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博弈
30336900000029

第29章 企业中的博弈(2)

接受小公司。作为主导品牌,加强广告宣传,创造和开拓对行业所有产品的市场需求才是真正的利益所在。不要采取降价这种浪费资源的做法与小企业竞争,除非它对公司形成了真正的威胁。正是小企业采取的低价格阻止了潜在进入者的涌入。对威胁的限制要清楚:如果小企业发展壮大到了构成威胁的程度,大公司就应该迅速做出进攻性的反应,并且让小企业清楚地知道它们在什么样的规模水平之下才是可以被容忍的,否则就会招致大公司强有力的回击。如果小公司知道对它们的限制,也就不会再有兴趣超越这种限制。

在80年代初,美国市场上私人标签(PdVate1abe1)的软饮料价格便宜、质量低劣,因此占有较低的市场份额。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最初能够容忍这些私人标签软饮料的存在。因为它们的威胁是有限的。可没过多久,一家主要的私人标签软饮料供应商C00t公司通过挑衅性的定价和较高的质量,从“一只小猪”——拥有较低市场份额的地区品牌,成为一个拥有三分之一市场份额的、旗鼓相当的竞争者。此时,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通过降低价格这种进攻性的行动,使这家私人标签软饮料的市场份额立即被瓦解了。

通过运用“智猪博弈”案例对两个规模与实力存在较大差距的竞争对手之间价格战分析,可以看出。竞争双方应对自己在竞争博弈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认清自己真正的利益所在,避免残酷的价格战的发生。这样两个地位相差甚远的公司最终就能够达成一种和平的生存模式——共同生存。

(第四节)企业间的合作博弈论

囚徒困难与企业间的合作

其实,博弈论方面的知识与企业管理之间有很多地方都是共通的。在博弈论中,“囚徒困境”是一个经典案例,在商场中很值得借鉴。

博弈双方在决策时,都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目标,但结果往往是无法实现最大利益或较大利益,甚至导致对各方都最不利的结局。在企业竞争中这种情况是非常常见的。

在企业竞争中,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对于竞争双方来说,信任和合作是最好的办法。当然,在现实世界里,信任与合作很少达到如此两难的境地。谈判、人际关系、强制性的合同和其他许多因素左右了当事人的决定。但囚徒的两难境地确实抓住了不信任和需要相互防范背叛这种真实的一面。现实世界当中,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合作”和“背叛”都是随处可见的两种现象。那么,问题就出现了:到底是何种机制促使生物体或者人类进行相互合作或者背叛的呢?

1994年RupenMurdoch公司《纽约邮报》的价格策略表明它了解并运用了“针锋相对”策略。当它将邮报的价格从40美分提高到50美分寸,其主要的竞争对手《每日新闻》却没有跟上提价。在将《纽约邮报》的价格降回到40美分之后,RupertMu卜doch公司宣布有意向将邮报价格降到25美分,但《每曰新闻》

仍没有做任何响应。在“针锋相对”策略下,RupertMrdoch公司果然将邮报在Staten岛这个试验市场上的价格降到了25美分。此时其竞争对手《每日新闻》终于明白了对方的策略,将价格提高到50美分。没过多久,Ruped,Murdoch公司也将价格重新提高至50美分。

RupertMurdoch公司的策略是友好的,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提高价格;同时它的策略也是挑衅的,在《每曰新闻》没有跟着提价时,它又将价格降低;这一策略同样具有宽恕性,当《每曰新闻》

将价格提至50美分后,RupertMu:rdoch公司也重新将价格提高:

这一策略也是明了的,RupertMordoch公司的意图对《每曰新闻》

来说经过了两个回合就变得显而易见。由于“针锋相对”策略的运用,在这场“囚徒困境”式的价格博弈中出现了合作双赢的局面。

RupertMurdoch公司的做法和“针锋相对”策略的益处在事后看来更加明显,RupertMurdoch公司的成功是因为它掌握了博弈论的重要原则:你要了解竞争对手,也让竞争对手了解你。因此,如果公司的策略为竞争对手所明白,并且应向竞争对手清楚地表明公司准备合作,但对背叛行为将采取以牙还牙的报复行动,那么公司最终将会赢得竞争,而竞争对手通过合作也将会大有收获。

通过对两个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之间价格战运用了“囚徒困境”博弈的分析,说明价格战是可以避免的。对于每个竞争中的企业来说,对竞争对手的全面了解和对其可能反应的正确判断本着合作共享的愿望,通过合作实现共赢也不失为一种良策。

并非只能“零和博弈”

在博弈论中,有一种博弈叫做“斗鸡博弈”,它有四种决策及相应的结果:鸡A选择进攻,鸡B选择防守,鸡A得1,鸡B得0;两者进攻,两者得—1;鸡B选择进攻,鸡A选择防守,鸡B得1,鸡A得0;两者防守,两者得O;这个模型的“纳什均衡”

是其中一只鸡进攻,另一只鸡防守。

“纳什均衡”也就是所谓的合作,这在企业竞争中是非常实用的。例如,中兴、华为的竞争,他们可以说是近几年中国为数不多的令国人“欣慰”的企业。中兴连续几年荣登中国最受欢迎的企业,华为也令思科这样的“老大哥”很是头疼。

当一个企业羽翼丰满后,就会有走向世界的愿望,而且也往往真的那么去做了,比如说联想并购“蓝色巨人”IBM个人电脑部、海尔出价竞购美泰、中海油斥巨资竞购尤尼科,中兴、华为的足迹也已经纷纷迈向世界各地。华为出手争夺BT百亿英镑“巨餐”,这就是最好的诠释。

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虽然世界很辽阔,但是毕竟有价值的市场不是很多,中兴、华为这对国内“冤家”在他乡“碰个正着”也就在所难免了。从印度升级到“本底牌”阶段的斗法,到在尼泊尔华为状告中兴通讯低价恶意争抢订单,中兴、华为在海外的竞争可以说是越演越激烈。

双方面对如此的境况,此种天地的“斗争”,到底双方能各得其所,还是“鹬蚌相争”,让思科、西门子、爱立信、阿尔卡特等来自国外的“渔翁”得利了呢?难道双方没有别的途径实现双赢,而只能是这样的“零和博弈”吗?

不是的。可以将“斗鸡博弈”运用到目前海外竞争的窘况中。

难道斗争中的两只“鸡”不可以通过“沟通”而解决问题吗?那两者也不至于落到都只拿—1的结果呀!再看看大家熟悉的“囚徒困境”,这也是“纳什均衡”的运用,最终两人都招供,未能得到大家的最理想结果。但是,如果两个囚徒事先“合口供”了,那么他们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两人都可以避免蹲狱了。当然,并不是不让两个犯人招供,而是从中体会得到合作的重要性。

连犯人都懂得合作的道理,精明的商人并不是不懂得合作的道理。往往是由于陷入眼前的利益和狭隘的面子主义而做出非理性行为。

懂得合作的人,必会得到很大的成功。比如说,两个水火不相容的竞争对手——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人无不时时刻刻期待对方忽然发生重大事件,一夜暴毙,他们在碳酸饮料市场争夺得可谓你死我活了。但是,为什么没有第三个人来跟他们一起竞争呢?就是因为两位竞争对手暗地里是有合作的,谁来就打谁,只要有人想进入碳酸饮料市场,他们就非得一起搞价格战什么的把人家整死才行。又比如说麦当劳和肯德基,可以用一句话宋形容这两个竞争对手,就是“你家店开在哪,我家店就开哪,百米之内两家必‘遥相呼应”’。在竞争中,也很少有第三者在他们中间出现,因为他们两人不会容忍第二个对手的出现。

在海外的竞争中,中兴、华为如果多些沟通合作,必然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双寡头垄断者是否会采用垄断价格

假设市场上的商品只有两个企业来提供,如果每一个企业具有相同的成本和需求结构,那么每个企业都将考虑是采用正常价格,还是抬高价格形成垄断,并尽力获取垄断利润。

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这两个企业在A区域中有最大的联合区域,如果他们采用高价策略,那么就会赚到300万元的利润。如果企业之间合谋并且设置垄断价格,A区域中的情况就会出现。

在另一个极端是采用正常价格竞争策略的D区域,每个企业赢利1o万元。在这一对抗博弈的例子中有两种策略:即一个企业采用正常价格,另一个则采取高价格策略。例如在C区域中乙采用高价格策略,而甲则削价。甲占领了大部分市场,并且赚取了最高利益,此时乙实际上亏损了。在B区域中甲以高价策略为赌注,而乙的正常价格则意味着甲的亏损。

在这一例子中由于甲选择了正常价格的占优性策略,无论乙怎样做,甲都会获利较多。另一方面,乙没有占优性策略。这是因为如果甲采用正常价格策略,乙也要采用正常价格。如果甲实行高价。乙也要实行高价。乙现在处在“两难处境”之中。那么乙是否会采用高价策略,并希望甲也紧随其后或者为了安全而采用正常价格出售,可以肯定地说,乙还是应该以正常价格出售。

这是因为乙会站在甲的立场上来考虑。无论乙采取何种策略,甲都会采用正常价格策略。这是甲的占优策略。因此乙会假定甲将采取其占优策略方式以找出自己的最佳策略。

这种把自己的策略建立在假定对手会按其最佳利益行动的基础上宋解决问题的方法被称为“纳什均衡”(NaShequi1ibrium)。

纳什均衡也被称为“非合作性均衡”,是指一个在其他博弈者的策略给定时,没有一方能够改善自己的获利的状况。也就是说在博弈者甲的策略已定时,另一个对手不可能做得更好,反之亦然。

每一种策略都是针对其对手策略的最佳反应。

在分析“纳什均衡”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每一方选择策略时都没有合谋。他们只是选择对自身最有利的策略,而不会考虑社会福利或任何其他群体的利益。在图示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无论是甲还是乙都无法从这种均衡(D区域)中得到更多的利润。如果甲转移到高价格策略。他的利润就会由10万元变为—20万元,而当乙从正常价格出售的“纳什均衡”状态抬高其价格时,他的利润就会由10万元变为—30万元。

综合上述两个例子可以引出占优策略和“纳什均衡”的概念。

不难看出在给定其他博弈者策略的前提下,当没有一方能够改善其策略时,才会出现“纳什均衡”。而占优策略则是指无论其他博弈者采取什么策略,该博弈者的策略总是最好的。对于“纳什均衡”,企业是根据其竞争者的策略而相应采取的最佳策略;对于占优策略,企业采取的是它能够做到的最好的策略。因而可以说占优策略也是一种“纳什均衡”。

为什么甲乙双方不能合作以取得双方最大的利益呢?例如在双寡头垄断模型中乙企业会决定试着降低产出,希望他的竞争者也会这样做,由此而提高市场价格。乙企业知道如果竞争者不降低产出,它的利润会降为—30万元,但是,它还是试了一下。在实践中这个策略注定是要失败的。

不管乙采取竞争还是低产出以求垄断,甲确定产出的原则都会按照MC=P。完全竞争市场中利润的刺激会导致企业走向有效的竞争均衡或者称之为非合作均衡。如果企业合谋或以协同的方式活动时,也即博弈双方协调一致去寻找最大化共同利润的策略时,就称之为合作性均衡。有许多企业之所以在竞争中失败,原因就在于不能与对手进行合作。是对手并不一定是敌人,是敌人也并不一定不能合作。为了整体利益,每个企业应该学会与对手进行合作宋实现共赢。

(第五节)价格勾结的博弈分析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在各个寡头市场上,如果寡头数量很少,从理论角度分析,他们很容易通过谈判实行勾结定价,即像一个垄断者那样用高价格来宰消费者。其实,那是因为他们考虑到这样做的交易费用(寡头进行价格勾结谈判达成协议所需要的费用)很低,而勾结定价可以为参与者带来共同的利益。

为什么这种勾结定价在现实中成功的很少呢?虽然在国家的“反垄断法”中有禁止勾结定价的条款,但实际上这个条款的作用极为有限,因为寡头之间可以采用不易被发现的隐蔽性勾结)——默契。通过运用博弈论的分析,就会明白现实中的勾结定价难以成功的原因。

假如说某地牛奶市场被两家寡头瓜分,这是寡头中最简单的寡头——双头,也是最容易达成价格勾结协议的寡头市场。

假设说有两家寡头(A与B)之间没有任何勾结,每个寡头都按成本最低时产量进行生产,各生产3000磅牛奶,成本为每磅6元。如果市场总供给量为6000磅牛奶,价格仍为6元,那么各家的经济利润就为零。

如果这两家寡头达成价格勾结——实现高价,要实现高价必须减少产量。现实中寡头之间的价格勾结总是以限产为前提的(以后要谈到的欧佩克就是这样)。假设这两家寡头把产量确定为各2000磅牛奶,这时成本为每磅8元。市场总供给量减少为4000磅牛奶,需求并没有变,如果价格上升至每磅9元时,那么这两家寡头可各获得经济利润2000元。相对来说,勾结起来对双方都是有利处的。

当达成协议方有一方违约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假设有一方违约,生产3000磅牛奶,它的每磅牛奶成本约为6元,另一方守约生产2000磅牛奶,每磅牛奶成本为8元。这时市场总供给量为5000磅牛奶,价格为7.5元。市场价格只有一个,是整个市场的供求总量决定的。违约的一方,成本仅6元,价格为7.5元,每磅牛奶的利润为1.5元,总计经济利润为4500元。守约的一方,成本为8元,价格也是7.5元,每磅牛奶亏损0.5元,2000磅牛奶共亏损1000元。

这两个寡头的价格勾结协议的实施并没有法律保障,因为这种协议是非法的。守约的一方无法对违约的一方提出诉讼,即缺乏有效的惩罚。是否守约完全取决于各自的意愿。他们是否会守约呢?一方守约与否的结果还取决于对方是否守约,协议并没有保证对方守约的硬约束,因此,各方都有守约与违约两种选择,而对方到底会选择什么,无法确定,这时就可以用博弈论来分析各自的决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