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转折关头张闻天在1935-1943
30460600000018

第18章 到陕北落脚(2)

毛泽东在22日政治局会议上作了关于目前行动方针的报告和结论。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陕甘支队从俄界出发已走了两千里,“到达这地区的任务已完成了,敌人对于我们追击堵截不得不告一段落”。我们的任务是保卫和扩大陕北苏区,以陕北苏区领导全国革命。陕、甘、晋三省是发展的主要区域。1935年10月22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记录,转引自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367页。

张闻天赞成毛泽东的报告,在最后发言中分析了长征胜利后的形势和面临的新的任务。他指出:到达苏区根据地,长征的任务最后完成了。这是一个历史时期的完结,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始。现在新的任务是保卫与扩大这一苏区,变为直接的民族革命战争。要把反帝和土地革命直接结合起来。据1935年10月22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记录。张闻天在10月18日铁边城会议上已经提出巩固、扩大苏区的任务,这时,他又将这一具体任务同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政治形势联系起来,指明了新的历史时期的战略任务:将土地革命战争变为民族革命战争。

毛泽东在结论中指出:结束一年长途行军,开始了新的有后方的运动战。提高战斗力,扩大红军,解决物资问题,是目前部队的中心工作。要加强白区、白军工作和游击工作的配合。要尊重地方干部和群众的意见,要依靠他们。

这次政治局会议批准了榜罗镇会议落脚陕北的战略决策,宣告了中央红军长征的结束。

对于军事行动方向,在10月27日的常委会上,毛泽东提出:南下同红十五军团会师,隆冬之前解决战斗,打破“围剿”,扩大苏区。张闻天支持毛泽东的“南下”方针。其时,红十五军团共有七千多人。9月18日合编以后,即挥师南下,反对敌人的第三次“围剿”,在甘泉县境内打了两个漂亮仗:10月1日劳山战斗,歼灭东北军一一○师;10月25日榆林桥战斗,又歼灭了东北军一○七师六一九团,挫败了敌人的南线战役。

10月27日的常委会还讨论了常委分工和组织人事安排。会议同意张闻天提出的方案如下(记录称“提议方案”):毛泽东负责军事工作,周恩来负责中央组织局和后方军事工作,博古负责苏维埃政府工作。会议决定任命:李维汉任组织部长;宣传部无适当人选,先由吴亮平做工作;王稼祥任红军政治部主任;刘少奇负责工会;凯丰任少共书记;保卫局负责人由常委同志兼,王首道为副。会议同意总书记提出的方案。据1935年10月2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记录。由此,毛泽东不仅在实际上而且在名义上正式全面负责军事领导。

张闻天、毛泽东在吴起镇过问的另一件大事是,及时纠正肃反中的严重错误。

张闻天、毛泽东等到吴起镇后就向当地干部打听刘志丹,得知:刘志丹被逮捕关押在瓦窑堡;前方红二十六军中也进行了肃反,红二十六军营以上干部有几百人被捕,其中有些人已被当做“反革命”错杀。刘志丹1925年入党,是陕北根据地的创始人。在陕北干部群众中威信很高。人们亲切地称他“老刘”。当时任红十五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将这样的“群众领袖”、“革命英雄”当做肃反对象,明显是一种过激的“左”倾疯狂病。这一严重错误使陕北党、红军和根据地陷入危机。

张闻天、毛泽东一起,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制止和纠正错误。首先派贾拓夫携带电台到永宁山约陕甘特委书记到甘泉下寺湾集中,组织部长罗迈同行。据1935年10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记录;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上),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370页。贾拓夫遇到陕甘特委负责同志后,证实了刘志丹被捕等事,当即电告张闻天、毛泽东等。张闻天、毛泽东即以党中央名义下令:停止逮捕,停止审查,停止杀人,一切听候中央来解决!

下寺湾决策

中央红军在吴起镇经过短暂休整,即按10月25日政治局常委会决定的方针沿洛河南下,11月2日到达甘泉县下寺湾。陕北高原这时已经进入初冬。在吴起露宿,已经是“露天麦地覆棉裳”,“天明始觉满身霜”(谢觉哉诗句),到下寺湾,竟下起雪来了。早几天先行出发的贾拓夫、罗迈已经同郭洪涛(陕甘晋省委副书记)、聂洪钧(西北军委主席)联系上了。中央红军到达下寺湾时,受到边区政府、列宁小学师生和当地群众夹道欢迎。

毛泽东、张闻天到下寺湾后,直接听取了陕甘晋省委副书记郭洪涛关于肃反情况的汇报。郭洪涛回忆当年情况说,洛、毛听了汇报,“一致表示,陕北肃反搞错了,要纠正,要快放刘志丹同志”。“后来,具体处理过去的冤案,释放刘志丹等同志,这些工作都是张闻天同志领导的”。郭洪涛:《张闻天同志初到陕北》,见《回忆张闻天》,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96页。

在下寺湾听取郭洪涛汇报后,张闻天立即派保卫局执行部长王首道先去瓦窑堡接管陕甘边区保卫局,把事态控制起来,避免进一步恶化。还组织了一个五人“党务委员会”(通称“五人小组”,成员为:董必武[主任]、王首道、张云逸、李维汉、郭鸿涛),在博古指导下负责审查错误肃反事件。张闻天亲自过问五人小组的工作。到瓦窑堡后,很快释放了刘志丹、高岗、习仲勋等被关押的干部。不到一个月,1935年11月26日,党中央即作出《审查肃反工作的决定》,指出陕甘晋省委“在肃反工作中犯了小资产阶级的‘极左主义’和‘疯狂病’的严重错误”。1935年11月3日政治局会议决定党中央对外称“西北中央局”,故这个“决定”全称为《西北中央局审查肃反工作决定》,见《六大以来》(下),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72页。11月底,张闻天主持了为刘志丹等平反的活动分子会议。陕北错误肃反得到及时制止、迅速纠正,挽救了陕北的党、红军和根据地,为党中央在陕北落脚创造了重要的内部条件。

到下寺湾的第二天,在旧戏楼前召开了欢迎大会。

在欢迎大会前,张闻天主持召开了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洛、毛、周、博四位常委出席。到会的有彭德怀、王稼祥、刘少奇、罗迈、林伯渠、凯丰。李德也参加了。会上,郭洪涛和聂洪钧详细汇报了陕北苏区和红军艰苦曲折的发展历史,介绍了陕北根据地现在的政治、经济、军事、地理情况。得知:1935年2月,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西北军事委员会建立,实现了原来陕北、陕甘两个苏区党组织和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两支红军的统一领导。在刘志丹的统一指挥下,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二次“围剿”,解放了安定、延长、延川、安塞、保安、靖边六座县城,原来被分割的陕甘边和陕北两个苏区遂连成一片。面积3万平方公里,人口80万,建立了20多个县级苏维埃政府,主力红军扩大到5千人。

在欢迎大会后,张闻天又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当前的行动方针和组织问题。张闻天分析了陕北根据地内外的政治、军事形势,指出当前的紧迫任务是,“怎样去彻底粉碎敌人三次‘围剿’”。对行动方针,张闻天提出:“中央分两部分”,“一部分同志到前方去,一部分可在后方做动员工作”。大家都赞成。会议还讨论了新的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组成问题。张闻天提议由毛泽东担任军委主席,并赋予军委决定军事指挥问题的全权。他说:“大的战略问题,军委向中央提出讨论,至于战斗指挥问题,可由他们全权决定。”经过讨论,张闻天宣布了中央军委成员名单:毛泽东为军委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军委副主席,成员为:王稼祥、聂洪钧、林彪、徐海东、程子华、郭洪涛。本段记述均据1935年11月3日政治局会议记录。

兵分两路

下寺湾会议以后,中共中央即分两部分行动。

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领红一方面军南下,于11月5日到达甘泉县道佐铺红十五军团司令部,同徐海东、程子华会合。毛泽东指挥了11月下旬在直罗镇战役,歼灭东北军一○九师和一○六师六一七团,彻底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巩固了根据地,为党中央把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张闻天同博古、刘少奇、邓发、李维汉、董必武、林伯渠等11月4日送毛、周、彭南下以后,没有立即离开下寺湾。11月5日,张闻天在这里又召开中央会议,讨论根据地工作。张闻天就反倾向斗争、土地问题、武装群众、苏维埃选举、党的建设等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讲话。他在会上还宣布了将原陕甘特委改为陕北省委的决定。这次会后,张闻天即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北上,经高桥、安塞、蟠龙,于11月10日到达安定县瓦窑堡。

在陕北,瓦窑堡算得上是一个繁荣、体面的城镇。镇上石窑洞、砖瓦窑洞较多,瓦窑堡因此得名。镇子周围有兵工厂、造币厂、弹药厂。离这里不远的清涧,有机械修配厂、被服厂。南边百里延长一带,蕴藏石油。瓦窑堡当时是陕甘省委驻地,陕北根据地的政治、经济中心。

中央机关和红军进瓦窑堡的那天,刚下过一场雪。当地组织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数千人齐集在南门口到磁窑一带,敲锣打鼓,非常热烈。红军战士、干部虽然衣衫褴褛,疲惫不堪,但情绪很高昂。驻下以后,粮食、蔬菜、被服等给养很快都得到了供给。

红一方面军自从1934年10月突围西征,离开南方的老家江西瑞金以后,一年多来,一直辗转流动,无根据地作战,历尽千辛万苦,现在终于在陕北的瓦窑堡安上了新家。这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战胜千难万险取得的一个伟大胜利。

革命有了落脚点,张闻天才成了家。同他结为终身伴侣的,是和他一起走过二万五千里征程的刘英。刘英是湖南长沙人。1925年3月入党,在五卅运动中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转入地下斗争,任湖南省委候补委员兼妇女部长。1929年春受党中央派遣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那里认识了张闻天。刘英后来转入国际无线电学校。1932年冬被共产国际派回中国。在中央苏区先后担任少共中央局宣传部长、组织部长。长征开始后,她担任“红章”纵队三梯队政治部主任。遵义会议后不久,接替邓小平任中央队秘书长。与张闻天朝夕相处,产生了感情。到瓦窑堡后,他们就在下河滩田家院的一孔窑洞成了家。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也没有请客。熟悉的同志来坐一坐,说几句祝贺的话,喜事就办了。倒是毛泽东到瓦窑堡后,来窑洞闹了闹,算是补了“闹新房”这一课。毛好说笑,又刚在直罗镇打了大胜仗,情绪很高,他踏进窑洞就嚷开了:“你们要请客!结婚不请客,不承认!不算数!”碰到开玩笑的场合,张闻天口讷,不知对答。刘英伶俐、泼辣:“拿什么请客呀?又没有钱,又没有东西!”毛还是不放松,笑着说:“那——不承认!”闹了一阵,毛泽东又说:“我倒是真心给你们贺喜来了,还写了一首打油诗呢!”接着就当场念了起来。这首诗除了贺新婚外,还将张闻天的民主作风夸了一番。那时,毛洛二人,不仅路线、策略一致,思想感情也是很融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