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在发展、衰退、危机、复苏四个过程中周而复始。
霍华德·谢尔曼(HowardJ.Sherman)
美国当代经济学家,2004年曾获得凡勃伦—康芒斯奖。霍华德对经济学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明确的经济周期概念,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下,让人们能够正视经济的倒退和萎缩。
春种就一定会有秋收吗
讲台上的灯突然大亮了,大家才发现,原来老师一直坐在那里。只见一个浑身上下穿着黑色袍子,头上戴着一顶黑色帽子的人缓缓地站了起来,那顶帽子遮住了他的大半个脸,所以大家根本看不出他是谁,只听他开口说道:“我是霍华德·谢尔曼,今天晚上为大家讲课。我本来是不愿意为你们讲课的,所以你们最好老实点儿。”说完,老师稍微提了提帽子,两点香火一般的眼光在教室里巡视。
张山一看,心里琢磨,这位生活在新世纪的经济学家怎么穿着打扮比中世纪的人还古板,浑身上下都透出无可比拟的神秘。其他人也多和张山心思一样,大家都不说话,看来都被老师强大的气场“压住”了。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世界的发展就是其矛盾的运动过程,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都有其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的事只是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是由量变到质变,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运动过程。”谢尔曼老师很显然把这当成一场梦,并不大在意学生们的反应。张山忍不住了,站起来问道:“老师,我们上的是经济学的课,就连马克思出场说的也是经济学,而不是哲学。”
“这个梦,还是奇怪啊,真实得让人怀疑它是个梦。”谢尔曼老师明显愣了,然后接着说,“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如果要想学好经济学原理,不理解哲学就不能彻底把握它。而且,你们作为我的梦中的一部分,是不是表现得太过于嚣张了?”
“好了,我还是赶紧完成任务,从这个梦中出去吧。事物发展经过两次否定,完成一个周期,到了否定之否定阶段,就呈现出螺旋式的上升运动。这说明事物发展的总方向和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从宏观来看,经济发展过程就是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运动过程,两者的彼此消长,使经济发展呈现出周期性的特征。世界上研究经济周期特征的经济学家有很多,也形成了很多理论,诸如纯货币理论、投资过度理论、创新理论、消费不足理论等。”虽然谢尔曼老师可能是在做梦的时候来到这个讲堂上课,但是一提到经济学,就进入了忘我的状态,自说自话了。
王永军老师评注
我国古代人也认识到经济周期带来社会循环国家兴亡问题,但他们无法解释,只能总结为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他首先阐述了经济周期理论的大框架:“内生的或内部的因素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主要根源,消费、供给和成本等一系列经济因素让利润变动,最后带来经济大环境周期性恶化的循环。”一个学生举起手。
谢尔曼让他站起来,但是并不让他开口,接着说:“我知道你想问什么,你肯定想知道为什么说经济是循环的,为什么经济以及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一切都在进步,而不是原地踏步,是不是?”那个学生满脸惊愕,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记住,任何循环都不可能是环形的,而是螺旋形的。经济危机虽然可能让经济总量下降了,但是因为之前留下的痕迹——技术、教育、经验、机器、厂房——在复苏的时候,就能完全恢复过来,而随后的发展则是经济的新进步。所以表面上的循环,实际上是在进步。”老师回答了同学们的疑问,接着陈述自己的观点,“经济周期可以定义为,经济活动的扩张与紧随其后的经济活动的收缩两者交替,简单来说就是发展、衰退、危机、复苏四个部分。不过因为经济政策、先天因素等各种要素的差异,虽然周期的四个环节谁都避免不了,但是每个周期本身却不同。”
老师随后在黑板上画了一道波浪线,指着黑板问道:“这是什么?”同学们稀稀拉拉地发出了“波”“曲线”等声音,老师很满意,接着说:“对,就是波。从简单的物理学我们可以知道,波是有周期的,波的周期长短就是波长。在经济学上也是这样,根据波的长短,可以把经济系统划分为这么几大类。”
突然,老师话锋一转:“你们怎么不记笔记呢?”声音还是那么直,不带一丝情感的波动,依然透出神秘的气息,直到看到大伙儿都拿出笔记本和笔,他才笑了一下,接着说:
“第一种,短波周期理论,最早是在1923年由美国经济学家基钦(Joseph·Kitchin)提出来的,所以又叫作基钦周期。这种经济周期长度为3~4年,通常表现在一些主导经济命脉的国家产业上,不过通过短波周期的确定,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的总循环。
“第二种,中波周期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Clement·Juglar)在1861年发现的,当然这种理论的名字也被叫作朱格拉周期。这种经济周期的长度大部分为10年,而且在这个10年的波动间隔中,通常由2~3个小周期构成。这种复杂的循环方式最主要表现在金融信贷产业上,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的银行信贷也获得大发展,体现出来的经济波动就是这种中波周期循环。
“第三种,中长波周期理论,也称库兹涅茨周期,是1930年由美国人库兹涅茨(Kuznets)提出来的。这种中长波周期大概为10~25年,研究的着眼点就在于与建筑产业有关的因素,主要的研究课题是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人口的基数变动,铁轨、公路等交通网的形成和建筑技术的革新等,主要关注的都是一些国家最重要的命脉产业。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和建筑行业的狂飙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从改革开放到2009年的经济危机,可能就是这种周期循环。
“第四种,是波动长度为50年左右的长期循环理论,这种理论是1925年由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NikolaiD.Kondratieff)提出来的,当然也叫作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相对来说,这种长波周期争议比较大,因为本身长达半个世纪的经济猜测和总结就是比较难以证实的,而且这种长期循环,关注的是人口的增加、地理上的新发现、新技术的开发、新资源的开发、战争等因素,而且人们普遍认为技术进步和革新是产生长波周期的主要原因。但是技术是一直向前发展,本身不存在波动下降的情形,所以很多人也因此认为这种长期循环实际上并不成立。
王永军老师评注
长期循环缺乏历史依据,而且根据理论,只有在大国和长期和平下才能成立。
“不过,人们也同样不能证非,历史上有三次最好的证明:第一个长周期为1780年至1842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体现出来的;第二个为1842年至1897年,是所谓的‘蒸汽和钢铁时期’;第三个则是最长周期,也就是1897以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整个世界的经济在疯狂地增长着;而如今,我们进入了新能源技术、海洋技术和信息革命的时期,产生了新的、大的技术创新的机遇。不过,从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也就三四百年的时间,想要总结五十年一次的经济波动,很显然是不够的,所以这个超长的周期波动是否存在一直受到质疑。”
老师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画出波长长短不一的曲线,并随手写出一串串字母,有法文、英文还有俄文,让人不禁佩服起这位神秘的经济学家的博学和好记性来。
教室里一片安静,大家都在默默地理解着老师所讲的四种循环,并期待着他做进一步的解释。
不过很显然老师不在乎这些,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梦中”,他说:“总之,经济周期是事物发展周期性特征在经济发展中的具体表现,但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螺旋上升,经济发展的周期性都是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螺旋上升的。”
张山心想,这个老师上课还真是没有趣味啊,不过依然努力消化着老师给出的每一个信息。
“最开始的时候,我说过循环上升的问题,是不是经济一直在向前发展,而也不会大幅的衰退呢?”老师自问自答地说,“世界上从来不会出现美好的东西,经济的衰退和危机也是一样。在经济循环周期中,也会出现负增长现象。也就是说,再大的危机,对经济总量来说,也是维持在不变的水平上,但是特殊的现象就是整个经济的倒退。”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整个工业都在倒退,最后不得不用战争来解决经济衰退问题。”老师开始总结道,“总之有两点,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不可避免的,是由经济因素决定的;二是经济也一样,不进则退。”
四种经济循环
多种经济因素的影响让经济周期循环呈现不同态势。
1.因为库存投资的变化而发生的基钦循环。循环周期约5年。
2.因为设备投资的变化而发生的朱格拉循环。循环周期约10年。
3.因为建设循环的变化而发生的库涅茨循环。循环周期约20年。
4.因为技术革新的变化而发生的康德拉季耶夫循环。循环周期约50年。
美国经济真的是“伟光正”吗
“看着大家的样子,是不是觉得老师讲课很没劲?”谢尔曼老师说,“经济学本身就是乏味透了的学问,不过它和现实产生交集就不同。请问,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是哪一个?”
“美国!”学生们很难得地来了精神,因为大家知道老师要开始抨击历史了。
“对!不得不承认,美国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联合体,不过这个巨大的经济联合体将近300年的经济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1783年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后,先后分别于1825年、1837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1907年、1920年至1921年、1929年至1933年、1937年至1938年、1948年至1949年、1957年至1958年、1969年至1970年、1974年至1975年、1980年至1982年、1990年至1991年多次发生过经济危机。”老师说这些数字的时候一点儿都不拖沓,再一次把学生们震惊了。
王永军老师评注
美国虽然多次发生经济危机,但是在政府的政策调整下,每次危机后的发展都让美国更强大。
一个学生突然激动地跳起来,语无伦次地说:“太好了,活该美国佬倒霉!”谢尔曼老师突然大吼起来:“坐下,爱国并不是你一个人会做的事,别忘了我也是个美国佬。”那个学生手足无措地坐下了,引起班里一阵哄笑声。
谢尔曼老师也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说:“你要记住,经济学虽然没有国界,但是经济学家是有国界的。闲话少说。通过对上述历次美国经济周期以及世界经济周期进行研究,我们发现,1857年和1929年至1933年的美国经济危机也是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是世界上历次经济危机中最重要的,它们对分析和预测未来的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帮助很大。”
张山也意识到了,谢尔曼老师和凯恩斯老师一样,提到美国经济就避免不了“大萧条”。
果然,老师说:“‘大萧条’各位已经听得够多了,我就不再说了,在这里我们集中讲述一下1857年的经济危机事件。1857年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世界性特点的普遍生产过剩危机。这次危机也是第一次在美国,而不是在英国开始的危机。由于英国对美国铁路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所以美国铁路投机的破产对英国也造成了很大的震动。1847年经济危机结束后,从1850年开始的周期性高涨,其最重要的特点是世界贸易急剧扩大,19世纪50年代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额比前20年提高了两倍。机器工业的发展、运输业的革命、新兴国家和新兴部门卷入国际商品流通,以及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金矿的发现,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
老师回身拍了拍黑板,说:“1848年至1858年,美国建成的铁路约达33000公里,超过了其他国家所建铁路的总和。而英国在19世纪40年代的建设热潮中,所铺设的铁路却只有8000公里。”
“美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按理应带动其冶金业的大发展,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在这一时期,美国生铁产量长期停滞不前,棉纺织业的增长速度也不快。与此同时,铁轨、生铁、机车、棉布和其他英国制成品的进口却增长得十分迅速,英国产品充斥美国市场,阻碍了美国冶金业和棉纺织业等当时的重要工业部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