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珍宝背后的故事
30401800000003

第3章 柳湾遗址裸体人像彩陶壶传奇

青海乐都县高庙镇柳湾村,是湟水北岸的一个小村庄,这里地势开阔,环境优美。著名的柳湾原始社会氏族聚落遗址和墓葬群就在这里。它是迄今黄河上游最大的一处氏族公墓,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原始公社氏族公共墓地,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为国内外考古界所震撼,闻名海内外。

自1974年开始,到1980年埋藏于地下4000多年的古代文明和史前文化的证物,被考古工作者逐一揭示出来。1730座群葬墓穴铺天盖地,横空出世,近4000件文物随之相继出土,出土的文物当中,彩陶占绝大多数,约有2000多件,另有铜镞、骨镞、石矛、纺轮、骨锥、骨针、海贝、蚌饰、陶埙、石磬等。

在众多出土的文物中,最引起专家们兴趣的是彩陶上的图案和符号。这是一个距今4000年左右的彩陶,上面有一个神秘的万字纹符号,它和后来宗教中的“卍”(万)字符及德国纳粹的“卐”(万)字符有什么关联吗?彩陶上还有大量与今天的文字相似的符号,那会不会是在甲骨文之前中国最早的原始文字?谁能破解这个彩陶上的裸体人像是男性还是女性?为什么远古的先民们要在彩陶上描绘大量的蛙纹?这些符号和图案,先民们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彩陶被发现以后,立即就有许多学者开始研究试图破译这些纹饰与符号的含义。在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这些形状各异的符号已经被专家描画出来挂在墙上。符号绝大多数画在陶器的下腹部,少数画在器物的底部,许多像现在的文字,如“工”、“北”、“中”、“巾”;有的则是简单的几何形,如“+”、“-”、“×”、“|”等。

有许多专家认为,柳湾彩陶上的符号就是中国最原始的文字。

甲骨文是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距今有3800多年历史。但专家认为,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在整理出的4000多个字中,被解读的已有1000多字。因此,专家判定,在甲骨文之前肯定还有更早的文字。而柳湾彩陶上的许多符号就具有甲骨文的特征,于是,许多学者把目光转向了彩陶。不少学者推测,这些相同符号能在彩陶上延续数千年不变,肯定有大致相同的表义,这些符号很可能就是甲骨文的祖先。但也有许多专家认为,在原始氏族公社阶段,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字。

那么,这到底是记事符号,还是原始文字?如果柳湾彩陶上的这些符号,就是中国汉字的雏形得到确认,那么,柳湾彩陶将把中国文字的历史再向前推进将近1000年!

另一个引起专家兴趣的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卐”字纹符号。绘有万字纹符号的柳湾彩陶一共有26件,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卐”字纹符号。它打破了传统学术界认为的,万字纹是公元4世纪自印度传入中国的观点。万字纹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后来,逆时针的“卍”字成为多种宗教的一个吉祥符号,而几千年后到了公元20世纪30年代,顺时针的“卐”字,则被德国纳粹选用,成了邪恶的标志。那么,柳湾彩陶上最原始的万字纹又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对于这个神秘的符号,在世界各远古文化遗留物中,都曾大量发现过,它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现象。神秘的万字纹,确实给我们留下了太多想象的空间。

而在柳湾大量出土的蛙纹彩陶,也令专家们兴奋不已,并为破解它的含义而费尽了心机。在柳湾,蛙纹彩陶有8000多件,而蛙纹的变化也有近百种。

那么,为什么原始的先民要在彩陶中绘制大量的蛙纹呢?虽然研究在不断深入,但柳湾彩陶却依旧迷雾重重,众说不一。

蛙纹既表达了先人祈求人丁兴旺的思想,又是母系社会中,女性生殖崇拜的一种表现。生殖崇拜是世界各地原始先民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类生存本能的观念表现。但是,如果说蛙纹是这种生殖崇拜的符号化表现,那么在柳湾彩陶中,另一件唯一的裸体人像彩陶壶却是直接的形象化表现。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如今它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它的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和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人像的性别——彩陶壶上的裸体人像浮雕到底是男性还是女性?

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也是最完整的人体全身裸体塑像。彩陶壶上的人像浮雕,头部五官俱全:长眼睛、大嘴、大耳朵、高鼻梁,双臂捧腹,形态可掬。尤其是袒露的乳房和性器官,既有男性的特征,又有女性的特点。

但持男性说的专家认为,当时的柳湾已渐渐从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他应是父权男性崇拜的象征。也有学者认为,这是过渡时期的男女两性同体生殖崇拜。

由于年代久远,彩陶神秘的图案至今仍是一个谜。神秘的彩陶之谜依旧困惑着众多的专家学者,也依然给世人保留着久远的悬疑。但我们相信,随着遗址的不断发现和发掘,柳湾彩陶之谜终将不断地被人们破解。

精彩链接:

关于彩陶文化

彩陶是我国新石器时期广泛流行的一种精美陶器,它是仰韶文化的一项卓越成就。彩陶艺术,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多为手工制作,主要特征是在陶坯上用赭、红、黑等色进行绘饰的,再经压磨后烧制而成,其彩绘不易脱落。彩陶彩绘及装饰图案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独特的艺术风格,花纹绚丽多彩,构图优美,一些几何线条组成的图案,规整而富有变化,具有强烈的韵律性。彩陶花纹主要是花卉图案和几何形图案,也有少数动物纹。几何形图案主要有:弦纹、网纹、锯齿纹、三角纹、方格纹、垂幛纹、旋涡纹、圆圈纹、波折纹、宽带纹,并有月亮、太阳、北斗星等纹样。动物纹样,常见的有鱼纹、鸟纹、蛙纹等。兽纹较多的是猪纹、狗纹和鹿纹,有的奔驰,有的站立。这些动物形象的出现,反映出当时的渔猎在原始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仰韶文化的彩陶,通过早期的半坡类型慢慢发展,历经庙底沟类型,形成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这一地方性分支,彩陶也由鼎盛走向衰落。彩陶是远古人类文化与智慧的结晶,远古先民对于色彩、用线和图形组合原理的深刻认识及娴熟运用,以及它那缤纷多彩的纹饰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历史信息,仍令当代的我们不得不发出由衷的惊叹!

喇家遗址

面对柳湾彩陶的巨大谜团,专家和学者们认为,如能找到先民居住的遗址,当大量的原生态情景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时,或许,彩陶之谜就能破解。那么柳湾墓地的先民,到底居住在哪里呢?

就在柳湾发掘工作进入尾声的时候,在距柳湾40公里的民和县发现了喇家遗址,让考古工作人员看到了一线希望。

喇家遗址是齐家文化的一个大型聚落遗址,面积达25万平方米,距今4000年左右,与柳湾墓地是同属一个时期。但与柳湾相反的是,这里只发现了大规模的村落遗址,却找不到与之对应的大规模墓葬区。那么会不会喇家遗址就是柳湾墓地先民的聚居地?

喇家虽然离柳湾只有40公里,但在当时的交通和生产力条件下,40公里仍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看来解谜工作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