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时来运转心理学
2997000000029

第29章 时刻为人生充电(1)

人的一生中,都有接受教育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人的一生都是受教育的时间。如今,终身教育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并且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指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如果我们不主动学习,就无法取得工作和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就无法使自己适应急遽变化的时代,我们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应当主动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学习改变命运

学习,使你富有知识,知识使人多一份竞争力,进而会改变你的命运。一个人愈能储蓄便愈易致富愈易成功,因此,零星的努力,细小的进步,日积月累,可以使你更为充实,可以使你更能应付人生。

一个人“优越”的记号与“胜利”的征兆便是孜孜以求的进步精神。

有的人或许以为利用闲暇的时间来读书得不到多大的成效,其成绩总不能与学校教育相比,因而不想在闲暇的时间读书。这无异于一个人因为自己进项不多,以为即使尽量储蓄,也不能致富,所以一有钱,尽数挥霍,不屑储蓄。

知识的价值之高,对于一个人的人生历程的重要,无过于今日。在日趋剧烈的生活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生存环境中,你必须以充分的学识作为甲胄。这一切,只有学习知识方可达到。

心理学家说,我们大多数人的缺点,就一心希望在顷刻之间成为一名成功的人。事情是慢慢成就的,因此你应不断地努力读书自修,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宝库,从而渐渐扩大知识范围。只有这样,知识才会越积越多,力量也才会越来越大。

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你应该相信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从现在开始,立下志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努力,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身上的能量。

从每个可能的地方努力摄取知识,这是使人知识广博的唯一方法。广博的知识可以使你远离狭隘、鄙陋,使你的胸襟开阔。这样的人才能够从多方面去“接触人生,领会人生”,而他的趣味,也是广大、深厚的。他的人品将是宽厚的、仁和的。

你每天所遇见的每个人都能增加你的知识。假使遇见的是一个印刷匠,他能帮助你获得印刷技术;是一个泥瓦匠,他也能告诉你许多闻所未闻的东西;即便是一个普通的农夫,在某几点上,也可能会比你聪明得多……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态度。

过于看重大学教育的人往往是不曾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而因家境困难或身体不健康而无缘进入大学学习的人往往认为他们遭受的损失是不可补救的。他们以为不管日后再怎样学习,也还是无济于事。但就事实而言,世间最有学问、最有知识、最有效率的人物中,有不少是从未受过大学教育的,有的甚至早年连中学的校门都没有跨进过。但这并未阻碍他们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近,他们不但实现了自己的志向,而且用自己的知识改变了许多落后的东西。

因此,人的一生都是受教育的时期。社会就是我们的大学校。我们所遇见的人,所接触的事物,所得到的经验,都是这所学校中的教师。只要我们开放我们的耳目,那么生活或工作的每一分钟,都可以摄取许多东西。如果你愿意,知识的无穷力量也会给予你无尽的快乐。

而且你要认识到,成功并非终点,它只不过是你一段时间的小结而已。成功是下一个开始的起步,应该准备好,走好下一步,为了下一次的成功应该再接再厉。从古到今,凡是有追求的人都不满足于现状,而不断为下一次的成功做准备。“今日的努力是美好明天的基础”,因此你片刻都不可放弃学习;若有浪费,即使是片刻也可能带来终身遗憾。对于你来说,利用多余时间学一些对工作有利及提高工作效率的知识,利用目前可供自己自由思考的时间来思索怎样培养自身的影响力,这既是投资,也是保险,更是将来的利润。

在知识如此迅速激增、变化和老化的今天,不学习者就会停滞不前,迟早丢掉饭碗。一个懂学习、有知识的人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会学习、有知识的人能改变国家的命运。因为知识是获得生存能力、提升竞争力的唯一途径。

李嘉诚也曾经说过:“没有学习就没有未来,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比我们更厉害的人还在学习。……我们正在跨入的21世纪,是知识和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将最大程度地决定经济发展、民族进步、国家富强以及人类文化的提升。知识是推动发展的最重要工具,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相信这是他对自己的成功经验最精辟的总结。他还制作了一系列知识改变命运的电视短片,将这个观念传递给更多的人,未来无疑将会有更多的人从中获益,抓住改变自己命运的契机。

在整个人类的发展史中,知识一直都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不会忽视学习和知识的重要性。例如中国有句古话,说一个人如果想出人头地、成就大业,必须具备五个条件,就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可见,我们祖先早就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具备了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话中的所谓“命”、“运”、“风水”实际上都是无法捉摸、不可掌控的东西,而“阴德”——做好事的回报,同样是无法预期的。这五个条件中,我们唯一可以把握的就是“读书”,所以,认真努力地学习是我们改变自己命运唯一的方法,古今中外无数杰出优秀的人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这个道理。例如,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的陈章良先生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采访时就强调:进入大学读书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他以后的成功都源于此。陈章良先生出生在福建沿海一个偏僻的渔村里,9岁才上小学,但26岁时他成了中国国家“863”高技术专家委员会最年轻的专家,35岁担任北大副校长,现在已经是中国科学家协会最年轻的常委。这就是知识改变命运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在过去的农业经济时代,人们所依靠的最大的财富和支撑就是土地;到了工业经济时代,最大的财富就是资源,谁拥有资源、能源,谁就拥有了财富;而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最大的财富就是知识。不仅如此,知识财富还是一个永远不会贬值、不会丧失的财富。在农业时代,如果一个人拥有价值200万的土地,当地价下滑,他的财产就会减少,而一旦把土地卖掉,它就不再属于你了;在工业时代,你的工厂、设备都可能因为经济不景气或经济危机而大幅贬值。但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你的头脑、你所拥有的知识财富决不会因为曾经赚过200万之后就变得不值钱,而是恰恰相反,具有更高的价值。所以,知识经济是我们获得最大财富的根本条件,是现代成功不可或缺的主体。

获取知识必须通过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拥有足够的知识去创造更大的财富。而资讯社会里,知识的飞速发展和更新使学习成为一项伴随我们终生的行为,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因此,学校体制外的学习已经成为一股巨大的潮流。许多人都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不学习,将会被社会无情地淘汰。企业与公司的上班一族成为学习市场上成长最快的人群。

而同时,学习的效益正日趋明显。在摩托罗拉,每花1美元在学习上,就可以连续三年每年提高数十美元的生产力。假日旅馆的一些员工通过学习,使顾客的投诉率由月均两三百次降为两三次,同时营业收入却大幅度提高。“用学习创造财富”——目前已经被企业和商界公认为当今和未来的“赢的策略”。

学习是改变命运的根本途径,你应当日日都学习,日日有收获。

每天阅读30分钟

书籍是智慧的结晶,阅读书记就是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借助别人的作品来提高自己。爱读书,读好书的人,生活就会多一份乐趣,品格就会多一份高尚,头脑就会多一份智慧,心灵就会多一份慰藉,人生就会多一份精彩。趁着现在精力充沛,时间充裕,记忆力超强,你需要多读点好书。

我们的这个时代,被学者们称为“知识经济时代”。为什么这样说呢?看看下面的数据您就知道了。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50多年时间内,人类社会的知识增长不仅数量极大,而且质量也有了巨大变化,人类社会的知识总量在质与量、深度与广度、内涵与外延等方面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飞跃发展时期。有人估计,人类社会的知识总量,有90%是近50年创造出来的,所以“二战”结束后的50年被称为“知识爆炸”的时代。据粗略估计,20世纪前50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远远超过了19世纪;20世纪6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上的新发明、新发现,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要多,仅在宇宙空间技术领域中,就有12万多种过去不曾有过的新产品和新工艺。20世纪80年代每年登记的发明创造专利超过30万件,平均每天有800~900件专利问世;全世界发表的科技论文每年为500万篇左右,平均每天发表的包含新知识的论文达到13万~14万篇。20世纪70年代以来,每年全世界出版图书50万种,每一分钟就有一本新书问世。而在12万种科技图书中,技术科学图书有9万余种,自然科学图书有3万余种。80年代以来,美国每年形成文献资料的页数约1750亿页。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世界科学技术情报系统”的统计,科学知识每年的增长率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从9.5%增长到10.6%,80年代更是高达12.5%。据说,一位化学家要想浏览世界上每天所发表的有关化学方面的论文和着作,如果每周阅读40个小时,也要花48年。

这一切显示,全球的知识总量正在以几何级数的速度递增。正如当代着名的管理学家,美国的彼得·德鲁克所说:“在当今社会里,知识是个人和整个经济的基础资源。土地、劳动和资本——经济学家所说的传统的生产要素——其作用并没有消失,但已经退居次要地位。只要掌握了专门知识,那么就能够获得土地、劳动和资本,并且是轻而易举地获得。”

所以你每天都应该寻找一些零碎时间来为自己的人生充电。所谓零碎时间,是指不构成连续的时间或一个事务与另一事务衔接时的空余时间。这样的时间往往被人们毫不在乎地忽略过去。零碎时间虽短,但倘若一日、一月、一年地不断积累起来,其总和将是相当可观的。凡事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几乎都是能有效地利用零碎时间的人。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过:“世界上真不知有多少可以建功立业的人,只因为把难得的时间轻轻放过而默默无闻。”

滴水成河,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59倍。

美国近代诗人、小说家和出色的钢琴家艾里斯顿善于利用零散时间的方法和体会颇值得我们借鉴。他写道:

其时我大约只有14岁,年幼疏忽,对于爱德华先生那天告诉我的一个真理,未加注意,但后来回想起来真是至理名言。从那以后我就得到了不可限量的益处。

爱德华是我的钢琴教师。有一天,他给我教课的时候,忽然问我:“每天要练习多少时间钢琴?”我说大约每天三四小时。

“你每次练习,时间都很长吗?是不是有个把钟头的时间?”

“我想这样才好。”

“不,不要这样!”他说,“你将来长大以后,每天不会有长时间的空闲的。你可以养成习惯,一有空闲就几分钟几分钟地练习。比如在你上学以前,或在午饭以后,或在工作的休息闲余,5分钟、5分钟地去练习,把小的练习时间分散在一天里面。如此则弹钢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当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的时候,我想兼从事创作。可是上课、看卷子、开会等事情把我白天、晚上的时间完全占满了。差不多有两个年头我一字不曾动笔,我的借口是没有时间。后来才想起了爱德华先生告诉我的话。到了下一个星期,我就把他的话实践起来。只要有5分钟左右的空闲时间,我就坐下来写作一百字或短短的几行。

出乎意料之外,在那个星期的终了,我竟积有相当的稿子准备我做修改。

后来我用同样积少成多的方法,创作长篇小说。我的教授工作虽一天繁重一天,但是每天仍有许多可资利用的短短余闲。我同时还练习钢琴,发现每天小小的间歇时间,足够我从事创作与弹琴两项工作。

零碎时间也可以为我们创造出很大的价值,世界上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十分重视利用零碎时间。着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

一天,生病的达尔文坐在藤椅上晒太阳,面容憔悴,精神不振。一个年轻人路过达尔文的面前。当他知道面前这位衰弱的老人就是写了着名的《物种起源》等作品的达尔文时,不禁惊异地问道:“达尔文先生,您身体这样衰弱,常常生病,怎么能做出那么多事情呢?”达尔文回答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

的确,达尔文非常珍惜时间,他曾在给苏珊·达尔文的信中说:“一个竟会白白浪费1小时的人,就不懂得生命的价值。”

零碎时间看起来十分短暂,但如果你善加利用,积少成多,时间长了也是一笔很好的财富。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每天临睡前挤出30分钟看书,假如一个中等水平的读者读一本一般性的书,每分钟能读300字,30分钟就能读9000字,一个月是252000字,一年的阅读量可以达到3024000字。而书籍的篇幅从60000字到100000字不等,平均起来大约75000字。每天读30分钟,一年就可以读40本书,这个数目是可观的,远远超过了世界上人均年阅读量。然而这却并不难实现。

如果你觉得自己缺乏思考问题的空闲时间,不妨试着坚持每天睡前挤出三十分钟的时间,一旦形成了习惯,就很容易长期坚持。或许就是这每天的三十分钟,正是你命运的转折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美国曾召开了一个有企业家、学者和管理学家参加的美国质量大会,专题研讨新世纪质量问题。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与企业家们在大会上提出,20世纪是生产力的世纪,21世纪则是知识与质量的世纪。

的确,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技术、经济、社会、政治上的变革频率更快,世事变化更频繁。一个成功人士的终生学习与改善,已不再是可有可无了。

正如辍学的孩子更容易出现问题一样,不再学习的人更容易在自己人生生涯中碰到麻烦。比较完美的人似乎始终在不断提高自己,他们观察、跟别人交谈、倾听人家的经验,以便把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