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文韬武略精典
30542400000054

第54章 用间(5)

反间计的内容是以假乱真。其方法包含两个方面:一、敌间谍被我发现或捕获后,不是公开审判,而是暗中以重金收买,使他变为在我控制下给敌方提供假情报的三重间谍。二、我发现了敌间谍,并摸清了他的来意,但不露声色,装得像根本不知道一样,采取将计就计的办法,给他透露一些假情报,例如根据我方预定的行动日期,告诉他一个提前或推后的假日期,让他回去报告。敌人以假当真,我正可以利用敌人的错误达到目的。

六间(《孙子兵法》说五间,没有把离间单列出来)之中,反间计是最活跃、最生动的。使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曰流言。散布流言或议论敌之“长短”,说敌将某某胆怯,不足取;某某英勇甚足畏。战国时代,秦军攻打赵国长平,老将廉颇坚守不出,以逸待劳,秦军屡攻不下。于是秦军散布流言曰:“赵将惟马服君最良,闻其子赵括勇过其父,若使为将,诚不可当,廉颇老而怯,屡战皆败,失亡赵卒三四万,今为秦所逼,不日将出降矣。”赵王闻之,果疑其怯。遂拜赵括为大将,以代廉颇。赵括改变廉颇战术,向秦军发动进攻,孤军深入,一战而败,断送赵军四十万,秦军遂成天下无敌之力量,此即历史上有名之长平战役。

二曰纵谣。流言与“纵谣”皆为“谣间”,即用谣言离间敌人,但其不同之处在于:“纵谣”,是通过信件与假情报,授之敌间,使传于敌帅。“流言”不与敌人直接接触,而是散布流言,让敌人中计。在战争年代,利用当时形势散布谣言,说某某通敌,以离间其君臣。谣言可畏,一旦流传,无法追究,不追究,内心困惑不安,于是在不明情况下,敌人内部必将相互猜疑,导致分裂。秦问之于信陵君,即用谣言,以挑动魏王之疑忌。《史记·信陵君传》云:魏公子信陵君威震天下,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其立之。”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为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以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竟病酒而卒。

田单反间乐毅曰:“欲南面王齐”;秦王反间信陵曰:“欲南面王魏”;又秦贿赵宠臣郭开反间曰:“欲反”;汉陈平反间项王将钟离昧曰:“欲灭项”;功多者,非反间以害己,则间不入也,故事同一彻而皆行。

三曰双间。在敌人内部制造假案,挑起双方之间矛盾,使其相互攻击,相互揭发,待其双方罪恶昭著,顺手牵羊,一网打尽。“双间”必须在被间者双方进行挑拨。由于不假场面或他人,直接进行离间,是硬挑,因而有破绽可寻。一般是在被间者双方无法意识情况下进行的,而且离间者必须以高大而庄严之正面人物出现,使被离间双方信之不疑。西汉京兆尹赵广汉在任期间,为制服京都大族,使用“双间”之法以制之。其法:宴请豪门甲时,示以豪门乙之假状,使甲揭乙。宴请豪门乙时,示以豪门甲之真状,使乙揭甲,挑动豪门斗豪门,待其罪恶昭著,整理成文,报请皇帝,一个个按律定罪。从此豪门股栗,不敢为非,京都大治。这位京兆尹之所以得计,盖以京兆尹之高大形象出现,进行不意挑拨,豪门难以意识。《汉书》云:“赵广汉做京兆尹,颍川俗,豪杰相朋党,广汉为径筩(设检举箱),受吏民投书,使相告讦,于是更相怨咎,奸党散落,盗贼不敢发。”

四曰双唆。使用奸计在敌人内部制造矛盾,使甲缚乙,同时对乙进行安抚,令乙写信给丙,谋杀甲,然后又泄漏于甲,使甲杀丙,这样在敌人内部进行挑唆,产生连锁反应,使其相互残杀,便于各个击破。明朝胡宗宪降服江洋大盗,即采用此法。明朝嘉靖年间,江洋大盗徐海与日寇勾结,不时侵扰边疆,屡剿不克。胡宗宪担任浙江总督之后,注意剿抚并用,采用“双唆”之法,各个击破。他在敌内部进行挑拨,使徐海捆缚叶麻前来;然后又教叶麻作书给陈东使杀徐海,而暗将叶麻书信送与徐海,使徐海擒缚陈东,最后教陈东作书与部下,言徐海将袭击他们,使陈东部下袭击徐海。乘海盗内讧之际,胡宗宪命俞大猷向海盗急速进军,进行围剿,一鼓而攻下匪穴,擒住匪首,彻底肃清沿海匪患。

“双唆”与“双间”,相似而又不同。相同之处,即在双方进行挑拨,使其相互攻讦,便于各个击破。不同之处,“双间”在于:挑而不唆,让其双方自愿揭发。“双唆”在于:挑唆并用,有意泄密与对方,使其相互残杀,不攻自灭,假敌人之手消灭敌人,费小力而收大功。

五曰纵俘。先派我间与敌俘接触,假做朋友给与各种假情报,使敌人受骗上当,然后通过我间周旋,纵之而归,带回假情报,挑起敌人内部矛盾。崇祯二年,清军攻宁不下,由长城入侵内地,围攻北京,乘袁崇焕回军入援之机,纵离间计,谓与袁崇焕有密约,暗使明俘杨太监得知,放归,报告于崇桢帝朱由俭。明政府中计,杀袁崇焕。从此清军入侵更趋积极,连破锦州、松山、杏山一带,明朝岌岌可危。《明史·袁崇焕传》云:先是崇祯六年八月中,我太祖高皇帝晏驾。崇焕遣使吊,且欲以知虚实。我太宗文皇帝遣使报之。崇焕欲议和。以书附使者还报。七年十一月,大清兵越蓟州而西,崇焕入护京师,与大军鏖战,互有杀伤。都人骤遭兵,怨谤纷起。谓崇焕纵敌拥兵。朝士因前通和议,诬其引敌胁和,帝颇闻之。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在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其人奔告于帝,帝信之,十二月朔,遂缚下诏狱。“崇焕既缚,大寿溃而去……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由此可见,清之反间计取得巨大成功。

六曰纵间。敌间潜入我内地,我佯作不知,将计就计,授以我方假情报,让敌间盗回,使其受骗。宋岳飞之对金谍,即用此计也。《宋史·岳飞传》云:飞知刘豫结粘罕,而兀术恶刘豫,可以间而动。会军中得兀术谍者,飞阳责之曰:“汝非吾军中人张斌耶?吾向遣汝至齐,约诱至四太子,汝往不复来,吾继遣人问齐,已许我今冬以会合寇江为名,致四太子于清河,汝所持书竟不至,何背我耶?”谍冀缓死,即诡服。乃做蜡书言与刘豫,同谋诛兀术事。因谓谍曰:“吾今贷汝,复遣至齐,问举兵期。”到股纳书,戒勿泄。谍归以书示兀术,兀术大惊,驰白其主。遂废豫。

七曰反间。敌问刺我军情,我方投其所好,伪造信件,言敌方某某与我有密约,将信件放于特定之处,让敌间发现盗回,使其受骗,挑起敌内部矛盾,实行火并。《三国演义》写“蒋干盗书”,即周瑜使用反间之计也。赤壁大战将起,曹操遣蒋干过江,刺探吴国军情,并游说周瑜,周瑜将计就计,伪制曹操水军大将蔡瑁、张允等人来信,约杀曹操以报荆州之仇,蒋干窃取假信件,喜出望外,连夜逃回,还报于曹操。操一时糊涂,不辨真伪。一怒之下,杀掉张允、蔡瑁,待其醒悟时,已知中计,悔恨莫及。

八曰疑降。敌之降卒,可纵之而归,度其已至,蹑其后而进兵,叩其城门,敌必疑降卒,或将杀卒或将逃走。《魏书》云:魏尔朱荣使大都督侯渊讨韩楼,配卒甚少,或以为言。荣曰:“侯渊临机设变,是其所长,若总大众,未必能用。今以此击此贼,必能取之。”渊遂广张军声,多设供俱,亲帅数万骑入楼境。去蓟百里,值贼帅陈周马步万余。渊潜伏以乘其背,大破之,获虏其卒五千余人,寻还其马仗,纵令入城,左右谏曰:“获贼众,何为复资遣之?”渊曰:“我兵既少,不可力战,事须为奇计以离间之,乃可克也。”渊度其已至,遂率骑夜进,昧旦,叩城门。韩楼果然疑降卒为渊内应,遂走遁,追擒之。

九曰应降。利用降人相互告语:以举号应降者,免死,其无应降者,戮之。彼为形势所迫,必举号而相应,四面楚歌。敌蹈不测而畏死者必散归。《智囊补》云:魏应州刺史肖宝寅反攻冯翊,尚书仆射长孙稚讨之。左右丞相杨侃谓稚曰:“贼守御已固,不如北取蒲坂渡河而西。入其心腹,则华州之围,不战自解,长安可坐致也。”稚曰:“今薛修义围河东,薛风贤据安邑,兵不得进,如何?”曰:“河东治在蒲坂,修义驱率士民西围郡城,其父母妻子皆在旧村,一旦闻官军至,皆有内顾之心,势必望风自溃矣。”稚乃使其子彦与侃率骑兵,自恒农北渡据右锥壁。侃声言:“停此以待步兵。”且以望民心向背。而令送降名者,各自还村,俟台举三烽,即举烽相应,其无应烽者乃贼党也,当进击屠之,以所获赏军士。于是村民转向告语,虽实未降散归。修义亦逃还,与风贤俱请降。稚克潼关,遂人河东。宝寅遂奔。

十曰佯示。在敌使面前,通过一个场面,表示对敌人内部有亲有疏,使敌使归告其帅,以离间其君臣关系。《史记·陈丞相世家》云:陈平曰:“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说,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宣言诸将钟离昧等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王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归未到彭城,疽发背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