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古代散文精典
30543500000023

第23章 唐宋八大家散文欣赏(3)

话还没说完,队列里就有一个学生笑道:"先生是在骗我吧!我跟随先生已经好几年了,先生整天吟诵六艺里的文章,批阅百家的论著;看记事这一类的书一定要记下它的要点,看发表言论这一类的一定要钩出它的深奥的旨意。读书求多求得,无论大的小的都不嫌弃。晚上点燃蜡烛,夜以继日地攻读;专心钻研,累日穷年。先生在治学方面,可以说是很勤奋了。抵制异教学说,排斥佛教、道教,弥补儒家的学说,宣扬儒家深奥的义理。为了在茫茫的社会里寻找失落的儒家传统,独自在周围搜求和继承前人的精华,像在阻挡奔腾的江河,引导它们向东流,力挽狂澜,扭转处于劣势的儒教。先生对于儒家,可以说是有功劳了。沉迷在美文中,细细品味它的精华,写了很多文章,向各家学习。向上取法虞、夏时的典章,内容古朴博大;《周书》、《商书》艰涩难懂;《春秋》用词谨严;《左氏》辞藻华丽;《易》变化奇妙而又有规律;《诗》思想纯正而又有文采;下至《庄子》、《离骚》,司马迁的《史记》。扬雄司马相如的赋,虽然内容体裁不同,但一样美妙绝伦。先生的文章,可以说是内容博大精深而文笔奔放有力。从小的时候就懂得学习,且敢作敢为;长大后通达道理,能适当地处理各种问题。先生做人,可以说是很成功了!"

"可是,先生处理事务时,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处理私事时,得不到朋友的帮助;向前、向后都有困难,动一动便受到指责;刚任御史没多久就被贬到南方;做了三年的博士,职务闲散,没什么政绩。命运与仇敌相谋,使你经常失败。暖融融的冬天,你的儿子却被冻得在号叫;丰收的年头,你的妻子却被饿哭。先生的头发掉光了,牙齿缺落了,一直到死,你能得到什么益处呢?先生不考虑这些,却要教导我们么?"

【原文】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①,细木为桷②,欂栌侏儒③,椳闑扂楔④,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⑤,赤箭青芝⑥,牛溲马勃⑦,败鼓之皮⑧,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⑨,杂进巧拙,纡馀为妍⑩,卓荦为杰,校短量长,唯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

"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木弋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欲进其豨苓也。"

【注释】

①杗(máng):房梁。

②桷(jué):房椽。

③欂栌(bólú)侏儒:欂栌,斗拱。侏儒,梁上的短柱。

④椳闑扂楔:(wēinièdiànxiè):椳,门枢臼。闑,门中央所树立的短木,在两门的相交处,俗称门橛。店,门闩。楔,门两旁树立的长木柱。

⑤玉札丹砂:玉札,地榆。丹砂,朱砂。

⑥赤箭青芝:赤箭,天麻。青芝,龙芝。以上两种都是名贵的中药。

⑦牛溲马勃:牛溲,牛尿。勃:一种植物雄性花粉。

⑧败鼓之皮:破鼓的皮。以上三种都比较普遍而容易得的中药。

⑨登明选公:登、选,都是选拔的意思。

⑩纡馀为妍:纡馀,从容、安静的样子。妍,美好。

卓荦(luò):很突出的样子。这里指有杰出才能的人。

方:这里是用人的原则。

孟轲好辩:孟子为了维护儒家学说,四处宣扬,并大力驳斥墨家的学说。

荀卿守正:荀卿即荀子,战国的思想家。正,孔子的道行。韩愈认为荀子遵循了儒家学说,其实荀子与儒家学说有一定的差距,他是法家的鼻祖。

逃谗于楚,废死兰陵:荀子是赵国人,在齐国做官。齐国有人说他的坏话,他不得不离开齐国,到了楚国后,被楚春申君任为兰陵令。春申君死后,他被废罢官,死在兰陵。

不要(yāo)其中:要,把握。中,要点。

岁靡(mǐ)廪(lǐn)粟:靡,耗费。廪粟,国库中的粮食。

计班资之崇庳:班资,官位、品级。庳同"卑",低下。

以木弋为楹:木弋,小的木桩。楹,柱。

訾(zǐ)医师以昌阳引年:訾,诋毁。昌阳,昌蒲,一种中药材。古人认为服用它会使人长寿。

豨(xī)苓:猪苓,一种菌类植物,是一种泻药。

【译文】

先生说:"嗨!你站到前面来。要明白:大的木材做屋梁,小的做瓦椽、斗拱、短椽、门臼、门橛、门闩,都各自得到适当的用途,在建房屋中都得到施用,这是匠工的手艺高啊。地榆、朱砂、天麻、青芝这些贵重的中药材,牛尿、马屁菌、破鼓皮这些便宜的药材,都收藏起来,等到用的时候就不会有遗缺,这些是医生高明的地方。正确提拔,公平选进,选用水平不同的人材;老成持重的人成为好人,旷大豪放的人成为杰出的人;估计才能的高低,从而得到适当的应用,这是宰相用人的原则。以前孟轲爱好辩论,孔子的学说得到阐明,他驾车四处奔波、游说,最终在路途中衰老。荀卿据守儒家的学说,宣扬深奥的道理。由于谗言,他不得不逃到楚国,后又被废置不用,死在兰陵。这两个大儒,说出的话成为经典,一举一动成为法则。他们远远地超出平常人,优异到圣人的境界。他们在世上的遭遇又怎么样?"

"现在我学习虽然勤奋,但还不能继承儒学的传统;言论虽然很多而没有说中要害;文章虽然雄奇而没有实际的用处;德行虽然有修养但没有明显地超过众人。尚且每月浪费俸钱,每年耗费禄米。儿女不懂得耕作,妻子不会织布,出门时,骑着马,后面跟着仆人,安稳地坐在家里吃饭。每天忙忙碌碌地按常规办事;阅读旧书,从中抄袭一些文章。就是这样,圣明的皇上也没有指责我,宰相没有斥骂我。这不是很幸运的吗?动一动就受到别人的毁谤,名誉也随着受影响。被派用到闲散的位置上,那是理所应当的。"

"至于考虑禄俸的有无,计较官位的高低,忘记自己能有多大的才能,指责上司的缺点,这就等于责问木匠为什么不用小木材做柱子,诋毁医生用菖莆做长寿药,却想让别人服用自己的猪苓啊!"

论佛骨表①

【原文】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②,年百一十岁;少昊③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④;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⑤;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⑥。宋、齐、梁、陈、元魏以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⑦,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⑧,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注释】

①佛骨表:唐朝时凤翔(今陕西凤翔县)有法门寺,寺内有一座佛塔。里面有释迦牟尼佛指骨一节,每过三十年开一次塔。传说在开塔的年份,那时必定五谷丰登,人民生活安泰。在元和十四年开塔的时候,唐宪宗派人迎佛骨到宫内侍奉三天。韩愈因此上表陈言。表,是一种文体,有固定的格式。

②黄帝在位百年:古人把黄帝和颛顼、帝喾、尧、舜合称五帝。他们其实都是传说人物。此文所说的黄帝到汤的在位年数和年龄都是根据魏晋间皇甫谧(mì)撰写的《帝王世纪》。

③少昊(hào):人们传说他是黄帝、颛项之间的古帝。

④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这是根据《尚书·无逸》说的。

⑤穆王在位百年:这是根据《尚书·占刑》说的。

⑥运祚(zuò)不长:运祚,国运。

⑦前后三度舍身施佛:梁武帝曾三次到同泰寺出家,由他的儿子大臣出赎金买回。

⑧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侯景本是北朝东魏的大将,后投降到梁,起来叛乱时把梁武帝囚禁在台城。梁武帝被断绝饮食致死。

【译文】

臣某陈言:臣谨认为佛教不过是外国的一种道法而已。在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时期不曾有过。以前黄帝在位一百年,享年一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享年一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享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享年一百零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享年一百一十八岁;帝舜和禹都享年一百岁。这时候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健康长寿,可是中国那时候还没有佛教啊!从那以后,殷汤王也享年一百岁,他的孙子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史书上没有记载他们的年龄,推算他们的年龄,大概不会低于一百岁;周文王享年九十七岁,武王享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这时候,佛教也还没有流入中国。可见,这些帝王长命百岁并不是由于事奉佛的缘故啊!汉明帝的时候才开始有佛法,可明帝在位只有十八年。从那以后,社会长期混乱、国运不长、朝代更迭。自宋、齐、梁、陈、元魏各朝以来,事奉佛的越来越虔诚,但立国的时间和皇帝的寿命更加短。只有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在此期间,他三次为佛舍身,宗庙的祭祀不用牛羊牲畜,白天吃一顿饭也仅限于蔬菜和水果。可后来竟然被侯景所迫,被活活饿死在台城,国也随着灭亡。恭敬地事奉佛,祈求好运,反而招来更多的祸害。从中可以看到:佛是不值得事奉的,也就可以明白了!

【原文】

高祖始受隋禅①,则议除之。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②焉。伏惟睿圣文武皇帝③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以来,未有伦比。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又不许创立寺观,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④之转令盛也?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⑤,又令诸寺递迎供养。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丰人乐,徇⑥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⑦,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⑧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⑨,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⑩。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人宫禁?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然后进吊。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茢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臣某诚惶诚恐。

【注释】

①高祖始受隋禅:唐高祖太原起兵打入关中攻占长安,先立隋炀帝孙杨侑(yòu)为帝,没多久就叫他禅位给自己。禅,把帝位让给人。

②恨:遗憾。

③睿(ruì)圣文武皇帝:这是当时大臣给唐宪宗上的尊号。

④恣(zì):放纵。

⑤舁(yǘ)于大内:舁,抬。大内,皇宫的总称。

⑥徇:曲从。

⑦焚顶烧指:佛教徒用香火烧灼头顶、烧去一个手指,是用肉体来供养佛的种种愚昧的行为。

⑧断臂脔(luán)身:脔,是把肉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这是更愚昧的奉佛行为。

⑨法服:《孝经》上说:"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意思是说要穿上礼法所规定的服装。

⑩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佛徒出家修行,也就脱离了世俗,不是皇上的臣民,也不做父母的子,自己也不娶妻生子。他们这样做是对皇上不忠,对父母不孝,所以说不知君臣之义、父母之情。

袭:全套的衣服。

宫禁:皇宫禁卫森严,禁止闲人出入。

尚令巫祝先以桃茢(liè):巫祝,从事迷信活动的人。桃,迷信的人认为它驱鬼。莉,扫帚,可扫除污秽的东西。

祓(fú)除:古代除灾求福的一种迷信仪式。

无任感激恳悃之至:无任,非常。悃,诚恳。

诚惶诚恐:这时封建时代臣子在奏章中的习惯用语。只是一种套话。

【译文】

高祖刚接受隋皇的禅让、登上王位时,就商议要废除佛教。但当时,群臣的才识有限,眼光短浅,不能深刻地理解先王立国的道理以及古代与现在该做的事,推广并解释高祖的英明主张,来挽救由于信佛而带来的弊端。废除佛教的措施逐渐停了下来,因此臣常常感到遗憾。臣谨以为,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几千年以来,没有一个可比得上的。陛下登上王位的初期,立即禁止度人为僧尼道士,也不允许建立寺庙道观。臣常常以为高祖的志向,必然会被陛下亲自推行。现在纵然不能立即施行,岂可以放纵它而让它繁盛起来?现在,听说陛下命令群僧到凤翔府去迎接佛骨,亲自登楼观看。于是僧人将佛骨抬进宫内,又让众多的寺庙轮流供养。臣虽然很愚蠢,也知道陛下不会被佛教迷惑,进行如此虔诚的活动来祈求幸福和吉祥啊!刚好今年丰收、人民安乐、民心顺应,为京城的官员和百姓设置奇异的景观,提供游玩娱乐的东西罢了。哪有陛下如此圣明,却肯相信这样的事呢?然而百姓愚昧,很容易被迷惑,要了解它非常难。如果见到陛下做出这样的事,他们将会认为陛下真心地事奉佛,都会说:"天子非常圣明,尚且一心恭敬地事奉佛,百姓是什么样的人,怎么会更加惋惜自己的性命呢!"他们焚灼头顶和手指,大约百个一群、十个一堆,从早到晚,施舍衣服,散发钱财。百姓互相仿效,惟恐落在后面。老老小小一起奔波,放弃了他们的职业。假如不立即加以禁止与遏制,再让佛骨经过寺庙,肯定会有斩下自己的手臂、脔割身上的肉来事奉佛骨的;伤风败俗,作为笑谈传到四方,这并不是件小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