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壮文论集
30023900000047

第47章 千锤万击还坚劲——祝《三月三·少数民族语文》创刊15周年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锤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借郑板桥这首诗形容《三月三·少数民族语文》版(原为《三月三》壮文版)的十多年坚忍不拔的路程,当不为过。《三月三》壮文版是在壮文徘徊的时候诞生的,它凭借着自治区民委、自治区民语委等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编辑们的顽强拼搏,赢得了一方生存的天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走出了一种精神,显示出了它自身的价值。首先,它的产生和存在,成了壮文的支撑点之一。和许多新生事物一样,壮文的路子颇为崎岖,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支撑。壮文进学校是支撑点,研究室是支撑点,《广西民族报》是支撑点,广西民族出版社是支撑点,国家民委民族语文翻译局壮文室是支撑点,《SamNyiedSam》的诞生又增加了一个支撑点。这个支撑点的意义非同一般,它是壮族历史上第一个用自己民族文字出版的刊物。在众多的中国刊物里,它也许不起眼,甚至惨淡经营,读者面也还小,但它是类似刊物的头一份,单是这一点,它就值得自豪。第二,在发展和完善壮文方面,《SamNyiedSam》有独特的作用。《广西民族报》壮文版在发展壮文方面,有显著的作用,它信息量大,反应迅速,许多新词术语都首先在它上面出现。《SamNyiedSam》有其优势,这里发表的小说、散文、壮剧、评论文章、长诗,作者和责编均须在选词、修饰和表达方法方面推敲和琢磨,对新词术语的运用力求准确和合乎壮语的表达方法。对方言土语的词汇、格言、俗语、谚语的选择、推广和使用,更是《广西民族报》难以替代。可以说,在完善壮文方面,《SamNyiedSam》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至于刊登壮语文有关研究文章,简洁而又有深度,对壮文的完善更是其他刊物难以替代。第三,培养人。从《SamNyiedSam》的读者群来看,有一个重要的读者群是中小学生,这一群体同时也是刊物的重要稿源。不要小看这个层次,过几年,他们便是壮族乡村的新生力量,科学种养和乡镇企业的新生长点要在他们身上体现,壮乡的最美好的图画要由他们来描绘。这个群体将是名副其实的双语人,《SamNyiedSam》不仅培养他们的壮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更是培养他们热爱自己民族文字的情感。蕴藏在他们心底里的壮文情结,将是壮文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这对壮文的生命将有战略性的意义。在实用价值上,这一群体可以通过《SamNy-iedSam》这个窗口,了解自己的民族,了解壮语文,了解壮族历史文化,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了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通过那些壮文文学作品,了解不同阶层人们的心底历程和在改革大潮中的躁动不安。也就是说,他们作为双语人,多了一个理解世界的窗口,多了一个信息源。这对这一群体的成长和未来的工作,是一定有益处的。第四,发展民族文化。《SamNyiedSam》虽然是一个不大的阵地,却已经成为发展壮族文化的必不可少的园地。以文学艺术而言,壮族的普通群众,在漫长的历史上实际上没有属于自己的书面文学,那些用汉文创作的诗词、小说、散文,是供给中等文化以上的人欣赏的。《SamNyiedSam》上的壮文作品,有着特殊的意义,先不讲这些作品的技巧如何,单是以壮文创作这一点,便是属于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壮人享受的精神食粮。如果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站广播这些作品,不懂文字的壮人也可以从书面文学中实现自己的审美感受,这对智力开发将会产生积极的效应。十多年来,《SamNyiedSam》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愈来愈进步了。最近出现的叙事长诗《深情重于山——王任光赞歌》,便是新近壮文长诗的一个闪光点。作为壮文文学作品的重要园地,《SamNyiedSam》功不可没。《SamNyiedSam》的栏目是越来越丰富了,这里出现了“长河浪花”、“人生百味”、“他乡漫记”、“文化论坛”、“交流学习”、“童趣朵朵”、“古话长侃”、“教育之声”、“学术视点”、“翻译擂台”,等等,无疑对壮族文化的发展是一种推动,一种贡献。而且就其涉及面之广,栏目之活泼,行文之生趣,是独树一帜的。《SamNyiedSam》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希望它加强“文化论坛”

的栏目,以适应不同读者层的需要,加宽加厚刊物的群众基础。作为壮乡的一朵奇葩,让我们一起为它呐喊,为它浇灌,为它施肥。祝《SamNyiedSam》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