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千年来激荡人心的继位史
29822700000015

第15章 顺天承命:被潮流推向政治舞台的继位者(3)

几位宦官离开后,李训立即调兵遣将,准备杀死仇士良等人。但是,那仇士良却机警得很。当他们一行人走到半路上的时候,仇士良忽然发现韩约神色慌张,表情反常,大冬天的竟然头冒冷汗,不禁心中起疑。正巧这时,一阵大风吹过,路旁大殿的门被风给吹开了,仇士良等发现里面竟然藏着不少手执兵器的士卒!宦官们立时恍然大悟,知道是有人要杀自己,而这个人多半是皇帝。于是,仇士良领着众宦官仓皇向正在朝会的紫宸殿跑去,韩约大吃一惊,再想拦住仇士良等人,却已经来不及了。

仇士良等逃回殿上,抓住唐文宗李昂就往宫内跑。这时,李训调集的金吾兵已登上了含元殿。李训立即指挥金吾兵护驾,并且大声喊道:“谁要是能救出皇帝,赏千金封万户侯!”金吾兵一听,马上便一拥而上,追杀仇士良。仇士良见情势危急,急忙撞开了殿后的屏风,挟持李昂抄近道向宫内退却。李训见状急忙牢牢地抓住了李昂的车驾拼死也不放手。仇士良只得上前与李训厮打。结果,一不小心,仇士良跌倒在地,李训扑上去,正要抽出靴子中暗藏的匕首杀死仇士良的时候,仇士良却已经被其他的宦官救起来了。

这时,京兆少尹罗立言率领负责在京城内巡逻的300多名士兵从东边杀来,御史中丞李孝本带着御史台的两百多名士兵从西边杀来,这两股人马与金吾兵会合,转眼就有了几十个宦官,但是仇士良等领头的宦官却趁机跑了。仇士良等人挟持着李昂进入了东上阁,关闭了阁门,这场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到此结束了。宦官们掌握了皇帝,李训等人自然就成了谋逆的罪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失败之后,宦官对于唐文宗李昂的控制更加严密了,李昂的一腔热情尽数付诸东流,此后就算他还想杀宦官、夺权柄也没有机会了。几年之后,唐文宗李昂郁郁而终。

公元840年,唐文宗李昂病重。皇帝一旦得了大病,选择继承人的问题就被提到了议事的日程表上。其实当年,唐文宗一度想立自己的大哥敬宗皇帝李湛的儿子晋王李普为太子,但不幸的是,晋王李普不久便夭折了,只活了5岁。李昂只得追赐他皇太子的封号。公元832年10月,唐文宗李昂立自己的儿子鲁王李永为太子,第二年8月正式举行了册封典礼。但是鲁王李永也没能活到李昂逝世的那一年。公元838年10月,太子李永突然暴死,几乎可以肯定是被人害死的,但幕后主使是谁,李昂却始终查不出来,此事也就只好不了了之了。太子李永的死使文宗很是伤感,认为自己枉为天子却不能保全儿子的性命,他除了追赐儿子为“庄恪太子”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什么方式能够表达自己对于逝去的儿子的哀思。自此之后,李昂抑郁成疾,为他两年之后的逝世埋下了伏笔。一年以后,开成四年10月,不肯死心的李昂决定立敬宗皇帝李湛的第六子陈王李成美为太子。但是,还没有来得及举行册封典礼,李昂就一病不起了。

公元840年正月初二,唐文宗李昂在病重之际下令枢密使刘弘逸、薛季和宰相杨嗣复、李珏奉太子李成美为监国。但是掌握神策军大权的左右中尉宦官仇士良和鱼弘志却不想让李成美登上皇位。因为如果太子登位,那么册立之功就是李珏等人的,自己没有尺寸之功,将来一定会受到排挤。所以,他们联合起来反对李成美登基,称李成美身体患病,不能担此大任。他们以神策军为后盾,很快便将李珏等人的抗争镇压下去了。

歌姬一语定乾坤,李瀍终成九五尊

准备自行册立皇帝的仇士良等人准备拥立唐文宗李昂的弟弟为帝。当时安王李溶和颍王李瀍都极受唐文宗李昂的喜爱。可是,由于当时情形混乱,当神策军来到安王李溶和颍王李瀍共同居住的十六王宅时,却连要迎接哪位亲王都没弄清楚。幸亏随后匆忙赶来的宦官连忙:“迎接大的!迎接大的!”意思是安王李溶比颍王李瀍年长,应该迎接安王李溶进宫继位为皇帝。但是,光说“迎接大的”,神策军的军官们一时也还是搞不明白。安王李溶和颍王李瀍都听到了外边的喧哗,但是他们在没有最终确定之前都不敢贸然行动,万一要不是自己,以后肯定会给别人收拾自己留下口实的。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颍王妃王夫人起了决定性作用,她本是邯郸歌妓,地位卑贱、无所顾忌,遇大事机敏而有胆略,她从容地走到议论纷纷的神策军将士和宦官面前,大声说:“你们所说的‘大的’就是颍王殿下,颍王身材魁伟,当今皇帝都称他为‘大王’,颍王与你们的仇中尉(指仇士良)还是生死之交,这等大事,你们可要谨慎,一旦出错是要满门抄斩的!”接着,把隐藏在屏风后边窥视的颍王李瀍推出来。众人听了夫人的话确信无疑,就拥颍王上马,护送至少阳院。后来宦官发现迎错了人时已反悔不已,只好将错就错,册立颍王为皇太弟。几天后,文宗病逝,李即位,改名李炎,即唐武宗。

除宦灭佛,唐朝迎来会昌中兴

李是个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的人。从前他不是皇帝,国家爱折腾成啥样,只要不散架就行。但现在他是皇帝了,就要做个名副其实的皇帝。但是,他这皇帝的宝座分明就是捡来的,之前甚至连当皇帝的想法都未曾有过,在朝中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政治根基。因此,在刚刚即位的那段日子里,唐武宗李进行了成功的表演,有模有样地装了好一阵孙子,赢得了仇士良等权宦们的信任,也使得他们对自己放纵了警惕,为自己抢班夺权创造了条件。

在之前宦官与大臣们所进行的关于立嗣的政治博弈当中,陈王李成美和支持他的大臣们虽然败下了阵来,但是他们毕竟还是一股不小的政治势力。在李登基之后,仇士良要做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清除这些处处跟自己作对的家伙。

杨贤妃是唐文宗李昂的嫔妃。这个杨贤妃跟李成美等人是一党,因此仇士良便力劝李杀掉她,以免夜长梦多。结果,事情出乎意料地顺利,仇士良一开口,李马上照办,立马就下令把杨贤妃给杀了。没过多久,仇士良又说陈王李成美该杀,李还是毫不犹豫,立即照办。几次下来,仇士良终于开始相信李是个不错的傀儡,又乖巧又听话。

与此同时,李在登基之后每天根本不问政事,只是带着那个歌姬出身的王夫人游山玩水,喝酒听曲,玩得不亦乐乎。仇士良一见更高兴了,他本人曾经有套把皇帝训练成昏君的秘籍,核心点就是不能让皇帝们的心闲下来,一旦闲下来,他们就会亲大臣而远太监,变得越来越聪明。因此,培养昏君最好的办法就是想方设法让皇帝玩物丧志,这样一来,他们宦官才有掌权的机会。按照仇士良的这套理论,眼前的唐武宗简直是自学成才、无师自通的昏君了,仇士良自然是对他大大地放心,再也不提防他了。

就在仇士良沾沾自喜的时候,李已经开始行动了。他独具慧眼,把文宗时被贬出中央的原宰相李德裕招回身边,重新委以相位,让其大展宏图。这个李德裕不仅是大唐王朝出类拔萃的名相之一,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他和牛僧孺绵延几十年的朋党之争被后人称之为“牛李党争”,后世所有研究帝王之术的人,都要从“牛李党争”当中吸取经验的。李德裕能够把党争延续几十年,自然是个厉害的家伙,李找他做宰相算是找对了人,君臣二人同心协力,一时间大唐帝国活力四射。

一看这情形,仇士良才知道自己实在是小瞧了李。但是这时候才后悔已经晚了,李德裕的到来大大分割了仇士良手中的权力,仇士良的地位已经是岌岌可危。想来想去,仇士良决定来个以退为进,向李提出辞呈,假心假意地对李说自己年事已高,想要退休。可是这下,仇士良又低估了李,他敢说,李就敢批,于是仇士良就只好乖乖地让位下野了。就这样,李靠着自己的机智,铲除了仇士良这个权宦,为他在治国方面大显身手铲除了障碍。

从会昌二年(公元842年)10月起,在宰相李德裕的辅佐下,唐武宗李开始了令他名垂青史的灭佛行动。李下令,凡违反佛教戒律的僧侣必须还俗,并没收其财产。此后,唐武宗李陆续下令限制佛寺的僧侣人数;佛寺不得私自剃度普通人出家;限制僧侣蓄养奴婢的数量。在唐武宗李大刀阔斧的改革之下,很多寺院被拆毁,大量的僧侣被强迫还俗。会昌四年(公元844年)2月,李瀍下旨告谕天下的僧侣,不许他们供养佛牙,同时规定:代州五台山及泗州普光寺、终南山五台寺、凤翔府法门寺等有佛指骨之处,严禁供养和瞻仰,如有一人送一钱者,背杖二十;若是僧尼在这些地方受一钱施舍者,背杖二十。李瀍下达这样的命令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削弱佛教在民间的影响力,从根本上限制佛教的发展。

在之前的一系列灭佛政策收到不错的效果之后,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李又开始了更大规模的灭佛行动。他下令僧侣40岁以下者全部还俗,不久又把年龄限制扩大到50岁以下。很快,就连那些50岁以上的僧人,如果没有祠部的度牒的话,也必须要还俗,甚至连天竺和日本来的求法僧人也有被强迫还俗的。日本圆仁禅师在他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便详细记录了这次“法难”的情况,可见李的这次灭佛行动是多么的轰轰烈烈。

会昌五年(公元845年)7月,唐武宗李下令裁并天下佛寺。李瀍在诏令中宣布:天下各地上州留寺一所,其余全部拆毁;下州不得保留寺院,其境内的寺院一个不留,也要全部拆毁。至于长安和洛阳这样佛教发达的大城市,朝廷允许保留寺院10座,每寺保留10名僧人。由于遭到了不少达官贵人的反对,李瀍后来又格外开恩,把每寺可以保留的僧众人数提高到了30人,并且京师左街额外保留慈恩寺和荐福寺,右街格外保留西明寺和庄严寺。

与此同时,天下各地拆废寺院和铜像、钟磬,所得金、银、铜一律交付盐铁使铸钱,铁则交付本州铸为农器,还俗僧侣各自放归本籍充作国家的纳税户。

武宗这次大规模的灭佛,天下一共拆除寺庙4600余所,拆招提、兰若4万余所,僧尼26万余人还俗成为国家的两税户,没收寺院所拥有的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没收奴婢为两税户15万人,另外还强制大秦穆护、祆3000余人还俗。武宗灭佛沉重打击了寺院经济,增加了政府的纳税人口,扩大了国家的经济来源,巩固了中央集权。

不过可惜的是,这位在历史上颇有作为的唐武宗李因为追逐长生而崇信道教,每日服用道士们炼制的丹药。可是,李吃的那些药物颇伤身体,在药物的作用之下,他开始变得容颜消瘦、性情乖张。

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唐武宗李病重。这时候,他所宠信的那些道士们依然编造鬼话欺骗他。他们告诉李,他生病是因为他的名字“”从“水”,与唐朝一向所崇尚的土德不合。在阴阳五行当中,土克水,他的病就是因为名字中的“”字被土德所克所导致的。在道士们的蛊惑下,唐武宗李决定改名为“李炎”,因为炎从“火”,与土德相合,可以消除灾祸。然而,改名并没有给他带来鸿运,在改名之后的第十二天,唐武宗李炎便驾鹤西游了。他那个歌姬出身的妃子王氏为了殉节也自缢而死。

千秋评说

李瀍的成功继位,他的绝色歌姬王氏功不可谋。并非她不知道事实真相,而是完全出于对颍王李瀍挚爱,才冒着相当大的政治风险,上演了一场大唐历史上最强势的忽悠。正是她的借题发挥,才给颍王李瀍赢得了出现的机会。再加上大宦官仇士良等人的将错就错,才最终改写了攸关大唐未来命运的人事布局。

李瀍也完全知道,他被推上大唐的第一把交椅,是一场欺世盗名的政治角逐,是朝臣和宦官之间的权力博弈的结果。于是,在继位之初,也委曲求全地过了一段“三孙子”的日子,听任于背后太监的操控。当他完全度过政治危险期之后,终于行使了天子的权力,展开了他真正意义上的执政。

但令人遗憾的是,他的英年早逝,却给他的政治生涯画上了句号,但无论怎样,唐武宗在大唐的历史上,还算是一个光芒四射的人物。

4.朱祁钰——皇帝被掳顺势替补的大明代宗

明景帝朱祁钰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他的哥哥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二进宫”皇帝,明英宗朱祁镇。

朱祁钰登基,是因为当时形禁势格,逼不得已。不过在登基之后,他这个皇帝却做得有声有色。朱祁钰支持于谦反对南迁,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重用正统朝被迫害的忠直大臣,挽狂澜于既倒,并对明朝战后的恢复作出了贡献,但对待迎回英宗的问题上他显得过于小气,同时在太子问题上他又显得得寸进尺,最后明景帝的一生以悲剧告终,他的功过只能留给后人评说了。

明景帝朱祁钰的帝号曾一度被他的哥哥朱祁镇废去,而且他的哥哥赐给他的谥号是“戾”。“戾”是一个恶谥,意思是终身为恶、死不悔改。不过后来,几经周折,直到几十年后的明宪宗时期才重新恢复了他的帝号,定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朱祁钰的历史功绩。不过,明朝其他皇帝的谥号都是17个字,明宪宗给朱祁钰所定的谥号仅为5个字,朱祁钰这位临危受命的皇帝在规格上也还是要比明朝的其他皇帝低一等,而且也没有庙号。直到南明弘光时期,才给景帝加上庙号“代宗”,并增加谥号到17个字。至此,朱祁钰在礼仪规格上才得以与明代其他皇帝平等。

继位内幕

本来,平素处世低调的郕王朱祁钰可以平静地度过自己富贵而又波澜不惊的一生,但是,土木堡的狼烟却改变了他的政治生态,把本想平平安安度过一生的朱祁钰推到了风口浪尖。朱祁钰的人生从此而变得与众不同。

母为戴罪之身,朱祁钰皇子身份得来不易

朱祁钰的生母本是汉王府邸的一位侍女,这位汉王就是著名的永乐皇帝的二儿子朱高煦。这个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战功赫赫,很会带兵,而且极有野心,时刻觊觎着北京城中的皇帝宝座,自永乐年间被封为汉王之后,就始终没有放弃过用武力夺取政权的野心。

终于,明仁宗朱高炽登基仅仅10个月就暴病身亡。他的长子明宣宗朱瞻基即位。经过这几番折腾,原本富强的明王朝也变得风雨飘摇。国家动荡,再加上皇帝朱瞻基年轻识浅,对于朱高煦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造反机会了。于是,经过精心的准备后也像他的父亲明成祖朱棣一样,扯起了“清君侧”的大旗,矛头直指五朝老臣夏原吉。

对于朱高煦的反叛,早有准备的明宣宗朱瞻基在大臣杨荣的建议下御驾亲征。皇帝亲自统帅的明军一下子就在声势上压倒了叛军。这样一来,以前同意与朱高煦共同起兵的几路兵马也都按兵不动,朱高煦也就只能孤军奋战了。

具有压倒优势的明军很快包围了朱高煦所在的乐安城。见大势已去,朱高煦只得弃城投降,御驾亲征的朱瞻基大获全胜,朱高煦父子也都被生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