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采取以“儿童榜样”教育的方法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是从模仿开始他的学习生活的。因此模仿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模仿的最好对象是儿童伙伴。为了使独生子女的性格获得良好的发展,父母必须想方设法为儿童创造良好的集体环境。要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因素,创造条件,帮助孩子选择一些年龄相当的小伙伴,使他们彼此交往,有意识给他们讲一些诸如“孔融让梨”等故事,启迪他们有好吃的不要争,有好玩的不要霸,从小养成大方、合群、热情开朗、团结友爱等好的性格品质。
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对独生子女加强家庭心理教育,会使孩子有一个民主、和谐、安全的成长环境,使之健康、活泼地长大成人,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
4.1.5单亲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不少单亲子女的家长,他们最为头痛的问题是:如何消除苦恼,使自己的孩子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呢?总的来说,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①家长首先应调整思想认识,调整心理情绪,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夫妻离异大多是有无法化解的矛盾,离异虽然会出现新的问题,但毕竟从更大的痛苦纠缠中解脱出来了。面对新问题,要敢于正视,并逐步去解决。对孩子不应长期隐瞒离异的事实,那样反而会给自己增添一层苦恼。瞒是瞒不住的,蒙在鼓里的孩子知道实情后反而会怨恨父母。
②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关系。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同学。家长要鼓励孩子在班上有几个要好的小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度周末。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有个别同学说了刺激性的话,家长不妨找那个同学聊一聊或者写一封信。诚恳的态度和有理的分析,会使孩子懂事的。而找孩子的班主任反映一下情况,请班主任以适当的方式在班上讲清道理,造造舆论,正确对待这种情况。
③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解开孩子的思想疙瘩。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有些事情会使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及时跟孩子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的就及时疏导。有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不了,要进行更多的调查分析,考虑妥善的解决措施。
④让孩子接触其他长辈,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影响。如果是离异子女,不管谁带孩子,都应该让孩子与另一方面有接触和交流的时间,感受父母之爱。双方都要讲理智,切忌在孩子面前“争宠”。如果有可能,应该让孩子与父母同时团聚,这在现代社会不仅应该,而且可能。不是夫妻,也可以是朋友嘛,何况还有共同的下一代。还要让孩子与其他亲友中的长辈接触,扩大孩子的交往面,家长的同事也是交往对象。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
此外,单亲家庭的家长,要多给孩子当家做主的机会,让他们多为家长分忧解难,这会有利于他们尽快地成熟起来。如果包办代替太多,唯恐苦了孩子,反而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4.2心理诊断在家庭教育问题中的运用家庭教育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贯穿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希望他(她)们优秀。但是作为一位明智的父母,一定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来处理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心理工作者从咨询的角度也应该为家庭教育中的问题进行诊断。心理诊断的辅助测验也有家庭关系融洽测试、如何批评孩子测试、是否了解孩子测试等。心理工作者对家庭教育问题的诊断也可以从家庭关系融洽度、家庭气氛等角度进行。此外,对孩子的个性、能力、气质方面也可以进行测试。许多孩子的问题,实际上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这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也和夫妻双方的感情、行为方式有关。一般来说,和睦的夫妻,孩子问题较少,家庭冲突也较少;采取民主型教育方式的家庭,孩子问题也比较少,家庭冲突也少。
【案例1】一家三口同时来到咨询室,父亲走在前面,母亲搂着儿子的肩膀,半推着儿子进来。儿子的身子是往后倾斜的,身高齐母亲的肩部,年龄约十二三岁左右。咨询师起身欢迎之后,让来访者们随意坐下。父亲单独坐在一个两人沙发上,母亲和儿子紧紧靠在一起,坐在一个两人沙发上。父亲的脸上有些痛苦、无奈和气愤;母亲微笑地望着咨询师,目光在儿子身上停留的时间较多;儿子紧张地看着咨询师,同时目光也总是和母亲进行交流。
咨询师:你们好!你上几年级了?(咨询师注视着儿子)儿子刚刚要开口,母亲比较柔和地替他回答:小学五年级。儿子也重复了一下:五年级。父亲眉头紧锁:这不都快上初中了。父亲叹了口气:唉,就是不听话。母亲下意识搂了搂儿子。
儿子低下了头。咨询师微笑着,环视了全家人问:怎么不听话?可以谈谈吗?
父亲指了指儿子:以前都挺好的。这个学期以来数学很差,我被他的数学老师叫到学校三次了,成绩一次比一次差,这次倒数第一。这不,回去又发现他在贪玩,气得我就去打他。他就跑,结果我去追他,磕倒了,我肋骨还磕伤了,上了医院,花钱不说,还耽误我的事情。
母亲在父亲诉说的过程中,目光没有离开过儿子。儿子在父亲的诉说过程中,眉头多次皱起来。咨询师问:还有什么其他不听话的地方吗?母亲没有说什么,摸了摸儿子的肩膀。
父亲:还偷着打游戏。有时我从厂里回来,发现门被从里面反锁,叫了很长时间,他才打开门,我看不对,问他是不是在打游戏。他自己倒先发火,冲我大嚷大叫说没有。我感觉他不像小时候那样听话了。
咨询师建议:你们俩先到隔壁的房间休息一下,我想单独和小孩谈谈。父亲和母亲离开后,儿子仍是沉默,抬头看着咨询师。咨询师注视着儿子,微笑:我们谈谈可以吗?
儿子点点头:嗯!咨询师:你喜欢玩游戏吗?儿子:喜欢。
咨询师:你喜欢玩游戏,有没有告诉过爸爸妈妈?儿子:没有。
咨询师:为什么没有?儿子:他们肯定不会让我玩的。
咨询师:为什么他们肯定不会让你玩?他们这样说过吗?儿子:他们没有对我直接说过,但是电视上演过上网打游戏的小孩,他们就在一旁指责那些小孩。他们肯定也不会让我玩的。咨询师:那好,你喜欢玩,但是你觉得你爸妈不会让你玩,那你是怎么解决的?儿子:那就不要去玩。
咨询师:如果你很想很想玩,怎么办?儿子:还是不要玩。咨询师:要是自己都控制不了?怎么办?儿子:强制自己。咨询师:连强制自己都不行了呢?儿子沉默了,睁大眼睛注视着咨询师。
咨询师轻轻说:偷着玩,趁爸爸妈妈不在家里的时候,对吗?儿子点了点头。咨询师:那你偷着玩的时候,害怕被发现吗?儿子:害怕,还有些恐惧。
咨询师:那你玩得开心吗?儿子:不开心。
咨询师:那这样,我们一起想,你喜欢玩游戏,大部分在你这个年龄阶段的男孩子都喜欢玩,是吗?
儿子:是的。咨询师:你觉得你多长时间玩一次比较好?儿子盯着咨询师,不出声。咨询师:一个星期玩一个小时,可以吗?儿子摇摇头,疑惑的表情。咨询师:两个星期一小时?儿子摇摇头,表情舒缓些。咨询师:一个月一小时?
儿子点点头。咨询师:我明白了,你想一个月之内玩一个小时的电子游戏机,你觉得这个要求,爸爸妈妈会接受吗?儿子摇了摇头。
咨询师:你试着问问他们,看他们同意不同意。儿子:不行,他们不会同意的。
咨询师:是你觉得他们不会同意,你试一试,愿意吗?儿子摇了摇头。
咨询师停顿了一下,笑着:我们先放一放这个话题,我现在感兴趣的是想问问你喜欢数学吗?
儿子摇了摇头:不喜欢。咨询师:从来就不喜欢数学吗?儿子:不是,以前还喜欢,现在不喜欢了。咨询师:现在不喜欢了,是吗?儿子:嗯。
咨询师:为什么?现在发生了什么让你不喜欢数学的事情吗?儿子:嗯。咨询师:是什么?可以告诉我吗?(目光注视着儿子)儿子低下头,又抬起:有次我数学考试没有及格,才考了四十几分,数学老师把我叫到讲台上,说:“以后你就照着这个分数考就行了。”
咨询师:是吗?他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这样说的吗?儿子点了点头,眼里有了泪光。咨询师:当时你有什么感受?儿子:我很恨他!真恨他!
咨询师:还有什么?儿子:我觉得太丢脸了,不知道其他同学以后会怎么想。咨询师:后面这个数学老师有什么其他举动?儿子:他告诉了我爸,说我成绩差,叫我爸去学校三次,我爸回来就揍我。咨询师:嗯,我现在明白了。
【案例分析】儿子是一个自尊心强、自律性很高的孩子,处于青春期自我同一时期。一方面,“超我”
开始形成,社会道德观念开始形成;另一方面,“本我”也开始了一个新的活跃阶段,内心比较矛盾。儿子的问题集中在:①与父母权威的沟通交流上出现障碍;②学业上出现厌倦敌对情绪。
【案例2】该咨询系电话咨询。
咨询师:您好!这里是某某某心理咨询中心。来访者:您好!(声音有些急切)您是心理老师吗?咨询师:是的,我是。来访者:你说现在的老师为什么这样不负责。咨询师:具体是怎么回事?来访者:我孩子的老师又叫我把孩子领回家了,不让我孩子上学了。咨询师:为什么会这样?
来访者:老师不愿意管他了,让我们自己管。咨询师:为什么老师不愿意管他了?来访者:我家孩子上网,还逃课。咨询师:您孩子多大?上几年级?来访者:十五岁,上初二了。咨询师:他从什么时候开始上网、逃课的?
来访者:初一就逃,有两个月没有上学,一直在家,我们没有办法,只好把他转学了。现在这个学校的老师又不管他了,让我们领回家。你说这些老师怎么就不管,他们自己没有孩子吗,不知道我有多难,还说什么“我就不信你们用链子锁不住他”。我能用链子吗?呜
(开始抽泣)
咨询师:孩子的父亲是什么态度?来访者:他爸很凶,打了好几次,打得那个狠啊,你就别提了。心理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办?
咨询师:孩子在哪上网?上网干什么?来访者:在网吧,打游戏。我找过他,他还生我的气,现在小网吧又多。咨询师:他上网的钱是怎样来的?来访者:唉,心理老师,你不知道,我是开小商店的,总是有些零钱,我不给他,他就偷,偷了四次了。咨询师:这么说,你是知道他上网的钱是从家里偷来的?
来访者:我知道。实话告诉你,今天晚上他又去“包夜”(在网吧玩通宵,俗称“包夜”)。他向我要钱说:“妈,你给我六块钱吧,你不给也要去的!”呜(停了一会儿)我怎么办?我明明知道他去玩,我不给他,我怕他去偷去抢;我给他,我心里又难受。我还不能告诉他爸,他爸知道了又会打他的。孩子的个儿都一米八几了,块头也不小,他爸打也不是办法。
咨询师:你和孩子交流过吗?他喜欢学习吗?来访者:我问过他是不是不喜欢上学,他不上学那段时间也很无聊,他又想上。给他转了学,他又不好好学。你说我该怎么办?
【案例分析】该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问题。母亲很包庇维护儿子,父亲的教育方式很粗野,父母在教育方式上存在严重分歧。儿子逃课、偷窃等行为有严重问题。母亲在教育上把责任过多推卸给老师,并且将自己的身心置于一种疲劳焦虑状态之中,和丈夫的沟通上也存在问题。
【案例3】母亲和儿子一同来到咨询室。
母亲是一位稳重娴静的中年妇女,儿子是一位壮实的小伙子,大约十八九岁。俩人和咨询师礼貌地问候后,坐下。
母亲:请您帮帮孩子!咨询师点头安慰母亲,目光注视着孩子:有什么困难吗?儿子低头不语。
母亲:他现在读第三年“高三”了,现在五月份了,马上就要高考了,我怕他压力太大,怕他经受不住。
咨询师:愿意和我谈谈你现在的感受吗?儿子抬起头看了一眼咨询师,又低下头:不知道。母亲鼓励地拉了拉儿子的手:没事。咨询师:不知道怎么说,还是不知道自己的感受?儿子抬起头,眼里满是泪光:我不知道怎么说,我很难受。咨询师递过纸巾,母亲也开始流泪。儿子:都第三年了,再不行,怎么办?咨询师:前两次怎么样?
儿子:第一次是上了二本线,他不让我上,说丢不起那个脸,再读一年,结果(哭泣)比第一年还差,二本线都没有上,今年会怎么样?
母亲:孩子,我的孩子(哭泣)咨询师:他是谁?儿子:他是我爸爸。咨询师问儿子:你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儿子:很厉害,很少在家,我读高中时就极少见面。本来我的学习很紧张,他又整天在厂里,没有怎么见过。一见面就是很严肃,很凶,总问我的成绩。
母亲:他爸爸是单位的领导,同时自己还开了一个工厂,事情很多,很忙,对他要求太高了。
儿子(痛哭起来):他根本不理解我。我考不好,就是丢他的脸。我的高中同学都快读大三了。我就算去读大学,他们都快毕业了。他有没有想过我的感受?!
咨询师:你和你父亲沟通过吗?儿子:他从来不给我说话的机会,他只会说“你应该怎样,怎样”。
【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父亲是位各方面很成功的人士,又有很好强的个性,在儿子高考这点上也很好强,尽管儿子能读二本也不让他上,给儿子造成的压力很大。儿子在面对第三次高考时,心理压力极大,情绪极激动。母亲与儿子关系良好,处于儿子与丈夫之间,角色很难处理,心身也很矛盾、痛苦。整个家庭气氛很压抑,父子关系很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