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哈达铺
1935年9月13日,张闻天同毛泽东、彭德怀等一起,率领红军陕甘支队离开俄界,迅速北上。
迎面而来的关隘是天险腊子口。这个山口宽仅30米,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过了这个关口,就可以进入甘南的开阔地带。当时腊子口已被国民党新编十四师鲁大昌部控制,如胡宗南的援兵赶到,严密封锁山口,红军就很难过去了。在这紧急关头,红军先头部队红四团于9月17日英勇机智地歼灭守敌两个营,夺取了腊子口,打开了主力红军北进甘南的通道。
9月18日,先头部队进驻没有守备的甘南小镇哈达铺(今属甘肃省宕昌县)。毛、洛、周、博等翻越岷山,于20日到达。当天,张闻天在哈达铺的一座关帝庙里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要讨论组织部工作和部队整编问题。据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为:洛(洛甫,即张闻天)、博(博古,即秦邦宪)、泽(毛泽东)。参加者有:稼(王稼祥)、迈(罗迈,即李维汉)、德怀、尚昆。
张闻天讲话强调要爱护干部,说有的老同志有能力,但人拖瘦了。对干部的处理要“宽大一些”,“现在有马的,不必取消”。据会议记录。
毛泽东支持张闻天的意见,在讨论中说:我们现在的干部是精华,应该注意保护。组织部应该调查了解干部,既要了解高级干部,又要了解中下级干部。转引自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365页。
会议决定了整编方案:陕甘支队下设三个纵队,原来的一、三军团分别改为第一、第二纵队,中央机关、红军总政治部等组成第三纵队。第三纵队由叶剑英任司令员,邓发任政治委员。会议还讨论了白区工作,张闻天提出,“设法派人与白区取[得]联系,建立白区工作。”会议同意他的提议,决定派谢觉哉、毛泽民到新疆去建立交通站,“可能的话与国际接头”。据会议记录。谢、毛二人当时未成行,后毛泽民到新疆。
张闻天写读报笔记
常委会开过以后,张闻天和毛泽东、博古等读到一批报纸,主要是七八月间的天津《大公报》。这些报纸,大多是两天前先头部队进入哈达铺时从当地邮局得到的。另外,红军侦察连在军阀鲁大昌部的一个少校军官的行李中也缴获了几份报纸,聂荣臻即送给了毛泽东。张闻天和毛泽东、博古阅读这些报纸,真是喜出望外。他们从报纸上登载的消息确切地知道:陕北仍然有红军!有游击队!仍然有苏区根据地!而且比原来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对于经过万水千山,最终从险境中冲出来的这支8000人的红军队伍来说,其欣喜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即使给敌人打散,我们也可以做白区工作”——毛泽东在俄界会议上所作的这种最坏打算,现在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了!原本就想在川陕甘创建根据地,因张国焘的延宕、动摇、反对、分裂而坐失良机,现在得知陕北有一块红军的地盘,那么,到陕北落脚,在那里建立根据地——作出这个决定,真如水到渠成。
0转折关头:张闻天在1935-1943七到陕北落脚09月22日,张闻天写下一篇“读报笔记”,题为《发展着的陕甘苏维埃革命运动》这篇读报笔记已收入《张闻天文集》(一),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将天津《大公报》上所披露的陕北苏区根据地和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六军等情况摘引并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表示了中央红军前往陕北落脚的意向。
张闻天用白区报纸上的材料,告诉大家几条振奋人心的消息:
第一,红二十六军力量相当强大,控制了大块陕北苏区根据地。用《大公报》载阎锡山的话说,“全陕北二十三县几无一县不赤化,完全赤化者八县,半赤化者十余县。现在共党力量已有不用武力即能扩大区域威势”。整个陕北形势同1931年江西中央苏区相仿。
第二,红二十五军“取得许多伟大胜利”,在徐海东率领下已“突围”过蓝田北出终南山口,威逼西安。估计现在“已与陕北之二十六军取得了联系”。
第三,甘南的东部尤其在毗连陕西、宁夏边区庆阳一带,也有红军游击队活动。
张闻天由上述材料得出结论:“红军与赤色游击队在陕甘两省内正在普遍的发展着”,“我们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部,已经开始进入甘南的重要地区。”
据此,他提出陕甘支队前进的方向和任务:“响应着陕甘红军与赤色游击队的活动”,“同二十五、二十六军及通南巴游击区取得配合,协同动作及汇合,并给在这个地区中开展着的游击运动以帮助、组织、领导”,完成8月20日毛儿盖会议《中央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补充决定》提出的任务:“联系存在于陕甘边之苏维埃游击区域成为一片的苏区”。
博古根据报载材料也写了一篇文章:《陕甘苏维埃运动的发展与我们支队的任务》,提出把发展着的陕西苏维埃运动“转变为巩固的苏区根据地”,是“我们支队的战略目标”。
张闻天和博古的文章同时登在9月28日刚刚恢复出版的《前进报》第三期上。这两篇文章大致反映了中央落脚陕北的意向。
毛泽东在陕甘支队团以上干部会上讲话,也提出了“到陕北去”的主张。据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365页。
毛泽东赋长征诗
离开哈达铺继续前进,突破渭河封锁线,到达通渭县县城榜罗镇。
9月27日,张闻天在这里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了当前的形势,认为应该改变俄界会议确定的行动方针,并正式决定到陕北去,在陕北保卫与扩大革命根据地,“以陕北苏区来领导全国革命”。引自1935年10月22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毛泽东报告的记录。毛在报告中追述了榜罗镇会议的决定。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定。由此,陕北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解放斗争的中心。
经过两万多里的长途跋涉,跨越了万水千山,冲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眼看红军就可以在陕北落脚,开辟新的根据地了。毛泽东非常振奋。他后来描述过这时的心情:“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毛泽东对《清平乐·娄山关》的自注,见《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53-54页。
到了通渭,毛泽东诗兴勃发,写就一首七律,歌咏史无前例的长征。在干部会上讲话时,他用那浓重的湖南乡音,清脆响亮地即兴朗诵了一遍据蒋建农、郑光瑾:《长征途中的毛泽东》,红旗出版社1993年版,第271页。: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翻越六盘山,向陕北苏区挺进
1935年9月28日清晨5点钟,为躲避敌人飞机的骚扰,陕甘支队在一个空旷的晒麦场上召开了全支队连以上干部大会,进行突破长征最后两道封锁线,到陕北革命根据地去的政治动员。毛泽东、彭德怀、张闻天、林彪相继讲话。
此后,红军陕甘支队经过回民地区,连续突破了会宁-静宁之间与平凉-固原之间的两道公路封锁线,于10月7日到达固原县青石咀。毛泽东指挥陕甘支队采取两侧迂回和正面突击的战术,击溃了尾追而来的敌骑兵两个连,顺利翻越海拔约3000米的六盘山。登上六盘山,眼看胜利在望,毛泽东又发诗兴,填《清平乐·六盘山》一首,表达胜利的豪情和投入新的战斗的渴望——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翻越六盘山后,中央红军过环县,向陕北根据地挺进。10月18日,部队经陕西省定边县境抵达铁边城(今属吴旗镇)。再往前走,就进入陕北苏区了。
在即将进入陕北苏区,同红二十五、二十六军会师的前夕,张闻天在铁边城主持召开了一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今后方针。
张闻天就当前形势与任务作了发言。他指出,过去决定要到达一个地区,现苏区已经在前边,这一任务一般地已胜利完成。他估计在这种形势下,敌人对付红军的“趋势必从追击进到会剿”。因此,当前我们的任务“应巩固、扩大苏区,而不是放手休息”。张闻天提出,“应批准”上次榜罗镇会议关于“在陕北创造苏区”的决定。张闻天还指出:与二十五、二十六军关系,应更虚心,不是消极批评,而是积极提议。告诉部队要敬重二十五军、二十六首长,而不要自夸。据张培森主编:《张闻天年谱》(上卷),中央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270页。在中央红军结束长征、落脚陕北之际,在同二十五军、二十六军会合,开创新局面的前夕,张闻天的这些意见,对全局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铁边城会议后一天,1935年10月19日,陕甘支队到达吴起镇。这里已是陕甘边和陕北的边境。中央红军的长征,跋涉25000里,纵横11个省,到这里终于胜利完成了。新的艰巨的任务又摆到了毛泽东、张闻天面前,这就是要巩固、扩大苏区根据地,及时实行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并在这一伟大转变的过程中,实现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
进驻吴起镇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进驻吴起镇。当地群众因为闹不清开来的是什么部队,都跑散了。在这个相传战国名将吴起曾在这里屯兵的古镇上,已经看不到一点有关吴起的古迹了。镇子街头,破旧的窑洞墙上,随处可见的是“打土豪,分田地”、“拥护刘志丹”、“中国共产党万岁”等标语,一个窑洞门口还挂着一块牌子:“赤安县第六区苏维埃政府”。对于长途跋涉的红军来说,没有比这更亲切,更令人振奋的了。说明这里确实已经是苏区了,中央红军确实到了陕北根据地了!
张闻天与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等在镇上宗湾子关帝庙后面的油房院里住下。他们决定,部队在这里休整几天,摸清情况,然后去同红十五军团会师。一个月前,原在鄂豫皖的红二十五军,由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率领,经陕南、陇东长征十个月到陕北,于1935年9月16日在延川县永坪镇与刘志丹率领的陕北的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胜利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
中央红军这时只剩下七千多人,在吴起镇周围驻扎下来。地方党政、游击队和广大群众很快就了解到,是“咱们的红军来了”,都跑回来,筹粮食,送猪羊,欢迎红军。
这时,马鸿宾的骑兵和东北军的骑兵,尾随追来。毛泽东说:切掉尾巴,不要把敌人带进根据地。10月21日,彭德怀指挥了一场打骑兵的“切尾巴”伏击战,歼灭敌人一个骑兵团,击溃敌人三个骑兵团,把追击中央红军的这条“大尾巴”切掉,保卫了陕北根据地的安全。毛泽东写诗赞扬彭德怀: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10月22日、27日,张闻天在吴起镇先后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