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问号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写于1927年的《荷塘月色》,把荷花写得婉约、温馨、迷人,至今仍香气扑面,让人惦记着江南。在植物世界中,荷花非常牵动文人的情愫,“出污泥而不染”成为自喻的经典语言。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研究荷这种植物,也是别有洞天的。它的花、叶、根等都可以入药,有一种自洁涂料也是得益于荷的启示呢。想一想,其中的微妙在哪里?
荷花是美化人们生活、陶冶情操的珍贵花卉,被誉为十大名花之一。自北宋周敦颐写了“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后,荷花便成为“君子之花”。写荷花,我们还是难忘朱自清先生的句子:“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那么,叶子为什么像“一道凝碧的波痕”,纤尘不染呢?
科学家们对荷叶的自洁能力非常感兴趣,在显微镜下,他们发现原来荷叶面上有许多非常微小的绒毛和蜡质凸起物,雨水落在上面,铺不开、渗不进,只化作粒粒水珠滚落下来,顺道儿带走了荷叶表面的灰尘,从而使叶面始终一尘不染。
荷叶的这一本领让科研人员震惊不已,灵光一闪,他们模仿荷叶的自净原理,开展防污产品的研究。目前,美国已经开始研究如何将这种自净原理用于汽车制造,使驾车族不必再日日洗车。我国上海也已经研制出具有自洁效应的纳米涂料,它的干燥成膜过程中,涂层表面会形成类似荷叶的凹凸形貌,构筑一层疏水层。这样一来,灰尘颗粒只好在涂层表面“悬空而立”,并最终在风雨冲刷中流走了。纳米涂料的诞生,为城市、家居等墙壁“美容”打开了一扇新窗口。这项技术还将应用于生产建筑涂料、服装面料、厨具面板等需要耐脏的产品。
圆圆的荷叶,像一把伞,静静地展开在水面,促人遐思,催生发明的新芽……
“小档案”
“荷”被称为“活化石”,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在人类出现以前,大约1亿多年前,地球大部被海洋、湖泊及沼泽覆盖。当时,气候恶劣,灾害频繁,没有动物,大部分植物被淘汰,只有少数生命力极强的野生植物生长在这个贫瘠的地球上。其中,就有“荷花”这种水生植物。大约过了9000年,原始人类开始出现,并以“荷花”的野果和根节(即莲子与藕)充饥。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随着农耕文化的出现,人类对荷花开始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柴达木盆地发现荷叶化石,距今至少有1000万年。在河南省郑州市北部大河村发掘的“仰韶文化”房基遗址,发现室内台面上有炭化粮食和两粒莲子,经测定,距今有5000年的历史。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有荷花的花粉化石。中国是世界上栽培莲花最多的国家,早在3000多年即有栽培,现今在辽宁及浙江均发现过碳化的古莲子,可见其历史之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