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出:
《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经典今读: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字面意思是用墨线量过后,锯出来的木头才直;在磨刀石上磨过,刀才快。推而广之,一个人要经过打磨才能成才。
北宋名人范仲淹就被“磨刀石”磨过。范仲淹来到世界只两年,就开始经受生活的磨砺。那一年,范仲淹的父亲病逝,母亲带着他改嫁。虽然继父家境还算不错,但毕竟是寄人篱下,苦水只能往肚子里咽。范仲淹开始读书识字时,竟然没有笔墨纸张,只得用树枝在地上练习写字。范仲淹长大后,继父又辞官回家了,家里的日用开支越来越紧。范仲淹觉得一个七尺男儿不该再拖累父母,便只身外出求学。
他听说醴泉寺有一位很有学问的高僧,便慕名拜访,征得同意后留在醴泉寺读书,这样便把住宿费免了。住的地方有了,但吃饭还是个问题,他一天的伙食就是一碗粥,早晨煮一碗稠粥,待其冷后,将粥划分成四块,撒上点腌菜,早晚各吃两块,这就是成语“划粥断齑”的来历。看到他能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专心读书,高僧和住持很感动,商量后决定每天赞助他四个面饼,范仲淹这才勉强吃上了饱饭。
几年以后,也就是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秋,二十三岁的范仲淹到应天府书院读书。应天府书院名师很多,学生大多是和范仲淹一样的穷苦人出身,也和他一样好学上进,范仲淹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读书更加专注了。他曾自比孔子的弟子颜回,说“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就是说白天黑夜读书,五年里睡觉都没脱过衣服。有时读书读到半夜困乏了,就往脸上抹点凉水,刺激刺激脑神经,接着再读。
五年之后,生活的打磨终于使范仲淹这块金子发光了,他一举考上进士,踏上仕途,怀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掀开了人生精彩的篇章。
慧眼看经典:
一个人能否成才,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取决于天赋,关键还看后天锤炼的结果。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时甚至是痛苦的过程,但却是一个必需的过程。要想成才,对此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