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出乎意料的爱
29742500000027

第27章 规矩

老张在这个有着20多个人的单位算是最规矩的一个。这规矩也成了他冥顽不化、老朽呆板的代名词。

老张在这个被人称之为喉舌的单位里鼓着腮帮子吹了多年的喇叭,抬了多年的轿子,被他吹过、抬过的人都红了、火了、提拔了、发财了、风光了,可老张依旧还是老张。还是老张不是因为老张没有本事,而是他太守规矩,换句话说不懂规矩。

十来年前,大家就这么议论他。因为比他晚几年进单位来的人,都提的提、拔的拔,可他却一直都原地踏步。有时他自己也这么自嘲,说他就像站在健身房的跑步机上,虽然步子没停,脚下的路反而往后退着,你就是怎么折腾,还是老地方。

后来,可能是年纪大了,领导把他安排到秘书科,负责接接电话,取取报纸,发发文件,做一些七零八碎的事儿,其中包括单位红、白喜事大家赴宴时代缴礼金。

这事其实挺烦的。单位20多个人,除老张二、三十年不建房、不乔迁、儿子读大学不办谢师宴之外,谁没有搞过请客的项目,有的两年请了四次客,一是儿子考上大学,二是新房搬家,三是本人第二次结婚,四是80岁的老母去世。至于一、二把手调换、提升,那简直像是走马灯似的。每一次有人邀请,单位大大小小的人头都摇得像拨浪鼓,但摇过拨浪鼓后都得心不甘、情不愿地掏钱。

好在单位早有这么一个规矩,那就是凡是单位内部的人做红喜事,包括子女升学、老婆生日,大家同去的每人每次60元。白喜事,为避讳,每人61元。由老张统一收送。钱是太少了,可这是10年前订的规矩,且这规矩,的确与老张他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大伙想想,吹喇叭、抬轿子的单位,接触的人多,口袋里有钱的除了头没有几个。于是,大家对这个规矩都一致赞同。

这个规矩打从老张到秘书科接任后,更是没有松动过。

有一回,单位刘秘书的儿子结婚。单位头说,按规矩,每人60块钱。领导发了话,老张一个一个办公室的跑,老半天总算将这笔钱收齐了。事后,刘秘书对老张说,他家10多年没搞过“活动”,如果做酒席时不是其他的亲戚、朋友,按他们单位的收礼得亏大本。老张说,没法子,按规矩。刘秘书说,理解,理解。

后来,一位姓马的副职的爸爸过世,老张按规矩每人收缴了61元。事后,马对老张说,老张啊!你还真守规矩。老张起初不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他只知道他原来也在过秘书科,也像老张一样收过大家钱。可他不知道,他做这件差事时比他聪明。有几次单位头,包括遇红、白喜事时,他除按规矩之外,自己还掏了上千元的腰包。尽管事后马秘书都通过别的名堂填发票报销了那些钱,但他因为头脑灵活最终提拔了。

这回,又临到单位新来的“一把手”的老丈人去世。收钱时,有人问老张,单位的头也按老规矩办行吗?老张说,先前赵科长、钱科长,孙干事、李司机他们都收61元,破了这个规矩不好。大家都在一个单位,按理不能分亲疏贵贱。大家觉得他的话在理,也就都没有多说,更没有多给。出殡那天,老张将这笔钱给了单位的头。

后来,老张的母亲去世了。老张向单位领导汇报此事。单位领导说,知道了,你节哀顺变吧。不过这几天,大家都比较忙,有的人可能来不了。我也要去开一个会。不过,我已叮嘱过他们,按规矩办。单位头把“规矩”两个字说得很重。

安葬母亲后,老张回到了单位。大家见了老张,都有了一种异样的目光。后来,老张才知道自己已经被列入了单位第一批用病退方式裁减人员的名单之中。老张觉得纳闷,找了单位“一把手”。单位领导拍着老张的肩膀说,老张啊,你有才能,也的确写过不少好文章,成绩有目共睹。但你也知道,凡事都得按规矩办。

就这样,老张被“病退”了。那年,他48岁,职称仍然是副科级秘书。有人认真查阅了老张的档案,发现老张在“秘书”这个岗位干了13年零11个月加12天。

据称,这种现象较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