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对面坐下,开怀畅饮,天南地北闲聊起天来。曹操为什么单单要请刘备来喝酒呢?原来他也是趁酒后话多的时候,探测刘备的真心,看他是不是也像自己一样,力不甘人下,有称王称霸的雄心。
当酒喝得正来劲的时候,曹操发话了:“玄德,您久历四方,见多识广,请问,谁称得上是当今的英雄?”
刘备没有提防曹操突然谈这个主题,一时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搪塞道:“我哪配谈论英雄呢?”
可是曹操决意要自己说个究竟,心里已对曹操的用意猜出八九分。于是开始装糊涂了,他略一思索说:“淮南的袁术,已经称帝,可以算作英雄吧!”
曹操一笑说:“他呀,不过是坟中的枯骨,我这就要消灭他!”
刘备又说:“河北的袁绍,出身高贵,门生故吏满天下,现在盘踞四个州,谋士多,武将勇,可以作英雄吧!”
曹操又笑了笑说:“袁绍外表很厉害,胆子却很小;虽然善于谋划,关键时刻却犹豫不决。这种干大事怕危险、见小利不要命的人,可算下得英雄。”
刘备又说:“刘表坐据荆州,被列为‘八俊’之首,可以算作英雄吗?”
曹操不屑地说:“刘表徒有虚名而已,也不能算英雄!”
刘备接着说:“孙策且汽方刚,已经成为江东的领袖,是英雄吧!”
曹操摇摇头说:“孙策是凭借他父亲孙坚的名望,算不得英雄。”
刘备又说:“那益州的刘璋能算英雄吗”?
曹操摆摆手说:“刘璋只仗着自己是汉家宗室,不过是个看家狗罢了,怎么配称英雄呢?”
刘备见这些割据一方的大军阀都不在曹操眼里,只得说“那么像汉中的张鲁西凉韩遂、马腾这些人呢?”
曹操一听刘备说出j尽是一些二流的名字,禁不住拍手大笑说:“这些碌碌小辈,何足挂齿呀!”
刘备听得摇摇头说:‘除了这些人,刘备我孤陋寡闻,可实在不知道还有谁配称英雄了。”
曹操停住笑声,盯着刘备说:“英雄,就是要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所谓大志志在吞吐天地;所谓良谋,谋能包藏宇宙。”说罢,他仔细观察刘备的反应。
刘备佯装不知,故意问道:“那谁能称得上呢?”曹操指指刘备,又点点自己,扣秘地说:“现在称得起英雄的,只有你和我呀!”
一听这话,刘备不由得心中一震,吓得手一松,筷子掉到了地下。此时,恰巧闪电一亮牵出一串震耳欲聋的霹雳,轰隆隆炸得天都要裂了。刘备弯腰拾起筷子,缓缓地说:“天威真厉害,这响雷几乎把我吓坏了!”
曹操通过对世之英雄的一番议论,观察到刘备闻雷时丢掉筷子的情景,还真以为刘备不但是个目光不够远大之人,而且是让惊雷震掉了筷子的胆小鬼,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自此,曹操对刘备的戒备也就松弛了许多,最终使得刘备寻得脱身到徐州的机会。刘备正是一味装呆作痴,隐真示假,随机应变,给曹操一种朦胧的感觉,使自己的利益、性命在巧妙的应变中得到保存。
《三国演义》中的这个故事,道出了一番深刻的哲理:当你处于一个相对危险的环境之中,保全自己才是最上之策,这是办事的顶级策略。事情并非非要当时就办,只要自己安全,过些时日另图他谋,也不是不可以。关键是要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再把事情办成,这才是上上之策。
5、捆硬柴要用软绳
有时候,办同一样事,有的人能顺利地办下来,有的人却感觉难以办成。差别如此悬殊,原因肯定不在他们的办事能力大小上,而是在方法策略或态度上。比如面对一件棘手的事,对手又是一个吃软不吃硬的人,你就要考虑如何化解他的冥顽和僵硬。也许最好的办法是收敛起一切有棱角的东西,把自己降到一个低下的位置,所谓捆硬柴要用软绳,就是指找准对方的突破口,打动他心中最柔软的那一部分,事情也就会变得好办多了。
在经济萧条时的美国某地,一个17岁的孤女在她寡母的支持下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在高级珠宝店里当售货员的工作,还是暂时试用。新年快到了,店里的工作特别忙,姑娘干得很带劲,因为她听经理对别人说有留下她的意思。
这天她来到店里上班,把柜台里的东西拿出来整理。这时她瞥见那边过来了一位30岁左右的顾客,他几乎是这个不幸时代贫民的缩影:一脸的愤怒,褴褛的衣衫。他用一种不可企及的、贪婪的眼睛盯着那些高级首饰。
“叮零零!”电话铃响了,姑娘急着去接电话,一个不小心,把一个盒子碰倒了,六枚精美绝伦的钻石戒指落到地下。她慌忙四处寻找,捡起了其中的五枚,可是第六枚戒指呢?怎么也找不着。姑娘急出了一身汗。这时,她看到那个30岁左右的男子正向门口走去,顿时,她知道了戒指在哪儿。当男子的手将要触及门柄时,姑娘柔声叫道:
“对不起,先生!”
那个男子转过身来,两人相视无言足足有一分钟。“什么事?”他问,脸上的肌肉在抽搐。“什么事?”他再次问道。
“先生,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现在找个事情做很难,是吗?”姑娘神色黯然地说道。
男子久久地注视着,终于,一丝柔和的微笑浮现在他的脸上,“是的,的确如此。”他回答,“但是我敢肯定,你会在这里干得不错。”
停了一下,他向前一步,把手伸给她:“我可以为你祝福吗?”
姑娘也立刻伸出手,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她用低低的但十分柔和的声音说:“也祝你好运!”
他转过身,慢慢地走向门口,姑娘目送他的身影消失在门外,转身走向柜台,把手中握着的第六枚戒指放回原处。
这本是一起盗窃案。一般情况下,人们会采用抓住盗窃者的方法来追回赃物。但姑娘没有,她是用可怜的口吻,乞求盗窃者良心发现,从而避免了一场纷争。不难想像,如果姑娘一旦声张,盗窃者必不承认。其结果,不但姑娘要赔偿损失,连那来之不易的工作也许会从此失去。何况对方本来就因为失业而心存不满,倘若来个破罐破摔,那样可就更加得不偿失了。
人皆有同情弱者之心,也都有在竞争中忽视弱者的下意识。以弱者的态度赚取同情在有些时候也能达到征服人的目的。而显示出自己弱于对方的一面,这就能有效地避免双方的戒备和争斗,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乃善之善者也。主动示弱是不骄傲的表现,它更进一步地发挥了心高不气傲的作用和长处。因此,你在做人办事中就有必要掌握这种技巧,更重要的是把它培养成一种心态和习惯。用软绳捆硬柴,结实、保险。
6、委曲求全以图大事
春秋时期,吴国国内局势混乱,各位王子为了争夺王位展开血腥的争斗。
当吴王余味病逝以后,余味的儿子僚便继承了王位,成了吴王僚。公子光(本应当吴王)眼睁睁地看着本应属于自己的王位,竟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他人所得,心如油烹,十分痛苦。然而,一位有谋略的政治家,审时度势是其重要的素质。公子光深知自己羽翼未丰,朝廷里缺少忠耿之士,手下也没有什么能人,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只能把不平和痛苦埋在心底,一再隐忍而行。因为没有权势,在政治上就是完全的穷人一个,必须完全听命于对手,向对手示弱,且不能使对手看出破绽,否则,就很可能会对你不利。
一方面,公子光极力表现出忠诚于吴王僚,时时处处都在为吴国效命,以巩固自己作为王兄的地位,博得吴王僚的信任。另一方面,他在暗中积极创造条件,以为将来夺取王位一砖一石地铺平道路。他任命心腹被离为市吏,密令他借在市场任职的方便搜罗奇能异士,以为己用。
被离将楚国的名臣、亡命江湖而落魄于吴靠吹萧乞食的伍子胥推荐给公子光。伍子胥也深知,若想实现自己灭楚复仇的大计,必须依赖公子光,于是千方百计地为公子光篡夺王位的图谋而奔走。他为公子光网罗能人异士,设谋献计,立下了汗马功劳。
楚平王死后,一时间楚国朝政混乱,楚昭王年幼,正黔兵伐楚的天赐良机。智者之所以成为智者,就在于附机不到的时候,能够耐心地等待时机的到来,当时机降临的时候,又能紧紧地抓住它、充分地加以利用。这边伍子胥要求公子光一旦得到王位,就必须率兵伐楚以报家仇的时候,公子光则因势利导,顺势答应。并与伍子胥一起密谋了一个拭王篡位的计划。其要点是,以伐楚为名,设法说服吴王僚将儿子掩、烛庸派到前线去与楚兵厮杀;将吴王僚的长子庆忌派郑、卫两国去说服他们一起伐楚;再将王叔季扎派到中原去搞外交。调虎离山,吴都空虚后,公子光便请吴王僚赴宴,寻机将其刺死。这是一个十分周密而狠毒的计划。
吴王僚虽然被蒙在鼓里,却仍然十分小心。他派王宫卫兵在公子光府邸森严把守,从大门到大厅都有人警地戒备着。不但如此,从王宫到光邸一路上均有甲士镇守,长枪和利戟在阳光下闪烁着逼人的寒光。被请赴宴的官僚也多为吴王僚的亲信。
宴会开始后,气氛渐渐地热闹起来。然而所有进入厅的人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查。
公子光是这出血腥话剧里的主角,他以主人的身份,周旋于吴王僚和宾客之间。他看到宾客们的醉意越来越浓,酒兴越来越旺,警惕之心也越来越松弛的时候,便向吴王僚说:“臣脚疾发作,疼痛难忍,需用白布缠裹,方可止痛,请允许稍离片刻!”吴王僚很关心地答应了。
这时厨房附近有一位侍者,两只眼睛机敏地溜来溜去,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机会。当他看见公子光起身离开餐桌步向后厅时,便端起一个大银盘,银盘里盛着一条色味香俱佳的太湖蒸鱼,向宴会大厅走去。吴王僚的甲士认真地搜查了他的全身,才放他接近了吴王僚的餐桌。吴王僚一直在专心地欣赏着美女们的仙姿妙舞,所以连他最喜欢吃的太湖蒸鱼也没有引起注意。粗壮的侍者在放下银盘的瞬间,突然把右手伸入鱼腹之下,取出一柄匕首,猛地向吴王僚狠狠地刺去。吴王僚惨叫一声,眨眼间侍者的匕首已经透过三层甲衣,深入他的肌肤。侍者又一次地猛一用力,吴王僚便血溅王府,一命呜呼了。
侍者名叫专诸,是公子光与伍子胥事先安排好的力士,吴王僚的卫兵们很快便把专诸剁成了肉泥。这时,公子光、伍子胥率领事先埋伏好的甲士冲杀出来,王宫的卫兵见吴王僚已死,士气大减,不一会儿,死的死降的降,场面渐渐安静下来了。
公子光在甲士的簇拥下,对赴宴的官员们大声地说道:“吴国的王位如果季扎不愿继承,身为前吴王诸樊长子的我,自然是正统的继承者,僚根本没有资格为王。他即位即是篡位。此刻我从篡位者手里夺回了王位,有意见的可以站出来。”当然没有人敢站出来表示异议,于是公子光率领亲信甲士,浩浩荡荡地进入了王宫,诛杀了反对派,正式称王,自号吴王阖庐,一时间声震朝野。
大革命失败后,贺龙回到家乡组织农民运动。他很快便建立起了一支百余人的队伍。兵源大多来自农民,由于平日里懒散惯了,刚开始这支队伍战斗力极差,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贺龙心中着急,却也无计可施,只能慢慢地向他们灌输革命思想。
终于,在一次与敌伪乡团的遭遇战中,这支部队一触即溃,不堪一击。于是,敌人便张狂地叫嚣:“贺龙没什么了不起,也就这点能耐嘛。”
于是,贺龙故意以低调来麻痹敌人。暗地里又重新召集了队伍,夜以继日地加以操练。吃了苦头的士兵们,也似乎开了窍,整个队伍的情况开始渐渐好转,最终成了一支战无不胜、无坚不摧的铁军。
生活就是这样,既有机遇和挑战,也布满了陷阱。没有人是一帆风顺的。当你受到挫折时,一定要有一股韧劲,也要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不要总是在为过去的失败而扼腕叹息,也不要死钻牛角尖,适时的屈是为了日后更强的伸。有时候,勇往向前并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对领导来说,必要的屈是必不可少的,不能总是锋芒毕露。所以有时候,委曲求全以图大事是一种必要的策略。
二、辟蹊径(不认识人)
有些穷人办事,总是习惯于一条道走到底,即使屡屡碰壁也不知换一个方向,所以这样的人屡遭失败还不知道原因出在哪里。这样的穷人当然只会更穷。
而有的穷人则不然。他们在办事时,如果一条道走了两次,发现走不通,他们就会另辟蹊径,换一条道走。目的是一样的,就是把事情办成,走什么样的路有什么关系。哪怕绕个大弯子,也有人会夸奖你的办事能力。
把现实的利益抓到手,这才是聪明的穷人的办事之道。
1、人穷“脑”不穷
作为一个穷人,你的出路在哪里呢?你怎么样才能改变你的命运呢?这是每一个穷人都不得不思考的重要问题。有句话说得好:“人穷头脑不能穷”,就告诉了广大的穷人们一条光明大道,那就是靠自己的头脑去解决自己的出路问题。
高士奇,清朝浙江钱塘人,出身微贱,人很聪明,学问也很好。他在科场不得意,仅仅是个秀才,因为成绩优异,随后又取得了监生的名分。但他既没有考上举人,更谈不上考取进土,又没有什么亲戚朋友当了大官为他援引。在这种情况下,他想在封建官场中飞黄腾达,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然而就是他,后来竟成了康熙皇帝的宠臣,势倾朝野,招权纳贿,积累了万贯家私。他的发迹一方面靠的是机遇,另一方面是他的学问,但最重要的还是他的出众的头脑。
康熙初年,高士奇这个穷监生自己背着行李来到北京。他想找个家庭教师当当,维持生活。但他根本无法接近那些达官贵人,于是想了一个办法。自己写了几十幅对联,分送给那些达官贵人的仆人。这一招果然见效。当时有一个满洲贵族,姓纳兰,名明珠,任内务府总管大臣。高士奇写了幅对联送给明珠的门房,这个门房见高士奇的字写得很好,又是一个穷监生,要求不高,于是就请高士奇到家里教自己的儿子。有一次明珠要写几封信给外省的官员,匆促之间找不到代笔的人,这个门房就向明珠介绍了高士奇。明珠对高士奇的文笔非常欣赏,于是就让高士奇到内务府充当书写。以后20年间,明珠的官职由总管而尚书,由上书而宰相;高士奇也随着明珠的升迁而升迁,由充任书写事务,而正式供俸内廷,由供俸内廷又被任命为詹事府录事,由录事再升任内阁中书。
他不是进士出身,却被康熙特授为额外翰林院侍讲,进而转正式翰林院侍讲学士,入值南书房,兼《大清一统志》副总编。
康熙特别喜欢高士奇的捷才敏思,善解人意。有一次,高士奇随驾南巡,随康熙来到杭州西湖灵隐寺,灵隐寺的和尚请求康熙写一块“灵隐寺”的庙名匾额。康熙提笔写“灵”字。繁体字的“灵”,上边是个“雨”字头,康熙把上面的“雨”字头写大了,下面的笔划又多,不好写下去。
康熙正在踌躇,高士奇在自己的手掌上写了“云林”两个字,假装上前为康熙磨墨,偷偷地把掌心向着康熙,于是康熙就写成:“云林”。“云”字下面笔划少,当然好写多了。所以后来灵隐寺又称云林寺,实际上是高士奇所拟,康熙所书,至今匾额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