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在解放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原解放军胜利突围时,主力部队就是经过河南,这是全国解放战争的第一个重要战役。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突破口是在河南,河南也是重要的战场。解放战争后期,名震中外的淮海战役第三阶段就是在豫东进行的。
淮海战役胜利后,中原各解放区基本连成一片,原来跨省的各解放区的党的领导体制,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加强对各省工作的统一领导,恢复和发展生产,支援大军渡江南下,完成民主改革的重大任务,中共中央决定撤销豫皖苏中央分局和豫西、鄂豫、桐柏区党委,分别成立河南、安徽、湖北省委。
1949年3月,中共河南省委正式成立,由李雪峰兼任书记,张玺任副书记。同年5月,张玺正式担任河南省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时年37岁的张玺走马上任河南省委书记,成为当时新中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之一(另一位是贵州省委书记苏振华,两人同为37岁)。中共河南省委领导黄河以南的郑州、洛阳、陕州、南阳、确山、潢川、淮阳、许昌、陈留、商丘10个地委和开封、郑州2个直辖市委。6月,人民解放军攻克国民党军在豫西盘踞的最后两座县城灵宝和阌乡,河南全境宣告解放。
中共河南省委成立后,张玺与省委一班人紧紧依靠广大群众,全力支援解放军南下和全国解放战争。从河南既非新区又非老区的基本特点出发,狠抓了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城市民主改革等运动。
解放初期的河南省是全国的多匪地区之一。土匪恶霸横行肆虐,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阻挠经济秩序的迅速恢复。匪患比较严重的有洛阳、信阳、确山、南阳、许昌等地。在确山一带,国民党特务与土匪、恶霸相勾结,组织“护党救阀军”等反动组织,到处打家劫舍,奸淫掳掠,全县有几百户农民惨遭杀害,三分之一的耕牛被抢走,致使20多万亩耕地荒芜。有的土匪和反动的会道门相勾结,造谣惑众,威迫群众参加叛乱,扰乱社会秩序。
针对这些情况,张玺主持省委会议研究决定,把剿匪确定为工作的重心,省第一次党代会将“一年内全省大部分地区完成反匪反霸”作为基本任务之一。张玺号召全省军民共同努力做好这一工作,为此,省委专门成立剿匪指挥部,全面开展剿匪斗争。1949年6月,省第二次党代会在开封召开时,张玺把剿匪工作确定为下半年全省的中心工作,他在工作报告中将河南的匪情特点归纳为“游击战、隐蔽战、反革命两面政策,三者灵活运用。”针对以上匪情特点,张玺指出:“在剿匪中,集中力量、明确政策与依靠群众三个因素要密切结合,缺一不可。只有群众团结起来,才能彻底肃清土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张玺特别强调,剿匪不能被迫应战,而要主动地、有计划地进攻到底,彻底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张玺强调剿匪必须注意政策和策略。针对敌处劣势、我占绝对优势的特点,确定将军事斗争、政治斗争、群众斗争三者密切结合起来,军事上彻底清剿,政治上分化瓦解,再加上发动广大群众,使剿匪斗争胜利进行。
在张玺及河南省委的领导下,通过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城乡合作、军民协同的剿匪斗争,全省军民经过大规模艰苦进剿,于1949年年底,基本肃清了清河南境内的匪患。河南省人民政府为表彰和纪念剿匪斗争的重大胜利,特将“剿匪胜利纪念章”颁发给参加剿匪的部队及地方工作人员。
张玺领导各级党组织,加强党的建设,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他反复深入地调查研究,解决了从战争到建设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至1952年,全省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并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小资料:
开国历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
1949年10月至1952年11月:张玺(第一书记)
1952年11月至1958年5月:潘复生(第一书记)
1958年6月至1960年12月:吴芝圃(第一书记)
1961年7月至1966年9月:刘建勋(第一书记)
1966年9月至1971年3月:文敏生(代理书记)
1971年3月至1978年10月:刘建勋(第一书记)
1978年10月至1981年1月:段君毅(第一书记)
1981年1月至1984年4月:刘杰(第一书记)
1984年8月至1985年4月:刘杰(书记)
1985年5月至1990年3月:杨析综(书记)
1990年3月至1992年12月:侯宗宾(书记)
1992年12月至1998年3月:李长春(书记)
1998年3月至2000年10月:马忠臣(书记)
2000年10月至2002年12月:陈奎元(书记)
2002年12月至2004年12月:李克强(书记)
2004年12月至2009年11月:徐光春(书记)
2009年11月至2013年3月:卢展工(书记)
2013年3月至今:郭庚茂(书记)
§§第十七章 湖北省委书记 李先念
红军时期,李先念率西路军千里征战,踏平戈壁,翻越祁连,克服无数艰难险阻,终于返回革命圣地延安。中原突围,他指挥部队跳跃回旋,挺进伏牛山,转战豫鄂陕,摆脱险境,开辟通道。新中国成立前夕,刚刚40岁的李先念,出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是少数几位集省内党政军领导职务于一身的负责人。建国后,李先念连续担任5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是党内为数不多在数次政治风浪中一直保持高位的领导人,他经历了第一、二、三代领导人交替与变更,也是党内屈指可数的“三朝元老”。
简历
1909年,6月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
192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
1928年,任红军第11军31师5大队副班长。
1931年,任红四方面军第11师33团政治委员。
1932年,任红十一师政治委员。
1933年,任红三十军政治委员。
1934年,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委会委员。
1936年,任红军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
1938年,任中共豫鄂边区党委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军事部部长。
1939年,任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
1941年,任新四军第5师师长兼政治委员。
1945年,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常委、中原军区司令员。
1947年,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副书记、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
1948年,任中原军区兼中原野战军第二副司令员。
1949年,任中共中央华中局、中南局委员。
1952年,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常委、中南局第三副书记。
1949年,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
1952年,任武汉市委书记、武汉市市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1954年,任政务院财经委副主任、财政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
1956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8年,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1977年,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委员、常委。
1979年,任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1983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988年,当选为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主席。
1992年,6月21日在北京逝世。
1949年5月,中共湖北省委成立,这是我军南下后最早建立的省、市级党组织,李先念被正式任命为湖北省委书记、湖北省政府主席、湖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成为开国第一任湖北省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