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制力2(实践版):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与命运?
30035100000015

第15章 我是不容易满足的人?(2)

从厌恶到疲惫,然后就重新换工作,每一份新工作开始时我都很有激情,能力当然也有,但却持续不下去,因为总是不满意,永远不满意,总觉得自己还可以追求更高一些,换个更好的目标。因为我现在换工作太频繁,每次都是从零开始,所以快30岁了,始终一事无成,连女朋友都没有。说到女人,我的要求更高,相亲也有七八次了,但每次都看不对眼,生怕错过下一个更好的,于是就决定:再等等吧,也许过几天能遇到更适合我的?这样就错过了眼前的挺合适的女孩。

我也知道,人的一生只能专注于做一件事情,要有自知之明,要有知足之心,但我总是控制不了自己。我容易对现状感到不满,产生厌恶。目前,我在杭州一家学校做教育培训的工作,现在感觉当然是可以的,但我已经隐约感觉到激情在消失,那种疲惫和放弃的冲动不久就要来了。怎么办?我很担心,如果最后不得已再换工作,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将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了。

希望您帮帮我,告诉我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谢谢!

问题分析:

从朱先生的表现来看,问题其实并不复杂,这是典型的工作浮躁情绪。他的理想很高,对自己要求也严格,希望有一个好的事业,有一个好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他对环境的要求更高,任何一个细节都得达到他心中的“完美标准”,才能满足他的欲望,平复他的情绪,刺激他长久适应的动力。

然而,这怎么可能呢?没有一项事物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份工作是绝对合适的。如果朱先生不改变自己的想法--去适应环境而不是强求环境适应他,那么他的浮躁情绪还将持续和加深下去,最后一事无成是必然的结果。

前文所述的亚德里安在钻井平台上的体验也属于这个范畴。对于情感体验的完美追求,导致了现实在他们心目中的巨大落差。所以,调高胃口,并不是一件多好的事情,从低点起步,从小满足出发,才能给予我们持久的动力,这样的人更容易成功,平时也更冷静、理性。

反之,那些兴趣广泛、聪慧活跃者,他们十分精通于处理各种事务,要求也高,反而总觉得自己不容易满足,或者:“我还可以做得更好一点!”于是,对正在做的工作出现否定和厌烦的情绪,这岂非一种痛苦?

我们在更换每一种新的体验方式时,是因为什么问题,才使你产生了厌烦和浮躁的情绪呢?我们只有归纳出问题的共性,再加以情绪的调整,才能根本改变当前的情势,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案。

你是否经常对自己或者别人感到不满,因此经常挑剔自己和别人所做的任何事?

你是否经常顾及别人的需求,并为此放弃了自己的需求和机会?

你是否自认做任何事都是全力以赴的,但却又常常希望自己可以轻松一些?

你是否经常计划今天该做什么,明天又该做什么,但又经常更换已经订好的计划?

你是否不停地想,某件事如果换另一种方式处理也许效果更好呢?

你是否经常对自己的服装或居室布置感到不满,因此时常变动它们?

你是否不断地因为别人没能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而亲自去重做这项工作呢?

当你工作时,如果注意力被别人的说话或者行为破坏,你是否感到愤怒,恨不得上去教训他们?

当你在计划购物时,是否不想理睬那些对你促销的人,而是自己另寻需要的信息,然后再做出选择?

对于那些处理事情很随便的人,你是否感到很厌恶,并且会在背后指责他们不负责任?

我给朱先生发送了这10个问题--它们是情绪管理课程中的既定题目,用来测试一个人的情绪自制能力,以及反映他对于生活的要求是平易、严格还是完美。在这三个等级中,如果超过7项的答案是肯定的,就达到了完美的最高级别,说明很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的问题,根源则是自己对于现状的极度不满,总在渴望达到更好的状态。

这个要求既是对内的,也是对外的。朱先生反馈的答案告诉我,他介于完美与严格之间(有6个问题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情况还不是太严重。

他首先需要认识到工作的现实意义,而不是理想价值。

现实意义:养家糊口。

理想价值:实现自我。

我告诉他,你只有先养活了自己,拥有了长期稳固的收入,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有资本去寻求更好的发展。否则,你所做的一切就成为无源之水,好像一个站在地面上拼命地想抓下月亮的孩子。虽然理想是完美的,但行为却冲动、浮躁和令人耻笑。

其次,朱先生还要对自己的行为采取严格的限制措施,控制欲望对行动的绑架。当他再次产生换工作的念头时,他应该在第一时间果断地否定这个想法,然后立刻在一张纸上列出这份工作的全部优点:

薪水很不错,能攒下钱。

老板喜欢我,我在公司前途光明。

同事友善,我已交到了一些朋友。

……

如果能够踩下第一脚刹车,成功地延阻辞职的念头,他就走出了顺利的第一步。如果他仍然不满意,不时有跳槽或去“寻求理想”的心理波动,没关系,把它列为固定机制,每个月(不能再短了)列举一次这份工作的优点--不写缺点,要绞尽脑汁写出所有与公司有关的优点。

像朱先生一样,如果你具备同样的想法,也一直讨厌这份工作,那么写在纸上的优点会越来越少,到你实在写不出,也想不出什么值得留恋之处时,再考虑如何为自己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这份新工作的指标也应该在纸上明白地写出来,列为强制性的要求,如果新的工作不能达到这些指标,或者你无法确定新的工作已经打开大门、只等你办好离职手续就可以上班,你就不能向上司辞职,以压制这种伤害性的缺乏规划的欲望。

情绪自我管理课程

控制完美压力

放松要求:不要每天都板着脸,也不要过于严格地要求自己和别人。把标准降下来,本能地给自己松绑,你才能让心态保持健康,而不是情绪紧张。

暂时离开工作:和自己建立一种长期的平和的关系。比如要明白,离开了工作,我还有许多事情可以去做,工作并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事情也是有意义的。虽然我们在现实中做到这一点非常不易,但如果建立一种信任机制,长期坚持,必能让情绪好转,使自己对生活变得容易满足一些。

不要投入过多:对任何一件事物,如果投入了过多的感情,一旦回报不符合自己的预期,我们就会痛苦。因此,投入量力而行,始终建立一条可进可退的红线,就不会因目标没有实现而感到失落,也就不会被内心的欲求牵着鼻子走。

开口求助:你要意识到,自己其实也需要帮助。永不满足,就是让自己扮演一个强势的角色,追求一切完美,那么,在处理事情时,就容易走上A或B的两种极端,将自己架到紧张情绪的火上去烤。所以,在需要别人时,及时开口,征求他人的意见,把自己“解救”出去。切记,如果不确定自己是否需要帮助,你应采取的态度是“不拒绝”而非“逃避”。

释放,而不是压抑:如果我们总在内心抱怨,给自己和别人加压,制造紧张空气,却不采取有建设意义的行动,那将是十分恶劣的行为。有时你需要表达观点,但更重要的是商讨解决方案,这会让你养成不逃避问题的良好习惯。比如,当你觉得别人把环境搞得一团糟时,建议他们将环境恢复原状并一起去做,比单纯的“骂街”和“吐口水”更有价值。

◎根源:在自身之外寻找自己

2006年,我们开设在旧金山的情绪管理课程的第一天,组织100多名学员去郊区的一处农场进行了一场“叩拜仪式”。我把仪式的场地选在了农场附近一片空旷的草地上,有2000多平方米,一望无垠,周围没有任何遮挡物,对面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和行人都可以看到我们。

问题来了:是啊,为什么要在这么开放的环境中进行集体的叩拜,意义是什么?

学员们下车后,发现环境是这样的,七嘴八舌表达异议:

“我做不到,许多人在看!”

“跪在这里合适吗?我的身份不适合!”

“保罗先生,您确定我们不需要换一个封闭的空间?”

“我可以晚上跪,白天不行哟!”

学员们众说纷纭,吵个不停,有些人激动到转身打算离开,不想玩这个游戏了。那一瞬间,他们可能觉得即使回公司继续头疼地工作也比叩拜轻松,宁愿回去经受内心的折磨,也不想做这样的失礼举动,让人嘲笑。我们的情绪顾问出来维护秩序,劝阻学员多待几分钟,再决定是否退出。

我的答案是:“身体叩拜下去,完全匍匐在地面,让身体的每一寸肌肤都贴近土壤,放下身心,要像大山崩塌了一样。”

“什么山?”

我说:“欲望之山,傲慢之山,顽固之山,全身趴伏于地,舒缓神经,通畅气息,打开心门,释放苦恼,倾泄欲火。否则,你不清楚自己有多累,你不知道人生有多苦,你不知道世界有多广阔。纵使欲望满足了你,你也摆脱不了这无穷无尽的苦难。但是,只要趴下,释放,让自己跌下高山,完全忘我,你就等于进行了一次灵魂的洗礼,把郁积的不良心、名利心、争夺心以及躁动心全部抛诸脑后,换来一次由内到外的新生。”

这个简单的方法,如同一记大锤,重重地锤碎一切顾虑、面子、身份、地位等与功利的欲求相关联的东西,把我们的灵魂变得赤裸裸,没有任何重量,可以自由地舒展,享受回归大地、回到零点的清静与轻松。

“我在哪儿?”→在自身之外

大家恍然大悟,愿意试一试,并且立刻有十几个人趴在了地上。剩下的人虽有些犹豫,但看到有带头的,也都整了整衣服,放下手中的包,跟随着趴伏于地。我们每个人都做出了同一姿势,包括我和课程小组的每一名工作人员。

我感觉到了地面的冰凉,但更多的是无比的舒畅和惬意。从来没有像这时一样心情轻松,积压在案头的工作也不再成为心头的压力。我甚至再也想不起它们,只记得自己是在履行一项神圣的仪式,这项仪式可以让我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