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千古智圣——诸葛亮
29555000000036

第36章 智取姜维

在北伐过程中,诸葛亮收降了陇西名将姜维,很是高兴,从心里喜欢这这位有胆有略、临危勇任的青年。他有意把姜维培养成自己北伐事业的接班人。

姜维,字伯约,本是魏天水郡人。少年时丧父,事母至孝。他自幼受家庭影响,颇有“复兴汉室”的思想。他又熟读兵书,精通武艺,是个文武全才。

姜维当过凉州刺史从事,深通兵法,好学不倦,有胆有识。诸葛亮在汉中准备北伐时,早就听到过姜维的情况,可惜无法把他引到蜀国来。诸葛亮还曾这样设想:如果蜀国将领中,有姜维这样忠于“复兴汉室”而且文武双全的人,我一定要把他培育成我的军事方面的继承人。然而,在蜀国他苦于找不到这样的人,为此感到分外的苦恼。

正当此时,一个很好的机会到了。这就是建兴六年春第一次北伐时,魏国的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都投降了蜀国军队,姜维的家属也包括在这中间,这就给诸葛亮带来了见到姜维并设法争取他到蜀国来的可能性。

诸葛亮想利用反间计,把姜维收归麾下。

诸葛亮考虑到姜维的才智,便决定亲自带领前部兵马,向天水出发。到了城边,看见天水城上旗帜整齐,未敢轻易进攻。等到半夜,四面喊杀连天,又见城头上鼓噪呼应,正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兵马,只见蜀兵纷纷逃窜。诸葛亮急忙上马,由关兴、张苞保护着杀出重围。回头看到正东方向一带火光,形状像条长蛇,就命关兴前往探听。关兴回来说:“这是姜维的兵马。”

诸葛亮感叹地说:“兵不一定要多,在于人会调配,姜维真是将才。”说罢收兵归寨,想了好久,问当地人说:“姜维的母亲住在哪里?”有人说,“住在翼城。”诸葛亮立即吩咐魏延说:“你带一支兵马,虚张声势,假装攻打翼城,如果姜维到了,可以放进城去。”接着又教赵云带一支兵马攻打天水的粮草所在地。

消息传到天水城里,姜维哀求马遵拨给他三千兵马去救翼城,马遵答应了,就派梁虔带三千人马听姜维指挥。姜维带兵到了翼城,遇见魏延,两下交战几个回合,魏延假装战败逃走。姜维进城拜见老母,便牢牢守城,并不出战。不久后,天水郡为蜀国军队占领。占领天水之后,诸葛亮派人四处放风,说姜维已在翼城投靠了蜀国。

马遵听到姜维投降蜀国的消息,心里恐慌极了,平日他就不信任姜维,这时姜维更成了怀疑的对象,认为姜维必有异心,便立即抛开了他,连夜逃亡到了上邦,闭门坚守,以防姜维等人的暗算。这时姜维本人,还被蒙在鼓里,等到他发觉郡守已经逃入上邦,便连忙从翼城追到上邦,在城下大叫,要求入城,不料城上的守兵,不但不放他进城,还大骂他是出卖魏国的罪魁祸首,对他乱箭齐发。

姜维本来还没有投降蜀国的想法,被马遵等人这样一逼,只好连夜赶回他的家乡翼城。不久后,诸葛亮又带兵攻打翼城。姜维在城上见到蜀军大小车辆尽是粮草,便带领部下出城抢劫。蜀兵见了也不抵抗,只是抛弃粮草就走。姜维夺了,正要回翼城,哪知城池已被魏延拿下,只好逃走。

当时姜维手下只剩十多个人,沿途又遇到张苞杀了一阵,后只剩得匹马单枪,一时走投无路,只得向长安走去。走不了几里路,一片喊声,几千个军士从树林里冲了出来,为首的乃是关兴。

姜维非常疲倦,没法抵挡,回马就走。忽然一辆小车从山坡后推了出来,诸葛亮端坐车上,摇着羽毛扇,见了姜维就说:“伯约,为何还不投降?”姜维心想,前面有诸葛亮,后面有关兴,没路可走,只好下马投降,请葛亮连忙下车迎接,握住姜维的手说:“我自从出山以来,总想找个有才能的人,将我一生所学的东西传授,只恨未有适当的对象,如今遇到伯约,总算满足了这一心愿。”姜维大喜拜谢。

自从诸葛亮得到了姜维,他的心情着实高兴。感到姜维这个人的才能与品德,完全符合他军事继承人的条件。为了培育姜维,诸葛亮认为必须使蜀国的官吏、将领同他建立感情,特别是诸葛亮信任和用心培育的张裔、蒋琬等人,必须能同姜维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姜维刚入蜀军,威望自然不行。诸葛亮为了提高他的威望,作了一番努力。

首先,姜维刚到蜀国,诸葛亮就请求后主任他为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

接着,诸葛亮又连续给长史张裔和参军蒋琬写信,盛赞姜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可以说是凉州地区的第一流人才。还说姜维“敏于军事,既有胆略”,又“深解兵意”;特别是他“心存汉室”,“习兼于人”,难能可贵。

最后,诸葛亮还命姜维在军事训练之余,抽空去到成都,晋见后主。

所有这一切,都是诸葛亮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姜维的地位,密切他同蒋琬等人之间的关系,促进后主对他的了解。好让姜维在他死后,能得心应手地担当起北伐曹魏之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