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上10个方面可以看出,壮族的民族文字古籍有鲜明的特色,即从总量上看,韵文远多于散文,韵文的艺术水平也高于散文。有不少古籍本应以散文体出现,但它却采取了韵文形式,足见歌海的深刻影响。因此,不能用通常的古籍以散文为主来套壮族古籍。也不要因壮族古壮字古籍多以韵文形式出现而简单归人文学作品。如《控告土官歌》本是一篇讼牒,是民众呈送官府控告土官的呈文,但形式却是壮歌,它应当归人法律及相关活动的文献一类。
(三)重要文献介绍
古壮字文献在建国以前几乎全部散落在民间,建国后才着手搜集整理出版。
1.汇集成书并较有名的:
《粤风续九》清初睢阳吴琪在任浔州(今柱平一带)推官时采录的民歌集,其中有假歌2首,假人扇歌1首,僮歌1首,假僮均为当时壮族族称。可惜原文已佚,部分歌引辑于《池北偶谈》。《粤风》清代广西民歌集,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辑解多民族民歌的最高成就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辑者李调元(1734-1803)系乾隆十八年(1763)进士,在任广东学政期间辑成此书,其中属于壮族民歌的有偎人对唱22首,假人扇歌6首,假人担歌1首,僮歌8首,全部都是情歌。这些民歌全部为古壮字,辑者作了辑解,大部分准确。《壮族民歌选集》韦其麟、侬易天等编,1957年12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中收入了太平天国到新中国初期的民歌及两部民间长诗《达稳之歌》及《文龙》,大部分是根据古壮字手抄本翻译成汉文的。《民间歌谣》壮文版,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文学校编,1983年12月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其中包括苦歌、哲理歌、情歌等。大部分据古壮字手抄本转写成拼音壮文,惜无原文。《壮族排歌选》何承文、李少庆整理,据古壮字手抄本译成汉文,1982年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分为初会、试探、交心、定情、结义、离别、相思、诉苦、出走、安家10章,每章有若干小节,实际是歌圩的范本。《右江排歌》三集,黄天赐等整理,由古壮字手抄本转写为壮文,先后由广西民族出版社于1982,1983年出版。内容包括单身歌、思念歌、恋歌、连情歌、日月歌、五色饭歌、定情歌、结婚歌、背带歌以及天旱歌等大量农业生产歌,对唱形式,内容丰富。《凌云排歌》覃建真等搜集整理,1983年10月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系根据凌云民问口碑及古壮字手抄本转写为壮文,原文已佚。《武鸣民歌》黄革、黄自修整理,根据记音及古壮字手抄本转写为壮文,1982年8月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内容包括鸟歌、季节歌、花歌、动物歌、穷人歌、仆人歌、寡妇歌、对歌、情歌、杂歌等,五言六句勒脚体。《德保歌坪山歌》黄英振、何自荣等搜集整理,转写为壮文,1981年12月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内容包括求歌、恋歌、盘歌、相思歌等情歌以及其他一些山歌,有浓郁桂西南壮乡风情。《壮族末伦》方士杰、黄英振搜集转写为壮文,1983年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这是壮族第一本说唱末伦选集,收入29篇末伦,是由南部方言古壮字本转写为标准音壮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当兵叹》《毛红玉音》《梅良玉送陈杏元》《靖西鹅泉》《送烟》《妻亡叹》《断情叹》《出嫁叹》《乞丐叹》等。《云南壮剧选》(第一辑)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委、文联、剧协编选,1983年广西百色地区右江日报印刷厂印。收入了《卜荷戏土司》《木棉花开》《和睦皈朝》《大闹金刚山》《凤凰公主》《蝴蝶媒》《王宝钏》《错配鸳鸯》《飞龙马》《换酒牛》《野鹅湖》《万年树》等12个剧本的汉译文,除《木棉花开》外,其他全是传统题材剧目,是根据各地壮剧班的古壮字抄本翻译的。《布洛陀经诗》第一部保存原文并有完整译注的古壮字古籍,执行主编张声震。1991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每行经诗包括原文、壮文转写、国际音标、汉文对译、汉译文五个部分,适当加注,便于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这部创世诗产生于父系氏族公社末期,经长时期加工而成,后成为麽教的重要经典。《序歌》(一)200行.为麽公开篇请神(姆六甲及布洛陀),讲述经诗的传授及其严肃性,表明麽公是正统的巫师。
《序歌》(二)为麽公请始祖神姆六甲、布洛陀到法坛中央就位,120行。
第一篇《造天地》(一)(二)(三)叙述布洛陀率众神开天辟地,创造天空、地面、地下水域三界,保留了壮族先民的宇宙观。共297行。第二篇《造人》属洪水神话,共120行。第三篇《造万物》用神话手法叙述先民创造了水稻种植和家禽等万事万物,共1602行,内今丰富多彩。第四篇《造土官皇帝》透露出氏族制度的瓦解和阶级分化,共90行。第五篇《造文字历书》,133行,这是文明的开端。第六篇《伦理道德》包括解决父母与子女、兄弟之间的矛盾,其中罕王原意为天鹅王,当是天鹅部首领,与兄弟间因财产纠纷打得你死我活,反映了私有财产产生后壮族早期社会的冲突,共2903行,14515字,是最长的部分,对研究壮族古代史极有价值。第七篇《祈祷还愿》通过祈祷消除各种灾难,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的困惑以及征服自然的企望,共399行。全诗5741行,是从22本布洛陀经诗异文中节选出来的,各部分相对独立,又有内在联系。所选章节保持原貌。《’隋歌(一).嘹歌》流传于平果县等右江地区的长诗,诗形成于明代。主编张声震,1993年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其整理方法与《布洛陀经诗》同。全歌为五言四句对唱山歌体,4012首,16048行,8万多字。
内容分为《夜歌》及《日歌》。《夜歌》由《大路歌》《贼歌》《建房歌》3套长歌及《人寨歌》《家穷歌》《穿黑歌》《打十闸》《赞村歌》《惜别歌》6组短歌组成,是夜歌圩的歌。《日歌》系由《三月歌》《献歌》及《建月歌》《时辰歌》《盘问歌》《对对歌》《天旱歌》等短歌组成。《三月歌》描写了初春时节壮族男女青年纵情青山绿水的欢乐图景,是壮人的《清明上阿图》。
《献歌》通过一对男女青年对包办婚姻的抗争,终成眷属,反映了壮族人民对幸福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长达16000多行的《嘹歌》,充分反映了明代壮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古壮字文献选注》采用古壮字、壮文转写、对译、意译加注等方法选注的古壮字文献的又一本选集,张元生、梁庭望、韦星朗选注,1992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本选集包括《摩兵布洛陀》《传扬歌》《唱舜儿》三部长诗,原文收入,一字不易。另有比瑜三段,传统情歌两首,总共3503行。《摩兵布洛陀》及《传扬歌》另文介绍。《唱舜儿》是根据舜帝传说改编的经诗,328行。叙述特舜(诗中把舜当作壮族青年)受后毋虐待迫害,死里逃生,人大明山垦荒致富。他不念旧怨,接父母及同父异母弟特象到大明山共享天伦之乐。谁知继母恶性不改,趁其父赴交趾经商,深夜刀砍特舜,却误杀亲子,被雷公怒劈为数块,得到报应。基本情节与《越绝书·吴王阖闾内传》的“舜亲父假母,母常杀舜,去耕厉山”相同。又《史记·五帝本纪》说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苍梧时为壮族先民苍梧部所居,故《唱舜儿》从侧面反映了岭南越人早期与华夏诸部的亲密交往。
2.古壮字文献中的重要篇章
(1)古壮字碑
《廖士宽墓门碑》为宜州清代壮族著名歌师廖士宽的墓碑。墓主廖士宽才华横溢,壮歌出口成章,远近叹服。但他家道凋零,生平坎坷,生活艰辛。他无子嗣,养子对他无义,十分悲愤。因担心无人送终,遂于道光十一年(1831)4月19日在宜州安马乡古育村前为自己修建有坑道的生坟,并立古壮字碑。碑高91厘米,宽28厘米,厚6厘米,碑文为勒脚歌体,读之令人哀叹。其附近还有一块古壮字碑,比廖碑还大,内容更丰富,惜已毁。
(2)讼牒
《控告土官歌》产生与19世纪末。清代末年,壮族地区的“改土归流”接近尾声,残存的土官逆历史潮流而动,依然想依靠传统势力欺压壮民,遭到激烈的反抗。光绪年间,都安都阳土司犬兴土木修建官邸,强迫豆也壮民出资500贯,老人前去求情,土官不允。豆也壮民愤而上告到思恩府,但土官贿足了官府,原告代表反而被投入监牢。豆也人派韦利送饭,也被监禁并死于狱中。人们怒而推举蓝安告到龙州,又告到桂林。官府慑于百姓威力,被迫判壮民胜诉。《控告土官歌》即是当时的讼牒。
(3)信歌
《特华信歌》以歌为信的代表作。时特华外出打工,越走越远,又牵挂寄居叔叔家的小妹妹,因作此信寄给她,诉说打工的劳苦和对妹妹的惦念。信为上林县典型的民歌样式“三爪勒脚欢”,每首的基础是6行,字数及排列是535535,经两次半反复成3节18行。全信24首432行,如泣如诉。开头部分,诉说了兄妹孤苦伶仃,饥寒交迫,为了活下去,不得不把小妹妹寄托在叔叔家,到隆山(今马山)加芳当脚夫。信中写道:“特华天下苦,十四五,爹娘赴阴府。”“无田又无地,来世间,苦楚赛酸笋。”“我兄妹二人,自苦挣,奔忙如野蜂。衣补五斤线,穷到顶,难度这一生。”为了活命,不得不离家外出苦奔波,但又惦记在二叔家的小妹妹,接下去他向亲人倾诉外出的苦楚:“跋涉腿欲断,百多斤,肩挑累腰弯;饿极浑身抖,挣一文,养命难上难。”这封信歌感情深沉细腻,读来令人心灵震颤,对研究一百多年前的壮族社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传扬歌
壮族有一种专门传播伦理道德的歌,统称之为《欢传扬》,意为将做人道理传播人间的歌,意译《传扬歌》。比较有名的有明代《传扬歌》,清初蒙廷守《传扬歌》。明代《传扬歌》是这类文献的代表,被称为壮人的“道德经”。全诗2100行,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对上自皇帝下迄财主进行了猛烈的扦击,指出贪得无厌是不道德的行为,提醒穷人要处处提防,莫找官家、财主做靠山。如压迫太甚,则“猛虎扑进城,东京(宋都汴梁)人震撼”。第二部分阐明做人的道理,人应当孝敬、勤劳、诚实、正直、尊友、睦邻,反对忤逆、懒惰、欺诈、偷赌、欺友、扰邻。第三部分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的原则,主张夫妻相敬,兄弟相帮,妯娌相让,孤儿要尊敬继母,后娘要疼爱孤儿,有鳏寡要大家悉心照料。这部古籍所阐明的道理,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5)历史歌
《自明朝至民国史歌》184行,叙述了从明代末年到民国的二百八十多年历史,评价了崇祯、顺治一直到宣统13个皇帝,歌颂了李自成、张献忠、孙中山、冯子材等正面人物。抨击了吴三桂、土官李秉圭以及陈炯明等军阀。提到的重大历史事件有明末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白莲教起义、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八国联军、中法战争。猛烈抨击了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总揽300年沧桑巨变,褒贬大致得当,这是很了不起的。《中法战争史歌》流传于广西凭祥、龙州一带,全诗一百多行,概括了中法战争的全貌。开头部分描绘安南失地之后,法寇侦探以做生意为名窥探我南陲边关,刘永福率黑旗军奋起反抗。记下了当年清军惨败的狼狈像。敌人直逼边关,冯子材挺身而出,在当地壮民拥护支援下,“南关一战败敌寇,丁勇连追到谅山”。谁知李鸿章竞与敌人签订屈辱和约,又派奸贼杀害抗法勇士陈、党二人,并进一步谋害冯子材,幸被识破。中法战争终以中国屈辱而告终。这首长歌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文献,保存了中法战争一些重要的史料。
(6)经诗
《摩兵布洛陀》红水河中游壮族麽教摩兵流派的经诗,是由创世史诗加工而成的。全经诗402行,五言排歌体,腰脚韵。第一章叙述从前天地紧贴如两块磨盎,后裂开,一片上升为天,雷王主管;一片下沉为地,布洛陀坐镇。地下为下界,蛟龙为王。布洛陀又派螟蛉子和屎壳郎等整治好大地,雷王派使者把天地间划分为12国,宇宙形成。第二部分叙述在布洛陀、姆六甲主持下,茫仙等参加造地上万物,让人类有鱼可打,有田可耕。第三、四部分叙述人类遇到72凶兆、360怪、720妖,大家在祖神布洛陀、姆六甲帮助下战而胜之。第五部分阐明布洛陀给大地万事万物立了规矩,如虎不下平阳,蛇不横大路,以确保大地井然有序。第六部分是钻木取火和造文字。《摩兵布洛陀》体现了壮族远古祖先的宇宙观,表达了人类力图掌握自己命运的进取精神。《布伯》师公经书,异文甚多。这里介绍的是流传于红水河中下游的一个古壮字手抄本。全诗83首,332行,七言,上下句式,腰脚韵,不分章节,但从内容上看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斗雷公,叙述雷公制造大旱,田块龟裂,布伯上天逼雷公给水。雷公从天上下来报复,被布伯抓住。但它骗伏羲兄妹得到猪食水,饮后力气大增,踢散谷仓逃回天上。
第二部分描写雷公用洪水淹没天下,布伯骑坐打谷槽随水而上,砍断雷公一条腿,伏羲兄妹坐在用雷公赠牙种出的大葫芦里漂于水面,幸免于难。
第三部分描写洪水过后天下只剩下伏羲兄妹俩,勉强婚配,生一磨刀石一样的肉团,被雷公剁成360块,抛撒四方,肉块变人,天下又逐渐恢复往日的繁荣。这篇洪水神话被完整地保留在经诗里,极有研究价值。
(7)民歌
《越人歌》公元前528年壮族祖先榜桤越人所唱的歌。录于《龙溪精舍丛书》第五函《说范》卷11《善说》。公元前528年,新任令尹的楚王弟弟鄂君子晰,在水上举行舟游盛会敬贺。因越人在楚国境内人多势众,子晰为了表示对越人的友好,以取得他们的拥戴,特请榜植越人第一个献歌。这位划动短桨的越人歌手唱道:“滥今扦草滥予?昌桓泽予?昌州州湛。
州焉乎秦胥胥,鳗予乎昭澶秦腧渗。促随河湖。”子晰不解越语,令史官记下其音,招越译为之译为楚语,文云:“今夕何夕兮,搴中洲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垢耻。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