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取别人的经,理自己的财
30335900000004

第4章 取穷人的经——哪些观念会阻碍你成为有钱人?(3)

既然风险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就要看风险管理措施是否得当。我们应转变只求稳定不看收益的传统理财观念,对基本的投资产品进行了了解之后,就要量力而为,选择较有兴趣的几种投资方式。投资组合的分配比例可以依据个人状况来制定。个性保守或闲钱不多者,组合不宜过于复杂,短期获利的投资比例要少;若个性积极有冲劲且不怕冒险者,可视状况来增加高获利性投资的比例。

总而言之,理财的原则就是安全,但不排除冒风险,而应该承担合理的风险。要获得高收益就一定要承担高风险。当然,如果反过来就是错的,承担高风险不一定能获得高收益。

如果什么都不懂,又害怕投资风险,一个办法,将储蓄的习惯改为投资基金,当然不是去投资股票型高风险的基金,而是去投资无风险的保本分红的货币基金,虽然它的收益低,但是比银行定期利息收益要高。

观念10:分散风险,肯定能赚

风险分散是指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来分散和降低风险的方法。当然,分散风险投资固然是明智之举,但是也要看情况,要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王小义是某外企的白领,工作两年,虽手中积蓄不多,但有投资意愿。王小义认为,“东方不亮西方亮”,“多撒网,才能多打鱼”,要投资就要分散风险,分散风险肯定能赚。虽说仅有4万元人民币积蓄,他却拿了1万元用来炒股、5000元用来集钱币、5000元换成美金做外汇宝、5000元买了开放式基金。听说银行又要推行个人纸黄金业务“黄金宝”,王小义的心又蠢蠢欲动了:黄金是保值的——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毫不犹豫地加入其中。

可是一年下来,王小义的投资成绩却不尽如人意:股市亏了,美元贬值,钱币没有动静,只有开放式基金挣了钱,可惜又买少了。王小义觉得投资收益还不如存银行。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王小义的投资理念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多尝试各种理财产品才能分散投资风险。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一处能赚钱。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人和王小义的想法一样。当然,也有很多人和王小义一样尝到了这个苦果。

把资产放在不同的投资项目上,例如股票、债券、货币市场或者是基金﹐可把风险分散。投资分散于几个领域而不是集中在特定证券上,这样可以防止一种证券价格不断下跌时带来的金融风险。现代金融理论的开山人马克维茨的资产组合管理理论认为,只要两种投资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不为1(即完全正相关),分散的投资方式就具有降低风险的作用。

也就是说,分散风险投资固然是明智之举,但是也要看情况,要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王小义这种理财方式使他没有足够的精力关注每个市场的动向,投资分析不到位,结果可能在哪儿都赚不到钱,甚至会出现资产减值的危险。更进一步讲,他的有些投资行为本身就代表着不同的市场判断,例如投资美金,应当说他预期美元会升值;同时他又投资“黄金宝”,但黄金的国际价格与美元走势往往是呈相反波动的,如果投资人选择这样的理财组合,其本身就自相矛盾。

已为人母的女性如何作理财规划?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因为要考虑家庭的方方面面,最好请一个专业的理财人士帮助,作出全面、详细的理财方案,然后结合家庭状况具体实施。简单地说,应该从健康医疗、子女教育、退休养老方面,为自己作理财规划,如果参加炒股、买卖外汇等风险性投资,建议资金不宜超过家庭收入的1/3。

观念11:工作太忙,没空理财

“没时间理财”是很多人为自己没有理财所找的理由,但是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理财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不会花费太多的精力,更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

张扬是一所大学的讲师,收入不错,年纪又轻,按说应该很有精力和时间来打理自己的“财富”,但是他从来没有这种习惯。每当有人劝张扬一起炒股或者上理财培训课的时候,张扬都说:“我哪有那个时间,整天忙得不行,哪来的时间理财?”

因此,年纪轻轻、收入颇高的张扬一直没有形成一种理财的习惯。工作三年下来,张扬没有存下多少钱,快要结婚了连房子也买不起,婚期只好一拖再拖。而那些和张扬一起参加工作的年轻讲师,由于很早就开始理财,已经有了不少的存款,并都买了房子。

想起当初同事劝自己理财的情景,张扬后悔不已。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遇到这种情况,一提起理财,就有人立马站起来说:“天哪!整天忙得要死,哪有时间理财。”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具体深究起来是站不住脚的。实际上,理财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只要有合理的理财意识,只要能严格按照理财师的建议或者自己的理财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执行下去,理财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不会花费太多的精力,更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

根据最新的理财状况调查显示,对“理财要花很多时间与精力,我没有时间与精力”的观点,有54.5%的人不同意这个观点,只有1/3的人同意这个观点。分析显示,年龄越大的人,同意这个观点的就越多;学历越低的人,同意这个观点的就越多。学历越高、年龄越小的人则愿意为理财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专家还指出,认为自己时间不宽裕的人只要能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地打理自己的财产。

1.整理自己的资金。

整理自己的资金是作好理财的第一步。为了作好理财,无论再忙也应抽空整理一下自己的资金,并根据整理好的资金存放状态,对自己的财务状况有明确的认识。

2.找个理财师。

一般来讲,有了理财师的帮助会使我们获得理财上的成功,效果也非常明显。所以,为了让我们理财不走弯路,我们最好找个理财师。

3.合理配置自己的资产。

在资本市场最活跃的时候,我们不妨将资金交给专业的基金公司来打理。一般来讲,资本市场会给我们带来丰厚的回报,但具体选择什么类型的基金要自己做好功课,最好与有投资经验的人进行交流,以作出正确的投资选择。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配置一些本金相对安全的理财产品,以保护自己的本金能够抵御未来不确定的市场风险。

4.定期审视自己的投资成果。

一般来讲,聪明的理财者一般会每季度或每半年审视一下自己的资产配置和投资成果,然后根据市场变化及时作出调整。这样做的好处是在享受收益的同时可以降低自己的投资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讲,理财只有控制了风险才会有好的回报。一个季度或者半年的审视频率是比较适宜的。

基金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它是把众多投资人的资金汇集起来,由基金托管人(如银行)托管,由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和运作,通过投资股票和债券等,实现收益的目的。它的特点是专家理财。基金管理公司配备的资金管理专家,一般都具备深厚的投资分析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以科学的方法分析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组合投资,规避风险,它的好处是风险性小。

观念12:别人这样,我也这样

理财投资不是穿衣吃饭,不能看着别人怎么样就单纯跟风、效仿,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理财规划作具体的理财安排。别人这样,我不一定也得这样。

刘斌是一家私企的销售主管,年纪轻轻,还没有结婚,不过结婚的钱早就准备好了。刘斌一直想进行一些投资,想多赚点儿钱,但是一直苦于没有门路。

2007年5月份,股价一路走高,公司很多同事都因此赚了不少钱。刘斌虽然一直都很反对炒股,但是看到同事们都在炒股,并且都赚了不少钱,于是,刘斌想,既然大家都炒股,轻轻松松就赚钱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就找了一个对炒股很在行的同事,和那个同事买了同一家上市企业的股票。从此以后,那同事怎么买,刘斌就怎么买,那同事怎么卖,刘斌就怎么卖。那同事说:“刘斌,你就在家等着数钱吧。”这一句话说得刘斌心里美滋滋的。

但是半年下来,刘斌赔得一塌糊涂。

在理财方面,有很多人抱着一种从众的心理,盲目地选择与身边其他人相同的投资理财产品,形成一种被理财专家称为“羊群效应”的现象。

“羊群效应”的直接表现就是:大多数人的投资喜欢一哄而上。如早些年股市比较好,使得不少人把所有的资金都投资于股市,而不理会风险,随着市场的低迷才发现风险极大,可惜为时已晚。再例如用于子女教育或自己养老的资金积累,本来应侧重于资金的安全和长期稳健的收益增长,但看到股市火暴,别人在股市“搏杀”中屡有所获,不禁自己也心痒痒的,终于忍不住杀了进去。不料行情急转直下,弄了个鸡飞蛋打,后悔莫及。

盲目跟风,却从不认真考虑一下是否切合自己的需要、自己能否承受相应的风险、是否会导致自己的成本遭受损失,这样的投资理念实在不敢恭维,简直就是拿自己的血汗钱开玩笑。再者,从家庭理财的角度来看,人的一生,收入、支出、风险承受能力与理财目标各不相同。因此进行理财时,必须根据不同的年龄考虑投资组合,需要不断调整资产配置,选择相应的投资品种与投资比例,不宜将所有的资金投入到单一品种上。对投资者而言,年龄小,风险大的投资产品如股票可以多投一点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风险性投资产品的投资比例应逐渐减少。

总而言之,理财投资绝不应该是盲目和僵化的,一个理智高明的投资者不应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应该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专业知识技能、资金积累的时间限制和用途需要,合理地选择投资工具,科学地搭配组合,以求得投资风险与收益的最佳结合。

“存款族爸妈”因为不善于理财,总是将省下来的钱存入银行,而且定期存款是其主要的选择对象。其实,教育储蓄是个不错的选择。目前金融机构的教育储蓄类产品起点低、收益稳定,可以免缴利息税,存期分1年、3年、6年3个档次,只是操作手续较为复杂且有上限限制。

观念13:见好就收,赚多少是多少

“见好就收,赚多少是多少”的投资理念表面上看是有一定道理的。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一夜暴富,若时机好也许能大赚一笔,但时机不好时亦不乏血本无归的例子。只有踏踏实实作好自己的投资规划才是最重要的。

30多岁的顾女士和先生都有稳定的工作,多年积攒下来,家底已经相当殷实。这两年,顾女士看朋友在股市里赚了不少,心头直痒痒。两口子一琢磨,决定拿出几万元钱跟朋友一起炒股。

2004~2007年4年间,股市、汇市,甚至期市都留下了顾女士的身影。但急于想在这些有较高风险的投资中获取丰厚回报的顾女士太注重短线投机,听人风传某只股有异动就投进去,不见动静又快速撤出。也有运气好的时候,但是顾女士总是在情况好得还没有达到顶峰的时候就赶紧撤回资金。用顾女士自己的话来讲,这叫做:“能赚多少算多少,人不能永远不满足,见好就收。”这话虽然讲得不错,但是在股市或者基金市场里并不吃香,所以几年下来,顾女士从股市或者其他方式的投资中获得的收益并不理想。

其实有类似顾女士这种想法的人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美国当代著名的理财专家巴菲特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巴菲特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投资专家,也是美国唯一一个靠股票投资成为亿万富翁的人。他从小就显露出赚钱的天分。他11岁时曾劝姐姐以每股38美元买下3股“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可是不久股票下跌到27美元。姐姐担心自己的全部积蓄将化为乌有,每天责怪巴菲特不该让她上当。后来股票慢慢回升到40美元,巴菲特赶快卖掉姐姐的股票,去掉手续费后净赚了5美元。但是这家公司的股票随后上涨到每股200美元。

从这件事上,巴菲特获得了他终身遵守的两条准则:

第一,设立目标必须经过严谨的思考和周密的测算。

第二,目标设立后,绝不轻易放弃和改变,尤其是核心目标。

在我们身边的投资市场中,许多投资者都比较乐于短线频繁操作,以此获取投机差价。特别是在股票投资时,更是喜欢追涨杀跌。还有人甚至把基金作为短线品种来炒作。这些都是不理性的。评价理财的成果要从长期来看,一味地看重短期成果会影响到理财计划的实施。在股市投资中有句俗语:短线是银,长线是金。意思就是如果你看得准大的趋势,应该长线持有;就算你是短线高手,也并不能总是战胜长线投资者。可能有人会问:“股市总是涨跌互现,如果作短线投资能够看准行情,收益率不就超过长线了吗?”但事实上,这样成功的投资者微乎其微,就算是专业投资者,也很难战胜长线投资者。

当然,我们也不是说只能追求长线,单纯地、片面地追求长线效果和短线效果都是不对的,这都是没有经过严格理财规划的表现。只有踏踏实实地作好理财规划,然后严格按照计划行事,当然也要适当地见机行事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才是科学的投资理念。

总而言之,像顾女士这样的投资者,虽然有投资理念,但往往希望“一朝致富”,若时机好也许能大赚一笔,若时机差时亦不乏血本无归的例子。因此,投资人要正确评价自己的性格特征和风险程度,在此基础上决定自己的投资取向及理财方式。只有根据年龄、收入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合理分配存款,使之以不同形式组成个人或家庭资产,才是理财的最佳方式。

投资的收益与风险并存,二者成正比。投资的收益愈大,风险也愈大。股票与债券相比,前者的风险大,但收益也高。家庭投资属稳健型投资,最好选择一个相对收益大、风险小的投资方式。

观念14:理财不需要专业指导

理财需不需要专业的理财师作指导呢?很多人认为,就那么点钱,还请个人来指导一下,值吗?其实,这是种很不负责的态度。过于迷信自我和过于不相信专业都是不正确的理财态度。

王东1997年开始参加工作,计划在28岁以前开一家专卖店。有了这个目标以后,家人都建议王东到理财工作室作一个详细的理财计划,然后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王东觉得理财工作室的理财师都是徒有虚名,只懂理论缺乏实践,觉得自己完全能行,于是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王东的工资只有900元,到2000年下半年,王东的工资已经涨到了每个月5000元。但是一直到2007年,王东29岁的时候,他“开一家专卖店”的计划还是没有实现,因为他的银行存款只有6000元,距他要开店的目标还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