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原来这么有趣
29667600000032

第32章 罗宾逊夫人主讲“资本”(2)

“首先是阶层分析,特别是对不同阶层的经济状况,以及他们不同行为和消费、储蓄行为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在亚当·斯密等人的理论中,经济是不断螺旋上升的,资本是工资加上机器,是过去预付的工资款,这也是古典经济学家把劳动看成生产要素的原因。在马克思之前,没有人重视技术进步的作用。他们把技术对资本积累的影响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把兴趣放在了决定资本积累率的主要因素上,放在了资产阶级获取了多大比例的生产总值上。”

罗宾逊夫人停下来,好像看到了一班学生脑袋上的“星星”,说:“这段话不好理解,但是放到实际分配利益上,意思就是,工人比农民的工资高,但是工业生产的生产效率比农业的高,本来应该工人和资本家一样获得生产效率(技术进步)带来的巨大利益,可是原来的经济学家都把技术进步带来的利益归功于资本家。”

“但是,这种不合理的分配理论一度是主流,因为经济学家本身属于资本家的一员。”罗宾逊夫人突然开玩笑说,“经济学是研究钱的学问,你指望从来没见过多少钱的人能深刻理解财富吗?”

张山心想:“对啊,我一分钱没有,不指望成为经济学家,我是不是该走了?”就在这时罗宾逊夫人话锋一转:“当然经济学可以让一个穷人成为富翁,然后再成为一名经济学家。”教室里明显气氛活跃了,很显然大家对老师的这半句话很感兴趣。

不过老师并没有理会大家,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名词“边际生产率”,说:“这里牵涉到工资分配理论的另外一个问题——边际生产率。将资本家价值分配理论发展到极致的马歇尔老师曾经在课上为大家详细解释过了,我这里不再唆。对于经济学家来说,边际生产率纯粹是循环论证,按照这一说法,商人把自己的利润最大化时,是把各种生产要素组合到了一种其他组合方式都不能带来更多利润的形式当中。”

“也就是说,利润分配方案永远是在忽略进步的情况下达成的。”

罗宾逊夫人停了下来,因为她发现,很多人又听不懂了。她举了一个例子说:“假如你加入一个公司,最开始按照生产率给你分配2000元,可是工资是滞后发的,即使涨工资也是按照月初水平预测月末的生产率。也就是说,你刚开始干活时,你一个月值2000元,可是到了月底你就值2200元了,当然老板是不可能补给你这一部分利润的,这些都被归入循环经济理论中的边际生产率部分去了。”

“而老板的资金投入甚至固定的土地的效益都跟上了经济增长步伐,资本储备的价值如果抛开净产值在工资和利润之间分配的问题不谈,是毫无意义的;因此认为利润率取决于资本的边际生产率的想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后来物极必反,马歇尔老师的学生皮古提出了以‘福利’为主题的福利经济学,主张通过各种各样的分红、保险、补贴等手段更加公平地分配财富,在一定程度上把广大的无产阶级转化成中产阶层,缓和社会矛盾——但是福利没解决根本问题。

“现在我们分析一下最开始的福利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保险。表面上看,是资本家把一部分利润匀给了工人,可是事实上,他在20年前用1万元买下了保险,现在能获得3万元的收益,可是他的儿女就在这个时候花上了2万元来购买一份未来20年值10万的保险——单看这一个循环,其实是人们自己给自己保了险。而且这种一环套一环的行为构成了资本家的另外一部分利润——因为总有一天,这个保险公司会因为各种原因倒闭,那部分保险最后成了某个老人儿孙的负担。”

全班都安静了,彻底的安静,甚至张山突然有种很冷的感觉,他第一次知道保险原来是这么可怕的东西。

罗宾逊夫人没有理会,接着说:“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是马克思。”

我的老师凯恩斯不如马克思

“今天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我和马克思的问题。很显然,我和马克思之间没有什么共同点……”罗宾逊夫人继续讲道。

那个老是在课堂上嘀咕的小孩又在中间插嘴说:“你们都是老外。”

全班安静了下来,接着又是一阵哄笑声。罗宾逊夫人突然生气了:“你成功地惹怒了一位女士,所以得承担我的怒火,请你站起来到最后一排站着听课,这位先生。”那位同学乖乖地照办了。

跳过这段插曲,她接着说:“按照阶级划分来说,我是一个来自资产阶级上层社会的优雅女性,还是一个在正统经济学熏陶中成长的天才经济学家,而马克思——抱歉地说来,他是一个穷人,只是兼职经济学家,为什么我会选择亲近马克思的艰难之路呢?”所有的人都陷入思考。

“其实我是在背叛马歇尔的过程中找到马克思的。罗宾逊对正统经济学尤其是对马歇尔经济学的背叛,我觉得马歇尔经济学不能实现他的济世理想。尽管我是一个弱女子,甚至是连母亲和妻子角色都承担不好的女子,但是我确实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换句话来说,任何一个有良知和道德感的人都会投入到马克思的怀抱中。”

张山很惊讶地站了起来说:“难道您是我们的同志吗?”

“抱歉,我是一个经济学家而不是政治学家,我愿意崇拜马克思经济学,”罗宾逊夫人皱了皱眉头,“但我对任何带上‘主义’二字的东西都没有好感。当我还是个中学生时就对穷人发生了兴趣,我曾在伦敦的一个贫民福利工作团体做了很多工作。”

“1926年,我随丈夫到印度工作。那个炎热、贫穷、肮脏、混乱的国家和那些保守、困苦的人民的悲惨生活让我很震惊,或者说把我从经济学的象牙塔中拉了出来——我第一次感受到,财富分配的不公平是这么可怕。”

“所以,我开始否定一切,我一直努力研究的经济学对改变穷人的境遇有作用吗?于是,在一次次的反思中,我才发现,一直作为美国主流的经济学家马歇尔不过是一个食利者的战士。他有机智和冷静,但是没有良知。”说到这里,罗宾逊夫人的表情很沉痛,教室里更是鸦雀无声,张山的思绪也飞到了家乡,更是想到了自己的状况,第一次对来这里上课产生了怀疑,张山心想:“我即使精通了经济学,可我还是个穷人啊!”

罗宾逊夫人并没有停下来,她好像陷入了回忆,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用一种梦呓般的语气说道:“我抱着某种模糊的希望,希望它会有助于我理解什么是贫穷以及如何去改变它。最后我找到了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穷人的经济学,他解释了无产阶级受剥削的根源,并指出了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道路。它真的是为了探索改变穷人命运的道路。我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充满欣喜,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充满希望,所以我在遗嘱中把我的著述销售收入用于资助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生教育项目。”

罗宾逊夫人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良知”两个字,接着又写下了“非主流”三个字。“我们再来讨论一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特殊之处。”

“大家都知道,1929年至1933年全世界发生了经济大危机。在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的和谐世界里,均衡是市场自发作用的必然结果,自由放任是唯一可以选择的政策主张,而大危机期间的自由放任政策则无异于犯罪,马歇尔经济学主张面对危机像小丑一样可怜。在我看来,在大危机剥夺人的生命时,听任市场的自发作用实际上就是在谋杀。这是我抛弃马歇尔经济学变成一个非主流经济学家的直接原因。”

“后来我的老师凯恩斯,同时他也是马歇尔的学生,拯救了经济学和世界,当然他的理论大家已经了解了。”教室里有几声善意的笑,同学们发出“他很厉害”“青不如蓝”“拯救了世界”之类的声音。但是罗宾逊夫人没有理会,继续说:“我发现,在很多方面,应用马克思经济学可以对凯恩斯经济学做出更有效的解释。大危机期间,我目睹了资本主义的缺陷:一方面是产品过剩,而另一方面是广大下层人民对于大量的过剩产品几乎没有任何消费能力;一方面是大量的食品被倾倒入垃圾场,而另一方面是寒冷的冬夜街头常有饿毙的流浪者。在主流经济学框架里无法得到解释的我只能求助于马克思。”

罗宾逊夫人突然昂起头说:“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尽管在同时代我自认为算是顶尖的经济学家,但是经济学的诺贝尔奖却和我没有任何关系,不过——”她顿了一顿,“虽然没有荣誉,但是良知和我同在!”

教室里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大家都被罗宾逊夫人的崇高人格感动了。

“谢谢各位,今天的课到这里就结束了,再见。”罗宾逊夫人优雅地摆了摆手后退场了。只留下张山一脑袋的迷惑:“琼·罗宾逊到底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罗宾逊夫人推荐的参考书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琼·罗宾逊著。她在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经济学时,于1933年出版此书。书中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古典经济学的统治地位产生了冲击。本书的核心是在现代市场中对竞争的论述,指出不完全竞争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