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经常听、时常想、时时学习,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方式。对任何事既不抱希望,也不肯学习的人,没有生存的资格。
无知的人并不是没有学问的人,而是不明了自己的人,不知道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人。有人曾说如果一个人想有所作为,完全发挥自己的潜能,那么他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来学习。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
在汉代的时候,北方的匈奴很强大,不断在边境掳掠滋事,汉朝只好以和亲政策来换取安宁。到了汉武帝时,匈奴的边患更加严重了,汉武帝决心教训一下匈奴人。可是匈奴人生长于草原,平日的生活就是与骑马和射猎紧密相连,他们可以在马背上喝水、吃饭、甚至睡觉,在战争的时候,还能很快进入角色。而汉军则不善骑射,骑兵中人马的默契也不够,所以双方决战,汉军就占不到便宜。
汉武帝看到这个弱点后,就变防守为主动出击;并且开始向敌人学习:他认识到汉军兵器不如匈奴的坚韧,就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匈奴炼成精钢刀的配方;在队伍训练上,任用匈奴人做教练,增强汉军骑兵的马上作战力,熟悉匈奴的战法。在第一次大规模讨伐匈奴前,汉武帝示意汉军全部轻骑上阵,虽然此战只获得了小胜,但通过这次锻炼,汉军行军速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后来,在与匈奴人的不断交战中,他让卫青效仿匈奴人擅长的长途奔袭战,结果获得了大捷,此后,他还不断地向匈奴军学习,学习他们的骑兵战术,结果在他当政时期,汉军长久地取得了对匈奴人的遏制权。
这个历史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在自己的一生之中,要有所成就,就必须要学习并且把学习贯穿于自己的一生。汉武帝之所以在其一生中功绩卓著,就是因为他用一生来不断地学习和总结经验和教训。
在一生的每个阶段中,你都要不断地学习。你遇到了一个印刷匠,可以向他学习很多印刷的技术;遇见了一个泥水匠,可以向他学习关于建筑的方法;遇见了一个农夫,可以向他请教农业上的种种知识。这样不断的学习都会对你有所助益,都会使你增加一些知识与经验。
人的一生都是受教育的时间,所以应该在一生中不断的学习。有许多人在学校时,由于不努力而没能学到多少书本知识。但是到了中年以后,他为了补救知识上的缺憾,便开始用功,最终也能取得惊人的成就。放眼世界,人们都重视一生的学习,这种方式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一些世界性的会议上还提出“用一生来学习是未来世纪的生存概念”,强调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难以生存。从中可以看到人们对这种终身学习的重视,同时这也告诉人们了一个信号,忽视了终生学习,将会失去成就自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