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萧条一样,经济危机从来和信贷的崩溃脱不开关系。1857年秋季,美国还爆发了货币危机,整个银行系统瘫痪了,美国的货币危机在10月中旬达到了顶峰,当时纽约63家银行中有62家停止了支付,贴现率竟然超过了60%,股票市场行市则下跌了20%~50%,许多铁路公司的股票跌幅达到80%以上。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到欧洲大陆,引发了一阵又一阵的破产浪潮。”
“多难兴邦。”谢尔曼老师低沉的声音突然高昂起来,“美国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中,涤掉经济发展中的泡沫,美国经济基础因此越来越坚实。而同时,那些关注国家命运的政客们,也更多地关注经济。”
大家都沉默了,不得不承认老师的国家自豪感是真实的。
“这里有没有学历史的同学?”老师并不想让学生们继续难堪。
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道:“这位绅士,请问有什么能为您效劳的吗?”
谢尔曼老师笑了:“虽然我穿得比较土,但是我并不是来自于17世纪的老怪物,你不用称呼我为绅士。我想问的是,你知道1857年前后,美国历史上发生的大事吗?”
“南北战争。”那个历史系男生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是的,那是一个属于伟大的林肯的时代。经济危机的爆发,激化了南北矛盾,政府颁布了《宅地法》,解放奴隶和土地,然后进行伟大的统一战争,而这一切都是美国真正成为一个强国的开始。”
谢尔曼老师回到刚开始的状态,神秘的声音从帽檐儿下传来:“危机往往是转机,大家一定要坚信,只要努力改变,社会肯定就会向上发展。”
话音刚落,教室里一片掌声。
美国的经济发展简史
经过长达几百年艰难曲折的发展,美国发展为世界最强大的经济体。
成本和利润的构成
等到教室里安静下来,最开始提问的那个学生又站起来说:“老师,难道我们面对这种周期危机毫无办法吗?有没有办法可能让经济发展跳出这个周期怪圈呢?”
谢尔曼老师高兴地说:“这位同学对经济学的敏锐性实在是高。我也正要说这个问题,或者说大部分经济学家在发现周期循环之后都希望能有一种方法来跳出这个怪圈。”他香火似的眼神又在教室里“巡逻”了一遍,认真地说,“但是很遗憾地告诉各位,不可能。”
教室里骚动起来,虽然没有人大声说话,但是大家的眼神里都透露出疑问。
“为什么复苏会导致积累性的扩张?是成本和利润。”谢尔曼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这两个词,说道,“先来重复一下这几个名词。需求等于实际投资通过乘数减去加速的累积效应迅速增长额。成本随着国民收入增长和失业率逐渐降低而上升,但是生产率因为对技术、劳动率的利用提高而上升,从而使劳动份额下降。在经济长期萎靡的状态下,因为人们长期得不到足够的产品,所以总需求迅速上升,产品价格不断上涨,但同时产品单位成本因为大量失业率的存在,劳动力数量富余,价格降低,所以成本增长缓慢。此时,利润空间因为需求和成本之间巨大的差距而扩大,经济开始复苏和发展。”
“当经济发展一段时间之后,又是什么因素导致衰退和危机呢?同样是成本和利润。此时的消费需求是这样发展的:因为劳动份额的下降,平均消费倾向在饱和后开始下降,而实际消费需求和国民收入的增长都慢慢饱和,市场发展速度因而逐渐放慢。生产率在经济复苏阶段增长迅速,而发展一段时间后生产率稳定起来,而此时生产技术和劳动力都逐渐达到充分利用程度,所以各种熟练工人慢慢增多,不断扩大的消费需求让他们对工资的要求更高,所以产品的成本在稳定后提升很快。影响利润的因素很多,一方面利润份额减少,不过最主要就是因为消费缩减和成本提高让利润空间缩小。在经济发展的高峰阶段后期,如上所说。”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在波峰最高的地方点了一下,接着说,“最开始时是一些生产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开始衰退,而后就是所有利用劳动力比较多的产业开始衰退,最后这些衰退慢慢积累,而且所有的行业,都因为其他行业的牵连而受到影响,即使生产技术发展再快的产业也无法幸免,这就是经济危机的开始,到最后生产技术完全得不到进步,利润失去了所有的空间,生产完全失去动力,人们大量失业,这就是大萧条。”
“是不是觉得很悲哀?”谢尔曼老师问道,“不过各位不用觉得难过,因为成本和利润这两者的变化同样会引起经济的下一轮循环。在经济萧条的后期,实际消费需求的下降速度(大部分的人没有足够的钱来购物),和产品价格的下降速度(因为资本家在利润萎缩到一定程度时,宁愿销毁商品也不愿它流入市场)逐渐放慢。而此时,连锁效果开始反应,所有行业的原材料价格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而且在高失业率的威胁下,上班的人更加努力而且要求的工资更少,所以工资成本下降。这样的话,商品的成本下降到足够低的水平,最后扩大了利润空间,然后经济就开始复苏。”
王永军老师评注
失业率达到13%时,人们就会感觉危机。
老师的长篇大论让教室里变得很安静。张山也在心中总结着老师的话:“成本下降,经济开始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需求减少,经济就开始萎缩。难道就没有特例吗?”
老师很显然看出了同学们的心思,苦笑了一下说:“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中国有句老话是怎么说来着,成也……”谢尔曼老师拍了拍自己的脑袋,下面有同学迅速补上一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对,就是这句话。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变化既推动了经济向前发展,也给经济带来了危机和衰退。”老师又在黑板上写上“生命成本”四个字,接着说,“虽然从总体上来说,是这么一个毫无新意的过程,但是实际分析的时候是非常有意思的。刚才我再三提到循环过程中的劳动力成本问题,这个叫作生命成本。我们先说说这个生命成本。”
“生命成本的定义是:消费者为了获得一定的工资收入而不得不以生产者身份,在一定时间内不断支出的自己的体力、脑力等的综合。为什么我在这里要使用生命成本而不是一般的成本概念呢?为什么不用劳动或者劳动力来代替呢?
“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揭示‘消费’和‘收入’的真正本质是付出代价,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纽带是生命付出;二是追寻价值形成的原始起点,在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成本支出中,归根结底都是人们生命的支出。举个例子,一个钢铁厂生产多少吨钢铁,其实都有人的生命支出,即工人的辛勤劳动,和管理者的努力管理。也许你会认为原材料铁矿石和电是原材料支出,其实不然。铁矿石和电其实支出的都是上游企业的生命成本。所以,你也看到,我在分析经济循环的时候并没有提及原材料,而只是分析劳动力价格。”
“这里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生命成本的质量问题。量好理解,就是能用来生产的数量,除了人口外还有工作年限等,比如男人65岁退休,女人60岁退休,很显然,男人生命成本支付的量就比女人的大。而质则不怎么好理解,因为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人们支出的都是无差别的劳动。是不是这样的?”老师问道。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
“然而真是这样吗?假如说美国总统每个小时的劳动价值和一个普通工人的劳动价值相等,你信吗?”老师接着问。
这次答案不一样了,有的人认为是,也有的人觉得本来应该不一样。
不过很显然,老师新引入这个概念让简单的周期问题变复杂了,同学们脑袋上开始冒星星了,而霍华德老师也没打算深入,笑着说:“我认为,经济学家关于生命成本的质的问题,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和目的。在我看来,生命的质本身是有差别的,换句话来说,有些人的人生会比另外一些人更有意义。好了,跳过这里。”
“我讲述生命成本这件事是想告诉各位,在具体的经济分析中,周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虽然是成本和利润带来的变化,但是并不意味着,你知道了成本和利润率,就能预言经济什么时候会出现危机,或者猜测未来的几年里经济会怎么发展。
“做出这种试图从数据上模拟经济的行为是非常愚蠢的,比如接下来会为大家讲课的格林斯潘。”
张山心想,果然是同行必妒啊!不过别的同学却发出感慨:“难道下一个老师就是格林斯潘?”
垄断等于利益最大化吗
谢尔曼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迅速打断了这个议论,并引出了一个新问题:“经济周期循环是利润问题引起的,于是有很多人认为,是不是垄断或者国家操作就能避免周期循环呢?”
大家的心思重新聚集起来,垄断总是同学们感兴趣的经济课题。
“垄断的时候,利润是最大的。”谢尔曼老师语不惊人死不休,不过也不敢说得太过分,“凯恩斯先生认为国家作为可以避免这种周期的循环,不过他的国家作为论不过是将垄断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张山注意到,有几个学生在偷笑,看经济学大师互相攻击确实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由于垄断者是其所生产产品的唯一卖者,因此,垄断者直接面对整个市场,换句话说,他将面对向下倾斜的市场需求。而买方人数众多,因此是竞争性的,也就是说,买者是价格接受者。因此,卖方可以通过控制产品价格和产量来最大化自己的利润。”谢尔曼老师转过身来,背对着学生开始讲解,并一边在黑板上书写公式。
王永军老师评注
垄断集团是新时代世家,他们通过财富延续着世家。
“垄断者总是让边际收入无限接近边际成本的情况下来确定自己的产量。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垄断者会根据单位利润水平来决定自己的产量。当某将商品的单位利润水平很高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但肯定不会让这个过程持续下去,因为扩大生产就是让产品的需求发生变化,利润水平就会下降。这里就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一个小生产者发现生产6个面包赚15元,而生产8个面包则能赚取利润16元,虽然平均利润下降,但他会扩大生产;但是如果一个垄断者生产6亿个面包获利15亿元,生产8亿个面包获利16亿元的话,垄断者不会去争取拿多余的1亿元,也宁愿2亿人没有面包饿肚子。”
张山的脑袋上又开始冒星星了,觉得自己的数学底子实在是太差了。而谢尔曼老师也叹了一口气,说:“数学不好,是无法成为经济学家的。”接着他语气一转,“我们刚才说的是理论,那么在实际上发生了什么事呢?”
“垄断是自由竞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以自由竞争为基本特征的市场中,如面包市场是由一亿个小生产者构成的,这些生产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必然会采取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各种能促进生产的管理方法,实行生产的分工和专业化,来提高自己的个人劳动生产率,也就是尽可能地多生产面包;在激烈的竞争中,大企业往往凭借自己在资本上和技术上的优势,不断排挤和吞并个体企业,让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在自己手中,也就是说大生产家们更在意的不是通过生产扩大来获取利润,而是通过联合、打压、操纵价格的方式来获取更大的利润。
“在垄断形成的过程中,金融信贷制度的发展和股份公司制度的广范围分布,突破了个体资本的局限性,让资本能更加集中,最后造成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这种集中发展到某种程度,就意味着企业数目会越来越少。当某个部门的大部分生产都集中在几个或几十个大企业手中时,它们之间比较容易达成协议,共同操纵部门的生产和销售,从而使垄断的产生具有可能;由于少数大企业的存在,中小企业处于受支配地位,少数大企业之间为了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保证彼此都有利可图,也会谋求暂时的妥协,达成一定的协议,从而使垄断的产生具有必要性。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走向垄断,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一般的、基本的规律。”
学经济学的同学坐不住了,站起来问道:“老师,您说的这个是垄断的发展,并没和利润以及周期有多大关系啊?”
“愚蠢。”大家甚至能看到谢尔曼的帽子都在抖动,“愚蠢得无可救药。在这个过程中,利润和成本的比较几度变化,经济危机或者说黄金发展期出现了好多次,可是这一切和垄断的发生没有任何关系,垄断在危机时获取自己的利润,在发展期获得更大的利润。就是说,周期和垄断无关。”
几个学生羞红了脸,那个学生也坐下来了。
谢尔曼好像突然想起什么事,说:“时间到了,我有事先走了。”说完,他什么都不管,径直从教室门口出去,消失了。
学生们大眼瞪小眼,虽然老师讲得很好,但是谁都想说:“这真是一个不近人情的怪物啊!”张山边想边收拾东西:“下一节课,格林斯潘,期待!而且,周期确实是个有趣的话题,至于谢尔曼,以后……”
谢尔曼老师推荐的参考书
《经济周期》霍华德·谢尔曼著。他通过对几百年的经济发展事实,总结出经济发展的周期规律,支出经济是避免不了衰落和危机,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也是有着周期性规律的。这本书可以让人们正确认识经济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