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出:
《西游记》: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立行藏。
经典今读: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立行藏”是佛家语,现在人们常借用头一句,用来说明学无止境。
《西游记》中虽出现了这两句话,但最早把这话说出来的,据传是宋朝长沙的一位高僧。这位高僧名叫景岑,法号招贤。一天,招贤大师在寺庙里讲经结束后,一名僧人站起来给招贤大师行了一个礼,向他请教了一个问题:什么是佛教最高境界——十方世界。在佛教中,“十方”是一个专用名词,指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东南方、西南方、东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共十方,十方世界泛指无尽虚空中的所有世界。
这个问题属于基本知识,难不倒招贤,但提问的僧人并非愚鲁,他显然对此有比较深入的思考,他想搞清楚的是“十方世界”中包含的更深奥的内涵。招贤运了运气,便开始讲,由浅入深,讲完一段,便问僧人听懂没有;僧人基本上听懂了,但还有一些地方不是很明白,就大胆说出来。招贤觉得这年轻人的思考对自己很有启发,也很欣喜。两人一问一答,时间慢慢过去了,等他们探讨完毕,发现众位僧人都没有走,一直坐在下面听讲呢。
招贤很满意,觉得古寺青灯,和这群静心好学的同道们探讨佛学,真是妙不可言,灵光一闪,悠然说了两句偈语:“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偈语的寓意很深奥,一般人恐怕只能理解个大概:如果一个人能顺百尺长的竹竿,爬到顶上,这个人一定有点儿本事;站在竹竿尖上,风一吹,竹竿一晃荡,那人掉不下来,不但掉不下来,还觉得很神清气爽,这个人的境界就有点高了;但还不是最高,还没有到虚空的境界,还得往上走,走吧,前面是蔚蓝的天空,是缥渺的十方世界,到了那里,才会修炼成真。
慧眼看经典:
无论干什么事,都应有再进一步的追求。茅盾在《漫谈文艺创作》中谈及如何学习写作:“学习是深刻领会了人家在表现手法上的特长之后,化为自己的血肉,而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