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心仪天地
29717400000028

第28章 人过留迹(12)

可以看出,李自成是崇祯十七年正月二十三日进入临汾城的,而且还是不攻自破,知府张邻大开城门,出城投降,迎接李自成入城。李自成肯定在城中欢宴休整,不然为何要“留五日而北”呢?

那么,莫非李自成被赶出北京,再度途经临汾没有进了城?

《临汾县志》幸有记载:

顺治元年五月,李自成从北败归,至平阳府,杀其伪防御使张胤昌,遣绵侯袁以兵万人,屯挂甲庄而去。

由此看出,败北时李自成也进了临汾城,而且杀了他的防御使。很可能他委任的防御使见他兵败势去,便图谋不轨。这次在挂甲庄还屯兵万人之众。退而思之,李自成再进临汾时可能遭到防御使的抗拒,但最终还是攻进了,不然,怎能将防御使杀了?

如此考证,即使李自成在此挂甲,也不是没有进了临汾城。更没有被射杀左眼。翻阅过的史料,均没有看到李自成伤残一目的记载。挂甲庄的故事来由可能有两点:一是要贬低李自成,因为它是造反起义的匪兵,志书多称他是闯贼,孔尚任以名字相称算是够公允了;二是要突出临汾城的坚固,易守难攻,即使闯王也败走了之。可是,无论哪种说法都违背了历史事实。

说法是说法,历史是历史,要让说法对历史负责,除非说话人不夹杂个人动机。

2004年12月15日

碛口

临县碛口是黄河岸边的古渡口。

我去观赏古渡口,一路上先饱览了黄土地罕见的壮美。

翻过一座山,眼前还是山;爬过一道岭,脚下还是岭。高高低低的峰峦一律裸露着自己的坦诚,坦诚出一望无垠而又突兀峥嵘的黄土地。

有那么一刻,我听到了心魂的惊叫,惊叫这黄土地的壮美。对于黄土地我早已不陌生了,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了。但是,心魂居然还是惊叫了出来。我眼前的黄土地棱边分明,阴则褐暗,明则亮敞。褐暗和亮敞加大了反衬,黄土地放射出画家强化了的色彩。我真想跳下车去,跪拜这时光和历史的巨作。

突然间,山秀了,路阔了,行没多时,眼前已横出一条金光粼粼的大河。这就是黄河。黄河在骄阳下光彩四射,蜿蜒前行,像是一条活蹦乱跳的金龙。金龙跳过的身旁,留下了一片古旧的屋舍。

——碛口到了。

碛口是个紧挨黄河边沿的村庄。从这儿上船,到对岸下船,就踏上了陕西的土地。当年,这里是走西口的一条通道,一个驿站。无数汉子从那破旧的木船上一代一代过去,一代一代回来。碛口承载了这些壮硕欢势的生命,这些生命给了碛口熙攘繁荣,成就了碛口。

碛口成了名扬四海的名镇。

在村里走走,房子依山兴建,巷道顺山延展,村落和山一起高低错落,颇有点山城的意味。这山城里有商会,有店铺,有旅舍、粮行、当铺,可以说应有尽有。只是作为城小了些,静了些。村巷里有人闲坐,人和村子一样有些古旧,古旧的人说古旧的话,古旧的话里是古旧的事。那事里蓬蓬勃勃,熙熙攘攘,让这大宅子、老院子红盛了好多。依稀可见,粮行里的人进进出出,商行里的人吵吵嚷嚷,当铺里的人商商量量,只有一个地方静悄悄的,那就是客店。客店用寂静消除困乏,用寂静孕育着一个更为红盛的明天!

碛口是一幅画,画的是昨天。

碛口是一首歌,唱的是昨天。

碛口的歌声和画幅美好昨天,美好今天,也美好明天。

2006年3月22日

在西安走了半个圈

2005年暑期,和爱人郭平参加寻根活动,在西安的北面、东面走了半个圈。就这半圈,也令人感慨不已,因而记之。

世界奇迹的警策

穿过细密的雨帘,中巴匆匆行驶,向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驶去。

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东侧的一个小村庄——西杨村。1974年3月29日,当几位村民用手中的镢头刨出陶俑时,临潼还是个县城。谁也不会想到这些残破的陶俑将向世界炫示一个震惊的消息。农民们在打井时无意地发现,掀开了考古的序幕。而考古的发现,却让这寂寞的小村成为世人热望的地方。

考古专家认为,秦俑是中国和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一大奇观,其规模之浩大,气势之宏伟,形象之精美,在世界古典雕塑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它是古代东方艺术的一颗明珠,开创了我国大型雕塑艺术的先河。在兵马俑面世前,人们普通认为,中国雕塑艺术发展滞后,让欧洲引以自豪的希腊罗马雕塑在中国根本找不到。然而,沉默无言的兵马俑却让中外专家瞠目结舌了!人们在这里看到了2200年前东方古典写实主义雕塑艺术的高峰,看到了中国美术史上长期缺憾的一页。更何况,在这群兵士马匹的身上,携带着秦代的众多政治、军事、文化信息呢?兵马俑让全世界为之惊诧。

1989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来观瞻兵马俑时,也是个秋雨绵绵的日子,一下车就看到了一排武士,不过,这武士都拍起了手掌,欢迎她的到来。这是演员们扮饰的秦俑,就是这些活脱脱的秦俑将她导引到了俑坑中,让她看得目瞪口呆。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观瞻兵马俑时,深深陶醉其间。他带着家人下到俑坑高兴地照相留影,留影照相,久久不愿离开。终于踏上俑坑的一霎间,他深情地说:

“我真希望能在这里当个馆长!”

香港一家报纸曾刊登美国前总统里根观瞻兵马俑的新闻,标题是:里根总统拍中国马屁。原来,里根看到眼前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武士和马匹,情不自禁抬起了手。他轻轻抚摸了一下武士,还不尽兴,又将手指移向那英俊的战马,从背上悄悄向后摸去,摸去,到了马屁股轻轻拍了一下,然后抬头说:“它会踢我吗?”这话引起了大家的放声朗笑,于是,报纸上就有了“里根总统拍中国马屁”的新闻。

来过秦俑馆几次了,但再次观瞻仍然掩不住心中的激动。好大的气势!三座俑坑占地多达2万平方米,坑内布满了与真人真马无异的陶俑、陶马。这些陶制的兵马,与有血有肉的真人没有两样,列队铺展开去,一种威武雄壮的气势扑面而来。好多的秦俑!三个俑坑的兵马俑在8000余件以上。一号坑布阵的是步兵和车兵的联队;二号坑则在步兵和车兵的基础上增加了骑兵;三号坑显示的是秦皇军幕的整体面貌。众多的兵马俑营造着金鼓铮铮,战马啸啸的浩荡氛围。此时此景真是“无声胜有声”。好美的造型!美就美在同中存异,借用儒家的典型语言,该是“和而不同”了。这些陶俑的塑造都受着一个规则的制约,就是兵马俑统一的军阵。然而,秦代的雕塑家却没有被这规则框住了头脑,限制了手脚,他们在军阵的统一中尽力地铺陈变化,也就是展现不同,把军中身份地位不同的人物刻画得形象逼真。有的温文儒雅,稳操着战争的胜券;有的沉着坚定,从容应对着战局变幻;有的机智灵敏,窥视着决战的良机;有的开朗洒脱,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不同的表情,相同的阵列,更为体现了秦代雕塑艺术的不凡。

在秦俑中,我们感受着秦代的发达。在秦俑中,我们感受着秦代的辉煌。

可是,这么发达和辉煌的秦代为什么会在陈胜吴广的冲杀中顷刻土崩瓦解?秦始皇苦心营造的万代天下连一代也没能稳固又是什么原因?

午后,我们带着疑问去观览骊山脚步下的华清池。骊山,秦始皇背靠的正是这座大山,自然兵马俑也就排列在大山的前面。而华清池则紧贴着骊山的脚尖。骊山是一座众生熟识的大山,这里凝结了历史太多的笑声和哭声,走近它就让人心里沉甸甸的。

骊山可以让一个不笑的人笑出声来。这位笑出声来的人是褒姒,是周幽王的爱妃。这位爱妃美得让周幽王看一眼就骨软魂散,只是她一脸冷颜,谁也无法让她笑出声来。于是,褒姒的笑成了周幽王的追求目标,他发布命令: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了赏黄金一千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虢石父站出来当勇夫了。周幽王采纳了他的主意,携着爱妃登上了骊山。骊山上有座烽火台,火焰一燃,附近的诸侯就会领兵来救国都。他们登上骊山,轻易燃起了烽火。烽火映亮了褒姒,她没有笑;烽火中跑来了诸侯的队伍,她没有笑。周幽王对着烽火台下的诸侯说:

“这儿没事,我是和王妃玩烟火呢!”

整肃的队伍哄然散乱,偃旗息鼓,骂骂咧咧,往回返了。这时,褒姒笑了,笑得那么放荡无羁!在褒姒的笑声中,西戎打来了,骊山上的烽火成了玩笑的象征,没有诸侯来救了,周幽王流泪了,周幽王死了,被杀死了!在他的泪水中西周逝去了。

周幽王的泪水没能洗亮后世王侯的眼睛,骊山的美色让刚刚兴旺起来的晋国陷于混乱。那是晋献公的时候,他战胜了骊戎国,竟然娶了国君的两个女儿骊姬和少姬。他和骊姬有一子,骊姬要让她生的儿子继位,可是,先前已立了世子申生。为了夺得位置,她设计谋杀申生,甚而谎称申生调戏她。怕晋献公不信,骊姬让他暗中窥视。这一日,她约申生在花园议事,却往头上抹了不少蜂蜜。香甜的味道引来了众多蜂蝶,围着她的头熙熙攘攘,她喊申生来赶,申生便在她头上抚袖驱蜂。晋献公看见申生在骊姬头上乱动,真以为他调戏爱妃,顿时勃然大怒。申生就在骊姬的毒计中走向了生命的末日。他死后,晋献公又将重耳和夷吾赶出国去,将骊姬的儿子奚齐立为世子。晋献公去世,该奚齐继位了吧?没有,朝中大夫不仅杀了奚齐,而且杀了那个祸害骊姬。只是,这么一折腾,折腾掉了晋国称霸诸侯的大好时机。

历史这一的教训够深刻吧?然而,历史的哀鸣未能警策后世君王,唐玄宗步着后尘又扑入了骊山,将生命的活力和那个消魂的杨贵妃一起浸入了华清池。纵横天下的魄力成了歌舞颜笑的动力。站在杨贵妃的洗浴的“海棠汤”,泛现出的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站在唐玄宗洗浴的“莲花汤”,眼前泛现出的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那是多么华贵的情景呀,可惜转眼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马嵬坡前,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杨贵妃走到了生命的终点!醉生忘死的李隆基落了个“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大唐盛世在这血泪中远去了!

如今,望着那些远去的背影,我们再咀嚼大唐的那一滴泪,似乎这一滴泪不是流给唐朝,也不是流给宋朝、明清,更不是流给那曾经声威显赫的秦朝。倘若秦始皇不焚书,不坑儒,倘若秦始皇将设置雕塑兵马俑的方略用于治世,倘若秦始皇用雕塑兵马俑的技艺主导农艺,倘若秦始皇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也许世界上会少了第八大奇迹,但是,天下绝不会是当今仍以暴力横行为主宰的格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再次走进西安,我对这座历史古城有了进一步了解。西安旧称长安,城市的辉煌是从唐代开始的。但是,唐长安城的兴建却始于隋代,也就是隋文帝开皇二年,即公元582年。当然,那时候不称长安,而以大兴城相称。这座古城的建筑一直进行了72年,到唐高宗永徽五年,即公元654年才基本告成。那时的长安城周长36.7公里,面积83.1平方公里,是汉代长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放到世界上去比较,那也是首屈一指的。唐长安城比公元446年修建的东罗马首都拜占庭大7倍,比公元800年所建的阿拉伯首都巴格达大6.2倍,盛世王朝的宏大气魄在这里展示的淋漓尽致。

唐代的长安城,是什么模样呢?走进陕西省博物馆我们了解到这座彪炳于世的都城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组成。宫城位于长安城的最北部,地势最高,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场所。内中以太极宫为主体,有16座大殿。皇城位于宫殿的南边,又叫子城,是中央政府机构的所在地,如尚书省及其下属的六部,以及九寺五监等衙门都在这里。皇城和宫城只隔一条东西向的街道——横街。可是你知道这条街有多宽?440米呢!不知道古往今来世界上还有没有这么宽的街道。

外郭城是官吏和居民的住宅区,也是商业区。它以皇城为中心,向东西南三面延展,挺阔出东西14条街道,南北14条街道,将住宅整齐划分出108个方块,史称108坊。古城整齐得如同一个棋盘,唐代诗人白居易登上观音台向城中一看,禁不住胸中感叹,挥毫写下:

百千家似围棋局,

十二街如种菜畦。

好一个博大雄伟的长安,你无愧的显赫着盛唐风光!

自从前天来到西安,无论是驱车在街道上穿行,还是迈步在小巷里游走,我们都按不住心头的思绪,唐代为什么能创造举世罕见的辉煌?这一天的探寻似乎就是为了回答这个撩人心胸的问题。

吃过早饭,汽车往鼓楼北面的小巷一拐,我们走进了回民区的风情街道。往里走没多远,又一弯一转,钻进了更窄的小巷。小巷深处给人一种幽雅的感觉。此时,面对了一座大寺:清真寺。真没有想到小巷深处会有这么阔绰的寺院。跨进大门,院落一进连一进,有前殿和后殿,两殿之间有省心楼、凤凰亭、朝阳殿,五座建筑古朴典雅,一座深于一座,合称五凤朝阳殿。这些殿既有关中风格,又有伊斯兰风格,融合的天衣无缝。最让人吃惊的是居后的大殿,竟然能够容纳上千人礼拜自己心中的圣灵。据说,这清真寺建于唐代,从建筑的形式上看,既有宋元体式,也有明清特色,不难看出这寺院历经岁月沧桑,屡损屡修方挺立在今日。站在寺中,那草木、那砖石都带着异域文化的风味。这里似乎是另一片天地,却与外面的世界粘连的没有一丝隔阂。走出寺院,走出深巷,我们的思想仍没离开这特异的风光,只好带着这风光上路了。

我们来到了久负盛名的碑林。碑林原是西安的文庙。文庙是祭祀孔夫子的场所。如今进入大门仍然可以看到一座斗繁复的木牌坊,这是明万历年间建造的太和元气坊。牌坊正对着南面的影壁,影壁外侧楷书的两个大字就是:孔庙。穿过牌坊是孔庙中共有的泮池,池上有桥,当然就是泮桥了。跨过泮桥,就是棂星门。穿过棂星门,朴素端庄的至圣门就在眼前了。按照常规,至圣门里该是大成殿。可是,这里没了大成殿的踪影,只有一片空落的场地。我的心里也难免空落,为文庙的毁损而感到遗憾。好在,文庙变成了碑林。碑林的璀灿文化吸引着世人,也让我们醉迷其中,难以拔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