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身处尊位而荒废政事,又喜好安乐,丧失君德,众民都怀着二心;太康游玩寻乐没有节制,到洛水的南面打猎,百天还不回来。有穷国的君主羿,趁着人民不能忍受太康的时机,在河北抵御太康,不让他回国。太康的弟弟五人,侍奉他们的母亲跟随太康,在洛水湾等待他。这时五人都埋怨太康,因此遵循大禹的训诫而写了歌诗。
其中一首说:“伟大的祖先曾有明训,人民可以亲近而不可看轻;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国家就安宁。我看天下的人,愚夫愚妇都能对我取胜。一人多次失误,考察民怨难道要等它显明?应当考察它还未形成之时。我治理兆民,恐惧得像用坏索子驾着六匹马;做君主的人怎么能不敬不怕?”
第二首歌说道:“大禹的训诫中有这样的话:在内大兴迷恋女色之风,在外沉湎于游猎,纵情美酒和音乐,住在高屋大殿里,还要绘饰宫墙。这几种情况只要沾染上一种,没有不亡国的。”
第三首歌说道:“那个帝尧,占有冀州一带:而今太康丧失了尧的治道,扰乱了尧的法纪,最终要导致灭亡。”
其中第四首说:“我的辉煌的祖父,是万国的大君。有典章有法度,传给他的子孙。征赋和计量平均,王家府库丰殷。现在废弃他的传统,就断绝祭祀又危及宗亲!”
其中第五首说:“唉!哪里可以回归?我的心情伤悲!百姓都仇恨我们,我们将依靠谁?我的心思郁闷,我的颜面惭愧。不愿慎行祖德,即使改悔又岂可挽回?”
12.德为善政,政在养民
总理引古
“我们讲‘善’,就是要在为了中国的光明未来而追求真理的进程中,与人为善,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德为善政,政在养民’,这是《尚书》里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论语》里的话,都是讲‘善’。我们今天强调‘善’,就是要求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处、团结互助、讲信修睦;就是提倡每个人要为他人、为社会、为人民谋利益,树立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道德规范;就是鼓励充分发挥人的自由意志,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讲的话。为此,必须发展民主与法制,实现公平与正义,保障人权与自由。文学艺术家要积极反映和大力弘扬那些善的事物和行为,这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引古背景
2006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同文学艺术家谈心。在谈话中,温家宝总理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原则,即要做到“真、善、美”的标准,弘扬“真、善、美”的理念,在谈到何谓“善”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了这句古语,对“善”加以阐释。
论今之妙
早在尧舜禹时期,国家统治者就已经注意到了“德为善政,政在养民”这一治国方针,亦即民本思想,孟子曾提出“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魏征也曾提出“民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思想,这些都说明,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必须以民生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则国家昌盛平和,如果民不聊生,民怨沸腾,则日久必反,国家也不会存在长久。
温总理提出此说,就是让执政者不要高高在上,居高临下,而是在头脑中要确定“贵民”的思想,应该躬身为民,一切为人民大众着想,贴近现实,贴近底层,贴近大众,把自己的工作与群众的生老病死、吃喝拉撒紧密联系在一起,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温家宝总理的带领和关怀下,人民的生活水平会再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古语源头
“德为善政,政在养民”源自《尚书·大禹谟》。(《尚书》及其作者简介见本书第144页)
阅读拓展
【原文】
《尚书·大禹谟》(节选)
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火、水、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
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
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汝惟不怠,总朕师。”
【注释】
於:叹词。
帝:指舜。念:考虑。
正德、利用、厚生:即下文的“三事”。蔡沈《书集传》说:“正德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听,所以正民之德也。利用者,工作什器,商通货财之类,所以利民之用也。厚生者,衣帛食肉、不饥不寒之类,所以厚民之生也。”
九功:指上文火、水、金、木、土、谷(即下文的“六府”)及正德、利用、厚生(“三事”)。叙:安排,使有秩序。
歌:歌颂。
用:以。休:美。
董:督。
九歌:九德之歌。
俾:使。
平:水土得到治理。成:万物成长。
允:确实。
时:通“是”。乃:你的。
格:告。
宅:居;有:又。
耄期:《孔传》说:“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倦:困倦。勤:勤劳于职事。
总:统领。师:众。
【今译】
大禹说:“哎呀!大王您可要深思啊!所谓大德,就是要政治昌明,百姓生活好。火、水、金、木、土、谷六府之事要多修持经营;家庭道德、商贸财用、衣食住行等事业要顺利实行。这九件大事要有条不紊,百姓才会歌颂君王。拿美好的事物来劝诫百姓,用严格的刑罚监督百姓使其心怀畏惧,再用九德之歌来鼓励百姓,不要使他们败坏德政。”
帝舜说:“对啊!水土平治,万物长成,六府三事得到切实的治理发展。这些造福千秋万代的事业,都是你的功劳。”
帝舜说:“告诉你,禹,我在位已经三十三年了,繁忙的工作让我这个百十岁的人感到疲倦;你从不解怠,就让你来统领我的民众吧。”
13.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总理引古
“解决民生问题,必须进一步转变作风。要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了解群众心声,倾听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好教育、医疗、就业、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只要我们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尽最大的努力解决民生问题,就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能越来越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引古背景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7年2月1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春节团拜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同首都各界人士4000人欢聚一堂,辞旧迎新,共庆新春佳节。温家宝发表了演讲,在演讲中,他重点提到了民生问题,提出了要将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为工作重点,在谈话中,用“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句古语阐释了民生的重要性。
论今之妙
温家宝总理引用这句话意在阐明我们党领导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和依靠力量,以及我们党现在乃至将来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一方面指出了执政者与人民大众之间密不可分的鱼水关系,另一方面表现出执政者改造世界的一种责任感和能动性。这种忧患意识,体现的是一种居安思危的高超智慧。“忧民之忧”,就是要求我们的一切方针政策以及具体的行政行为,无论是涉及经济的还是政治文化的,都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只有首先做到这一点,人民群众才会“忧其忧”,才能形成万众一心共渡难关的积极和谐局面。只有如此,才能代表时代社会经济运动的前进方向,顺应历史潮流,使国家民族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警醒当代共产党人不能忘却“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八十多年来,我们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和谐良好的鱼水之情,党和政府的一切作为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高度一致的。但不可否认,目前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也存在着违背人民群众利益的现象。有的不关心群众疾苦,对群众冷漠无情;有的好大喜功,热衷于形式主义;有的事事替个人或小团体打算,侵犯群众利益;有的甚至搞权钱交易,贪污腐化等等。这些腐败现象,理所当然地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以至愤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史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巨大支持和牺牲,我们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辉煌胜利;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创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不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这一切的胜利和成就,离不开我们党时刻“忧民之忧”,始终坚持为实现和维护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因此,我们必须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切实解决群众观点问题,做到认识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爱护群众,使我们的党群干群关系,像革命战争年代那样水乳交融。只有这样,我们党和国家才会更加兴旺发达,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古语源头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孟子》及作者简介见本书第110页)
阅读拓展
【原文】
《孟子·梁惠王下》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
“景公悦,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注释】
雪宫:齐宣王的离宫(正宫之外临时居住的宫室)。
齐景公:春秋时齐国君主姜杵臼,前547年—前490年在位。晏子:即齐国著名贤臣晏婴。
转附、朝儛:都是山名。
琅邪(ya):山名,在今山东胶南县南,面临黄海。
慝(te):恶。
《徵(zhi)招》、《角招》:古代乐曲名。
【今译】
齐宣王在雪宫接见孟子。宣王问道:“贤人也有这种快乐吗?”孟子答道:“有。人们得不到这种快乐,就要抱怨他们的君主了。得不到就抱怨他们的君主,是不好的;作为百姓的君主却不与百姓同乐,也是不好的。君主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乐,同天下人一起乐,忧,同天下人一起忧,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的,是从来不会有的。
从前,齐景公问晏子道:‘我想去游览转附、朝儛两座山,然后沿着海边往南,一直游览到琅邪;我要怎样修养才能和先王的巡游相比呢?’晏子答道:‘问得好啊!天子到诸侯那里去叫巡狩。所谓巡狩,就是巡视诸侯所守的疆土。诸侯去朝见天子叫述职。所谓述职,就是汇报履行职守的情况。都没有无事外出的。春天视察耕作情况,补助(种子、耕力)不足的人;秋天视察收获情况,周济歉收的人。夏代的民谚说:“我王不出来巡游,我们哪会得到休息?我王不出来视察,我们哪会得到补助?巡游视察,成为诸侯的榜样。”现在却不是这样,出巡时兴师动众,征集粮食,使得饥饿的人没有饭吃,劳累的人不得休息。人人侧目而视,个个怨声不绝,百姓就会作乱造反。(这样的巡游)背逆天意,祸害百姓,吃喝浪费如同流水;流连荒亡,成了诸侯的忧患。从上游顺流玩到下游,乐而忘返,这叫流;从下游逆水玩到上游,乐而忘返,这叫连;打猎不知尽兴,这叫荒;喝酒不知满足,这叫亡。先王没有流连的享乐、荒亡的行径。只看您怎么做了。’
景公听了十分高兴,在都城内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然后离开宫室搬到郊外住。接着就开仓救济穷人。又召来乐官,吩咐道:‘给我作一首君臣同乐的乐曲!’大概就是《徵招》、《角招》这两首吧。其中有句说:‘畜君有什么过错?’‘畜君’就是爱护君主的意思。”
14.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总理引古
“我曾经多次引用过这样一句话,‘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最能了解政府的是群众,最有资格评价政府的也是群众。群众信任你,你才能坐在这里,你坐在这里就要为群众服务,我将本着这个信念为群众服务到底。”
引古背景
2009年2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专访并与网民在线交流,在网上的总理极为亲切、平易近人,不失幽默平和,在与网友的交流中又多次引用古诗句,彰显了总理的博学和才识。这句古语就是在这次谈话中被引用的。
论今之妙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的确,各项政策是否落实,干部工作是否到位,人民群众是否满意,党的宗旨是否体现,往往是到困难群众中去才看得最清。在“报喜不报忧”之风盛行时,领导干部更要多到基层走走。贫困的群众还有很多,部分群众生活依然艰辛……多接近这些群众,才会深切地感到:距“共同富裕”还有多么远,把钱花在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上是多么荒唐。我们常讲,成绩越大,领导干部越要保持头脑清醒。如何做到这一点?多交穷朋友是个好办法,亲身体会一下他们的痛苦,有了成绩就骄傲不起来,出了差错就会痛改。经常听听穷朋友的知心话,在听汇报、看材料时,就不会上“报喜不报忧”的当,就能清醒地看到差距,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只要心中时时都有“贫困数”,就会耻于说空话、套话、大话,就会耻于耍花架子、搞形式主义,就会激发更大的干劲,采用更实际、更科学的办法,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当前,正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如何牢记“知屋漏者在宇下”,一刻也不脱离基层群众,应是题中应有之意吧。温家宝总理引用这句古语是想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脱离群众,应该随时随刻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以制定出更好的决策,更快地促进国家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提高。
古语源头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出自汉代政论家王充著作《论衡·书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