已有几个世纪没有爆发过了,山上长满各种各样的树和野果,是起义者们极好的藏身之地。他们沿着一条小路,翻过几道连动物都难以上来的峭壁,才到达一个平坦的山冈。斯巴达克望着能容下很多人的山冈,长长地嘘了口气。他遥望山下,眼中溢出几颗热泪。和他一起逃出来的角斗士们看着斯巴达克,不知他为什么伤心。斯巴达克擦去眼角的泪水,对着天空喊道:“自由!自由!我们现在有了自由!自由来之不易!从今天开始,我要和大家一起向剥夺我们自由的奴隶主们宣战!”
安营扎寨之后,斯巴达克立即对山下的奴隶主进行打击。他的队伍神出鬼没,不时袭击附近奴隶主的庄园。但对于和他们一样命运的奴隶,却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心。周围的奴隶听说维苏威火山有自己的队伍后,纷纷前来投奔,奴隶起义军很快就扩充到近万人。他们杀富济贫,令当地的奴隶主闻风丧胆,谈虎色变。
公元前72年春,罗马元老院派克劳狄率领3万军队前往镇压。斯巴达克早就知道元老院会派军队前来镇压。他及时制定了计划,准备引诱克劳狄上山,再一网打尽。哪知克劳狄根本不上当,只封山,不进攻。斯巴达克可真傻了眼,如果这样拖下去,一旦山上的粮食吃光,起义军就会不战而败。斯巴达表现起义的浮雕克连着几夜都没有睡好。清晨,他又倒背着双手,皱着眉头,在山间的小路上走来走去。忽然他望见一个战士正在用牛皮、草藤修复破盾牌。修好之后,那个战士还用一根长剑戳了戳盾牌。斯巴达克眼睛一亮计上心头,他冲过去一把握住那个战士的手,连声说:“谢谢你给我出了这个好主意。”说完,斯巴达克就兴奋地跑回了大帐。
第三天深夜,夜色正浓,斯巴达克带领着众人从悬崖上下来了。
原来,斯巴达克和大家花了一整天的时间,用树藤编了一条条非常结实的绳子。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系在了悬崖边的大树上。然后,每个人就沿着绳子滑下来。如此一来,所有的战士就到了敌人后方。而敌人此时正蒙头大睡,一点都不知道。这一仗,斯巴达克大获全胜,一下子就把士气调动了起来。来投奔他的人更多了,不久队伍就达到了7万人。
首战大胜,起义军士气大振。斯巴达克认真地分析形势,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要在罗马本土建立政权是很困难的。因此,他决定把起义军带出意大利,摆脱罗马的奴役。
起义军向意大利北部浩浩荡荡地进军,准备翻过阿尔卑斯山,进入罗马势力尚未到达的高卢地区。
罗马元老院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又派遣大约一万多人兵分三路前来追击起义军。双方交战后,斯巴达克先后打败了罗马的两支敌军。
由于连续作战,起义军在适当休整时,被另一支敌军围困在一个山坳里。敌人兴高采烈,以为已经置起义军于死地了。深夜的时候,斯巴达克又想出一条妙计。起义军把敌人丢下的一具具尸体绑在木桩上,旁边点燃篝火,远处看去像是一个个哨兵在站岗,同时又留下几名号兵在吹号,起义军似乎仍被围困在山里。起义军在敌人的鼻子底下,静悄悄地沿着崎岖的羊肠小道,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天亮时,罗马军队发现中计,急忙率军紧迫,中途又遭到起义军埋伏队伍的伏击,损失惨重。斯巴达克突破敌人的多次围迫堵截,继续北上。公元前72年时,起义军发展到了12万人,阿尔卑斯山已经远远在望了。阿尔卑斯山高耸入云,终年积雪,气候恶劣,大队人马要翻过山去困难重重。也许是因为这一具体情况,斯巴达克放弃了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高卢地区的计划,他突然掉转头来,挥师南下,准备渡海到西西里岛。
罗马元老院原先是千方百计不让斯巴达克起义军跑出意大利,现在变成千方百计不让他进入意大利中心了。罗马士兵在起义军经过的路上设起防线,但抵挡不住士气高昂、如猛虎下山般的起义军。罗马元老院派出两位执政官去镇压,但都败北。罗马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元老院选出大奴隶主克拉苏担任执政官,率领六个兵团的兵力去对付起义军。公元前71年整个夏季,克拉苏是在与起义军作战失利的情况下度过的。为了整顿军队,克拉苏恢复意大利军残酷的“十一抽杀律”:临阵脱逃的士兵,每十人一组,每组抽签处死一人。士兵为了活命,重又鼓起勇气,提高了克拉苏部队的战斗力。斯巴达克部队迅速挺进到意大利半岛的南端。斯巴达克在滔滔的大海边与海盗谈妥,由后者用船把起义军运往西西里岛。海盗们得到了银财,发下誓言,但到约定时间却不见踪影,原来他们被西西里总督收买了。这一背信弃义的行为把起义军置于绝境。但斯巴达克并未丧失信心,他组织起义军自己制造木筏,在木筏下绑扎木桶,代替船只渡海,但海上的大风暴又使这一计划落了空。起义军被围困了。克拉苏是个老奸巨猾的家伙,为了阻止奴隶起义再度北上,他命士兵挖了一条横过整个海峡的壕沟,宽深各4.5米,沟边还修筑了高大而坚固的防护墙,用以阻挡起义军突围。
公元前71年初秋的一天,斯巴达克与敌军展开了生死决战。6万多起义奴隶壮烈牺牲,斯巴达克和上万名起义军也被团团围住。但起义军战士仍在勇敢地战斗着,他们怒吼着,一次又一次想突出重围。
斯巴达克骑着黑色骏马,不顾一切地和敌人激战着。突然,一个罗马军官在他后面猛刺了一枪,他的腿部受伤,跌下马来,战士们立即冲上去抢救他。战士们恳求斯巴达克骑马冲出重围,但斯巴达克用短剑刺死了马,发誓和战士同生死,共命运。他屈下一只膝,举盾向前,还击来进攻的敌人,直到他和包围他的敌人一起倒下为止。
斯巴达克全身被刺十几处,壮烈牺牲了,六千多名被俘虏的奴隶全部被嗜血成性的克拉苏钉死在从卡普亚到罗马城一路上的十字架上。就这样,轰轰烈烈的斯巴达克起义被镇压了。
斯巴达克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沉重地打击了罗马的贵族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