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和谐社会视野下社会体育的未来发展研究
30126800000017

第17章 和谐社会视野下社会体育区域扩大化趋势发展(2)

各个乡镇可以根据本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利用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等)开展体育比赛和表演活动;活动和比赛项目也应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为主,如健身秧歌、舞龙舞狮、龙舟、拔河、棋类等等,在那些软硬条件较好的乡镇,可以逐步推广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以此丰富农民群众的文体生活。

四、推介先进典型,实现以点带面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抓农村基层体育可以先从经济较富裕的乡镇和有体育传统习惯的乡镇抓起,带动其他乡镇发展。为及时发现推介典型,除组织参加国家开展的评比,省、市、县各级都要持续开展体育先进乡镇评比表彰活动,组织召开农村体育现场会,把优秀典型推向全县、全市乃至全省,同时也可以介绍外省的一些典型做法,学习他们好的做法和经验,为己所用。

五、要落实工作经费,创造外部条件

要发展乡镇体育事业,一些人财物方面的基本条件必不可少。乡镇政府每年的体育事业经费应该列入年初计划,并保证落到实处。现阶段力争突破人均1元钱,并逐年有所增加。要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在现有条件下,建议以镇(或乡机关所在地)为基地逐步建立农村体育活动中心,集中力量搞好活动中心的硬件建设,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增加农村体育场地数量,保证农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和举行体育活动的需要。

六、发挥技术优势,加强业务指导

县级体育部门对乡镇具有业务指导职责,应经常深入乡镇检查督促工作,如举办乡镇领导体育法规和体育知识培训班,增强体育法制意识;定期对文体专干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培训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壮大骨干队伍;经常举办以乡镇为参赛单位的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以活动促工作等等,以此来带动乡镇体育活动的开展。

(第三节)农村体育开拓发展

农村体育,是指在县及县以下广大农村开展的,以农民为主要参加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农村体育所涉及的内容包含有农村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小城镇体育,还有少部分竞技体育成分。农村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又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以及大量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输送。发展农村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占有最大的人口基础和战略地位,其发展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体质的增强,有利于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有益于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可提高他们生活的质量。党和国家历来都十分重视和关心农村体育的发展。

农村开展的体育活动多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们均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具有显著的文化传承特点。经过数千年的洗刷、融合、筛选加工、提炼,许多优秀的体育项目一直流传发展至今天,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特性,在我国传统节日里举办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中都有所体现。如新年春节的龙灯、舞狮,端午节的龙舟竞渡,重阳节的登山活动以及赛马、叼羊、荡秋千、珍珠球、摔跤等众多项目,都带有明显的民族传统地域特色。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并且正在进行积极改革开放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有九亿,占据着中国人口总数的71%。无论是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还是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都离不开农村和农民。他们的体育健身效果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是否得到提高,他们的体质状况与健康水平直接反映出国人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具有相当的广泛性。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幅员辽阔,地域分散,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且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地区也才刚刚解决温饱问题。许多农村社区既缺乏体育活动场所和体育器材,又缺乏相应的组织和指导,加之农村居民受文化教育程度的局限,广大农民(包括不少村干部)对体育健身尚缺乏正确的认识,体育意识极为淡漠,普遍存在着干了农活就不用运动的观念,将农活等同于体育运动。因此,要使广大农村的大多数农民自觉地、科学地、有组织、有序地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确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由于一年当中有农忙农闲之分,这就造成了农村社区体育活动会随着春耕农忙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变化。在农忙季节体育活动会较少开展,反之,在农闲季节或是在隆重的节日里,体育活动则开展得较为丰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农村物质条件的好转和机械化设备的广泛运用、闲暇时间的增多,使得农村社区的体育需求发生了变化。农村体育活动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了,参与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自行随意地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其体育锻炼的形式丰富多样,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康社会进程中,拥有九亿人口的农民体育活动开展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我国民族体质和健康水平的发展趋势。农民的身心健康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前提条件,没有农民的身心健康就没有农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小康也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发展农村社区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和地位,其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目前,虽然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余暇时间增多,但是就全国而言,其经济基础仍然较薄弱并且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地区只是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不少农村社区既缺乏体育活动场地和体育器材,又缺乏相应的组织、指导和帮助。同时,农民受教育程度的限制,缺乏正确的体育健身观念,农民从改革中获得的更多闲暇时间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开发,不少农村中的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封建迷信及非法宗教活动仍然很猖獗。因此,要用战略的眼光来认识对待农村社区体育的开展,把它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规划,并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充分重视对体育的宣传,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宣传咨询活动。如利用广播、板报、咨询、辅导站等各种形式进行体育宣传。增设农村体育健身指导橱窗,宣传体育健身知识与健身手段和方法,宣传健康第一、体育健身的理念,转变和提高农民体育健身的意识和观念,引导和鼓励农民合理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体育活动,丰富他们的日常文化生活内容,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要加强和改善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多元化建设,依靠各级政府支持和投资,并组织乡镇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力量,有计划地改善和提高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规模和水平,为农民提供体育健身锻炼的物质条件,使农民享受到基本的体育服务,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和参与程度,推进农村社区体育活动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农村社区体育社团是农村体育最基层的组织,直接接触、联系广大农民,组织农民开展体育活动。我国的农村社区体育社团建设严重滞后,许多乡镇、村至今仍然没有体育组织,也没有专职或兼职的体育干部,致使农村的社区体育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展,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村体育长期实践的经验证明,建立健全完善的体育组织是搞好农民体育活动的基本保证,是开展农民健身活动的基础环节。长期以来农村社区体育活动难以开展,关键在于体育组织的严重缺失。所以,在开展农村社区体育活动时要关注和重视其体育社团的建立、发展和完善,切合农村社区的特点和农民的体育兴趣、爱好、要求特点,成立不同的体育组织。通过体育组织(协会)经常举办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将分散的群众体育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科学、合理、有序地指导农民的体育锻炼,促进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人们的感情交流,培养体育锻炼的意识,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有利于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内容,改善他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农村体育需要结合农村特点,设计适宜的体育健身活动:

一、坚持与生产劳动和文化活动相结合

在组织农民参加体育活动时,既要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科学文明的原则,又要突出趣味性、健身性、娱乐性、社交性、民族性和科学性。同时还要注重选择和设计与生产劳动密切相连的活动项目,选择地方特色浓郁、民间传统突出的项目,以适应和满足农民的实际需要,从而调动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逐步转变体育观念,增进身心的健康。

二、大力倡导和推广适合农村社区特点、经济实用的健身项目

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设施有限,在设计体育健身项目时,要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现实特点,要结合农民的实际情况,大力倡导和推广适合农村社区特点,简单易行、经济实用、科学健康的体育项目,逐步形成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体育活动品牌,吸引更多的农民群众加入到体育健身的活动中来。

三、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

要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务实的精神,设计出适合农民需求、具有农村社区特色、农民喜闻乐见的体育竞赛活动,力求使农民体育竞赛活动常规化、制度化。各体育社团要充分利用传统节假日和农闲季节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和表演活动,并形成制度.定时定期举行体育竞赛,为农村社区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创造条件和提供服务。通过竞赛和表演活动,宣传普及体育健身的科学知识,提高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和积极性。各体育社团之间要相互配合、相互联系、统一规划,前后有序地组织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或举行表演活动,使农村社区的体育竞赛活动保持经常性、不间断性,随时随处都有体育竞赛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健身氛围,丰富农村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内容,抵御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改善他们的生活方式,提高其生活质量,构建和谐健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