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精彩的语言艺术:句海泛舟
30544100000014

第14章 名句中的寂寥与无奈人生(2)

白居易大致从青年时代开始一直到45岁贬官江州司马之际,对封建君王抱着较大希望,有极高的参政热情。到白居易写《长恨歌》时的唐王朝,政治上的弊病已趋明显,而宪宗又有意重开纳谏之风,对开元、天宝治乱的问题也很关心,比如他曾问与白居易同时期的李绛关于"开元治理,天宝兆乱"的问题(详见《旧唐书》4288页)。可见,当时的政治热点已集中于此。就《长恨歌》本身来说,主要是写唐明皇至国破妃亡之时仍不悟,还要上演"人鬼情未了"的标准爱情悲剧,把一个何等痴情的君皇展现在读者面前。然而正因为他是君主,所以他的"痴情"和"重色"才导致了国家的倾亡。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这句话出自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果是李煜早年的作品,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廷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李煜于公元961年即位,五代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他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他在对宋委曲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安生活。南唐为宋灭之后,他被俘到汴京。

李煜在文艺上颇有成就,能书善画,妙解音律,他创作上的主要成就在入宋之后。此时,他逐渐从醉生梦死中清醒过来,亡国使他丢掉了皇帝的宝座,却使他在词的创作上获取了巨大的成就。如清代大学者王国维所说的那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煜在政治上十分无能,不修政事,纵情于吟咏宴游,笙歌燕舞。为了使宫女的舞姿更加曼妙婀娜,荒唐病态竟至于让宫女束脚,传说中国女子裹脚陋习便起源于他。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句话出自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是南唐后主,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李煜都推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第二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宋太宗即位后,进封陇西郡公。《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他42岁生日,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之夜,在寓所命歌伎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北邙山。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句话出自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只要一到清明,人们挂在口头上最多的恐怕就属这首诗吧。他的这首《清明》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但在杜牧的《樊川诗集》《别集》中却没有收录,《全唐诗》中也未收录。后来的一些专家和学者,大都肯定它是杜牧的作品。《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本诗写一个离乡在外的"行人",在春雨绵绵的清明时节欲借酒浇愁的心情。诗中的景物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清明烟雨画"。

后人曾经把这首诗进行多种多样的修改,使其变成不同的诗甚至词。其中有人觉得原诗啰嗦,就把它改成:"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读来虽然缺少原诗的韵味,但确实简洁明快。

本诗在1992年香港"唐诗十佳"评选中,被评为第二佳。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句话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诗前的序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元和十年,我(白居易)被贬到九江当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个夜晚,到湓浦口送一个朋友,听见船中有人弹琵琶,那声音,铮铮淙淙,很有京城的韵味。一问那个人,才知道她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跟曹、穆两位名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姿色衰退,只好嫁给一个商人当老婆。我便吩咐摆酒,让她畅快地弹几支曲子。她弹奏完毕,十分忧伤。叙述了年轻时候的欢乐情景;可是如今呢,飘零憔悴,在江湖中间辗转流离!我从京城里遭贬出来,已有两年,心情平静,安于现状。听了她的话,这天晚上,才感觉到被贬谪的味道,因而作了这首长诗送给她,共计612字(实际上全诗是616字),叫作《琵琶行》。

白居易也曾遭诬陷被贬,对于她的处境和心情,自然十分了解、十分同情。白居易于元和十年被贬,离开长安去江州,直到元和十三年十二月,从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至少在这一段时间内,他一天也没有忘记过被贬的事。"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就是他对琵琶女同情的写照。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句话出自唐代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为:"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瓠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首诗充分显示了杜甫"诗史"的特点,不愧为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杰作。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的农历十一月,此时杜甫饱经磨难,小儿子饿死。这一年十一月九日,安禄山的反书已到长安,乱在眉睫,唐明皇却还在华清宫拥着杨贵妃作乐。此诗记杜甫凌晨经过骊山,为唐明皇高枕浑不知忧而嗟叹。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这句话出自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原句为:"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意思是:唉!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坏事层叠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公元1275年,元朝军队兵临南宋都城临安城下,南宋形势十分危急。右丞相文天祥毅然辞去官职,主动请求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元军的军营探察情况。文天祥到了元军营中之后,慷慨激昂地怒斥了元军入侵的罪行。元军统帅伯颜十分钦佩文天祥,想劝他投降,被文天祥严词拒绝。伯颜无奈,于是又强迫文天祥前往元朝的京城大都。当船行驶到京口时,文天祥乘敌人没有防备,坐上一条小船逃走了。文天祥想火速向南宋军禀告元军的情况,但驻守扬州的淮东边帅李庭芝认为文天祥已投降元军,于是下令将他逮捕。文天祥不得已只得绕过扬子江口,辗转来到永嘉,最后到了福州。

多年以后,文天祥在狱中痛定思痛时,更深刻地明白了开庆元年(1259年)他提出改革军政方案的《己未上皇帝书》不被采纳并不是他个人的不幸,他只不过丧失了在仕途中崛起的第一个机会,而大宋却丧失了它自救的最后一个机会。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句话出自唐代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全诗为:"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龟年是唐朝开元年间著名的音乐家。杜甫初逢李龟年时正是少年时,而整个时代又正是所谓的"开元盛世"。当时的王公贵族都比较喜欢文艺。杜甫和李龟年都是作为杰出的艺术家而受到这些王公贵族的礼遇的。

诗中的岐王指的是李范,崔九指的是殿中监崔涤。彼此都经历了那场天翻地覆的大动乱,国家的不幸,个人的遭遇,身世的飘零,一个老诗人,一个老音乐家,在这个落花缤纷的时节重逢了。风景依旧,但是人老了,世事也变了。《世说新语》里有一句话: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意思是说:风景还是原来的风景,国家却不是原来的国家了。用这句话来形容这两位老朋友此时的心境再恰当不过。

对于这首诗还有另一种解释。清朝一位学者这样解释这首诗的后两句,他说:落花时节正是伤春的时节,在这样的时候遇到故人,所以才成了好风景。就是说后两句是倒叙手法,如果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江南正是好风景啊,为什么是好风景呢?因为在这时候遇见了李龟年。这也不失为一种有趣的解释。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句话出自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清人张惠言《词选》卷一引鲖阳居士对这首词的解释:"惊鸿,贤人不安也;回头,爱君不忘也;无人省,君不察也;拣尽寒枝不肯栖,不偷安于高位也;寂寞沙洲冷,非所安也。"黄庭坚《山谷题跋》评此词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评价可谓甚高。可见苏轼此词充分体现了其在创作上的天才纵横之气。

这首词的主旨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为姓王的女子而作,有人认为是为温都监女所作,即这是一首爱情词;但也有人认为是作者对现实不满,抒发愤懑之情的;还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写作者的寂寞之情的。

本篇是苏轼于元丰五年(1082年)十二月在黄州所作。苏轼因所谓的"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自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至黄州,至元丰七年六月移汝州,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句话出自晏殊《浣溪沙·春恨词》:"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首词是晏殊的名作之一,基本上代表了晏殊的艺术风格。然而此词之所以流传千古,精华还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这一联基本上用虚字构成,所以卓人月在《词统》中论及此联时,说"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钱钟书在《谈艺录》中也说,所谓"律之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眷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

关于此联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一次,晏殊来到维扬,住在大明寺中。他转来转去,忽然发现墙上有一首诗写得很好,可惜没有作者的姓名。晏殊多方询问,终于打听到这首诗的作者名叫王琪,家就在大明寺附近。由于晏殊从诗句中发现王琪文学修养较高,很会写诗,所以,他立即找到王琪,一同探讨诗文。

王琪也发现晏殊善于赏诗论文,态度还很谦虚;晏殊见王琪性格开朗,言谈投机,又请王琪入席用餐。二人边吃边谈,心情特别舒畅,饭后,又一同到池边游玩。晏殊望着晚春落花,随口说道:"我想了个诗句写在墙上,已经想了一年,还是对不出来。"那个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王琪思索了一下,不慌不忙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于是就有了这千古名句。

名句索引

1.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唐·杜甫

2.婚姻论财,夷虏之道。--隋·王通

3.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唐·李白

4.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唐·司空曙

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

6.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明·郑之珍