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心中疑惑,不知是哪位高手修正,他找人请庙中住持询问。
住持回答说:“三天前,有一个客人路过,看到墙上的诗,就说诗意不错,只是‘一’字不如‘半’字确切,就提笔把‘一’字改了,老僧当时拦他不住,望大人恕罪。”
高适听了,笑道:“他改得恰好!你可知道他的姓名吗?”
住持答曰:“老僧也曾经问过,他不肯说。”
高适又问:“他到哪儿去了呢?”
老和尚摇摇头:“不知道。”
高适惋惜地说:“可惜我晚来三天,错过良机,遗憾!遗憾!”说罢,就告别老僧,怅然下山去了。
郑板桥惊艳“小玲珑山馆”
马氏兄弟在扬州东关街开了家“小玲珑山馆”。他们喜好结交文人名士,在诗、书、画、印诸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都会受到他们的盛情款待,甚至管吃管住。
这年初春,天降瑞雪,扬州古城更添新色。郑板桥刚到扬州来,碰上老朋友柳先生。柳先生拉他去参加在“小玲珑山馆”举行的元宵节诗会。
主人十分慷慨,邀集了差不多扬州所有的文人,满园红梅白雪,满桌水果点心,满堂笑语欢声。引人注目的是,屏风后坐着一排乐师,门口挂起一串鞭炮。主人对大家说,今日雅兴,以梅与雪为题,请大家作诗,如果有佳作,击鼓奏乐,燃放鞭炮。
对于这名震扬州的壮举,客人们都十分羡慕,也都跃跃欲试。主人讲话过后,人们便纷纷献诗。但是,这些诗都很一般,有些还文理不通,主人有些失望。主人看见柳先生,便邀他作诗。柳先生介绍郑板桥与大家认识,并且说,郑板桥的诗比自己好上十倍。说完柳先生有些后悔了:万一让郑板桥作诗,诗又作得不好,岂不连自己都让人笑话了吗?没料想,郑板桥自己站起来,说:“承主人盛情,我就作一首吧!”接着,把脸转向窗外,望着雪花吟出:
一片二片三四片……在座的人听了这句,有点莫名其妙。郑板桥接着吟:
五六七八九十片……到这会儿,大家开始笑了:这也叫诗呀?分明是数数儿呢!柳先生也沉不住气了,心想:今天可出丑了。郑板桥还是若无其事地吟道:
千片万片无数片……满座的人全都哄堂大笑,前仰后合;就在笑声中,郑板桥吟出了结句:
飞入梅花都不见。
笑声立刻停了,一阵静默后,大家鼓掌叫绝。柳先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主人兴奋地高喊:“鸣炮!奏乐!”
纪晓岚再遇文字之交
乾隆年间,纪晓岚曾随从皇帝到古北口巡视,途中到一个路边小店休息,抬头看见墙壁上有一首诗,只能辨认出其中两句为:
一水喧涨人语外,万山青到马蹄前。
诗写得很好,活脱新奇,余味无穷,使纪晓岚赞叹不已。他把从这位无名氏诗句中得到的教益融贯到自己的创作里,成为其得意之作。其诗《严江舟中》写道:
山色空蒙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望,处处随人欲上船。
前两句写诗人隔着篷窗看到的由远而近的山光水色,已经很美了。后两句进一步说诗人并不满足,还要推窗而望,以求饱览无余。窗户一开,不待诗人眺望,青山、绿水、斜阳,一下子好像要跳上船来似的。这首绝句把严州山水给写活了。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纪晓岚奉命担任顺天府乡试的考官。很有诗才的朱子颖中举后,到纪晓岚住处拜谢老师。他带来的见面礼是一部诗稿。
纪晓岚开卷,见到“一水喧涨人语外,万山青到马蹄前”两句诗,十分兴奋。
他拍着朱子颖的肩膀说:“原来我们在六七年前就是文字之交了!”说着,他拿出自己写的《严江舟中》给朱子颖看,并诚恳地说:“没有你那两句诗,我这首小诗是写不出来的。你的诗写得真好。人们喜欢说青出于蓝,而今我是老师跟学生学,是蓝出于青啊!”
状元坊因何得名
广州市有个状元坊,因明代才人伦文叙考中状元而得名。
明代,粤州城的街口有家酒店。店家夫妻俩为人忠厚,虽酿出好酒,但只因巷子太深,生意清淡。有一天,伦文叙赴京赶考,路过这个酒店。他正走得口干舌燥,便打了几两酒喝,喝后连声夸赞道:“真是好酒!”只见老板苦笑着说:“你说好酒有什么用,生意清淡呐!”伦文叙说:“老板,让我在白墙上给你写首诗怎么样?”老板说:“只要你有兴致,写几首都行。”
于是伦文叙要过笔墨,在粉墙之上,龙飞凤舞地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
一轮明月挂天边,淑女才子并蒂莲。
碧波池畔酉时会,细读诗书不用言。
写完,又题款“伦文叙”三字。这首诗的每一句都隐含一个字谜,合起来就是“有好酒卖”。
伦文叙走后数月,这酒家依旧清淡如故。京城会试揭榜不久,普天下都在议论今科状元伦文叙。忽然有眼尖的人看到这家酒店的墙上有状元亲笔题写的一首诗,其中隐藏着“有好酒卖”四个字。一时间,一传十,十传百,许多文人墨客争相抢座沽酒,都要喝状元喝过的酒,成为一时风雅。这夫妻酒家生意兴隆,店面越开越大,这个地方也由昔日的冷清小巷变得热闹非凡,后来就改名叫“状元坊”。
苏轼与妹斗嘴
宋代,四川出了个有名的才女苏小妹。苏小妹的父亲苏洵,哥哥苏轼、苏辙,个个才高八斗,所谓“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
苏小妹长得不胖不瘦,薄薄的嘴唇、圆圆的脸蛋,乌溜溜的大眼睛,再配上高高的额头,一看就是一副慧黠的样子。她从小就爱与两个哥哥比才斗口,一派天真,尤其是大哥苏轼满腮胡须,肚突身肥,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不修边幅,不拘小节,更是她斗口的对象。于是整天在家口战不休。
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嘻嘻一笑,当即反唇相讥:
一丛衰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香然。
口角必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这诗讥笑的是苏轼那不加修理、乱蓬蓬的络腮胡须。苏小妹额头凸出一些,眼窝深一些,就被苏轼抓出来调侃一顿,苏小妹说苏轼的胡须,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再一端详,发现哥哥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又一张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个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喜滋滋地再赋一诗: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苏轼一听,乐得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
官贼颠倒
宋代时,浙江福建沿海一带有很多海盗,他们经常拦劫渔船骚扰百姓。
后来,朝廷把一个叫郑广的海盗头目招安了,并让他做了官,那里的社会秩序立即大有好转。
郑广一心一意做官,但因为他曾经是海盗,文武官员都对他另眼相看,有他在场,别人故意不理睬他。郑广虽然不高兴,想到自己历史上的“污点”,也便忍气吞声了。
有一次,官员们在衙前等候上司召见,相互之间有聊天的,有谈诗论文的。他们仍然不理郑广,而且还时常有什么“贼”、“官”之类的话,偶然传到郑广耳朵里。他心想:我做贼怎么了,现在不是好好当官吗?你们看起来都是当官的,可哪一个不搜刮老百姓,比贼还坏?他实在忍不住了,站起来大声说:“我也作首诗。”说完,冲大家念道:
郑广有诗赠众官,满朝文武总一般。
众人做官却做贼,郑广做贼却做官。
几句诗把文武官员吓得目瞪口呆,好半天,谁都不敢出声。
不惜莓苔衬落花宋代衡州有个姓蒋的道士,非常爱护花草,凡是落花败草,他都舍不得丢弃,因此整天连地也不扫。
太守知道了,大发脾气,骂了他一通“懒道人”。后来,见了那道士写的两句诗:
石压笋斜出,岩悬花倒生。
太守很是喜欢,觉得他把竹子和花写得特别有情趣,就让人把他叫来。
蒋道士知道太守骂过他,让来人给太守带去两句诗:
春来不是人慵扫,不惜莓苔衬落花。
意思是:不是我们春天犯困、发懒不扫地,只是看见花落在青苔上,实在不忍心把它们扫走。
太守看了诗,很后悔当初自己说话不好听,便写了请柬,请道士来吃饭。
道士又写了两句诗表示谢绝:
敲开败箨露新竹,拾上落花妆旧枝。
意思是:春天正忙于剥开笋壳让竹笋好好生长,把落下的花再插到老枝上,没有工夫去喝酒呀!
陆游与唐婉的爱情绝唱
陆游与唐婉是表兄妹,自幼更是青梅竹马,因此陆家以一个家传凤钗作信物,订下两家姻亲。成亲后二人吟诗作对,丽影成双,堪称才貌双全的一对佳偶。然而陆游的母亲唐氏与唐婉之母不和,姑嫂两人素有积怨,唐氏对唐婉也多有微词。因此,唐氏强令陆游休妻,陆游很守孝道,虽心中不舍却不敢逆母之意,一对璧人被无情拆散。
夫妻分离后皆另行婚嫁,陆游曾考取功名,但终因仕途遭挫回归故里。
一个春日的下午,他漫步到禹迹寺的沈园,竟遇到阔别数年的前妻唐婉,情缠心间,憾意无边,感慨之下,提笔在粉壁上题了一阕《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唐婉亦满腔幽怨无从诉,也和了一阕《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长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唐婉的生活一直十分不幸,叹世间无奈,悲自身凄凉,思心中爱人,终于抑郁成疾,红颜早逝。
后陆游的文才被宋孝宗所称赞,仕途通畅,曾任宝华阁侍制,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大量忧国忧民的诗词。陆游于七十五岁告老还乡。尽管此时唐婉早已香消玉殒,自己也已至垂暮之年,然而对旧事的眷恋,促使他写下了《沈园怀旧》:“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几年后冬夜陆游梦游沈园醒后悲戚,写下两首《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其一:莫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其二: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后沈园曾几度易主,陆游在八十四岁时,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最后一首怀念唐婉的情诗《春游》: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一年后,陆游就溘然长逝了。
尽管现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粉壁上的诗词也已了无痕迹,但这些记载着唐婉与陆游爱情绝唱的诗词,却流传至今。
苏轼狂妄惹宰相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年少时也曾自恃有才,目中无人。一日,他听闻宰相王安石有两句诗:“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心。”苏轼大笑不止,放言此诗不通,应改作: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王安石听说了便将苏轼召至府中。
苏东坡看到王安石书房案上有一首未完的咏菊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
苏东坡暗笑:“都说宰相素有文才,怎么作诗如此不合实际。”“西风”即“秋风”,“黄花”为“菊花”,菊花傲然战秋霜又岂会随秋风一落遍地。于是,他提笔续了两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见到苏东坡的续笔,一纸调令将苏东坡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
苏东坡心中不服,颇有微词。然而他在黄州任职期间,却发现此地有明月鸟,月夜鸣叫,动听悦耳,此地有黄犬虫,素喜花蕊,以蜜为食,苏东坡此时才知自己孤陋寡闻却自以为是。这年秋日重阳,秋风飒飒,苏东坡于后园赏菊却见满地落英,黄花铺地,苏轼想起当年续诗之举自觉羞愧,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