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莫泊桑出生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里。在母亲和一位中学教师的指导下,很早便开始文学习作。1870年,他到巴黎攻读法学,适逢普法战争爆发,遂应征入伍。退伍后,他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
在文学创作上,福楼拜和屠格涅夫是莫泊桑的两位老师。他们的教导对作家的成长不无裨益。后来,莫泊桑接近了以左拉为首的作家圈,受到自然主义的影响。
从莫泊桑的小说作品来看,主要分为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
其短篇小说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演绎从浮躁到真实的人生历程,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的爱国情绪,如《羊脂球》。
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羊脂球》(1880年)是他的成名作,作者不仅讽刺和挖苦了上流社会中人,而且敢于超出世俗偏见,把一个妓女作为正面主人公加以歌颂。拿一个妓女的高尚行为与统治阶层人物的低贱进行对比,充分反映其民主思想、独到见解和过人胆识。
《我的叔叔于勒》(1883年)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对由富变穷的于勒的态度的变化,揭示了世态炎凉和人情薄如纸的冷酷现实。
《项链》(1884年)写的是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参加一次晚会,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不料回家途中不慎丢失。她只得借钱买了新项链还给朋友。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为别人打短工,整整劳苦了十年。
最后得知所借的项链原是一串假钻石项链。这部作品演绎了从浮躁到真实的人生历程,带有普遍的认识规律和教育意义。
其长篇小说,有两篇最为着名:《一生》和《漂亮朋友》。
《漂亮朋友》(1883年)是他批判现实主义成熟与繁荣时期的作品,作品描写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青年资产阶级骗子、冒险家杜洛瓦利用种种无耻手段发迹的经过,通过他的发迹,作家不仅刻画了杜洛瓦本人灵魂的卑鄙龌龊,更深刻地反映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的政治生活。在诸多作品中,它是描写最广阔、揭露最深刻、批判最有力的一部。同时,也展示出作者艺术视野的广阔与深邃,以及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勇气与魄力。
《一生》描写了一个贵族女子追求幸福而不得的一生,颇有几分类似于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但又不同于后者。它以别开生面的描写,成为19世纪末叶出类拔萃的长篇小说,也是莫泊桑最优秀、最有生命力的小说之一。
莫泊桑的小说创作具有如下特点:他擅长于从日常生活里的平凡小事中选择材料,深入挖掘主题,以小见大地概括生活。他的小说创作,题材丰富多样,构思精巧新颖,语言简洁明快,人物惟妙惟肖。
现代现实主义戏剧创始人——易卜生
易卜生,挪威戏剧家、诗人。他出生于挪威南部希恩镇的一个木材商人家庭。8岁时家庭破产,生活日趋艰苦。16岁时,他辍学到药店当学徒,工作之余便勤奋学习,并开始诗歌写作。1848年革命的浪潮席卷欧洲,他非常激动,写了一些歌颂民族独立的诗篇,并完成了第一部剧本《卡提利那》。
易卜生参加过学生的示威游行和工人运动,并担任学生刊物的编辑。
之后,他离开了政治斗争,改而从事文化戏剧活动。1851-1862年,易卜生先后在卑尔根和克里斯蒂安尼亚的剧院担任编剧和剧场指导。这一时期,他写出了一批取材于历史传说的浪漫主义诗剧。
1864年,易卜生离开挪威,侨居意大利和德国。1865年,他在一封信中说:“人们谈起伟大的事业来总是头头是道,但是问题一接触到实行,决心、能力和责任感就都不够了。”这一时期,他连续写出了十几部“社会问题剧”,标志着他思想上和艺术上的高度成熟,为他赢得了全欧的声誉。1891年,他载誉归国。
在从事创作的五十多年中,易卜生一共写了26部剧本。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易卜生在出国之前(1849-1864年)一共写了10个剧本,大都取材于挪威民间传说和民族历史,剧中充满了民族统一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觊觎王位的人》(1863年)是其中的一部优秀剧作,歌颂了团结挪威人民、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霍尔恩国王,批判了自私自利的个人野心家斯库雷伯爵。《爱的喜剧》(1862年)是易卜生最早的一部家庭伦理剧,描写一对恋人为了爱情的理想而放弃结婚的故事,剧中讽刺了没有爱情的庸俗的婚姻和家庭生活。
易卜生出国之初,先在意大利居住,写成了两部哲理诗剧:《布兰德》
(1866年)和《彼尔·英特》(1867年)。这是他从浪漫主义诗剧向“社会问题剧”的过渡作品。《布兰德》描写一个牧师为了理想而牺牲自己的悲剧。
《彼尔·英特》叙述一个市侩的冒险故事。彼尔·英特是一个毫无原则、随遇而安的自我中心主义者。
1868年后,易卜生移居德国。巴黎公社运动失败后,欧洲社会矛盾的尖锐化,使他加深了对当时社会制度的认识。到他1891年回国前为止,他用散文写了9部以社会和家庭问题为内容的现实主义戏剧:《青年同盟》(1869年)、《社会支柱》(1877年)、《玩偶之家》(1879年)、《群鬼》(1881年)、《人民公敌》(1882年)、《野鸭》(1884年)、《罗斯默庄》(1886年)、《海上夫人》
(1888年)、《海达·加布勒》(1890年)等。这些剧本的相继出版和演出,震动了当时的西欧剧坛和社会。
易卜生一贯关心妇女解放的问题,写了几部以恋爱、婚姻和家庭为题材的剧本。《玩偶之家》描写海尔茂夫妇的家庭关系由和睦转为决裂的故事。
海尔茂的妻子娜拉是一个活泼热情的少妇,她热爱丈夫。一次海尔茂得了重病,无钱疗养,娜拉假冒父亲的笔迹,以父亲的名义暗中向人借债。海尔茂病好之后,发现她冒名签字,认为有损他的声誉,对她大发脾气,甚至要剥夺她教育儿女的权利。娜拉如梦初醒,认识到海尔茂是一个伪君子,而自己只不过是一个玩偶。她终于勇敢地离开了这个“玩偶之家”。易卜生在这部剧里,肯定了娜拉出走的道路,具有进步的社会意义,在当时的妇女解放运动中,起过积极作用。
《玩偶之家》不仅主题思想突出,人物形象鲜明,而且结构严密,艺术成就很高。易卜生善于把复杂的生活矛盾集中为精练的情节,让女主人公在短短的三天之中,经历了一场激烈而复杂的内心斗争,从平静到混乱,从幻想到破裂,最后完成娜拉自我觉醒的过程,取得了极为强烈的戏剧效果。剧中的对话既符合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的要求,又富于说理性,对后来现实主义戏剧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早在20世纪初,易卜生的作品就被介绍到我国。1914年,他的《玩偶之家》由春柳社演出。此后,他的主要剧作陆续被翻译出版,其中不少得到了演出的机会。着名剧作家欧阳予倩、洪深、曹禺等人都曾受到他的影响,他对我国现代话剧的发展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
印度最伟大的灵魂歌者——泰戈尔
泰戈尔,着名的印度诗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对他而言,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
他出生于一个有文化教养的家庭,属于婆罗门种姓。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他8岁写诗,12岁写剧本,15岁发表第一首长诗《野花》,17岁发表叙事诗《诗人的故事》。自此,走上文学创作之路。1878年,他曾到英国学习法律,不过他把精力都花在了研习英国文学和西洋音乐上。两年后,他回到印度,从此投身文学事业。
1881年至1891年,泰戈尔出版了诗集《暮歌》(1882年)、《晨歌》(1883年)、《画与歌》和《故事诗》(1900年),还有诗剧《大自然的报复》(1884年)和一些小说。
诗集《暮歌》和《晨歌》,文辞秀丽,韵律优美,歌唱了青春、爱情和大自然,受到热烈欢迎。
着名的《故事诗》取材于民间流行的宗教传说和英雄故事,歌颂佛教徒和爱国英雄,在印度广为流传。
诗剧《大自然的报复》是泰戈尔第一部重要的戏剧作品,反映了作者神秘主义的人性论思想。
这一时期,泰戈尔写了一百多部短篇小说,主要描写人民大众的苦难生活,抨击把劳动人民视为贱民的种姓制度。当时印度有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前三个被认为是高贵的种姓,把首陀罗视为贱民。
此外,《喀布尔人》《素芭》和《摩诃摩耶》等小说把矛头指向不合理的婚姻制度。
1886年,泰戈尔的诗集《刚与柔》出版,标志其创作进入面向人生与现实的时期。诗集《心中的向往》是他第一部成熟作品,其独特风格开始形成。
这时,他还写了剧本《国王与王后》和《牺牲》,主要反对恢复婆罗门祭司的特权和落后习俗。
20世纪初泰戈尔遭遇个人生活的不幸,丧偶、丧女和丧父的悲痛与伤感在诗集《回忆》《儿童》和《渡船》中都有真实记录。他还写了两部长篇小说《小沙子》和《沉船》。
1910年,长篇小说《戈拉》发表,它是泰戈尔最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主要反映了印度社会的复杂现象,塑造了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战士形象;歌颂了新印度教徒的爱国热情和对祖国必获自由的信心,同时批判旧传统,对教条主义和崇洋媚外予以鞭挞。
这时,除诗歌和小说以外,泰戈尔还写了象征剧《国王》《邮局》及讽刺剧《顽固堡垒》。
1913年,因为孟加拉文诗集《吉檀迦利》,泰戈尔成为亚洲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吉檀迦利》是一首向神敬献的“生命之歌”(“吉檀迦利”正是献诗之意)。作为泰戈尔中期诗歌创作的高峰,它是最能代表其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的作品。其风格清新自然,带着泥土芬芳。作者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表达对祖国前途的关怀。
此后,泰戈尔的《新月集》(1913年)描述了纯朴的母爱和儿童的天真,《园丁集》(1913年)和《飞鸟集》(1916年)均充满了对人生和自然的热爱,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除诗歌、小说以外,泰戈尔的戏剧也可圈可点。20世纪20年代他陆续发表剧本《摩吉多塔拉》(1922年)和《红夹竹桃》(1926年)。前者歌颂印度人民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团结一致的精神,后者揭露了总督勾结国王对矿工加以迫害的内幕。在艺术上,他的戏剧富有浪漫气息,惯用象征手法,呈现出别具一格的风貌。
20世纪30年代泰戈尔又陆续出版长篇小说《两姐妹》《花圃》和《四章》,戏剧《时代的车轮》和《纸牌王国》,诗集《再一次》和《边缘集》以及政治抒情诗《礼佛》等。
在六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泰戈尔继承了古典和民间文学的优秀传统,吸收了欧洲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的丰富营养,在创作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一代文化巨人。
1941年4月,这位印度近代文学的奠基人写下最后的遗言《文明的危机》,对英国殖民统治进行控诉,表达对民族独立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