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萧劲光传
30311300000030

第30章 为了建立“犹如汉高祖之汉中”(3)

9月初,蒋介石根据其在关内一时无法抽调兵力增援东北,而东北兵力又感不足,无力同时进攻南满、北满的情况,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16日,国民党政府参谋总长陈诚飞临沈阳,亲自主持召开军事会议,与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东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长官杜聿明等军政要员,共同确定了具体实施计划:在南满取攻势,对北满取守势。第一步,首先吃掉民主联军南满根据地,夺取南满,切断东北与华北两个解放区的联系,解除后顾之忧,占领海上通道;第二步,待关内增援兵力抵达后全力进攻北满,拿下民主联军的大本营哈尔滨,实现“委员长”提出的争取在“三到五个月内结束东北战争,占领全东北”的战略目标。

10月初,国民党军开始实施上述战略计划。杜聿明经过一番苦心运筹,以三个师从开原、梅河口分路出击,至15日打通了沈(阳)海(龙)路。接着调整部署,于20日调集八个主力师连同保安部队约十万余人,分三路向南满根据地发起进攻,先后占领了通化、安东等地,步步向民主联军最后的根据地长白山紧逼。10月底至11月初,新开岭一战,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全歼国民党军号称“千里驹”的第五十二军第二十五师,打击了国民党军的进攻锐气。但杜聿明仍顽固坚持“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作战计划,以主力部队继续进攻南满。这时,南满根据地已只剩下临江、濛江、长白、抚松四个县的弹丸之地。作战主力部队只有第三、第四两个纵队(军),加上新组编的地方保安部队,总计不到四万人。且装备不齐,后备兵源不足,粮秣军需供给困难。

虽然根据地建立不久,但有过接触、打过交道的老百姓还是知道民主联军是什么人的。“中央军是遭殃军,民主联军就是关内的八路军,是向着老百姓的!”见民主联军从新建立的根据地上一撤再撤,一直往北走,老百姓都摇头叹气。有的老人心情沉重地说:“唐朝薛仁贵征东,高丽将军盖苏文就是沿这条路进入一道江,经八道江向临江方向败退的。满洲皇帝溥仪前些年也是从这条路逃走,到大粟子被苏联红军所擒。你们不要覆前车之辙呀!就算杨靖宇将军那样革命,被小鬼子追逼得上了长白山,最后也没有下来。”部分刚改编、新入伍的战士尚未经过系统的教育训练,思想不很稳定;从关内进入东北的老部队,对当地社情地貌又不够了解。部队何去何从,是在南满坚持下去,还是跨过松花江与北满的部队会合?基层官兵议论纷纷,营、团以上领导干部思想也非常混乱。

一度,辽东军区曾打算北撤。有的部队发了斧子、锯子,发了辣椒、姜,每个班给一斤白酒,要求自己做一个爬犁,准备北上。报告上去了,东北局没有答复。然而,坚持下去,只能进长白山。进入11月,河沟已经结冰了,许多官兵还穿着单衣,鞋子露着脚趾头。在敌人的尾追下,部队居无定所,时常露宿在冰天雪地里,围着火堆过夜。“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吃的是冻得啃不动的窝窝头和酸菜(也没保证)。而吃、穿、用,这些对敌人来说都不是问题。他们不仅人多势众,且装备精良。坚持南满,前途如何呢?通过一次次分析、争论,向北满转移的意见逐步占了上风。

从哈尔滨到南满,虽然路途不算远,但是,由于许多地方需步行,且要绕道朝鲜,陈云、萧劲光他们用了整整一个月。到辽东军区驻地长白山下的临江县城时,已是11月底了。他们首先组建了中共南满分局,调整了辽东军区领导机关。陈云任南满分局书记兼辽东军区政委。萧劲光任南满分局副书记兼军区司令员。原军区司令员萧华任南满分局副书记、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程世才任副司令员,罗舜初任参谋长,莫文骅任政治部主任。

12月11日,在接近前线部队的七道江村召开了辽东军区领导机构调整后的第一次军事会议。会议由萧华主持。军区和纵队以上主要领导,除陈云因病在临江治疗外,萧劲光、程世才、罗舜初、莫文骅,第三纵司令员曾克林、副政委刘西元,第四纵队政委彭嘉庆、副司令员韩先楚等均出席了会议。各师的军政主官邓岳、李伯秋、杜光华等,也参加了会议。会址是七道江村头一幢青石砖瓦结构的平房,里外三间,此前是党组织控制的“通明炭矿”的办公室。房间不大,这么多人一来,里屋外屋都是人,地上摆了火盆,不少人嘴里还叼着自己卷的旱烟卷,烟雾腾腾……

萧劲光清楚,能否坚持南满,关键在领导,在今天到会的这些人。冰天雪地、零下四十多度严寒,衣食困难,“两个纵队一套被装”(被装缺一半),根据地狭小,大兵压境……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内部、特别是领导层,“行不成武松的拳头,没有打虎的决心”。所以会议开始,他首先传达了东北局的指示精神,继而单刀直入地宣布:今天,在这么紧张的形势下,把大家集中到这里来,就讨论一个问题,如何继续坚持南满的斗争。萧劲光说:这句话包含了两个意思,一是南满必须坚持,二是南满怎样坚持。从目前看,南满的严重局面已经到来,而且下一步可能继续发展,更为严峻。接下来,他对东北的政治形势作了全面分析。

萧劲光说:“东北是国际国内反动势力与我争夺的焦点。这说明东北战略地位重要。”现在敌进攻东北的锋芒首先放在南满,其原因在于,“南满是东北重工业集中地区,是东北重要部分,是人力物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一、南满是东北基地侧后阵地,威胁敌之心脏。坚持下去,可促进北满、东满根据地的巩固;二、地形上是东北最好的地区,人口多。如能坚持,才能更好地积蓄与加强我之力量;三、从沟通朝鲜、大连,保持与华北联系,以及将来反攻的意义上来说,均十分重要。”我们的方针,“要从敌军变动而规定,但可预先规定:主要以军事反清剿为主,以有力的游击兵团深入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破坏敌之清剿,拖延与打击敌之新进攻。主力集中于适当位置,准备于敌之进攻中消灭一部(一个团或一个营),以配合敌后游击战”。

讲到为什么不能向北转移时,萧劲光说:“我不北去的原因:敌军的目的是由西而东、由南而北,北去就落入敌人的圈套。我们的方针是牵制敌人,坚持南满。应先顾南而后北。哈尔滨、齐齐哈尔失守,不足影响东北全局,南满乡村不保,影响东北全局。我们主动出击时机及兵力,可以考虑时间勿过早、亦勿过迟,兵力勿过大亦勿过小。主动地打、主动地走,不能再挨打再走。能不能坚持敌后,决定能不能坚持南满。”

最后,萧劲光提出,现实情况大家都清楚,上级的指示精神、基本思想也传达了。下边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萧劲光话音刚落地,会场就明显地分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全力迎敌,战斗到底”,赞成在南满坚持下去;另一种观点,主张主力部队大部北上,在南满留下小部队开展游击战;也有几个人提出,先集中力量在南满打一仗,看结果如何,打得赢就坚持下来,打不赢再开拔北上。实际上是赞成走的观点。这天屋外风大雪紧,屋檐下吊着尺把长的冰锥。屋里,衣服单薄的各级指挥员围着火堆,慷慨激昂地发言,各说各的理,争得脸红脖子粗。

主张北上的人认为,部队在这里已转战一年多,消耗大而补充少,不能再在南满与敌人决战了。敌人的作战方针就是“先南后北”,把我们赶到长白山困死、饿死、冻死。留下来与敌人决战,岂不正好中了敌人的圈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现在北上,形势有了变化我们可以打回来。如果在南满决战,战场就是长白山。这里地形狭窄,部队进退没有回旋余地,加上兵源不足,被装、粮草缺乏,弄不好把主力拼光,南满也还得丢掉。那样损失就大了。

主张坚持南满的人则认为,在南满坚持下去固然困难多,但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以我们现在的实力,就是上山当“胡子”也能坚持几年。况且,南满战略地位重要。只要有我们的部队在,敌人就不能撤离。在南满吸引和消灭的敌人越多,对东北全局的形势就越有利。这里地形狭窄,大兵团没有回旋余地,但小丘陵多,树木多,便于小部队活动。我们化整为零,利用得好,是可以站住脚的。

两种观点尖锐对立,唇枪舌箭,各说各的理。但有一点,大家心是红的,血是热的,都在为东北乃至全国的大局着想,只是思路不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