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且出发点和目标都十分正确,因此也是虽败犹荣。与此同时,通过这次变法,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剑拔弩张的关系也彻底地浮出了水面。
对于光绪的“背叛”,慈禧在气愤之余也开始着手进行安排,希望可以设法清除这个不再听话的傀儡。慈禧先是借戊戌变法之势囚禁了光绪,接着又四处传播皇帝病重的消息,这样一来,她在除掉光绪后,也就不会有人怀疑了。然而,慈禧的这个阴谋却很快遭到了破坏,因为洋人在听说光绪生病之后,便自告奋勇地要帮他治病。慈禧不敢不给洋人面子,于是便让他们去给光绪看病,从而使皇帝病重的这个假消息不攻自破。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慈禧眼见先除掉光绪的计划失败,于是决定先挑选出新的继承人,再设法取代光绪的地位,为自己换一个新的傀儡。制订好计划后,慈禧又召见了荣禄进行密谈。荣禄是清朝的官员,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同时也是慈禧的得力助手。在经过一番密谈之后,慈禧决定将端郡王载漪之子溥立为“大阿哥”,即皇帝的继承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朝之前,中国封建王朝在皇帝之位的继承上一直遵循着“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但这个规矩在进入清代后却被完全打破了,尤其是在慈禧太后掌权期间,继承人的人选则全部由她亲自定夺。于是,密谈后不久,一道以光绪帝名义颁布的诏书也随之出现。诏书中光绪自称不能养育子嗣,因此特立端郡王载漪的儿子为“大阿哥”。而此时,光绪帝仍被关在中南海的瀛台之中,所以这道诏书的幕后主使也就显而易见了。
内外交困,“保庆”皇帝梦一场
据说,溥不仅拥有爱新觉罗氏和叶赫那拉氏的双重血统,而且还擅长下棋和绘画,更重要的是还会唱戏,与慈禧太后志趣相投,因此在太后眼中,溥可谓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然而,慈禧立溥为“大阿哥”的主要原因,却并不是因为他能讨得自己的欢心,而是深知溥不学无术,没有雄才大略,并且又年纪尚轻,被立为“大阿哥”时才15岁,所以也很容易操控,使慈禧能够达到继续在幕后长期操纵权力之目的。
此外,慈禧选中溥的另一个原因则很可能是沾了其父载漪的光。虽然载漪的父亲奕与慈禧相互对立,但是对于自幼好武的载漪,慈禧却十分喜爱,一心想将他培养成自己的心腹,并将他过继给了瑞怀亲王之子瑞敏郡王奕志,后被册封为端郡王(其实原本为瑞郡王,但据说在当时的奏折中因笔误而将“瑞”写成了“端”,所以也就将错就错了)。在慈禧的精心培养下,载漪对她自然也是忠心不二,全力支持慈禧太后的霸权事业。据了解,载漪还曾向慈禧主动提出,说自己的儿子溥可以做大阿哥,从而也更加坚定了慈禧的决心。
公元1899年,溥被立为“大阿哥”后,便奉命迁出了端郡王府,入住阿哥所的弘德殿。同时,慈禧还安排了大学士徐桐照料溥,另外又召来了清代唯一一位旗人状元崇绮和陕安道道台高庆恩,以及翰林侍读宝丰、崇寿等人来担任溥的老师,迅速地完善了大阿哥的班底,可见慈禧对这个傀儡阿哥相当重视。
不过,尽管慈禧为溥创造了更加优越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但正所谓朽木不可雕也,15岁的溥所具有的顽劣作风已经根深蒂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再加上溥的父亲载漪也是一介武夫,又是京城有名的花花公子,爱好声色犬马、吹拉弹唱。偏偏这些嗜好都被溥所继承,进宫后,他似乎根本不知道“大阿哥”这个身份的重要性,依然像从前一样不学无术,整天吃喝玩乐、提笼架鸟,还时不时地唱几段戏,仿佛将弘德殿当成了一个大戏台。
而且,据慈禧宫中的一个小宫女所说,溥虽然聪明,但完全不通事理,稍有不如意就对着天大哭,怎么劝都没用,俨然是一个被惯坏的顽童。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纨绔子弟,却偏偏成了一个将要继承皇位的“大阿哥”,不免让人觉得既荒唐又可笑。
不过这一切对慈禧来说却是极其严肃的,溥只是她的一个筹码,能够帮助她继续把持最高权力,至于筹码的好坏就不是她需要考虑的事情了。
公元1900年正月初一,溥以大阿哥的身份到大高殿、奉先殿行礼。此后不久,慈禧便开始迫不及待地预定为光绪举行禅位典礼,让溥取而代之,并改年号为“保庆”。同时,在荣禄的建议下,慈禧又给各国公使发出邀请,让他们前来道贺。但此举却遭到了各国公使的断然拒绝,公使们纷纷表示,他们并不接受新皇帝的上任。另外,慈禧的决定在清政府内部也遭到了强烈反对,迫于内外的双重压力,慈禧只能将废帝一事暂时搁置下来。
在此期间,国外的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愈演愈烈,使国内相继涌现出了大批“反洋教”的团体,统称为义和团。最初,清政府内部对义和团有两种意见,一派主张借助义和团来抵抗外国,另一派主张镇压义和团与外国主和。前者以载漪等人为代表,后者则以李鸿章、袁世凯等为主。在还没有出现废帝一事之前,慈禧一直在这两派中间犹豫不决,直到她看似周密的计划遭到了洋人的拒绝后,她才决定接受载漪一伙等人的意见,通过义和团来对抗洋人。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战乱问题,而且如果将洋人们赶出中国,他们也就无权再干涉废帝之事了。
于是,在公元1900年5月,慈禧太后向俄、英、法、美、日等列强宣战。次月,义和团开始在载漪等人的安排下向外国使馆发动进攻。让慈禧没有想到的是,她想要借助义和团赶走洋人的计划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却反而引来了八国联军的入侵。这些外国列强早就对中国的领土窥伺已久了,只是一直都没有找到入侵的机会,而慈禧的公然宣战则正好给外国列强们提供了一个入侵中国的充足理由。
对于八国联军的入侵,慈禧始料未及,清兵被打得节节败退,毫无还击之力。眼见八国联军很快就要逼近京师了,慈禧只能挟持了仍在被软禁的光绪,并带着“大阿哥”溥,以及载漪等人仓皇出逃,一路向西,前往西安。
据说,在逃亡的路上,“大阿哥”溥仍玩心不减,一路吹拉弹唱,好不自在,似乎并不像是逃亡,倒像是在游山玩水,根本就不把国家的兴亡放在心上。与溥相比,操控权力多年的慈禧就显得颇为明智了,她当然知道失权事小,失国却事大,于是当各国公使提出要以严惩罪魁和皇上、皇太后必须回京为条件缔结合约之时,慈禧立即应允,并表示会马上和皇帝回北京。最终,在公元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意、法、奥、西、比、荷等十一国签订了耻辱的《辛丑条约》。
各国公使要求严惩罪魁,并列出了惩凶的名单,其上“大阿哥”溥的父亲载漪赫然居其首。载漪为了能让自己的儿子登上皇位,对于主张义和团抵抗洋人一事最为热心,所以他被列为罪魁也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慈禧太后不会不知道,但为了保卫国土,保全自己的性命,她也只能放下一己私欲。
此后不久,慈禧就按照条约的规定,将载漪发配新疆,永远监禁。而作为罪魁的儿子,溥自然也不再具备继续做大阿哥的条件,并由此失去了他所存在的价值。最终,慈禧在返京途中,以载漪获罪祖宗,其子溥不宜做“皇储”为由,宣布了废除“大阿哥”的称号。
溥被废后,虽然得到了其父载漪的大量财产,也有了一段婚姻,但婚后的生活却并不如意。夫妻经常吵架不说,而且由于两人是近亲结婚,因此他们的长子生下来就是弱智。次子倒是聪明伶俐,但只活到5岁就不幸夭折。再加上一无所长的溥很快就将父亲留给他的财产挥霍一空,变得贫穷凄苦。于是在公元1942年,由于积忧成疾,溥撒手人寰,死后被薄葬于一座寺庙的后院中。
就这样,曾经甚嚣尘上的“大阿哥”事件才最终落下帷幕。由于整件事宛如一场闹剧,且颇有些喜剧的色彩,因而溥这位差一点成为“保庆”皇帝的“大阿哥”也成了历史上的一个跳梁小丑,不断被后人所笑谈。
千秋评说
溥作为“大阿哥”身份的出现,是慈禧太后对光绪皇帝的彻底封杀和全面否定。他被选为“皇储”后,也的确风光过一阵子,并曾经一度认为自己背后有慈禧太后这样重量级的政治操盘手,理应感到十分坦然,因此也对他自己的另立中央前景充满期待。
其实,溥只是个不学无术的浪荡公子,入皇宫后头上贴了张“大阿哥”的护身符,再加上背后有慈禧太后的这样别具分量的政治靠山,其行为就更加荒诞不经,做起了登上龙位的春秋大梦。即便是在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跟随慈禧太后避难到西安时,仍未改其一贯的胡作非为的本性。他时常与太监私出野游,甚至在宫中拔取皇后簪珥戏乐,还与宫女私通。
当然,关于这位候补皇帝的传闻很多。一日,在戏园争座位,溥竟率太监与人大战于城隍庙之庆喜园,结果太监受创大败。后来,他又迷恋上一个妓女,且染上了梅毒。但好在,历史终于没有给这位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更多的机会,要不然,就不知道会有多少关于他的雷人段子将要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