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唤醒大我:挖掘你最深的潜能
29578000000011

第11章 如何体验到“灵性”

“灵性和神性早已经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但也许亮度不够,也许还没有被仔细注意:虽然关怀这个世界,在匆忙中也会遗忘。”

提到“灵性”,有的人也许会觉得十分陌生,甚至感到望而生畏。其实,“灵性”离我们并不遥远,如果我们在任何活动中体验到了一些超越我们自身局限的力量,我们就在不同程度上体验到了灵性状态。

说到“灵性”,一般不如“灵感”那么熟悉。“灵感”的希腊文原意指“神赐的灵气”。柏拉图说:“凡是高明的诗人,无论在史诗或抒情诗方面,都不是凭技艺来做成他们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有神力凭附着。”他认为,创作过程就是神操纵诗人的过程。神力凭附在诗人身上,把启示、灵感输送给诗人,使其陷入如醉如痴的迷狂状态。

我们可以通过“灵感”来了解“灵性”。

陆游曾经写过这样的名句:

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真正的好文章本来是存在的,但这种“天成”的好文章只有“妙手”才能偶然得到。陆游在这里所描述的“妙手”,可以感受为超越了我们平时局限的“大我”之手、灵性之手。这种写文章犹如一位神仙写作时得心应手的情况,也就是灵性状态。文章本来就是存在的,天才的“妙手”之所以能够得到它,是因为体验到了“大我”。

其实,这种感觉在不同的时代,在不同的国度都是存在的。捷克诗人杨·斯卡瑟写道:

诗人并不发现诗,

诗在那后面的某个地方。

许久许久以来它就在那里,

诗人只是发现它而已。

我们也可以说,能够写出流传百世的诗句的诗人,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对“灵性”,甚至“大我”有所体悟的诗人。至少在他们的创作期间是这样的。

杜甫是具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胸怀的诗人。他写道: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他在这里也谈到下笔犹如神助的情况,这里有一种“灵性”的味道。

唐代诗僧皎然说:

有时意静神王,佳句纵横,若不可遏,宛如神助。

这种灵性的状态,不仅表现在写文章、写诗中,也表现在其他各种各样的事情中。例如,有的时候我们观看足球比赛,就会遇见这样的情况,某一个队的队员越打越好,最后“打疯了”。这时候,好像已经不是他们自己在踢球,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无形的力量在推动他们踢球,所有的队员不过是这种力量的工具或者说显现而已。

体验过灵性状态,也就是灵性潜能已经有所开发。应该说,有许多人都体验过这种状态。

著名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高峰体验”可以说是灵性状态之一。所谓高峰体验,是指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一种体验。在这种体验中,人有极大的自身的整合感,以及与万物的融合感。

灵性的开发是人的潜能的深度开发,只有通过灵性的开发,人的潜能才能够得到全面的开发。灵性的开发与人的其他性质并不冲突,通过不断整合自身的能量,越来越成为一个真正健全的人。

你有过灵性体验吗?

你的灵性体验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