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解决了房子问题,人们自然又要讲究起穿衣打扮。作为全球时尚圈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北欧风范的时尚服饰设计,经常被拿到台面上来当作参照看板。用最通俗的几个例子来说,比如瑞典人的H&M等厂牌,在北欧本地算是平价便宜货,到了中国等地,则是跟宜家一样,立马换了一个档次定位;丹麦的ECCO(爱步)公司,其实不光卖鞋子,还定期推出春夏秋冬主题服饰,这些向来备受东亚买家青睐;另一家丹麦时尚集团BESTSELLER(绫致)旗下的VeroModa、ONLY、Jack&Jones等系列,遍布亚洲各大卖场,男女客户通吃。
斯德哥尔摩和哥本哈根这两个北欧古城,本身也号称是可以跟巴黎、米兰、伦敦相提并论的欧洲时尚之都。与走高端奢侈路线的法国时尚大牌、以及意大利和英国的手工定制服饰相比,中国的都市时尚青年和白领阶层,似乎越来越青睐这类所谓“价格预算适中、穿着凸显个性”的北欧范儿,甚至在亚洲市场还出现了这些北欧品牌的仿冒货。
举凡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东西无论放在哪个国家,都是民生的根本。
说起北欧的物价水平,在全球都是屈指可数的高消费,其中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费用,也是一项相当不菲的日常支出。不管斯德哥尔摩还是哥本哈根,搭乘公交巴士、火车、地铁的票价都很昂贵,而且交通月票和单程票的价格一直是逐年上涨,所以本地普通居民大多会购买自行车,来减免一些交通开支。像哥本哈根的大街上,到处都有自行车店铺,通勤火车内也设置了收费的自行车专用车厢,所以丹麦与荷兰一样,早已取代了当年的中国,成了典型的自行车王国。如果你是打算自己开车出行,那么首先就面临着买车时的高税金问题,一辆私家小轿车的最终含税购买价格,可能要花到汽车本身价格的一倍甚至更多,北欧政府对购车征收的高税,也算是间接鼓励民众多乘坐公共交通、绿色低碳出行。
虽然算不得全球最顶级的美食产地,我们还是要来谈一谈北欧人自产自销的吃喝,当然也要谈一谈北欧人喜欢的异国美食。不过,在谈吃喝之前,我们先看看北欧人聊天的话题都有些什么内容。
几乎大部分在北欧生活过的人都会承认,一旦在这个地区居住久了,因为气候和纬度、日照的关系,很容易就变成宅人和夜猫子,所以聊天喝酒吃饭聚会,就成为民众最主要的日常社交活动。
一般来说,我认识的普通丹麦人聊天时,通常是继续谈一谈公事,或者沉思探讨人生哲学,他们的表情总带着点严肃紧绷,脸上偶尔会绽放一点点职业化的笑容。接着叹息税赋太高,冬季太漫长、夏季太短暂,即使想买丹麦自己生产的酒喝,还得跑去德国,因为那边消费税便宜,就算那些酒水属于出口转内销,也比在丹麦直接买划算。唯一心疼的是开车去德国的油费很贵,然后他们就继续感慨,自己一生都是在工作和交税,真想早点退休,有朝一日可以搬到哥本哈根城北的海滨别墅去养老。所以说,全世界的百姓们,都有着茶余饭后,闲扯抱怨生活烦恼的习惯。
如果是一脸文艺范儿的瑞典人前来拜访,多半是漫无边际地闲谈。虽然瑞典人平时看起来一个个都是沉默寡言,一旦喝酒之后,或者关系变得熟络,他们马上化身为磨叽唠叨、没完没了碎碎念的超级话痨。这种沉迷絮叨长谈的爱好,不光是倍感孤独的瑞典大爷大妈们热衷,就算是普通的瑞典年轻人也一样。而且日常生活中的任何琐事,他们都能拿出来跟人念叨,比如刚买了什么新式产品,忽然感到天气冷,就去洗了个澡,接下来出门散了个步,路上居然见到一只鸟,回来在院子里扫雪时,跟找食物的狐狸相遇了——像这些鸡毛蒜皮的琐事,都能挨个汇报一遍,往往还神情激动地附加各种细节描述。这大概都是因为北欧天寒地冻的日子太久,生活太单调无聊,以致于大家都被冰雪黑夜和冬季抑郁症给弄成了夜猫子和话痨,既然能找到的聊天题材有限,干脆就来个每日生活的流水账详谈。
当然,北欧人跟中欧的奥地利人,也是我见过最痴迷健身活动的欧洲人(关于追求休闲安逸和健身锻炼这两点,可能奥地利人比北欧人还要更胜一筹),基本上一天之中,早中晚各有几个小时,我都能见到他们在户外跑步,或者在健身房里进行锻炼。大概也是因为人在欧洲,一旦生病之后,想到医院去看急诊、排队等候手术,实在不够方便快捷,所以大家都很自觉地拼命强身健体,避免生病。
就像瑞典人比较喜爱乒乓球运动那样,丹麦人热衷羽毛球运动,同时羽毛球也是丹麦在国际体育比赛中的优势项目。不过,足球才是丹麦的第一大全民运动,在哥本哈根东区的丹麦国家体院馆,着名的帕肯球场上(ParkenStadium,丹麦国家足球队和哥本哈根足球俱乐部的主场所在地),你经常有机会看到穿着嘉士伯啤酒公司赞助球服的丹麦足球队员,在那里进行训练,而且跟瑞典足球队一样,丹麦队的球员中免不了也有来自非洲和中东的移民。至于高山滑雪,不光是北欧人的爱好,更是全欧洲人都喜欢的冬季山地运动。
到了夏季,北欧人想要进行户外运动,就变得方便多了。住在斯德哥尔摩的人,很喜欢在夏天傍晚,跑去坐热气球玩,站在半空中鸟瞰全城,就像节日庆典上腾空放飞的彩色气球那样,随风掠过森林湖泊上空,去追着晚霞和夕阳跑。夏天还是瑞典人出门去打高尔夫球的好季节,每当天气晴朗、无风无雨的日子,绿茵草坪上都是小白球在滚动。
爬山、远足、钓鱼、游泳、划船、喝酒、烧烤、唱歌跳舞、砌冰雕、泡温泉、桑拿浴,等等,这些都是北欧人民喜闻乐见的全季节户外活动。
当然,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正式开始聊一聊北欧的吃喝。
北欧人的日常主食,以各种面包、蛋糕和麦片为主;常年食用马铃薯、西红柿、黄瓜、胡萝卜、西蓝花、芹菜、茴香、茄子、玉米、豆类等蔬菜和蘑菇菌类;除了新鲜猪牛羊鸡肉之外,还加工成肉丸火腿等腌制品;每日必不可少的有鲜奶、酸奶及奶酪等奶制品;作为海鲜产地,鳕鱼、三文鱼、小龙虾、海蟹等各种海产,是家庭餐桌和酒宴上的常见菜品;另外,北欧人喜欢食用浆果和坚果,经常采摘时令鲜果,自制成果酱;同时,南欧、中东及南亚食品、中餐、日式料理等外来餐饮,在北欧也很受欢迎。
瑞典原创出品的最具国际知名度的特产食物,大概就是肉丸子。
几乎每一个宜家卖场的附属餐厅,都用肉丸土豆泥作为常备招牌菜,所以这种略带咸味的风味肉丸,随着宜家家居的推广,在全球各地变得广为人知。丹麦则以出产猪肉知名,不仅供应本国市场,更大量出口到中国和日本,是全球最主要的猪肉出口国之一。
因为每年天寒地冻的时间相当漫长,所以北欧人跟饮酒文化,算是结下了不解之缘。像瑞典的绝对伏特加(AbsolutVodka)、丹麦的嘉士伯啤酒(Carlsberg)这些品牌,算是北欧知名度最广的酒类饮品之一。然而,我个人最乐意向异国游人推荐的,还是北欧本地自产的各种特色果酒和植物型萃取饮料,它们大多是采用新鲜的梨子、苹果、樱桃等水果,还有红莓、蓝莓、醋栗等各类浆果榨取而成,酒精含量较低,口感清冽,男女老少皆宜,可冰藏后饮用,也可温热后品尝,既适合举杯小酌,又能佐配佳肴。
在斯德哥尔摩的超市和店铺里,经常出售一些具有瑞典特色的节日甜品,比如,忏悔日和复活节经常要吃的Semla(两面切开、内部塞满奶油的杏仁味面包),露西亚节吃的“露西亚猫”(有葡萄干装饰的藏红花口味的小圆面包),造型清新的公主蛋糕(一种被绿色外壳包裹、顶部点缀粉红玫瑰的奶油蛋糕),等等。北欧的成人和儿童,都喜好品尝甜食,所以糖果糕点一向是节日必备的大众零食,像番茄酱和腌黄瓜等调味食品,也是餐桌上的常客。
在哥本哈根有家着名的米其林星级餐厅,叫作NOMA,号称是采用全天然的本地食材、精心制作而成的北欧改良菜系,就连原生态的苔藓地衣之类,都被厨师用来做菜,这家餐馆和其他的知名丹麦餐厅一样,是北欧本地美食的象征之一。若是你不打算追求奢华的吃喝,只想找些风味小馆来解决口腹之欲,那么出门走在路上,几百米之内,随处可见各种中东烧烤店、意大利比萨店、中国餐馆、印度餐馆、泰国餐馆、寿司店,这些外来的餐饮风味,有堂食、有外卖,也有自助餐,随着各国移民的足迹,开遍了哥本哈根的大街小巷,也算是丰富了北欧人的饮食内容。
和世界各地的中餐馆一样,北欧的中餐馆,其实也是针对所在国的本地居民口味,做了改良调整的,口感和味觉上更偏向酸和甜。所以往往海外华人和中国游客,到中餐馆吃饭时,会觉得菜肴的味道似乎不够正宗,甚至发现有很多稀奇古怪的菜名和莫名其妙的口味,其中原因,就在于这些“中餐”早已不是中国人所熟悉的传统中国菜,而是异国化的创新品种。
在北欧本地美食爱好者最为关心的话题里,亚洲的民俗餐饮一直深具吸引力,比如日本、中国的传统节日与传统饮食之间的历史渊源,逢年过节的烟花爆竹、歌舞杂耍,春节的年夜饭、红包利市、压岁钱等,都是他们希望有机会亲身体验的兴趣所在。
反过来看,对于喜欢热闹夜生活和美食佳肴的亚洲人来说,北欧的饮食娱乐文化,可能太过于枯燥单调,但是对于喜欢清静、耐得住寂寞的人来说,北欧平淡的田园隐居式生活,或许又变得相对契合。
说来说去,究竟选择“好吃好喝好热闹”的地方,还是选择“好山好水好无聊”的地方,这完全就要看你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适应程度了。
桑德堡:国境之南的白雪绿茵岛城桑德堡(Sonderborg,也译作森纳堡)这个城市,对丹麦以外的大部分人来说,可能都是名不见经传、闻所未闻的陌生之地。
它位于丹麦国境之南,与德国隔海相望。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更亲近德国的地缘关系,很多桑德堡居民能说丹麦语、德语、英语三种语言,或者本身就是德国与丹麦混血的双语后裔。事实上,这个小城曾经归属于德国,是经过全民投票之后,最终决定归丹麦所有。
如果要作一个同类城市对比,可以说,丹麦的桑德堡之于德国,就像是瑞典的马尔默之于丹麦。
桑德堡的城市建筑,既具有德国海港风情,也有些像荷兰水城,城中甚至还有风车磨坊景观。色彩基调以红色和橘黄色为主,看起来有些像挪威卑尔根的峡湾沿岸,整体风光又近似瑞典斯德哥尔摩的海岛区域。
因为距离德国只有大约二十五公里的缘故,居住在桑德堡的丹麦人经常会驱车或坐船,到德国境内采购便宜的商品。而每年夏天的度假旺季,大批德国人也会越过边境,来到这个邻近的丹麦海岛小城畅游。
以旅游惯例来说,桑德堡最美的季节,显然是夏天,因为它以环保低碳的绿色环境着称,夏季时,绿荫满城,风光宜人。然而,我初次到访这座精致的岛城,却是在寒冷多雪的春天,所以倒是有机会见识了桑德堡最为宁静沉默、无人打扰的非旺季时期。
暮春时节,雪后初晴的拂晓,我从哥本哈根城南的凯斯楚普国际机场出发,搭乘丹麦国内航班,南下桑德堡,预备抵达之后,与当地丹麦企业的部门负责人见面会谈,这一段单向航程,历时约在四十五分钟左右。
作为进出大北欧地区的飞行交通门户,周末的凯斯楚普国际机场显得比平日更加繁忙,不仅有商务差旅人士汹涌出没,还有很多提早出门、携家带口外出度假的丹麦人,不管是国际航站楼,还是国内航站楼,都挤满了排着长队,等待通过安检的旅客。所有人在丹麦警察的指令下,一个接一个地脱掉外套,并拿出随身箱包里的物品来,接受安全仪器的详细检查。
顺利通过安检之后,根据电子指示牌上实时更新的信息,我才发现,距离目标候机厅还很遥远。于是一路疾步快走,匆匆穿过一条帆船造型、穹顶类似教堂的长廊之后,总算找到前往桑德堡的候机厅。
此时登机口的服务柜台仍未开放,和我一同在此候机的,是几名手提公文包的丹麦商务人士、大学生模样的年轻男女、携老伴一同回家的耄耋老者,另外还有一位裹着迷彩服、身形高大魁梧的丹麦军人——据闻,桑德堡的那座小机场,除了为当地大企业提供商务出行便利之外,也主要用作军需,所以,眼前见到有军人同乘,倒不算意外之事。
手捧杂志报纸,闲坐半小时后,柜台工作人员陆续到位,于是我随即加入乘客队伍,验票登机。
桑德堡本是边境小城,加之这条航线的承运商又是丹麦国内的小型航空公司,因此所谓客机,便是一架约二十人座位的迷你小型飞机,客舱内仅有一名丹麦空姐全程陪伴,连我在内的乘客,至多十人,所以无须事先分配座位号码,登机后即可自行挑选落座——像这样的情况,倒成了不是专机,胜似专机的境遇了。
机组人员与空港塔台简短沟通之后,随着两翼螺旋桨强而有力的旋转推进,这架小型客机从凯斯楚普机场腾空而起,如同一只白色信天翁,在厄勒海峡上空盘旋掠过。广阔辽远的波罗的海上,横跨丹麦和瑞典两国海岸线的厄勒海峡大桥的白色桥墩,渐渐没入海平面,延伸到不可见的海底隧道中。蔚蓝的海面上散落着白色浮冰,巨大的电力风车成群伫立,随着强劲海风不停旋转,源源不断地向陆地输送着电力能源,这种超大型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阵容,难得一见,蔚为壮观。
早晨的刺目阳光,强烈地照射在白色云海上,进入平流层之后,飞行状态稳定下来,丹麦空姐起身为每个乘客倒了一杯热饮,又递上一片巧克力。此时我仍有倦意,但并不敢熟睡,只是靠着窗户,闭目稍作休憩。
当机舱广播再度响起时,距离桑德堡机场已经只剩下十五分钟航程。我从舷窗望下去,倾斜展开的机翼所指的方向,是一望无际的漫长海岸线,像一个个弧形圈,紧紧包围着陆地。平整的大地上,没有起伏的山峦,这里和哥本哈根一样,被苍茫冰雪所覆盖,但是更加荒芜稀疏,看得出当地的居民群落并不大。
飞机从空中盘旋下降,几乎是直接擦着海面,发出轰隆隆的气流摩擦声,最后稳稳地降落在陆地跑道上,一切都依照预定的航行时间表,准点到达。
初次见面的桑德堡机场,究竟袖珍到什么样的程度?——简而言之,它的整个机场建筑规模,就像一个一层楼高的小型超市而已。
从停机坪走下飞机,你直接推开一扇门,进入室内后,再走个一两分钟,就已经到了机场大门外,这段距离大概比你从一个货架走到超市的收银台还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