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千年来激荡人心的继位史
29822700000035

第35章 千古遗憾:无缘身在最高层,太子终未登龙廷(6)

对于父亲的这番言论,朱标并不认同,他说:“有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臣民。”此话令朱元璋更加气愤,随手就拿起椅子追打太子。朱标眼见逃不过父亲的责罚,而且当时马皇后已经离开了人世。于是他只能将随身带着的绘有马皇后救朱元璋的图像假装掉在了地上。朱元璋看到图后,想起了马皇后的旧情,也记起了她曾经多次出面调节他们父子的矛盾,因此便暂时平息了怒气,没有再对太子进行体罚。

由此可见,马皇后可谓是减缓这对父子之间矛盾冲突日益激化的一条纽带。然而,尽管如此,朱元璋和朱标之间的争执却仍然时时都在上演,并且在马皇后过世后变得更加频繁,也更加尖锐。

朱元璋统治时期,为了消灭内部的敌对力量,巩固皇家统治,他时常大开杀戒,完全不顾一些将相过去的汗马功劳,甚至也不顾及亲戚情谊和兄弟友爱,这让朱标十分不满。有一次,朱元璋欲诛宋濂。因为朱标从小便跟随宋濂学习儒学,所以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朱标立即来到父亲面前替恩师求情。但朱元璋却对他说:“等你做了皇帝再赦免他吧。”这句话一语双关,不仅拒绝了朱标的求情,同时也似乎暗含着要他摆正自己地位的意义,提醒他不要对皇帝的所作所为妄加干涉。

另外,还有一次,朱元璋让朱标对一些刑囚之事进行审决,并令吏部尚书詹徽对太子进行辅佐。但在审决的过程中,朱标与詹徽却产生分歧,前者欲宽,后者欲重。对此,朱元璋最终采取了詹徽的决定,朱标不服,于是争辩说:“立国应当以仁为本。”没想到此话却又一次引起了朱元璋的愤怒,他生气地说:“难道你想要自己当皇帝,以此来教导我吗?”此话让朱标无言以对,并心生畏惧。

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朱元璋虽然给太子提供了接触和学习处理政务的机会,但却没有给他最终裁决的权力,甚至还在朱标的多次据理力争中对他产生了怀疑。这不仅让朱标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同时也使他们父子间的分歧日渐扩大,冲突不断升级。在被立为皇太子后,朱标不仅没有享受到这个身份的特权,反而终日生活在等待、紧张、郁闷甚至惊恐之中,这些都给他造成了难以言状的心里摧残,并且也消耗着他的生命力。

据说,在经历了与詹徽一起审决刑囚的那件事之后,没过多久,朱标便染上了重病,并于1392年不治而亡,享年37岁。皇太子的离世让朱元璋十分悲痛,他下令为朱标举行了极隆重的葬礼,并赐谥号“懿文太子”。

然而这些对于朱标来说,却都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他出身于帝王之家,却没能享受到天伦之乐,从小便在极端的约束和压力中长大。他整整做了25年的储君,虽然踌躇满志,却一直都没有机会进行施展,能做的只有等待,但等来的却是无情的病魔。这一切的一切,都无疑让本该是一个幸运儿的朱标最终却变成了一个历史上的悲剧人物。

千秋评说

出身皇家,且贵为太子,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然而对于心地善良、崇尚仁爱和缺乏心理承受力的朱标来说,太子之尊却没有给他带来应有的幸福,反而成为毁灭其生命的负资产。

朱标一出生,就具备了继承其父权位的资格,且被朱元璋寄予厚望,从小就接受了严厉的管教。特别是在他被立为太子后,一言一行都被严格地限定在礼法的范畴内。使朱标失去了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力,只能在漫长而又无奈的等待中接受政治的煎熬。特别是当他与明太祖的矛盾分歧日趋激烈时,更是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最后,在多重因素的折磨下,终于尚未来得及登上他孜孜以求的皇帝宝座,就过早地先他父皇而去。

更令人悲哀的是,因为朱标的特殊身份,他从小不仅很少能够享受天伦之乐,同时也无法像常人一样沐浴人性的光辉。而作为政治人物,他也一直生活在郁闷和等待之中,至死都未获得自我做主、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

朱标的一生虽然尊贵,但却始终陷在政治思想的矛盾冲突之中。一方面,他所接受的教育告诉他,天下应以仁治为先,而不能采取血腥与残暴。但另一方面,其父朱元璋所推行的政策,却恰恰违背了这一宗旨。这些都给他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使其最终因无法摆脱心理负担而提前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

不管时人抑或后人对朱标赋予了多少美好的希望和设想,也不管后人给他套上了怎样的美丽光环,但却始终都无法改变他郁郁寡欢的人生经历,也无法让他摆脱隐藏在荣华富贵之后的悲痛与无奈。

7.爱新觉罗·胤——两立两废几多曲折,

皆因太子人格分裂

爱新觉罗·胤礽原名保成,是清圣祖康熙皇帝的嫡子,于1674年6月6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坤宁宫,生母是康熙皇帝的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胤礽在康熙皇帝的诸位儿子中排行第七,但在胤礽之前出生的诸子多半早夭,因此后世称胤礽为康熙皇帝的嫡长子或皇次子。

胤礽在康熙十四年未满两岁时即被确立为清代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受正式册封的明立皇太子。之后,康熙帝对其进行了特殊培养,希冀其成为一位明君。不料中途因康熙帝教子失当、佞臣离间等种种原因而导致太子人格分裂,心理严重扭曲,从之前的温文尔雅、谦和仁慈发展至后来的暴躁乖戾、僭越皇权,导致太子与皇帝之间矛盾丛生,以致不可调和,终于在圈禁地咸安宫内终老余生。他是历史上少有的历经两立两废的皇太子,做储君时间前后将近40年,但最终与皇位无缘,可谓悲剧一生。

继位内幕

胤本是康熙帝与孝诚仁皇后所生的嫡次子,但因嫡长子承祜4岁夭折,地位也因而变得十分尊贵。再加上胤生下来,他的母亲就因难产而死去,康熙伉俪情深,爱屋及乌。后来便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册立襁褓中的婴儿为皇太子,从此拉开了皇太子胤与康熙皇帝之间长达近40年的恩怨纠结。

身受亡母遗泽,胤礽身在襁褓成皇储

1674年6月6日,这一天对于康熙来说是一个悲喜交加的日子。在这一天之前,康熙所有的正宫娘娘们所生的皇子都没能养大。因此,皇后赫舍里氏又生下一个皇子自然会让康熙皇帝欣喜至极。但是,痛苦的打击随之到来。在生这个皇子的过程中,皇后赫舍里氏因为难产而失血过多,在两个时辰之后便去世了。再得嫡子与突丧皇后两件事的同时发生,给年轻的康熙皇帝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康熙皇帝素来与赫舍里皇后感情极好,因此,在他为皇后作出诸多出人意料的善后之事后作出一个更加惊人的决定:册立刚刚出生还不满周岁,尚在襁褓之中的婴儿爱新觉罗·胤为皇太子。当然,令雄才伟略的康熙皇帝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是,这个婴儿竟然成了大清朝从此不再设太子之位的起因,爱新觉罗·胤也就成为了大清朝历史上唯一的一位皇太子。

1675年12月13日,周岁仅一岁零七个月的爱新觉罗·胤正式被册封为皇太子。由于清朝并无立太子的先例,因此册封典礼上的一切庆典仪式都是从明朝沿袭过来的。在册封典礼上同时颁布的,还有三十三条皇帝赐予百姓的恩典,诸如蠲免赋税、特赦死囚等。同时,虽然太子还只是个婴儿,但康熙皇帝还是设立了专门为皇太子服务的詹事府衙门,并升内阁侍读学士孔郭岱,翰林院侍读学士陈廷敬并为詹事府满、汉詹事。

康熙皇帝立胤为太子的过程就是这样。为了纪念亡妻而将她的孩子立为太子,这样的理由虽然给向来野蛮黑暗的宫廷政治斗争史带来一抹温柔的色彩。但实际上,我们仔细想想就会知道,仅靠这一个理由,康熙皇帝是绝不可能说服朝中的大臣们支持自己册立太子的。事实上,康熙皇帝因为学习了汉族儒家经典,研究了中国历朝统治经验,深悉预立储君有利于皇权的连续性与稳固性,是巩固清王朝统治的头等大事,也接受了历代皇位继承的经验,特别是明朝嫡长子(正妻所生长子)继承皇位的历史传统。

与此同时,在胤出生的前一年,康熙皇帝颁布了撤藩诏书,历史上有名的“三藩之乱”随即爆发。在“三藩之乱”中,吴三桂以拥立朱三太子为名蛊惑人心,以之为号召来进行叛乱。吴三桂的这一举动让康熙皇帝亲身体会到了“太子”的巨大威力。于是,康熙皇帝杀掉吴三桂唯一的儿子、在北京做人质的额驸吴应熊,以丧其志、绝其望;同时,自己也立皇太子,为身后事预做准备,这样也就起到了壮大声势、稳定人心、加强皇权、巩固统治的作用。

自从下定决心把胤立为皇太子之后,康熙就把胤当做未来的皇帝进行培养。胤果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本身天资聪颖,再加上康熙皇帝对他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精心调教,使胤几乎成为了一位文武兼备的完美皇太子,深得朝臣赞许,在朝廷中人望极高。

望眼欲穿,胤礽越位遭罢免

当了20多年贤明皇太子的爱新觉罗·胤渐渐感到了政治风向上的变化。公元1698年3月,康熙皇帝大肆册封诸位成年皇子。长子胤禔被封为多罗直郡王,三子胤祉被封为多罗诚郡王,四子胤、五子胤祺、七子胤祐、八子胤,俱为多罗贝勒。不仅如此,受封的诸位皇子纷纷开始参与国家政务,并且每个人都有了属于自己的一股政治势力。当然,此时诸皇子所拥有的政治资本还远远无法与当了20多年太子的胤相提并论。但是分封皇子,终究是在削弱皇太子的力量,也是对胤的一次考验。

不得不提的是康熙皇帝对皇太子胤的骄纵与溺爱:他默许胤使用与皇帝等同的皇太子仪仗、冠服;纵容胤挥霍浪费(当时皇太子东宫内的花销甚至比康熙皇帝自己本身的花销还要多);胤脾气暴躁,就算任意鞭挞王公大臣,康熙也加以包庇,甚至“以身作则”地处置忤逆太子的人;默认私生活不检的太子放肆地广罗美女,等等。康熙皇帝不厌其烦地选撤太子的侍从,因为他坚信自己的儿子没什么过错,唯有儿子身边的小人教唆坏了太子。长期的姑息养奸,使得高高在上的胤养成了不可一世、蛮横无礼的性格,之前的君子气度早已荡然无存,变得乖戾暴躁,四周早已树敌无数。但是,在康熙皇帝的眼里,皇太子胤的一切过错都可以得到宽恕,除了一件事,那就是胤做太子做得不耐烦了,想要自己当皇帝,让他康熙像唐明皇一样去做太上皇。可是,已经当了几十年太子的胤的确有了这种倾向。

公元1708年5月,康熙皇帝巡幸塞外,命太子、长子、十三子、十四子、十五子、十六子、十七子、十八子随行。在巡幸期间,以皇长子胤禔为首的几位皇子向康熙皇帝打了小报告,历数太子胤的诸多不良表现。这些报告,虽然并不全是事实,但是康熙皇帝还是相信了他们的话。这是因为虽然他一再原谅胤的所作所为,但在内心当中也已经渐渐开始对他倒行逆施的行为生出种种不满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康熙皇帝渐渐开始察觉到了胤对于自己老而不死,以致他始终不能真正登基称帝的怨气。

与此同时,在这次巡幸塞外的途中,康熙皇帝刚满7岁的皇十八子胤患了急病,生命垂危。康熙皇帝十分焦虑,但皇太子胤却对此无动于衷。康熙皇帝向来疼爱这个年幼的老来子,一方面又回想起十多年来一直耿耿于怀的一件事:康熙二十九年7月,乌兰布通之战前夕,康熙出塞,途中生病,令皇太子与皇三子驰驿前迎。胤到行宫给皇父请安。当胤看到病势沉重、容颜消瘦的父亲的时候,脸上竟然没有丝毫担心忧虑的神色,也不曾对父皇良言宽慰。两件事情加起来,康熙不得不痛苦地认定,自己所立的这位皇太子根本就是个生性凉薄、只认权位不认亲的不义之徒。

返京途中,康熙帝发现皇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帐篷,从缝隙向里面窥视。原本,这件事情可大可小。但是与之前那几件事情联系起来,康熙皇帝立即便怀疑皇太子胤可能要“弑逆”。这件事也刺激康熙帝下决心立即废掉皇太子。

因此,康熙皇帝在返程的路上,在布尔哈苏台行宫召集了诸王、大臣、侍卫、文武官员,命令皇太子胤跪下,痛心疾首地数落胤的罪行。爱之深,责之切,在这次会议的过程中,康熙皇帝因为太过痛苦以至于扑倒在地,完全没有了平日里君临天下的帝王威仪。

同日,康熙帝为了打击太子集团的势力,下令将太子党首领索额图的两个儿子格尔芬、阿尔吉善及胤左右二格、苏尔特、哈什太、萨尔邦阿等人处死。不久之后,胤的病死,又给了原本已经相当脆弱的康熙皇帝以沉重的打击。康熙皇帝为了政治上的需要,不得不废斥皇太子。但废斥之后,又很难过,愤恨、失望、惋惜、怜爱,复杂的心情交织在一起,连续好几天都睡不好觉,对诸位大臣们谈起此事的时候也是唉声叹气的。

1708年9月16日,康熙皇帝一行回到北京。紧接着,康熙皇帝下令在皇帝养马的上驷院旁设毡帷给胤居住,又命皇四子胤与皇长子胤禔共同看守。当天,康熙皇帝召集诸臣于午门内,宣谕拘执皇太子胤之事。康熙皇帝亲自撰文告祭天地、太庙、社稷,并诏告天下,宣布废黜皇太子。

皇太子胤从康熙十四年初立,至康熙四十七年初废,总共当了33年太子。这时康熙帝55岁,皇太子35岁。废太子一事使康熙皇帝悲愤交加,格外痛心,心力交瘁。此时,康熙已经进入老年,而在接班人的选择上却陷入了僵局。他甚至哀求皇子们体谅体谅他,让他们不要再生事了。然而康熙皇帝的儿子太多,他在位时间又长,夜长梦多,皇子们早已形成了几个利益攸关的政治集团。他们之间的争斗,不是争夺房子、银子、珠宝和土地,而是天下那最具诱惑力的皇帝之位。面对如此巨大的诱惑,诸位皇子之间的争夺由表及里,由隐到显,由缓到急,由温到烈,势不能止。康熙帝废掉皇太子的举动不仅没有制止这种争夺,反而让皇四子胤,皇八子胤,皇十四子胤等一些皇子看到了继承皇位的希望,进而引发了更加激烈的夺嫡之争。

复位之后变本加厉,再遭废黜终生圈禁

作为太子,一旦被废,几乎就意味着政治生命的终结。在历史上,太子废而复立的先例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但是,就在胤被废去太子之位的第二年,康熙皇帝派遣大臣告祭天地、宗庙、社稷,又一次将胤立为了皇太子。36岁的胤也许当初因年幼未能体会到第一次册封大典的隆重,此刻的感受,于他而言,真如梦幻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