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⑨,孔子不偏讳二名⑩。《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皙,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官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耶。
【注释】
①讳辩:封建时代对君主或尊长的名字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叫做"避讳"。唐代十分强调避讳。李贺的父亲名晋肃,其中"晋"与"进"同音,为避讳,他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②李贺:唐著名诗人,字长吉。他一生坎坷不平,只活了二十七岁。
③和而倡之:和(代贺),倡同唱。这里意思是跟着起哄。
④皇甫湜(shí):唐文学家,曾向韩愈学习古文。
⑤二名不偏讳:出自《礼记·曲礼上》,意思是遇到君主或尊长的名字是两个字,只避讳其中的一个字就可以了。
⑥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这是一个例子。孔子的母亲名"征在"。说征的时候不说在,说在的时候不说征。
⑦不讳嫌名:出自《礼记·曲礼上》,意思是与人的姓名音相近的字不用避讳。
⑧谓若禹与雨,丘与苉之类是也:这是郑玄对"不讳嫌名"的解释。
⑨周公作诗不讳:周公的父亲名昌,哥哥名发,传为周公所作的《诗·周颂·噫嘻》和《周颂·雝》里有"克昌厥后"、"骏发尔私"等犯讳的句子。
⑩孔子不偏讳二名:孔子的母亲叫"征在",可《论语·卫灵公》有"某在斯、某在斯"这一类的话。
《春秋》不讥不讳嫌名:有个卫国的国君名叫"完",死后谥"桓",叫齐桓公,可《春秋》并没有批评这种现象。
骐期:春秋时楚国人。
杜度:东汉章帝时,齐国的相。
不闻讳浒势秉机也:唐太祖名虎,唐太宗名世民,唐世祖名昞,唐玄宗名隆基。唐时的奏章治书不避讳"浒势秉机"四个字。
不敢言谕与机:唐代宗名豫,豫与谕同音,基与机同音。
【译文】
我写信给李贺,劝他考进士科。李贺在举进士的考试中很有名气。与李贺争名的人诋毁他说:"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李贺不参加进士考是对的,劝他报考的人是不对的。"听话的人没有察觉,附和说这是对的人,完全是相同的话语。皇甫湜说:"假如你不说明白,你与李贺会一齐获罪的。"
我说:"是吗?"律法上规定:"名字是两个字的,不必同时避讳两个字。"解释这句话的人说:"这就好像孔子说征的时候不说在,说在的时候不说征。"律法上说:"声音相近的名字,不用避讳。"解释这句话的人说:"好像是禹与雨,丘与苉这类音近的字。"现在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李贺要考进士科,是违反了二名律,还是违反了嫌名律呢?父亲的名叫晋肃,他的儿子不能考进士科;假如父亲的名字叫仁,儿子就不用做人了!
避讳的规定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制订律法来教导天下的人,不就是周公孔子么?可周公写诗时不用避讳。孔子并不同时避讳两个字。《春秋》里没有讥讽、也没有避讳读音相近的名字。康王钊的孙子却被谥为昭王。曾参的父亲名叫皙。曾参并不讳说"昔"字。周代有个人叫骐期,汉代有一个人叫杜度。他们的儿子应该怎样避讳呢?是准备避讳读音相近的两个字、连那个姓也避掉,还是不用避讳音相近的两个字呢?汉代时为避讳武帝的名彻字,说彻的时候说为通,但没有说过要避讳辙字并把它改为另外的字。同样的道理,说吕后名雉的时候,不把它说为野鸡,但没听说过要避讳治字并把它改为另外的字。现在的奏章和诏书没听说过浒势秉机四个字也要避讳。只有宦官和宫妃,才不敢说谕、机两字,以为说这些字会触犯律法。大家说话写文章的时候,应该遵守怎样的法则呢?现在,从经书上考证并查照律法、核对国家的法典,李贺考进士科,是可以,还是不可以呢?
凡是事奉父母的人,做到像曾参那样,应该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做人做到像周公、孔子那样,也就达到了顶点。现在的人,不实实在在地遵行曾参、周公、孔子的德行,却处处在避讳父亲的名字。想要在这方面超过曾参、周公、孔子,可见,他们真是太糊涂了。曾参、周公、孔子毕竟是不能超过的。要在这方面超过周公、孔子、曾参,就好像在向宦官、宫妃的水平看齐。那么宦官、宫女孝敬他们的亲人德行,比周公、孔子、曾参做得还好么?
送穷文①
【原文】
元和六年正月乙丑②晦,主人使奴星结柳作车,缚草为船,载糗米長③,牛系轭下,引帆上樯。三揖④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问所涂⑤,窃具船与车,备载糗米長,日吉时良,利行四方,子饭一盂⑥,子啜一觞,携朋挈俦⑦,去故就新,驾尘扩风⑧,与电争先,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屏息潜听,如闻音声,若啸若啼,砉欻嗄嘤⑨,毛发尽竖,竦⑩肩缩颈,疑有而无,久乃可明,若有言者曰:"吾与子居,四十年余。子在孩提,吾不子愚,子学子耕,求官与名,唯子是从,不变于初。门神户灵,我叱我呵,包羞诡随,志不在他。子迁南荒,热烁湿蒸。我非其乡,百鬼欺陵。太学四年,朝齑暮盐,唯我保汝,人皆汝嫌。自初及终,未始背汝,心无异谋,口绝行语。于何听闻,云我当去?是必夫子听谗,有间于予也。我鬼非人,安用车船?鼻鱇臭香米長,糗可捐。单独一身,谁为朋俦?子苟备知,可数已不?子能尽言,可谓圣智;情状既露,敢不回避?"
主人应之曰:"子以吾为真不知也耶?子之朋俦,非六非四,在十去五,满七除二。各有主张,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转喉触讳。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其名曰"智穷":矫矫亢亢,恶圆喜方,羞为奸欺,不忍害伤;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摘抉杳微,高挹群言,执神之机;又其次曰"文穷":不专一能,怪怪奇奇,不可时施,只以自嬉。又其次曰"命穷":影与形殊,面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又其次日"交穷":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置我仇冤。凡此五鬼,为吾五患。饥我寒我,兴讹造谤,能使我迷。人莫能间,朝悔其行,暮已复然,蝇营狗苟,驱去复还。"
言未毕,五鬼相与张眼吐舌,跳踉偃仆,抵掌顿脚,失笑相顾。徐谓主人云:"子知我名,凡我所为,驱我令去,小黠大痴。人生一世,其久几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小人君子,其心不同,唯乖于时,乃与天通。携持琬琰,易一羊皮,饫于肥甘,慕彼糠糜。天下知子,谁过于予?虽遭斥逐,不忍子疏,谓予不信,请质《诗》《书》。"
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烧车与船,延之上座。
【注释】
①送穷:传说高阳氏有一个儿子,不喜欢穿好衣服、吃好食物,人们称他为穷子,死在正月的最后一天。死后变成使人穷困的鬼。后来人们在正月最后一天把稀饭破衣摆在门外祭他,叫做送穷。
②正月乙丑:元和六年(公元811)正月的最后一天。
③载糗(qiǔ)舆粻(zhāng):糗,一种干粮。粻,一种粮食。
④揖(yī):拱手行礼。
⑤所涂:所去的地方。涂,通"途"。
⑥子饭一盂:饭,动词,吃饭。盂,一种盛饭的器皿。
⑦携朋挈俦(chóu):朋、俦,指朋友。
⑧驾尘扩(kuò)风:扩,原意是拉满弓。扩风,形容船行得快。
⑨砉(xū)欻(hū)嗄yāu)嘤:形容声音微小、混杂。
⑩竦:通"耸"。
孩提:指幼儿。
子迁南荒:指韩愈被贬到阳山。
太学四年:元和元年到元和四年,韩愈任国子监博士。
朝齑(jī)暮盐:齑,捣碎的蒜、韭菜等,早晚用齑和盐下饭,形容生活艰苦。
已不(fǒu):已,同"与",即与否。
捩(liè)手覆羹:捩手,扭转手。形容鬼在暗中牵制,一动手就会打翻汤,惹来祸害。
转喉触讳:转喉,指说话。形容一说话就得罪人。
矫矫亢亢:刚正不阿的样子。
傲数与名:数,术数,意思是瞧不起术数和名物这一类学问。
摘抉杳微:阐发深微的道理。
不可时施:施,应用。意思是不能在当时施用。
磨肌戛骨:磨,同"摩"。戛,敲击。
跳踉(liáng)偃仆:跳踉,跳起。偃,倒下。
抵(zhǐ)掌:拍掌。
乖于时:与当时相背离。
琬琰(yǎn):一种美玉。
【译文】
元和六年正月的最后一天,主人让名叫星的奴仆用柳条编成车,用草扎成船;载着干粮,套好牛轭,拉起船帆。向穷鬼拜了三下,告诉他说:"听说你即将远行,我不敢问你去哪里,私自备好了车和船,备载了干粮,今天刚好是良辰吉日,利于出走到各地,请你吃了这碗饭,喝了这口汤,带上朋友,离开故主,寻找新的主人。你现就可以驾着牛车,扬起风帆,与闪电争先,你无滞留在这里的忧怨,我有资助你出行的恩惠。你们有出行的意思么?"
我屏住呼吸,偷听情况,仿佛听到了声音,像在呼啸又像在啼哭,声音细微而又噪杂。我的头发都竖了起来,耸起肩,缩着颈,怀疑到底有没有穷鬼。过了很久才听清楚,好像有人在说:"我跟你住在一起,有四十几年了。你还是幼儿的时候,我没愚弄你。你学习耕作、求官显名都听你的,始终没改变我的初衷。守护门户的神灵呵叱我,我也忍着耻辱跟随你,从无二心。你被贬到阳山,那里天气湿热,热浪灼人。我不是他们的乡亲,众鬼都欺负我。你在太学四年,早晚用齑菜和盐下饭,只有我守护你,别人却嫌弃你。从开始到现在,从没背叛过你,心里也没有其他想法,绝口不提要离开你。你是从哪里听说的,说我要离开?一定是你听信谗言,对我产生了隔膜。我是鬼不是人,哪里用得着车船?我仅闻食物的气味,干粮可丢弃。我单独一人,谁是我的朋友?如果你已经知道了,可不可以算给我听?你能详尽说出来,就可以称得上是圣智的人。情况露出后,我们敢不走开吗?"
主人回答说:"你以为我真的不知道你们么?你的同伙,不是六个也不是四个。用十减去五,七去掉二。你们各有自己的主张,私自起了名字,使我幼年就会把羹汤打翻带来祸害,一说话就会触犯忌讳。凡是让我面目可憎、语言乏味的,都是你们的意思。你们中的一个叫"智穷":坚强正直,刚正不阿,痛恨圆滑,喜欢正直,以奸诈为羞,不忍伤害别人。另一个叫"学穷":轻视术数和名物的学问,揭示深远微妙的道理,吸取各家学说的精华,把握事物的本质。还有一个叫"文穷":不专用一种写作技巧,因此,文章古怪雄奇,不能在当时施行,只能用来娱乐自己。再有一个叫"命穷":影子与体形不同,外貌丑陋而心地善良,利益让众人先得,而责任自己先挑。再一个叫"交穷":抚摩肌肤,敲打骨头,说出心里话,踮起脚跟等待,别人却把我当作冤仇。这五鬼都是我的祸患,让我挨饿、受冻,使人们给我编造谣言和毁谤的话,能使我沉迷不觉。人们却不能中断我与你们的联系,我早上后悔自己的行为,晚上还是要跟你们在一起。你们像不知廉耻的苍蝇和狗,驱走了又回来。"
话还没说完,五鬼便互相瞪眼吐舌,跃起仆倒,击掌跺脚,不禁大笑相望。都对主人说:"你知道我们的名字和所做的一切,却赶我们走;你这是在小的方面聪明,大的方面痴傻。人生一世,能活多久?我树立你的清名,让你流芳百世。小人和君子,他们的心是不同的。只有与当时相背离,才能与上天相通。你这样驱赶我们等于用美玉换来一张羊皮,饱食美味却羡慕糠粥。天下了解你的情况的,谁能超过我们?虽然遭到斥责驱逐,我们也不计较你的疏忽。告诉你,要是不信我们的话,请你查对《诗》、《书》。"
主人于是垂头丧气,拱手拜谢,烧掉车船,请穷鬼上座。
进学解
【原文】
国子先生①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②。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③,刮垢磨光④。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⑤,纂言者必钩其玄⑥;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⑦,恒兀兀以穷年⑧。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觗排异端⑨,攘斥佛老,补苴罅漏⑩,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沉浸酉农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注释】
①国子先生:韩愈自称。国子先生是称呼。它的官名是国子博士。
②登崇畯(jùn)良:唆同"畯"。畯良,有杰出的才能、良好的品行的人。
③爬罗剔扶:意思是搜罗选拔人才。
④刮垢磨光:刮去污点且磨得光亮。
⑤记事者必提其要:记事者,指史书这一类的著作。要,要点。
⑥纂言者必钩其玄:纂同"撰"。纂言者,是指阐发道理这一类的书。玄,深奥微妙的东西。
⑦焚膏油以继晷(guǐ):晷,日影。这句是日夜苦读的意思。
⑧恒兀兀以穷年:兀兀,勤奋艰苦的样子。
⑨觗(dǐ)排异端:觗,排斥。异端,与儒家思想相左的学说。
⑩补苴(jū)罅(xià)漏:补苴,修补。罅漏,有缺点,不完整的地方。
含英咀(jǔ)华:咀,咀嚼。这里是说细细玩赏文章中的精妙文字。
《周诰》《殷盘》:《周诰》是《尚书》中的《周书》,《殷盘》指《尚书》中的《商书》。
佶(jié)屈聱(áo)牙:形容文章艰涩难懂,读起来很不顺口。
《春秋》谨严:《春秋》是孔子所著的史书,记事言简意赅,寓褒贬于一字之中。
《左氏》浮夸:《左氏》传为左丘明所作。《左传》记事善于铺张夸饰。
《易》奇而法:《易》是古代占卜的书,记有两仪、四象、八卦。八卦相生,变化很奇妙,但又很有规律,所以叫"奇而法"。
《诗》正而葩:是说《诗》所写的符合儒家学说,且文采华美。
闳(hóng)其中而肆于外矣:闳,广大。闳其中,内容深博。肆于外,指文笔奔放。
跋前踬(zhì)后:踬,遇障碍而跌倒。这句话意思是前进、后退都有困难,无论做什么事都四处碰壁。
冗不见治:冗,冗长,闲散。见同"现"。治,处理政务的才能。
头童齿豁:童,山上光秃秃的,没有长花草树木。豁,残缺。
【译文】
国子先生早上走入太学,召集学生站在校舍前面,教导他们说:"学业由于勤奋而精进,由于游玩而荒废,德行由于多思而养成,由于因循而败坏。现在,贤能的大臣遇到圣明的君主,律法健全,铲除凶恶的东西,提拔杰出的人才。即使拥有一点美德,也能得到任用;有一技之长的人无不任用。精选人才,尽力培养他们。可能有庸人侥幸被选用,谁说杰出的人才没得到重用?你们只用担心学业不精,不必担心官员不了解你们;只用担心德行不能养成,不必担心官员办事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