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立大志做小事:成功从小事开始
2965500000085

第85章 宽容而不褊狭

当你与你的对手较劲时,你的名誉便会受损。你的竞争对手会立即想尽办法挑出你的毛病,让你声誉扫地。打起仗来很少有哪一方会信守公正的原则。处于敌对状态的人很容易发现彼此的不足之处,而当双方以礼相待时这些短处常常被忽略。许多人在与他人结为对手之前一直都有着良好的声誉。

——《智慧书》

一位在山中茅色舍修行的禅师,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色中,他亲眼看见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惊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我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将衣服披在小偷的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留走了。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你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自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梦境。

第二天,他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室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

“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别人宽容自己,自己也应该宽容别人,不情愿别人苛求自己,也就不应该苛求别人。“将心比心”,“责人心责己,爱己心爱人”,就一定能豁达地宽容别人了。

正如一个高尚的人鄙视偷盗一样,一个宽容的人绝不会喜欢争吵。他把争吵视为一种浪费生命的无聊的行为。

有一回,林肯不得不对一位年轻军官提出指责,因为他和军官同事们发生了争吵。此人名叫詹姆斯·麦迪逊·卡茨,上尉军衔,是斯蒂芬·A·道格拉斯的内弟。显然,林肯写了一纸备忘录,记下他想要说的话,因为在他的文件中有一份的内容是这样的:“虽然我现在要说的话在形式上是一种责备,但并不是要在你因有关的问题已经吃的苦头上再增加一层痛苦。你还年轻,岁月长着呢,看得出,你作为军官的前途是很远大的,因而不应轻易地葬送自己。有个父亲曾经对他的儿子发出忠告:‘当心不要陷入争吵之中,但如果碰上了,要容忍,那样对方会提防你的。’这固然是好办法,但还不是最好的。根本就不要去争吵。凡是决意做到真正自重的人,是不会为个人争斗去花费时间的。他也承担不起由此而引起的一切后果,包括弄坏了自己的脾气,失去了自我控制能力。”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说过,在他的决策中如果正确的决策能达到75%,那就是最高的标准了。以明智、富有政治经验著称的西奥多·罗斯福尚且如此,何论你我呢?西奥多·罗斯福在自己的本行政治上看法都这么谦恭,那么你我在一些非专长的领域呢?我们凭什么认为自己更正确、更高尚、更有品味呢?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每个人都有很多弱点与缺陷。所以,任何人都有没有资格为万物立法。我们能决定自己怎么做、怎么认为,但我们不能决定别人怎么做、怎么认为,我们更不应该以自己专横的意志去干预别人的观点与行动。

所以,富兰克林说的好,“我们若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和肚量。”

从更根本的角度看,不宽容的个性是与自由社会不相容的。因为自由社会的特征就是宽容,你可以有你的主张,我可以有我的主张,彼此互不妨碍。而政治、社会与宗教上大部分罪恶是与不宽容有关的。富兰克林还提到:“一个宗教团体总相信自己的宗教信仰是对的,是不会错的,所以它总相信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宗教信仰是对的,是不会错的,所以它相信那些和自己不同的政治见解必定是错的,必定是敌人。”而一切对异端的迫害,一切对异己的摧残,一切对宗教自由的禁止,一切思想言论的被压迫,都是因为不宽容。所以,在政治上、社会上、宗教上,“宽容是一切自由的根本”。

宽容不会失去什么,相反会真正得到;得到的不只是一个人,更会是得到人的心。就像上面那则颇具禅语哲理的故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